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训练(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训练(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题的答案【第一篇】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    )退(    )灭(    )真  锐不可(    )

(    )港(    )维(    )湖  要(    )

(    )(    )战  无(    )  阻(    )

二、填空

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3.选词填空

①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________(a.溃退 b.溃败 c.溃逃),毫无斗志。

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______(a.顽固 b.顽强 c.坚强)。

③我已________(a.战胜 b.消灭 c.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地区,正在向南________(a.扩大 b.发展 c.扩展)中。

三、判断

1.对本文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2.对本文中第⑧⑨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四、阅读与简析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文答题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杨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文段报道的两个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一段议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句从侧面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准确地运用了系列动词,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报道准确及时,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ku@  ji1n  d4ng  d1ng  d0  xi1n  w*  s4i  y9n  d&  x9  s8

二、1.消息、及时、准确2.标题、导语、主体、记叙、议论3.①a  ②b  ③c  ④c

三、

四、1.写出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作用是说明消息发得及时,内容真实可信。2.冲破敌阵、横渡长江。3.不好。改后语气没有气势,缺乏感染力,不能很好地表现我军迎难而上,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4.表达了胜利的豪情和对我军英雄的赞美。

五、1.东路军和西路军渡江情况。2.此种情况……都很泄气。3.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4.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5.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训练【第二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云南省泸水县第四中学 张开芳

一、 导入  :

介绍从1946—1949年的历史背景而入题。(具体内容此略)

二、 整体感知:

1、 阅读课文,然后按照课文中的渡江图形来复述课文内容。

(注:分组讨论复述)

2、 教师出示一张扩大的渡江示意图,请一为表述能力好的同学来讲述。

学生复述的过程中,教师板书:

中路军、20日夜、30万;西路军、21日下午5时、35万;东路军、21日下午5时、35万。横渡长江——主体

3、 提问:文中哪几句话能够概括刚才所复述的内容?

注:第1、2两句——导语

4、 提问:最能概括全文的内容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注:标题

5、板书设计 :

中路军 20日夜 30万 安庆等

人民解放军百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 西路军 21日下午5时 35万 九江安庆 渡江

万大军横渡长江 百万大军冲破敌阵 |

| 横渡长江 东路军 21日下午5时 35万 南京九江 |

| | | | | |

| | | | | |

| |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

| |

| |

标题 导语  主 体

总结:(1)、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结尾。

(2)、新闻的写作方法:“倒金字塔”。

(3)、仿写一则新闻,题目自拟。

三、 局部品味:

1、 举例说明新闻的特点: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

2、 举例说明的主要表达方式。

3、 找一张的报纸,自己用这样的方法来阅读分析一则新闻。并拿到小组中交流。

四、 教学反馈:

注:由学生提出问题并当堂作答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题的答案【第三篇】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一、导入新课。

(由时代背景入手)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一、导入新课

问: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不少老师听课,这对于我们班级,甚至我们学校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一件大事。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个事实,该怎样说?

问:若用一两句话概述一下,又该怎样说呢?注意在概述中运用赢余的六要素。若用一段话来介绍,我们同学都会。)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重音,注意语调。

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将自己的答案与课文相对照哪些内容与答案一致?(标题对应一句话,导语对应一段话,其余部分为主体)教师组织讨论,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

②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

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4、教师顺势讲析:

新闻要有标题、要有导语、要有主体。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

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

另外,课文开关括号部分叫电头。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三,质疑探究

1、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题的答案【第四篇】

特级教师 刘福增

(一)教师:本文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夜为新华社写的1篇新闻消息。消息通常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有时还有结语。这则消息的标题十分醒目地概括了主要内容,而且非常有气势。括号中的文字是电头,说明电文是什么时间从哪里发来的。消息的1、2两句是导语 ,从第3句到结尾是主体部分。导语 一般是对消息内容进行高度地概括: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二)集体朗读全文,读后给句子标序号,全文共17个句子。第1、2句是导语 。主体部分又按渡江的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的情况分为三个层次。请同学画出三个层次的界限。

(三)教师将课本中的地图放大,挂在黑板前,然后请1、2组的同学阅读并记住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3、4组同学阅读并记住西路军渡江的地点、人数、简要情况及评论;第5、6组同学阅读并记住东路军渡江的时间、人数、地点和简要情况。然后,1、3、5组选各一位代表按顺序到台前,边指着图边讲解,像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一样,讲得清楚、明白,指图要准确,适当。讲解后再请2、4、6组各选一位代表按顺序到台前讲解。

(四)教师小结,评议同学讲解的情况。进一步指出这则消息的发表在当时对中国人民的巨大鼓舞。

(五)请同学们每人写一则消息,要求有标题、导语 和主体三个要素。内容不限。字数在200—300之间。

(《多媒体教学支持系统·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册》人教社)

17 1238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