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人教版最新15篇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在逆境中坚持理想,努力奋斗,展现了勇气与坚持的重要性,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捞铁牛》|人教版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捞铁牛》|人教版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熟悉、议论纷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
教具准备:
挂图、录音、鹏博士软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布置预习。
1、解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后简介本课主要内容。
2、提出预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读音及朗读课文。
三、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2。
2、讨论思考列出的四个“意思”,分别是讲哪些自然段的。
3、在讨论的基础上,教给分段的方法。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要捞铁牛?“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事议论纷纷?可能会怎么议论呢?一个和尚是怎么说的?从他说的话,你看出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了捞铁牛的哪几项准备工作?
3、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包括几个自然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4、铲了泥沙以后,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为什么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
5、齐读第四段。
讨论: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五、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课文。
二、把准备工作与捞铁牛的步骤联系起来体会一下,怀丙为什么做那几项准备工作?
三、把全文联系起来体会一下,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1、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2、考虑周密细致;3、具体步骤充分利用了水的浮力。)
四、练习用“熟悉”“议论纷纷”造句。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交流造句,互相评议。再把造的句子写下来。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讨论:哪些容易写错,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3遍。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捞铁牛》|人教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运用学到的方法读懂课文。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怀丙和尚做了哪些工作才把铁牛捞上来。
2、理解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道理。
3、学习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运用学到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准备
实验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科学吗?爱科学吗?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科学的奥秘吧。
老师做有关“水的浮力”的演示,质疑:
怀丙和尚说他用什么办法能把大铁牛捞上来?怀丙和尚是怎样“叫水”把大铁牛“送回来”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投影)让生自由读文,思考: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潜水摸牛→备船装沙→拴船搭架→拴牛绑架)
2、指导朗读,注意:动词要读重音,把这些准备工作突出出来。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同学们合作学习,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把准备工作做好后,是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
(2)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1、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水的浮力)读出关键语句:“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师做“捞铁牛”的演示:
(2)交流: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语句。(出示投影)
①学生读这段话。
②带点词语: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越绷越紧→把铁牛
向上拔
(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被向上拔。)
3、指导朗读。(带点词语要朗读得特别分明。两个“慢慢地”、“越绷越紧”要读出味道来。)
4、师读第五自然段。
(1)引导质疑:怀丙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呢?
(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力气。)
(2)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自然段读一读。
5、师读第六自然段质疑:
“这样的办法”是指怎样的办法?
6、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来拔铁牛的,那么我们再回头看看怀丙和尚为什么要做那些准备工作?
(如:潜水摸牛为的是更好的确定打捞办法;备船装沙为的是铲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拴船搭架为的是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用两只船是考虑牛笨重,需要极大的力量;拴牛绑架为的是船只上浮时,能把铁牛从淤泥中拔出来。)
师小结:从这些准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怀丙和尚以科学的态度做了细致、周密的思考和安排,说明他有聪明的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写和尚是谁,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和尚的赞颂之情。)
2、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呢?
五、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出示投影)
六、延伸课外
想象一下,在当时还有什么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要是现在呢?
(让学生明白,在当时怀丙和尚的打捞方法是最好的办法。现在科学的打捞办法有:浮筒打捞、浮吊打捞……)
板书设计
准备:潜水摸牛→备船装沙→拴船搭架→拴牛绑架怀丙和尚
文本框: 捞铁牛
利用浮力
打捞: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上拔出色的工程家
《捞铁牛》|人教版 篇3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 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扰铁牛的经过。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 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 覆盖式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捞铁牛》。齐读课题。你们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捞铁牛?捞铁牛有什么困难?怎样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宋、拴、尚、绳、绷”的字音。强调“拴、潜、陷、铲”是前鼻音,“潜”读去声。“宋、尚、绳、绷”是后鼻音。和尚的“尚”读轻声。
3.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从课题上看重点应该写什么?
(2) 默读,找出描写捞铁牛的经过部分。(课文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3) 可见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
(4) 如果捞铁牛的经过部分再分为“准备工作”和“捞出一只只铁牛”的两部分的话,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四部分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深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 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因为八只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陷进淤泥。要修浮桥,必须要捞起铁牛。)
2.比较句子: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河水冲断浮桥,铁牛都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也”换成“都”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单就一句话说,“也”或“都”都可以,意思也明白。但就联系课文和故事来说,两个字的作用是不同的。“也”与上文呼应表示同样。如果不用“也”而用“都”,这句话就只是讲铁牛是被冲走这一件事。
3. 铁牛有多笨重呢?据记载,黄河大铁牛最轻的有吨,最重的达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没有)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没有)可见,要打捞这八只大铁牛是多么的不容易!
4. 指导读句子:“人们议论纷纷。”理解“议论纷纷”
5.指导读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怀丙站出来说话了,你们从他的话里听出了什么?
