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教学设计 ...

荣誉 分享 时间:

通过国行公祭活动,学生理解历史与和平的重要性,培养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和平的追求,增强民族认同感,激发责任感,促进文化传承。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教学设计相关范例,供您参考!


第0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概括新闻内容,比较新闻体裁异同,认识新闻评论的特点。

2.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3.感受文章严正立场,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概括新闻内容,认识新闻评论的特点,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2.感受文章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问答引入

每年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明确: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背景介绍

(1)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是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 )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2)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决议的通过,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现在已连续9年举行了隆重肃穆的国家公祭活动。我国政府坚持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请诵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思考其原因。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注释:

①洎(jì)及近代:意指到了近代。洎:到。

②卅(sà)万亡灵:三十万含冤的死者。卅:三十。

③寰(huán)宇震惊:全世界为之震惊。寰宇:全球。

④金戈鼍(tuó)鼓:意指金色的戈,鼍皮的鼓。鼍:扬子鳄。

⑤永矢弗谖(xuān):意指永不忘记。矢:发誓。谖:忘记。

明确:铭记历史,警示后人 ;反对侵略,捍卫和平。

3.导入新课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在当天刊登了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新闻评论,一起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二、揭示目标

1.概括新闻内容,比较新闻体裁异同,认识新闻评论的特点。

2.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3.感受文章严正立场,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

1.文体知识

(1)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简而言之,就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它被誉为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现已成为国家主流舆论和公众喉舌弘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的重要形式。

(2)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①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②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③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

(3)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导向正确,就事论事,新闻性强,有的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

2.作者简介

“钟声”是《人民日报》以此为笔名的国际评论,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把“中”字改成“钟”,取“警世钟声”的寓意。自2008年11月此笔名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3.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宝鼎(dǐng)    国殇(shānɡ)  初衷(zhōng)   惨绝人寰(huán)

杀戮(lù)      篡改(cuàn)   抵赖(lài)      振聋发聩(kuì)

妄图(wàng)   辱没(rǔ)     呓语(yì)      颠倒黑白(diān)

遁形(dùn)    铭记(míng)   彰显(zhāng)   沧海桑田(cāng)

缅怀(miǎn)   矢志(shǐ)     磅礴(páng)    一以贯之(guàn)

理解词义: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遁形:隐藏形体。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麻木糊涂的人。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四、活动一:比题,识评论

比较下列新闻的标题,思考不同的新闻体裁的标题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明确:

同:新闻的标题都概括新闻事件:三则消息的标题直接概括新闻事件;特写和通讯的副标题概述新闻事件,评论的前半部分概括事件。

异:消息的标题仅概括新闻事件;特写和通讯的主标题通过形象化地描述表达赞美之情;评论的标题后半部分是作者对此新闻事件的评价。

小结:前三种新闻体裁的标题是为了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新闻事件,新闻评论的标题则是对所发生新闻事件的认识与评论。这一种新闻文体就叫做——新闻评论。

五、活动二:概括,理思路

任务一:概括段意

(1)文章哪一节点明了新闻事件“国行公祭”?与前面消息、特写、通讯的内容相比,在新闻事件的介绍上,本文和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明确:

第1节。

本文对新闻事件的叙述比较简单,概述性强;而消息、特写、通讯对新闻事件的叙述相对完整、详细。

本文对新闻事件的叙述还为了交代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原因和意义,点出文章“我们要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核心观点。

这是由新闻评论的特点决定的。

(2)新闻写作的目的不同,所以对新闻事件叙述的详略也会不同。新闻评论,顾名思义,重点在评与论。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接下去如何去说服读者呢?请分别概括2—6段的主要内容。

第2段——举世界各地正义人上的纪念行为,强调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第3段——指出日本右翼分子的顽固态度和丑恶行径。

第4段——指明这些行径所受到的制裁和批判,强调历史不应该被扭曲。

第5段——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及意义。

第6段——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强化观点。

(3)请根据段意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①):简要概括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 (②—④):论述“我们举行国行公祭仪式”的背景和意义。

第三部分 (⑤—⑥):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小结:第1自然段对新闻事件的概述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点明评论对象,提出“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核心观点;2—4段回答的是“为什么”,从国际各方态度论述“我们为什么要举行国行公祭仪式”;5—6段回答的则是“怎么办”的问题,阐明最终目的,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任务二:分析论证

(1)文章2、3、4自然段在论述时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举例论证:

文章第②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以不同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做法,论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文章第③节列举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做法和第④段列举“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的事例,论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应该被扭曲。

对比论证:

全世界正义之士“牢记历史”和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对比,论述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历史不应该被扭曲”的观点。

(2)请简要分析、归纳这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思路。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举行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历史的丑态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

六、活动三:播报,悟情感

本篇评论在央视“新闻联播”中进行了全文播报,假设你是播音员,在播报过程中,你认为需要带着什么样的语气去读?(体会文章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明确:第1段开头部分适合使用庄重的语气,背景内容适合低沉的陈述语气。第2段应表达出肯定赏识的语气或情感。第3段应充满愤慨。第4、5段根据语意用或平稳、或昂扬、或激愤的陈述语气。第6段段应使用坚定的语气读。

七、活动四:采访,谈感受

情境任务:

新闻评论有“批判错误、引导舆论、引领认知”的作用,听了这篇评论播报后,《新闻周刊》将对你进行采访。

采访问题设计:

听了《人民日报》的这篇评论后,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采访身份设计:

请你从“中国公民、日本右翼分子、其他日本人、其他国家人民”中选一个身份,接受采访。

示例:

身份——中国公民:我原来有着“勿忘国耻”的心理,读了这篇时评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平静地对待历史的伤痛,更坚定地着眼未来。

身份——日本右翼分子:我读了这篇新闻评论后,感觉全世界都在指责南京大屠杀,我们好像有点自欺欺人了。

身份——一个普通日本民众:我感觉这些右翼分子相当可耻,我们必须正视这段他们所不想承认的历史。只有承认历史,才能真正放下历史的包袱。

身份——一个美国人:在全世界都在正视大屠杀并纪念死难者的时候,日本右翼分子竟然如此无耻地否认罪行,我们必须对他们进行谴责。

八、课堂总结

这则新闻评论针对2017年12月13日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公祭一事展开,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论证严谨,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表明了中国对日本右翼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维护人民和平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南京大屠杀逐渐成为尘封的往事,中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弱国。我们从先烈血洒的泥土上站起来,从前辈的胼手胝足中强起来,不忘历史,矢志复兴,正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今天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练好本领,让祖国在我们手中强起来、飞起来!

九、布置作业

1.积累“读读写写”字词。

2.收集热点新闻事件,完成1篇新闻评论。

3.完成《分层作业》。

22 3596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