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作品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人情冷暖,通过鸭蛋的象征,展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对乡土文化的深厚情感。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8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500字 【第一篇】

这篇文章以鸭蛋为中心,前面写小时候过端午要做的事,我觉得只是一个“引子”,但这个引子的用处大得很,勾出了很多人的童年生活,主要讲了家里端午节时的装饰,玩儿的东西和要吃的东西,很有节日气息。

十二红里说的菜都是红色的,可是鸭蛋明明是青的,但鸭蛋却是十二红里的一道菜。我读了几次后发现,高邮大麻鸭蛋的黄是红的,在这里突出了高邮鸭蛋蛋黄的特殊和重要。高邮的鸭蛋让我想起了大连的渤海湾刀鱼,尤其是妈妈做的,个大、肉鲜、刺松,不管在哪里我都吃不到那种味道。

看见这里说每年道观都会送符文,让我想起以前考试时,我经常在橡皮上画几道我自己满意的古怪道道,我觉得这种符文是一种对美好事情的向往,希望考试能考的绿色作文网好,但显然有点封建迷信。

看到放黄烟子,我就又想到放鞭炮。北方人很喜欢放炮,不是那种“有声有色”有火花的礼炮,而是只带响儿的炮仗。炮仗中我最喜欢“二踢脚”,它是靠下面的第一次爆炸把上面的第二响打到空中炸开。瞄准好、时间概念好的人还能打出火炮的感觉。记得我第一次放最强“二踢脚”-“小霸王”,是和奶奶家后院的刘卓勋一起放的,因为底座不稳,刚点着引线,“二踢脚”就倒了,这个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吓得我们脑中空白,四面乱跑。那打出来的第二响就在刘卓勋前面三米左右的位置炸了。要知道,我们当时放的“小霸王”第二响打得准是可以炸烂一块儿砖头的,事后刘卓勋回忆,他当时都炸的耳鸣了。真是太吓人了,以后放炮可要注意点!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600字 【第二篇】

今天我读了1篇文章《端午的鸭蛋》。这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故乡的食物》中的1篇。让我们感受到江苏农村端午的风土人情,也能体会到汪曾祺先生语言的显著特色。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汪曾祺先生的家长的习惯是贴五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等……而我们这儿是系五彩绳、碰鸡蛋、吃粽子、挂艾蒿辟邪……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系五彩绳了。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妈妈们就会给孩子们买五彩绳,还要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半夜给孩子们戴上。只要端午节后下了雨,你就要把五彩绳剪掉,扔到水沟里,寓意着你这一年都会健健康康,不会生病!

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是个水乡,那里有很多的鸭子。高邮的大麻鸭是出了名儿的鸭种,它们产下来的鸭蛋非常好吃。高邮鸭蛋油出得很多,蛋白柔嫩。我也喜欢吃鸭蛋。我的城市大连是个海滨城市,海边的散养鸭子从小吃小鱼小虾长大,产出的鸭蛋也是黄又大又黄。姥姥也总腌鸭蛋,我特别爱吃鸭蛋黄,每次吃鸭蛋黄都能喝两碗的白米粥!

他们那儿的孩子们兴挂“鸭蛋络子”,长辈们用彩色丝带打好络子。孩子们就挑鸭蛋,要挑淡青壳的,还要挑形状好看的,然后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然后过了大半天,孩子们开心,就可以打开吃掉了。

他们吃完的壳还不扔掉,用它来抓萤火虫。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美丽极了。

读《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就如同品一杯淡淡的清茶,入口时可能非常的朴素平实,可是回味起来就会发现,它是那样的香甜可口,神清气爽。

我很喜欢这1篇文章《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600字 【第三篇】

今天,我读了与本书书名相同的1篇文章《端午的鸭蛋》。

首先,看向第一段,我看的时候是一愣一愣的。什么“”百索子、香角子、贴五毒、黄烟子……“,我一句都看不懂,当然,看到最后,我总能得到答案。但我纳闷了,我从没听过这种说法,难不成它是作者家乡的方言?

