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教案(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山谷中的谜底》教案(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
[教材分析]
本课讲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启发人们“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因此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我们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弯曲不是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2008年4月17日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1、导语:大自然除了供人们欣赏之外,还会通过自身的某种现象给人以启迪,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去领悟——《山谷中的谜底》。(齐读课题)
2、由课题质疑。
3、过渡:跟随文中的两位旅行者前往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的山谷中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读议谜面谜底: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这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2、交流:(1)山谷中的谜是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图及文字,相机板书:西坡:各种杂树东坡:只有雪)
这个谜是否奇异罕见呢?从何而知?再指名读。齐读。
(2)那么,谜底又是什么呢?指名说。(出示文字并相机板书)
从“终于”一词中,体会到什么?指名说。齐读。
这个谜底是怎么被揭开的?(观看视频)引读谜底。
三、 精读感悟,了解雪松逆境生存:
1、造成这一奇异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小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画出认为重要的词句。指名回答。(出示文字并相机板书)
东坡的雪大到什么程度?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东坡的雪大吗?指名读,齐读。
2、面对着这样的大雪,为什么雪松能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其他的杂树却失去了生机?再次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在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多读几遍,用笔勾画出能帮助你解答问题的语句。
指名答。(出示并相机板书)
自由地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雪松能生存的本领到底是什么?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都注意到了哪些词语?(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弹性、弯曲、反弹、依旧)齐读。
3、雪松还有哪些独特的地方最让你欣赏?指名答。(出示文字)
(1)教师范读。
(2)把深有感受的地方圈下来,可以是一个短语、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
(3)交流:说说有哪些让你惊叹、佩服的地方。
(4)把这种敬佩之情读出来。齐读。
4、小结:有人说雪松面对风雪只会一个劲的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自由答。
再次齐读第3自然段中的谜底。
四、升华情感,揭示雪松弯曲启示:
1、文中两位旅行收获很大,尤其是第二位旅行者,他得到了一个什么启示?自由朗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
2、两位旅行者从雪松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出示)
这位旅行者的启示,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在书上这段话旁边空白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通过一句名言俗语,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指名交流,小结。。
3、(出示重点句: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1)请联系课文中的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你同意课文中的这种观点吗?能再联系自己阅读过的名人的故事,看见过的身边人的故事、亲身经历过的自己的故事等来说说吗?
4、齐读两则启示。
五、总结全文,领悟人生弯曲哲理:
1、大自然中,无论是什么动物、植物,都会面对种种逆境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有时也要学会退让,学会雪松的弯曲,恰当地以退为进,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2、引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
相信同学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后,会在生活中更加坚强,更有韧性。
3、推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现象之谜》。
板书: 17、山谷中的谜底
西坡:各种杂树 雪小 特殊风向
}
东坡:只有雪松 雪大 雪松本领
教学重难点2
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初读引思,整体感知。3
1、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对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多读几遍。
2、读书交流: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让学生作出适当的评价。)
3、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想学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
设计这一环节,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此时,学生怀着强烈的期待感,充满自信地读课文,自行解决问题,情绪已被完全唤起,进入到积极学习的状态,为进一步感悟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1—3自然段。
1、如果你来到魁北克,当你面对这一奇异的景观,你会怎样想?那你能把你的疑问放到课文中,传达给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板书:西坡东坡
长满只有雪松
2、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里。如今,谜面终于解开了,我想每个人都会——(很兴奋、很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把谜底告诉给大家——
3、出示:“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
(1)齐读这句话。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B、松的特性决定。(自身原因)
(3)有什么疑问?(“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
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重要的句子来回答。
(4)投影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A、自由读,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都注意了哪些词语?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弹性、弯曲、反弹、依旧)
B、那位同学愿意借助实物把这部分内容讲解给大家听一听?
C、小结:刚才的演示物如果换成硬木头行不行?
(5)投影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A、自由读,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积、压、落、弹)
B、看多媒体课件,体会四个“反复”。
C、讨论: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4、是啊,雪松一次次地承受着压力,又一次次地化解着这种压力,从而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了山谷中的一道奇异的景观。如今,始终解不开的谜终于豁然开朗。让我们把这个谜底再次告诉给大家——
5、此时,你怎么看文中的雪松?
