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包拯》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包拯》1

文言文阅读题一直是考生最不易得分的一道题,可以通过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练习积累做题技巧。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包拯传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包拯传》阅读原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包拯传》阅读题目

1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赴调,知天长县 ______________ (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________________

12. 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

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

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

13. “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4. 本文表现了包拯 的品质。(3分)

《包拯传》阅读答案

11.(1)(2分)主持管理 (2)(2分)足够

12.(3分)C

13.(2分)来告私杀牛者(答“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得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不得分。)

14.(3分)孝顺、英明、诸廉(每点各1分)

《包拯》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自学研讨,掌握本课的生字。

2.准确、生动地复述课文。

3、帮助学生树立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思想。

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尚思想。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

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联系背景评价包拯这一形象。

教学突破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将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通译下来;引入学生平时看电视书刊以及传说中了解的包拯的故事,互相讲述,教师及时给予合理评价。

教学准备

有关字词、文言方面的投影片,课文朗读带。学生搜集有关包拯的故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电视台曾热播过电视剧《包青天》,哪位同学能在此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唱唱《包青天》的主题曲,哪位同学又能根据本部电视剧的情节对包青天做简明扼要地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奖励)

2.这些故事都是编导们演绎的,与历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们来看看史学家是怎样记述这一人物的,板书课题。

3.简介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位、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包拯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是封建清官的典型。

二、 指导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结合注释、词典自主解决字词,疑难之处可质疑或讨论。(巡视、点拨)

2.检查自学效果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鬻、徙、砚、率、遗、耶、敛、惮、恶、嫉恶、苟、赃、茔

(2)解释下列加点字:

a.第归,杀而鬻之。

b.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d.旧制,风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e.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三、 示范朗读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结合注释、词典自主解决字词,疑难之处可质疑或讨论。(巡视、点拨)

2.检查自学效果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鬻、徙、砚、率、遗、耶、敛、惮、恶、嫉恶、苟、赃、茔

(2)解释下列加点字:

a.第归,杀而鬻之。

b.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d.旧制,风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e.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四、引导复述

1.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特点。有的段落记叙具体,有的段落记叙较概括。请同学们选取一个段落来复述,要求准确,生动。

2.根据学生复述情况,做具体评价,既要鼓励,又要指出改进方法。

五、本课小结

学习文言文有个规律:从机械性朗读到理解性朗读再到表演性朗读,本节课我

们就是按这几个步骤进行的,同学们对本课内容还有哪些不清晰的地方,请大胆提

出、大胆思考、大胆质询,大胆必“大得”。

六、板书设计参考

人物传记

包拯

脱脱(元代史学家)

鬻、徙、砚、率、遗、耶、      割牛舌案  进贡砚台

敛、惮、恶、嫉恶、苟、赃、    出使契丹  严峻执法

茔    克己奉公

七、作业设计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闻者皆惮之

(3)与人不苟合

(4)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2.翻译下列句子。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2)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3.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用自己的话)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二、 1.启发发言:同学们对《包拯》一课提出了哪些疑问,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2.肯定学生解疑的方法,并做恰如其分的指导。

三、 引导评价

启发:在第二单元,我们已经接触了几篇传记,(投影:学习传记要在了解人物事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请你结合课文评价一下包拯这个人物?

四、 诱思导学

五、 1.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我们已接触过几篇,哪位同学们能举例谈谈。(引导学生注意本文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人物)

2.提问: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吗?试从文中找出答案来。

五、拓展巩固

1. 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请举出他审过的其它著名的案例。

2. 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他们有哪些事迹?请你用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向同学们讲述。

六、本课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

七、 作业设计

填空

课文共有——个段落,分别记叙了割牛舌案、________、________、

公开审案、平日为人几方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段记叙较具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记叙较

概括。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________段穿插了侧面描写。

《包拯》3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包拯的优秀品格。

2、 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掌握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

3、 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4、 了解历史或现实中的清官。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包拯的优秀品格;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难点:包拯的优秀品格对于现实有什么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预习

1、 熟读课文。

2、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鬻yù  以遗权贵 wèi  迁徙xǐ 契丹qì 涿州zhuō  敛手liǎn   惮dàn    贪赃zāng   大茔yíng   苛刻kē  苟合gǒu  诉讼sòng)

3、 根据课文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解释:鬻--卖;  知天长县--主持,掌管;第归--只管,但; 寻复--不久  才足贡数--仅仅;  造--到  从--听从)

4、 搜集有关包拯的资料。(如有关他的电视、戏曲、歌曲、书籍、故事、绘画、诗词等)

二、 导入

播放〈〈少年包青天〉〉主题曲。

三、 研习课文。

1、 朗读课文。

2、 翻译课文。

3、 思考问题。

① 概括课文各段大意,指出各段写出了包拯的哪些优秀品质,并说说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手法来体现人物性格。

② 联系现实,谈谈你读了课文后的一些感想。

4、 解答。

四、 延伸。

1、 以“故事擂台”的形式,讲述包拯的故事。

2、 以比赛的形式,讲述历史上或现实中有名的清官。

五、 欣赏。

观看flah动画〈〈包青天〉〉、〈〈摩登包青天〉。

六、 作业。

1、 归纳课文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意的词语。

2、 课外阅读〈〈包公传奇〉〉(图书馆书目编号131-1-6)和〈〈宋史•包拯传〉〉。

《包拯》4

阅读理解在作答前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包拯》阅读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包拯》阅读题目

12.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B.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C.拯性峭直,恶吏苛刻 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满井游记》)

D.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闻者皆惮之 惮:______________

(2)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布衣:______________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2)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15.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两项是(4分)

A.包拯为官机智,善于断案,曾判过一起瞒报私杀耕牛的案件。

B.包拯出使契丹,能言善辩,回击了契丹的发难,不辱使命。

C.包拯为官廉洁,亲近百姓,他的笑比黄河水还要清澈。

D.包拯办案允许百姓到跟前陈述案情,使办事的小吏不敢欺瞒。

E.包拯生活简朴,对子孙要求严格,想方设法预防他们贪赃枉法。

《包拯》参考答案

(2分)[A.来 因为;B.表顺承 表修饰;C.凶残 通无,没有;D.不久。]

13.(每词1分,共2分)

(1)害怕; (2)平民,百姓

14.(每题3分,共6分)

(1)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吗,满一年没有拿一方砚台回家。

(2)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

(选对1个给2分,共4分)[C项应理解为他的笑和让黄河水变清一样是不可能的;E项应理解为包拯让牛主人将被盗贼割了舌头的耕牛杀掉,并非瞒报私杀耕牛,与文章文意不符。]

17 1238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