其次,看第二自然段。之前,我一直不知道作者的家乡在哪里,到了这儿,我总算知道,作者的家乡原来在高邮。听说高邮还出双黄蛋,我有些吃惊,平时很难见到的双黄蛋,在高邮竟可以批发出售。作者却见怪不怪地说道:“还不就是个鸭蛋!”这也说明了在高邮双黄蛋确实很常见。不过,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高邮人是怎么从一堆鸭蛋里准确地找到双黄蛋的呢?这一点我读了几遍也没有找到答案。

第四自然段作者主要赞扬了自己家乡的咸鸭蛋,并“吐槽”了其他地方的咸鸭蛋的难吃。以苏北名菜“朱砂豆腐”中使用了高邮鸭蛋为例,写出了高邮鸭蛋的高品质。但我又有问题了,鸭蛋的“空头”是个啥?

看到第五自然段孩子们挑鸭蛋,说鸭蛋也有美丑之分。虽然作者介绍了挑的方法,我却无法体会到作者说的那种感觉。也许是作者家乡的孩子们鸭蛋见的多了,才会有这种感觉吧!

第六自然段的描写让我十分想看萤火虫,从小到大,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萤火虫呢。

第七自然段我看完后不由得一笑,确实如作者所说,古文也不是一定正确。比方说《狼图腾》中描写狼烟的一段,在《重返狼群》中亲自试过后证明狼烟是不成立的。所以说即使是名作和古文中的内容也不是完全可信的。

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第四篇】

出色。作甚出色?何处有出色?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变亦很多出色,只是缺少了发现“出色”的眼睛。而我又未尝不是这样,历来都会忽视身边的那些小事,从而错过它们有可能带给我的欣喜与欢乐。

不过,从我开始与这篇文章起,我不会再与生活中的出色擦肩而过了,由于《端午的鸭蛋》正让我体验了一回由小事而引出长篇大论的“出色”,让我的味蕾上都残落着咸鸭蛋的美味。

在作者的故乡,端午节的风俗真是五花八门,例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等等。然而,最使人印象深入莫过于那诱人的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小孩儿们还用“鸭蛋络子”挂起鸭蛋,又给美味增加了很多明亮的色采。

而作者描摹的一切,在我童年的回忆找到了熟习的画面。我也是江苏人,与作者汪曾祺是老乡,而俗语说“无巧不成书”,我是江苏扬州人,而高邮是扬州市里的一个县级市,所以,我的童年自然也少不了高邮咸鸭蛋的香味。

每次吃咸鸭蛋时,妈妈总会轻轻揭开鸭蛋头的壳,用筷子向白嫩的蛋白里一戳,红油就一下子冒出来,这时候,妈妈就赶紧叫我来吸红油,吸得我满嘴都是,再挖开蛋白,则露出了红通通的鸭蛋黄,这类感觉已逐渐忘却了,不知甚么时候才能再吃上故乡的咸鸭蛋,我又不由后悔为甚么没有早点发现这生活中的出色呢?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十二红”,我模糊也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外婆也给我做过一次,除苋菜、虾、咸鸭蛋外,似乎还有菱角、红糖棕子、凉粉和红烧鹅,其它的我也记不清了。原来童年进的我,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正在怀念这平日的时光呢?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想勉怀生活中出色,却因记忆模糊而感到一阵失落呢?

珍惜现在身边的出色吧,不要等到以后,失落地在回忆中翻箱倒柜。

此情可待成追思,只是当时已怅惘。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600字 【第五篇】

端午节,不是要吃棕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吗?跟鸭蛋有什么关系,我可从没在端午吃过鸭蛋,难道这是汪曾祺家乡特有的风俗?

果然,在第一段里,汪曾祺向我们进述了很多他的家乡关于端午的风俗。有系百家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等,还有其它地方没有的: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看到这儿我才明白,原来咸鸭蛋是十二红之一,端午之时要吃,所以叫端午的鸭蛋。在这些名式各样的风俗里,我最感兴趣的是放黄烟子,像放炮仗一样,可又没有危险。能让胆小的孩子过足瘾。而且,它还能当蚊香,驱走蚊虫,真是一举两得!在这些别具一格的风俗里,我能感受到浓重的家乡风土气儿,真的好想体验一下啊!

