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对昆明雨景的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理解雨与自然、生活的关系,激发对家乡的热爱。结合课文分析,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教案、教学设计相关范例,供您参考!
第17课 《昆明的雨》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把握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和想念。
2.把握选材,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其平淡自然而又饶有趣味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1.把握景物特点,理清文章线索,感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和想念。
2.品味平淡自然的语言,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诗中“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 《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
2.导入新课
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
——汪国真
今天,让我们跟随汪老的脚步,一起品味昆明的雨。
二、知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人间草木》。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耐人寻味。
2.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乍(zhà) 辟邪(bì) 鲜腴(yú) 黄焖鸡(mèn)
篱笆(lí) 格调(diào) 吆喝(yāo) 密匝匝(zā)
暮年(mù) 情味(wèi) 苔痕(tái) 缅桂花(miǎn)
鸡㙡(zōng) 彩釉(yòu) 炽红(chì) 张目结舌(jié)
理解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
情味:情调,意味。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连绵不断: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三、活动一:观昆明之雨
1.批注文题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在雨的前面加一两个词语概括昆明雨季的特点。
《昆明 的雨》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雨季长,下下停停,但不使人气闷,不使人厌烦,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小结:
雨季很长,有所间歇
气压不低,让人舒服
明亮丰满,草木旺盛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一句话。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2.情感朗读
找出描绘雨的语句,批注特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④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mèn)。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语气舒缓、语调柔和)
⑤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语气轻快,读出活力)
四、活动二:赏昆明之景
1.寻找景物
除了直接表现昆明雨季的特点,作者还写哪些景、物、人、事?
景与物: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
人、事: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与友人雨中小酌
2.概括特点
根据所勾画景、物、人、事的特点的句子,完成下表。
景、物、人、事 | 特征 | |
景与物 | 仙人掌 | 肥大、浓绿、倒挂着也可以开金黄的花 |
各种菌子 | 种类繁多、 味道鲜美 | |
杨梅 | 个大、黑红、味甜 | |
缅桂花 | 白色、兰花香/浓绿密叶 | |
人与事 |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 | 戴小花帽、穿绣花鞋、声音娇娇的 |
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 | 淳朴善良 | |
与友人雨中小酌赏景 | 质朴悠闲 |
3.探究写法
汪曾祺写昆明的雨,他也并不只写雨。
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
你要写树梢的弯度,你要写湖面的波纹,你要写树叶婆娑的声音和它落地的路径。
你要写云朵向哪走,飞沙往哪飘,炊烟在哪散。
要写屋檐边悬挂的铃铛响,要写轻舟与竹筏轻轻漾,秋千轻轻晃。
要写人们的不听话衣角和发梢,写抓不住的气球和孩子手里转动的玩具风车。
写拨云见日的山,写卷起又落下的浪,甚至是一场散了的大雾。
结合表格内容,围绕“昆明的雨”写的景、物、人、事及其特点,参考如上格式补写一首小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昆明之景。
汪曾祺他要写雨,他并不只写雨。
他写了 ,
还写了 。
甚至是 。
示例共读:
汪曾祺写昆明的雨,他并不只写雨。
他写了倒挂开花的仙人掌,在雨季潮湿中绽放的生机;
他写了随处可见的菌子嫩、滑、鲜、香,让昆明的雨季多了一丝烟火气;
他还写了绿映四周,密密满满的缅桂花,使得在昆明的他心儿软软的;
他甚至写了雨季里苗族女孩子娇娇的吆喝声,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雨,昆明的景,昆明的人,昆明的事,
万千画面,道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
五、活动三:品昆明之味
作者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请在文中空白处批注“美”,并说说你读到了字里行间渗出怎样的美?
示例:从开头第一节中,我读出了风俗美、人情美。你看,人们把仙人掌扎一个洞,就倒挂在门上,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人们把仙人掌种一圈就代表了篱笆,隔了猪羊,却不隔人,很自然,又有人情味儿。
景物美 滋味美 人情美 氛围美 文化美……
明确:
示例1:从”滑嫩鲜香“中读到了滋味美,从”,“”?!“中读到了作者吃昆明鸡枞菌子时候的内心的惊喜与满足。
示例2:昆明的杨梅也有一种滋味美。大如乒乓球,颜色黑红,味道不酸,作者在描绘在比较之中表达满足。雨季杨梅还有轻柔美。火炭梅一点都不算,苗族女孩子在阶石一角吆喝,柔柔的。让人感觉到生活中别有风情的一面。
示例3:从房东和养女将缅桂花给各租客都送去作者说“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我读出了是一种情味美,是感动,是一种作者虽然离乡背井了,但却被关切的家的感觉。
示例4:我读到了一种文化美,雨中有仙人掌倒挂门的民俗,有《夜雨寄北》的诗意,有各种各样的菌子不同的做法的厨文化,还有作者自己写的诗歌的浓浓诗味。
示例5:第10自然段有一种淡淡乡愁美和氛围美。我跟朋友背井离乡,吃着猪头肉,喝着酒,看着鸡和木香花,有一种浓浓的悠闲的氛围。
六、活动四:悟昆明之情
1.昆明与汪曾祺
写作背景:
1936年: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感受了昆明淳朴的民风民情,在最美好的年华认识该认识的人,感受了人间最美好的温情。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1984年: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昆明念念不忘,于是写下了这篇散文。
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是否读出了汪曾祺蕴含其中的深情?请勾画出来,读一读。
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躁,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锤炼都是蕴含深情的。
——王安忆评汪曾祺
我想念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我想念昆明的雨。
小结:这里的人、景、物如此美好,成为了我灵魂的寄居地,我心灵的故乡。因而四十年后的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这座城!
细读本文,这些人、景、物和事都和什么有关?它们身上共同承载了什么?
形——物、人、景、事
神——作者对昆明的热爱与想念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
七、活动五:识汪老之人
通过自读《昆明的雨》一文,或许汪曾祺并不仅仅只是个作家,你觉得汪老还是个 家?并说明理由。
一位才华横溢感情细腻的诗人: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一位认真观察生活记录美的画家: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一位善于抓住生活的琐细的美食家: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及。……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端午的鸭蛋》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做饭》
八、课堂总结
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汪曾祺
九、课后作业
1.积累“读读写写”字词。
2.推荐阅读:汪曾祺的《蒲桥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