——他当时胸有成竹,所以才主动要求打捞铁牛的。
——他是一个虚心的人,明明胸有成竹,却还说“试一试”。
6.比较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要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还”换成“要”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还”常常用于讲同样的情况,有表示现象继续的作用。怀丙的这句话前后讲的都是水,铁牛被冲走的是水,把铁牛送回来 的是水。用“还”很自然。如果用“要”,就不一定有这种继续的意思。
7. 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 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现在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表示捞铁牛顺序的词语。(先……然后……再……又……)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 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2)准备两只大船,船里装满泥沙;(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
4. 用覆盖式投影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用上“先……然后……再……又……)师生评议。
5. 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充分的准备。)
小结:认真读书,读懂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
五、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
2、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3、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4、师生交流。
(1) 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水的浮力)读出关键语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看有关“水的浮力”的演示:在玻璃缸中装入大半缸水,缸内盛一装有石子的圆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两端系上棉线,线下吊一铁块,沉入缸底。教师将圆口瓶内石块儿逐一取出,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缸底的铁块为什么会往上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结论:利用了水的浮力。
(2) 交流:带点词语之间的关系。
① 学生读这段话。
② 带点词语:“泥沙减少……船身向上浮……绳子越绷越紧……把铁牛向上拔”,这些词语之间可以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被向上拔。)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强调:带点词语表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词语要朗读的特别分明。两个“慢慢地”、“越绷越紧”这几个词语也要读出味道来。学生读后评议。
4.读第五自然段。
(3) 学生读。
(4) 引导质疑: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铁牛太沉了,没办法拉上船;即使拉上� )
(5) 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两自然段读一读。
5.读第六自然段。
(1) 学生读。
(2) 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从淤泥里拖了回来。)
小结:同学们通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读懂了内容,要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六、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 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 师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七、 回顾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可以分成四个部分:(1)铁牛陷进了淤泥,怀丙和尚说他有办法捞。(2)怀丙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3)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4)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2. 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习说,全班交流。(拴浮桥用的铁牛陷进淤泥,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他不愧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八、延伸课外。
1. 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牛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16船泥沙,以现代的环保观点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泥沙铲到黄河里去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保?
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实际上只要用四只船就可以解决问题。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搭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的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两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里,再将铁牛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两只船去拴第二只铁牛,等前面两只船把铁牛运回来后,在分别靠在这两只船边上,再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方法来回七次就能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而不用向黄河里铲泥沙。)
3. 要是现在打捞水底沉物的话,有没有其他办法?结合学生查阅的资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或者由教师适当地介绍,现代有哪几种打捞方式。(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
九、板书
捞铁牛
怀丙 聪明 了不起 谦虚
潜水找牛
准备工作 装沙上船
拴船搭架
拴牛连驾 科学成就
铲沙下船 浮力 人民的智慧
打捞工作 拖牛靠岸
拖牛上岸
十、布置作业
选做: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呢?(可以和同学讨论合作完成)
《捞铁牛》|人教版 篇4
一、教材分析
《捞铁牛》一文讲的是宋朝时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在学习生活中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遇事要认真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读课文,抓住捞铁牛过程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借助流程图,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大铁牛捞起来的,体会怀丙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家。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遇到事情要认真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板画 、词语条、实验用品。
课件1:黄河边,人们正在捞铁牛图。
课件2:利用表格,对比列出学生熟悉事物的重量和一头铁牛的重量。
课件3:演示捞铁牛的过程。 课件4:生字课件。
课件5:与本课有关的形近字、同音字。
2、查找简介怀丙的资料;查找宋朝时期科技发展状况的资料;查找有关浮力的资料,也可以做一做浮力小实验。
四、教学流程(3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今天,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穿越时空,来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出示课件1,引导学生观察)在这波涛汹涌的黄河边,人们正在干什么?(教师相机板题,生根据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桌互查朗读。
1、同桌互读,互正字音,表扬优秀。
2、指名朗读,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借助资料,深入理解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一段交待了捞铁牛的原因?
1、自读第1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抓住“八只大铁牛”、陷”等词语,理解体会。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生1:通过读课文,我知道铁牛很笨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读了这句知道的:“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捞起来呢?”你想作者用“那么笨重”来说铁牛,它一定很重!
师:你真会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那么铁牛到底有多重呢?让我们利用手头的资料推算一下。(此处借助学生所查找的相关资料和课件2,帮助学生理解铁牛是非常重的。相机指导朗读,学生读的非常好。)
[利用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提高处理资料的能力,并为课文朗读铺垫了情感,此处无须指导,学生必定读得很到位。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表面看来只处理了一个词语,实则为学习下文理解怀丙的出色做了铺垫。]
师:通过读这句话,你感悟到什么?
生:要想捞起大铁牛很不容易。……
师:是啊,因此人们才会议论纷纷。请同学们借助查找的有关宋朝科技方面的资料,猜想一下人们会想到哪些方法呢?请你和周围的伙伴也议论一番。
生1:利用又粗又长的绳子拉出来。 ……
师:通过人们的一番议论,最后采纳了谁的意见?
