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范例5篇】
【导言】此例“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范例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端午的鸭蛋范文【第一篇】
蒜泥苋菜
苋菜是端午节的时令鲜蔬,是五月人家餐桌上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清炒。老人说:“端午节吃苋菜最当时,过了这个时间苋菜就会有老的感觉,涩的味道。”
原料:苋菜;
配料:盐、蒜、花生油、鸡粉。
做法:1、将苋菜从尖顶往下折成小节,撕去筋,弃掉质老部分,洗净;2、大蒜去皮洗净,切成蒜泥;3、锅烧热倒冷油下蒜泥炒香,爆炒;4、再放苋菜一起炒,等菜变软就可加盐、鸡粉调味即可。
红烧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原料:黄鳝;
配料:洋葱、蒜、姜;
调料:糖、盐、料酒、胡椒粉。
做法:1、将鳝鱼宰杀,剖腹去肠,剁去头,洗净切成段,放开水锅中氽一下捞出,沥干水分;2、洋葱切段,蒜头去皮洗净待用;3、炒锅注油烧热,放入蒜头煸香,再放入姜片、葱段及鳝鱼煸炒几下,加入料酒、适量清水,稍加焖烧;4、再加入酱油、白糖,用小火烧至汤汁浓厚,用水淀粉勾芡,撒上胡椒粉,淋上香油,装盘即成。
麻辣小龙虾
端午前后小龙虾肉结实丰满,正是龙虾味美之时,又适逢小长假,此时邀朋唤友啖龙虾、喝啤酒、侃大山,相信别有一番滋味。
原料:小龙虾;
配料:姜、蒜、大葱、干辣椒、花椒、八角一个、甜面酱或豆瓣酱一袋。
做法:1、小龙虾先浸泡,然后换水洗至水清为止;姜切片,蒜剥皮,大葱切段,开小火,放油,加入葱、姜、蒜;2、放入干辣椒、花椒、八角,翻炒;3、放入盐,因为小龙虾有壳,比较难入味,所以放得较多。加入甜面酱或豆瓣酱;4、开大火,倒入小龙虾和佐料炒匀。注意:如果虾多的话,就分几次倒入,先烫死前面的再继续倒;5、加入酒、少量白醋和适量白糖,再翻炒;6、倒入水,大概半锅即可;7、盖上锅盖煮30~40分钟,还是用大火。期间可以试一下味道,如果味道不蛟侔凑崭鋈讼埠媒行添加;8、时间到以后开盖看汤汁,如果比较多,就开盖再煮一会儿,等汁收得差不多了就放鸡精炒匀即可启锅。
鸭蛋
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原料:鸭蛋;
配料:塑料袋;
调料:高度酒、细盐。
做法:1、新鲜的鸭蛋洗净、晾干;2、高度酒一大碗,将鸭蛋放入浸湿;3、均匀地裹上细盐;4、装入塑料袋;5、装满后扎紧口袋,二十天后就能吃到不太咸又出油的咸鸭蛋。
烤鸭
原料:仔鸭;
配料:葱、姜;
端午的鸭蛋范文【第二篇】
一、风俗描写寄托怀念之情。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而作者却由端午想到鸭蛋,因为这的确是作者的故乡――江苏高邮最具特色的事物了。但是作者并没有开篇就写鸭蛋,而是先介绍家乡过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习惯,诸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等,既有和其他地方相同的风俗。也有自己家乡所独有的做法。描写这些内容无疑是为了引出“端午的鸭蛋”,但是这些描写又不仅仅具备这个引领作用,因为写到“端午”,作者的情绪便被调动起来,于是自然会想到儿时故乡的种种做法。这就说明:这些影象,已经深深的留在作者的头脑深处,所以,作者所进行的这些节日风俗描写,实际上就是对儿时家乡怀念的一种体现。
二、端午鸭蛋凝聚留恋之意。
作者叙述了端午节的种种情形之后,很自然的引出自己家乡的另一个特色,也是全文的正题――端午的鸭蛋,给读者营造出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接着,作者便一一道来:先是介绍高邮的双黄鸭蛋,让人惊奇不已。接下来又介绍天下腌蛋以高邮为最,这里不仅引用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对高邮鸭蛋的描述,而且还拿高邮咸蛋的口感和颜色同别处的成蛋做对比,目的都是为了突出高邮的“咸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紧接着作者的思路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之中,选取了一件颇具当地特色的风俗――挂鸭蛋络子,进行叙写,如果说刚才介绍高邮的咸蛋洋溢的是一种自豪感的话,那这段描述透露出的则全是儿时的快乐。因此,我们在阅读时所了解到的就不仅仅是作者对家乡习俗的简单介绍,还能够感觉到凝聚在端午鸭蛋中作者对昔日岁月的那种无尽的留恋。
端午的鸭蛋范文【第三篇】
1.感知文意,感受文章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咬文嚼字,品味文章语言的韵味和情致。
3.引文入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民俗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2.难点。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趣味,咀嚼生命的美好。
教学方法:自主品读、研讨赏析、质疑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长廊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当地过除夕时,有什么风俗呢?(学生纷纷发言)看不出,我们的风俗还真多!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是如何过端午的。作者有情有味地写高邮的鸭蛋,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呢?(板书《端午的鸭蛋》)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除夕风俗谈起,激发学生对家乡风俗习惯的回望与兴趣,让学生带着一丝的亲切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积累字词:咂摸、拧成小绳、苋菜、络子、大襟、车胤、囊萤映雪。
2.了解作者信息。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著名作家,江苏高邮人。小说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汪曾祺散文注重表现“凡人小事”,能做到“以小见大”。
3.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写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明确:端午习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对家乡咸鸭蛋难以忘怀,实际上是作者难以割舍的怀乡情愫,因为眷恋,所以难忘。同时,鸭蛋也成了作者追忆儿时光阴、缅怀童年生活的载体,故而会经久难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关注文本,从文中搜集相关信息,形成对文本初步的阅读体验。
