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
通过《端午的鸭蛋》一文,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家庭情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表达技巧,增强对节日习俗的认知。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端午的鸭蛋》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框架,感知课文内容。
2、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3、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4、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学习民俗文化,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明确教学目标、重点。
2、简介端午节、作者。
二、学习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旨。
2、精读课文,把握脉络和主旨。
三、语言品析。
1、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细心品味语言的精妙并体会语言特点。(结合研讨与练习二)
2、四人小组交流,读一读,品一品,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3、明确作者的语言艺术风格。
四、拓展延伸。
1、有关端午的诗词。
2、发表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在次品味语言特点。
2、小作文:写一写自己过传统节日的点滴体验。
《端午的鸭蛋》教案【第二篇】
《端午的鸭蛋》
关于作者
汪曾祺,1920年生,江苏高邮人,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肄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解放前当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解放后长期担任编辑工作,后在一个京剧团任编剧,在此期间曾参与创作样板戏《沙家浜》的剧本。1940年发表第1篇作品,1947年曾出版过短篇小说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羊舍的夜晚》,文革后出版《汪曾祺小说选》、《晚饭花集》等。创作以散文、小说居多,八十年代之后,文学不再承载太多的政治功能,读者开始更注重作品的审美性,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
一、学习本文,掌握下列词语。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意。
腌(yān) 门楣(méi) 苋(xiàn)菜 籍(jí)贯 城隍(huáng)庙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形容产生敬仰钦佩的感情。
囊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亮光和雪的反光照明读书。形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勤苦读书。
3、下列多音字注意组词。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嚼┥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二、课文分析。
1、写作特点:
本文是1篇散文,曾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散文颇有"胡同"味,这主要是指汪曾祺散文中所显示的一种综合的北京胡同的地方特色:它既表现在取材、构思和抒情习惯上的平民性,同时在语言上也具有北京胡同的京腔京调的韵味。再从深层次来看,这"胡同"味蕴含着汪曾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选择。
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情有独钟?
家乡的咸鸭蛋质细油多,味道极美,而且咸鸭蛋也寄托着作者对生活的怀想。
4、文章的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它与文章的题目和下文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主要介绍了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既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又为下文写鸭蛋作好了铺垫。
5、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对同学们有什么启示?
本文没有选择重大的事件来写,而是选择了"普通"的鸭蛋,作者从中发现了情趣,发现了诗意,以至我们读本文,能够体会到生活的滋味。这对于同学们今后写作有着一定的启示,写作的题材完全可以生活中普通的素材。只要我们赋予它新意和情趣,文章的内容就有可读性。
三、问题探索。
1、汪曾祺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他曾经谈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请同学们自己在文章中找出一些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自己分析一下。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是很有特色的,同学们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家乡端午节的特色。
端午的鸭蛋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识记“粽子、苋菜”等生字词,理解“与有荣焉、囊萤映雪”等词语的意思;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情致,感受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意识到珍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起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意识到珍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起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情致,感受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找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端午节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腌鸭蛋( ) 籍贯( )车胤( )门楣( )粽子( )避邪( )苋菜( ) 门槛( ) 蝎子(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 城隍庙(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
莫名其妙: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与有荣焉:
囊萤映雪: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高邮鸭蛋有何特点?
写吃鸭蛋时还写了哪些内容?把里面�
交流展示
1.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段,找出体现鸭蛋特点的语句,并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______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从‘ ’、‘ ’等词,我读出了作者的 之情”为句式说说家乡的鸭蛋,品品作者的感情。
2.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语言上的特色。
3. 作者如此津津乐道“咸鸭蛋”有意义么?
(1).爱生活,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快乐,发现诗意。
(2).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4. 总结课文
《端午的鸭蛋》告诉我们: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的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拓展延伸、深刻反思
1.话佳节。(课件显示)
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
传统节日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积淀,我们应好好保护传统节日。
2.“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
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端午节在我中华大地上已经根植了2000年之久。在端午节吃粽子,吃鸭蛋,赛龙舟……这些曾经深入人心的节日表现形式,随着洋节的侵入已经渐渐淡化了,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办?拿什么来拯救你,我们的端午节?
(意图: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过渡: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谁是谁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拯救传统节日的重要性。那么人们在为拯救传统节做了些什么呢?