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汪曾祺详细描述了高邮的鸭蛋,高邮咸鸭蛋很有名,我从这里体会到:不管是谁问汪曾祺的家乡,都说:“你们那里出咸鸭蛋!”这就足以说明高邮咸鸭蛋好,出名,不然怎么能像北京故宫、上海东方明珠塔被当成一个地方的标志呢?就算当初没有商标,但也要标明是高邮出产,这让我特别地想尝尝高邮咸鸭蛋。

仔細回想一下,我好像还没吃过像高邮咸鸭蛋那样好吃的咸鸭蛋。学校的鸭蛋,蛋清贼咸,蛋黄似板栗,硬邦邦、干巴巴的,吃起来无味,大部分咽下之后,还有一些渣粘在舌头上,像面粉一样,一点儿都不好吃。比起这种咸鸭蛋,高邮咸鸭蛋就要高级很多,不仅鸭蛋好吃,还有进究,得挑。高邮咸鸭蛋还能做鸭蛋络子,吃完还能装萤火虫,真是太有意思了!

鸭蛋,就数咸的好吃,咸鸭蛋就数高邮咸鸭蛋好吃。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尝一尝!

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第六篇】

生活中的真味,平淡中的隽永——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看到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就想到了他的《胡同文化》。在那细细长长的胡同里,最让人回味悠长的是那一声意蕴高远的“嘿”。这一“嘿”,“嘿”出了作者对北京胡同的绵长情思,“嘿”出了汪老先生闲散自由的行文风格,也“嘿”出了他对生活真味的独特感受。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是汪曾祺散文的主要风格。

《端午的鸭蛋》就是这样1篇既具有生活神韵又凝结着浓烈民俗乡情的散文。

先生以“家乡的端午”开篇,直接切题,直抒胸臆,用“很多风俗”引出下文。于是,在他的笔下,一系列端午风俗就走入了我们的视野: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等。这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风俗,在先生看来,都成了他最珍贵的回忆。因此,行文流水,如话家常,如数家珍,于自然、平淡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真爱和对故乡的怀想。

然而,让先生颇感自豪的还是家乡“著名”的“鸭蛋”。在这满篇洋溢着深深浅浅的故乡情绪里,“著名的鸭种”、“善于腌鸭蛋”的高邮人、大都市店铺里的鸭蛋、别处没有的双黄鸭蛋、质细而油多的高邮咸蛋,甚至用鸭蛋做成的“朱砂豆腐”都成为他不厌其烦并引以为自豪的表述对象。以至于对对方的'“肃然起敬”和 “称道”也不屑一顾,竟然会生出“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这样的感慨。

其实,先生的不屑并不在于此。看,一个“不过”,笔锋一宕,那藏在心底的自豪和喜悦就悄然溢出。用“惊奇不已”和“确实是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等等语言跃然纸上。甚至于引用了袁枚的文字还不甘罢休,还要罗列种种吃法,并用北京的咸鸭蛋和故乡的咸鸭蛋比对。“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八个字符,一个叹号,直白而朴素的话语,幽默而爽朗的声音把先生对故乡的厚爱铺满了整篇文章。好像先生此时已经忘记了自己虽是高邮人,但北京也是他多年居住的地方似的,全然不顾及北京人的感受。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个拖着长音的“吱”字,绘形、绘色、绘神,把先生孩童时吃鸭蛋的情态出神入化般地描绘出来。既是一幅民族风俗画,也是一曲生活的赞歌。我们从这里窥探出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恋和追忆,解读到先生对民俗文化的尊崇和敬畏,这种种情感,都源于先生在生活中对“和谐”与“健康人性” 的追求的过程中。

读到这里,我不禁怅然而叹:先生对鸭蛋的感情可谓真也,足也,甚也。这岂止是对鸭蛋的情有独钟?这是对生活真味的悠然品读,是对家乡情怀的慨然诠释。

端午到了,家乡的鸭蛋又有了别样的故事,在这里,作者把儿时生活的影像一幕幕拉开: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