三、精读课文,赏鸭蛋,忆童年
1.精读文中描写鸭蛋的语段,从用词特点、情感揣摩等角度作好批注。
2.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这样的句式来体会。
3.高邮鸭蛋是这样的让人垂涎、心动,那有鸭蛋相伴的童年又有哪些情趣呢?请勾画文章中表现童年情趣的文字,品味之。
设计意图让学生咬文嚼字,在细细的品味中体会作者蕴藏在文字间的情感。
四、细读文章,赏语言,知情感
1.高邮鸭蛋之所以令我们心驰神往,就在于作者写得好,情深意切。那么本文的语言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请同学们采用美读——通过恰当的语气、语速、重音,读出语句的意蕴和情味。
提示:①“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汪曾祺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这种绘声绘色,这种动感以及,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问题探究:“——”的作用是什么?“一……就……”表明了什么,能否去掉?(不能。表明了油多,冒得快,令人欣喜)将“冒”改为“挤”、“流”可以吗?(“冒”能更好地表现鸭蛋被扎后红油溢出的情态)请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出来。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以他乡比故乡,褒贬之情十分突出。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浓浓的深情,对家乡鸭蛋的偏爱凸显。
2.学生体会完语言蕴含的情感,再采用与同伴合作的方式,探究本文语言其他方面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文中多处有代表性的语句,通过细读、赏析等方式,探究汪曾祺闲适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在鉴赏语言的同时,教师顺势引导,体会、揣摩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知风俗,做积累
1.搜集整理当地传统节日的风俗。
端午的鸭蛋【第四篇】
妙语品茗
1.口语的运用为文章增添浓厚的生活色彩。在读者的眼中,最平淡的就应该是口语了,但《端午的鸭蛋》一文却因口语的运用而使文章增色。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
这些都是平实的口语,有的地方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的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极富生活气息。
更让读者“难以接受”的是“大白话”的运用。“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之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谁能否认这语言的平淡,但平淡之中却显现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2.古汉语的运用为文章增添厚重的典雅之美。在《端午的鸭蛋》中,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
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作者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使文章倍添艺术韵味。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
前几个分句本是很通俗的语言,却突然用了一个“多矣”,之后马上又回到大白话,然后引用元稹《离思》中的一句著名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运用“大材小用”的诗句来表现对别处鸭蛋的不屑一顾。这种文白夹杂的语句令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幽默和趣味。
3.“造型”语言的运用为文章增添独特的神韵之美。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和神韵。
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一个“哦”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那个人张着嘴吃惊的样子。此句写出了对方的吃惊,更体现家乡鸭蛋的名气之大。就如作者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真可谓绘声绘色,扎咸鸭蛋的那种动感,看着红油冒出来的那种,在一个平淡的“吱”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但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平淡而有味,每一段文字都能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每一部分文章都渗透着淡淡的幽默。而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深情热爱。
即学即用
1.品读语句,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敢称东北第一名菜者,非杀猪菜莫属。先不论好吃或如何吃好,单是一个名字,南方人也好,外国人也罢,一听就 (显示着、透着、体现着)东北人的厚道、实在和大气。
(2)农村的火又快又硬,猪肉下锅不久,肉香就满院子 (飘香、飘扬、飘荡)。
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味下列语句。
端午的鸭蛋【第五篇】
端午节吃的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端午有个说法,叫做:“五月五,五黄三白过端午。”五月又称五黄月,所以端午节要吃五黄是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和咸鸭蛋黄;还要吃茭白、咸鸭蛋蛋白、白切肉。另外,还要吃“一红”,它指的是苋菜。
江南的端午还有吃“五黄”与“五白”的的食俗。“五黄”者,为黄瓜、黄鳝、黄鱼、咸蛋黄、雄黄酒(说法不一,有人将黄梅、黄泥螺也作五黄之一。因雄黄有毒,现今将雄黄入白酒内饮者已少见,今多见以黄酒替代雄黄酒)。“五白”者,为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茭白。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清廉医院建设总结范例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