6、面对这一谜底的揭开,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围绕雪松、各种杂树、旅行者谈自己的启发。)
[这里摈弃了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答案的“告知”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去自主阅读,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教学中,教着努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山谷中的谜底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摧毁”“少顷”的含义。
2、借助课文规范语言进行说、写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魁北克的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一个谜,读学生回答:谜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里。如今,谜面终于解开了。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3、出示:“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
(1)齐读这句话。讨论交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4、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什么?(“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
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重要的句子来回答。
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自身原因是雪松的特性决定的。
a、自由读,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都注意了哪些词语?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弹性、弯曲、反弹、依旧)
b、那位同学愿意借助实物把这部分内容讲解给大家听一听?
c、小结:刚才的演示物如果换成硬木头行不行?
5、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积、压、落、弹)
看多媒体课件,体会四个“反复”。
(雪铺天盖地,漫天飞舞,狂风怒吼着,扑向雪松,山谷中不时传来树枝被风雪折断的咔嚓声。雪越下越大,树上的雪越积越多,沉甸甸的,枝丫嘎嘎作响,似乎马上就要被折断。雪松一点点向下弯曲,积雪纷纷滑落,雪松抖抖枝丫,迅速反弹起来,还是那么苍翠挺拔……)
5、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再来读读。(相机指导)
你们觉得他哪些词读得特别好,哪些词还应注意
a一定程度?(不是懦弱)
b 向下弯曲?(不是屈服)
c立即反弹(充满着力量)
d 苍翠挺拔(自豪)
e ……(循环)
6、哪些词是直接写雪松的,读一读 ,读出它的不折不挠, 这是正面描写。
哪些词也突出了雪松的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写雪的,读一读 ,这是侧面烘托 。读好了这些词 , 也就读好了这段话 。
7、风还在呼啸,雪还在飞舞,(再指名读)
8、风刮得更猛了,雪下得更大了,肆虐的风雪摧残了柘、柏、女贞,雪松呢?(齐读)
9、读到这儿,你觉得雪松的弯曲是一种怎样的弯曲?(在原来的板书前加)
(不屈不挠、充满智慧、以退为进、充满抗争的)
10、小结延伸:
面对狂风的肆虐,暴雪的重压,雪松弯曲着,反弹着,充满智慧,不屈不挠地抗争着,挺立着,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读懂了这段文字,你觉得挺立在我们眼前的仅仅是雪松吗?透过苍松,你看到的还有什么?
11、交流:
(预设:a一种精神;
b一种人生态度
c一个生活哲理
d一种人,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的人)
12、小结:是啊,谦让是一种弯曲,忍辱负重是一种弯曲,退一步是一种弯曲,这种弯曲,它们“不是…… 而是…… (出示句子)这就是雪松带给我们的启示
13、文中的旅行者也和我们一样恍然大悟出示第六小节的句子男女生读
14、结合板书谈话: 面临困境,宁死不屈是一种抗争,充满智慧的弯曲也是一种抗争。这种思想,在很多词语中都有体现介绍“屈蠖求伸”这个成语,比喻以退为进的思想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谚语、俗语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 引读“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小不忍则乱大谋 引读“忍”是一种弯曲,但(不是……而是……)
退一步,海阔天空 引读“退”是一种弯曲,但(不是……而是……)
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韩信忍胯下之辱,不是贪生怕死,而是等待为国报效。
四、 赠言
大丈夫能屈能伸!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五、作业
六、板书
山谷中的谜底
奇异 ( ) 弯曲 反弹
抗争
深究课文,学习第4—6自然段。5
1、两位旅行者也想到了很多,闭上眼,让我们细细聆听!(师配乐范读第4、5自然段)
2、听了这两位旅行者的启发,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让我们也像旅行者一样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再读课文第4、5自然段,四人一小组抓住重要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1)小组讨论。
(2)第一次交流。
(3)相机出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①自由朗读这两句话。
②你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句名言俗语,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小组第二次讨论,集体交流。
③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都明白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说)
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
狗熊躲进树洞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体育课跳远,先把腿弯曲一下,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
④齐读这两句话。
[此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的载体,让学生以主体身份交流个人所得,以此达到领悟课文语言内涵的目的。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想象、表达及善于联系旧知的能力。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了语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乐于交往、合作的精神。]
上一篇:折线统计图(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