蛋黄蛋白吃光 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儿时的生活是快乐的,儿时的生活也是永恒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记忆,每一个记忆都是怀想。那咸咸淡淡的鸭蛋,不正是作者对生活对故乡的心情写照吗?此时,端午的鸭蛋已�

汪曾祺认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写风俗,有点怀旧,但那是故国神游,给人是慰藉,不是悲苦。因此,民俗的多姿、平凡的生活、儿时的影像在他的笔下显示出了独具风格的魅力。而他那简约、传神、清新、鲜活的语言特点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和艺术的享受。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700字 【第七篇】

《端午的鸭蛋》是由汪曾祺所写的散文,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还有对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高邮的端午节习俗与大连有许多不同,他们那端午节要贴五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写“一笔虎”……相比之下,大连的端午节习俗就少了,气氛也不太浓郁,不过也有挂艾蒿,挂桃枝的习俗,而且粽子也很好吃哟!

后来作者又介绍了很有名的高邮大麻鸭、双黄蛋。有一次,小姑姥送来了几个咸鸭蛋,姥姥说好吃,但我并没当回事,。看了这篇文章,我才对咸鸭蛋感兴趣,赶紧让姥姥给了我一个尝尝。我发现,鸭蛋壳真是淡青色的,大头敲开真有“空头”。用勺子一挖,雪白的蛋清又滑又嫩。用筷子一插,红油就冒了出来,差点溢出来,我赶紧舔了几口,好吃极了。黄也是橙里透红,好香啊!从此,我喜欢上了咸鸭蛋。我觉得大连的咸海鸭蛋一点也不亚于高邮的咸大麻鸭蛋!只不过没有双黄蛋罢了。

我对五六自然段很感兴趣,特别是“鸭蛋络子”,以及鸭蛋吃完还能把壳洗干净,把壳洗干净,然后用“薄罗”糊上,做成后萤火虫在里面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就像一盏小灯笼似的。儿时的生活是快乐的,儿时的生活是幸福的,儿时的生活是永恒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记忆,每一个记忆都是怀想。那咸咸淡淡的鸭蛋,不正是作者对生活对故乡的心情写照吗?此时,端午的鸭蛋已�

我刚读这篇文章时,不太理解什么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上百度一查,才知道这句话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意译是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屑一顾了,用文中一句话来说,就是“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更能够看出他对家乡的热爱。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700字 【第八篇】

今天一早爸爸就和我说,今天我们来写篇读后感,题目是《高邮的鸭蛋》,我一听,想到:啊?高油的鸭蛋?可能内容是讲作者吃过一种油很多、很好吃的咸鸭蛋吧!后来我一看书,是《端午的鸭蛋》,是爸爸记错了,而且作者说的“高邮的鸭蛋”是“邮”而不是“油”。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高邮端午节的习俗,比如系百系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午饭吃十二红,其中,放黄烟子中有一句“写黄烟虎字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我很好奇一笔虎怎么写?我问了爸爸,爸爸就用毛笔给我写了一个一笔“乕”,我也学着写了一个“乕”,这个“乕”是古语中的“虎”,原来一笔虎这么简单啊。

第二段“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这一句,让我想起五上所学《桂花雨》中的一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如果让我写1篇有关家乡的作文,我一定会写“他乡的鱼再鲜,也没有大连的鱼鲜。”

第三段中,“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生动的写出其他咸鸭蛋和高邮咸蛋特点的区别,写得我口水直流。

还有第四段,孩子们都有去选咸鸭蛋,也很有趣,如果我没读这篇文章,我都以为鸭蛋都长一个样,原来鸭蛋不仅有大小之分,好坏之分,还有颜色之分,形状之分呢。看来对事物观察都应该很仔细。

今天我不仅了解了高邮是啥,还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高邮端午节的习俗,一笔虎的写法和鸭蛋样子的好坏之分。

这篇《高邮的鸭蛋》作者通过家乡的风俗和特产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让我感到很有趣,也让我深深的被汪曾祺的文字功底所折服。有一种冲动,将来也学汪曾祺的方法写1篇我自己的家乡。

上一篇:青春议论文优推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71 3577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