布置作业
1.阅读沈从文的《端午日》、陈白尘的《龙舟竞渡话端阳》,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1篇?
2. 动笔写一写你最难忘的有关过节(不一定是端午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600字左右。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饱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细节的习惯。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品读,鉴赏,教师点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本课。
(多媒体展示汪先生生前的照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作家,请大家看大屏幕,(学生看大屏幕)这是当代散文家汪曾祺老先生,从面容和穿着上看,汪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明确:慈祥 朴素。)
师:慈祥、朴素是汪先生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其实,他的文章也像他的为人一样,语言亲切,平实朴素。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正字。
系(jì) 用酒和(huò) 络(laò)子 薄罗(baó) 门楣(meì)
2、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预习情况。
3、精读课文。
(1)课文一开篇具体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哪些习俗?这其中哪些是家乡特有的风俗?这与后文写端午的鸭蛋有何联系?
明确: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由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水到渠成地写到了端午的鸭蛋。从写法上说,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且把它读出来。(学生边读教师边做指导。)
明确:一枚小小鸭蛋,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赞美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美好怀想之情。这实际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三、 品味语言,感受情趣
(过渡)师:其实和高邮的咸鸭蛋同样有味道的还有作者的语言,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你能在课文中看出来吗?
朗读课文2-3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可以参考下面的表达形式。
“ 。.。.。.。”(这个句子)使用了口语(或方言、书面语、古语、成语等),(形容词,如形象、幽默、风趣、朴素等)地表达出(或写出)的(情感)。
比如这一句:“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句中的“完全不能相比”“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运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成语,朴素中带有点点幽默地表达出了作者以家乡能有这样的鸭蛋感到无比自豪的情感。
(学生活动)
师: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四、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文章如此津津乐道谈论的仅仅是“咸鸭蛋”,是生活中太过平常的东西,甚至有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待?
明确:(学生可围绕下面内容来谈)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平凡事物,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都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的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五、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不必说端午,也不必说中秋,就是春节,这个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在今天似乎显得年味有点淡了,越来越多的国人不贴年画,不吃年糕,不糊窗花,以至于不断有民俗专家担忧春节会否消失,因而有必要掀起一场“保卫春节”的文化运动;然而,与之相反的是,春节在多个国家成为了时尚,春节开始走红世界——印尼把春节定为全国性假日,英国首相、美国总统、加拿大总理、俄罗斯总统等许多国家领导人,都会以新春贺信等方式,给华人拜年。而韩国已经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学了本文后,谈谈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六、布置作业
联系自身,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介绍印象最深刻的童年时代的物件或经历。(写在练笔本上)
七、板书
端午的鸭蛋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体味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搜集一些各地(或家乡)有关端午风俗、传说的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以学生们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实物引入新课学习,并出示目标。(多媒体课件展示)
2.阅读指导:
a.写了什么?
b.为什么写?
c.怎样写的?
检查预习
腌门 楣苋菜 籍贯 城隍庙 囊萤映雪 肃然起敬
教师小结:
作者的语言功力非凡,注意从文中摘录、积累精彩的语句。
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学生自主思考、明确,教师引导、小结。
以上题目意在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这是文章的主题内容,作者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作者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这样做有意义吗?
——领会文章主旨: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这也正是汪曾祺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品读赏析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2.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或理由。(仿照范读录音,可以个别朗读、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汪曾祺在本文中的语言艺术风格:
a.口语色彩浓厚且带有淡淡的幽默。
表现在好用短句,文中时常穿插朴素的大白话或是淡淡的幽默,信口而出,自然而然,令人备感亲切。
b.古汉语的点缀。
朴素的现代口语与典雅的古汉语相映成趣,倍添典雅之美和艺术韵味。
c.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活灵活现,绘声绘色。
d.适当地运用方言。
文中个别地方有所体现,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汪曾祺在语言上的追求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几个方面在这篇文章中都有传神的表现。
体验
读了本文,联系自身,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介绍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原因、感受或启发),要求多运用自然恰当的口语。
师生互动,共同交流。
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练习。
2.将“体验”的内容写成1篇600字的文章,要求说真话,诉真情。
上一篇:三年级荷花教学反思汇总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