师:怀丙是谁?(交流查找的资料)
[利用手头的资料,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宋朝时落后的科技水平,以及怀丙的贡献,从而了解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通过交流,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怀丙所想的方法在当时看来是了不起的。]
3、学习第3、4、5自然段。
师:通过交流资料,同学们知道了怀丙是宋朝时期出色的工程家。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看看怀丙是怎样做的?从哪些做法中你体会出他的“出色”?(默读思考——讨论交流——小组汇报)
组1:我觉得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铁牛沉的位置,这个做法体现出他出色。
师:是的,怀丙做事情不盲目,考虑很周到……(相机板书:摸清、贴板画牛。)
组2:我们小组通过讨论共同认为“很大的船、拴得紧紧的、结实的木料、牢牢地拴住”这些词语能体现出怀丙的出色。
师:噢,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组2:因为铁牛很笨重,所以需要大船才能拉得动;搭架子就得用结实的木料;还得把绳子拴紧,否则拉到半截绳子开了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师:你们小组的同学真会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那么我想请你们读一读这几句行吗?(小组同学齐读,教师相机板书:装满、搭、拴;贴板画船。)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想说点什么吗?
生:老师,我从“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又体会出怀丙很聪明。(学生的发言出乎意料。)
师:哦,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我通过查资料明白怀丙的做法是利用了水的浮力,那么我就想两条船的浮力肯定比一条船大,所以怀丙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可见他非常聪明。
师:你真了不起,我觉得你和怀丙一样聪明。(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浮力)
师:让我们齐读第三自然段,赞叹怀丙的高超智慧和才能。(学生齐读)
师:为了能成功的捞出铁牛,怀丙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老师试着把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概括成这些词语:摸清位置、备船装沙、并船搭架、拴牢铁牛。(出示词语条并贴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思考:这几步准备工作的次序能前后颠倒吗?为什么?(通过读,学生理解怀丙有条不紊地安排了准备工作,再次感受到怀丙的出色之处。)
师: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1:我感受到怀丙做事有条不紊,显示出他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
师:请同学们练习用“先……然后……再……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准备工作的过程。
师:看来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能把事情的经过交代得更清楚,在今后的说话、写作时,我们也可以用一用。
[将准备工作概括成词语,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读词、用连接词口述准备过程,不仅让学生练习了抓重点词语复述课文内容,而且通过运用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说话,让学生更清楚准备工作是严谨有序的,怀丙是出色的。]
师:有如此细致周全的准备,捞铁牛一定会成功的。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试着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捞铁牛的过程。
生1:铲泥沙,拔铁牛。生2:划船拖铁牛。
师:铁牛终于被捞起来了,请同学们看课件,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捞铁牛的过程,再次体会怀丙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件3加深理解。)
师:看了课件演示后,请同学们画出捞铁牛的流程图。(合作完成——展示成果)
师:课文3、4段详细的写了捞一只铁牛的过程,而第5自然段仅用一句话就交代了其余七只的打捞过程,这就是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齐读3、4、5段,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师:怀丙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展现了一位出色的工程家的风范,让我们都来赞颂他吧![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出色”是什么意思?
生:格外好,超出一般。……
师:你们说得对。从“捞铁牛”这件事来看,笨重的铁牛被水冲走,深陷河底,大家都一筹莫展,而怀丙认真分析、精心安排,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岸,他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你有什么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
[结合资料延伸拓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自主习字、书写实践
1、出示课件4(捞、陷等字)
2、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3、比一比,组词语。(借助课件5,进行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4、组内活动。(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哪一笔?)
5、全班交流。
6、书写实践。(要求学生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安排,再描红,最后书写到作业本上。学生习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易错笔画,帮助正确书写〕
(五)回顾总结,自评互评
《捞铁牛》 篇5
教学重点: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河中府铁牛》激趣引入
1.刚才我们在课件中看到的铁牛,是宋朝时候河中府城外用来拴浮桥用的,一共有八只。你知道吗在这些铁牛身上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呢?
2.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请小声读课文第一部分,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怀丙为是么要捞铁牛?自读、思考。
2.课堂反馈:(拴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洪水冲到河底的淤泥里。)
3.“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这里的“也”能不能换成“都”?为什么?(不能,因为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冲走了铁牛,这是两件事,如果用都就只讲铁牛被冲走一件事了。)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二部分后回答。
2.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想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3.“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冲回来。”这里的“还”可不可以换作“要”?为什么?(不能。因为“还”常用于讲同样的情况,有表示现象继续的作用。这句话前后讲的都是水,冲走铁牛的是水,把铁牛送回来也是水,用“还”就很自然,如果用“要”就没有这种继续的意思。)
3.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四。学习第三部分
1.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项?请默读第三段,用横线划出这四项准备工作,并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2.反馈:①四项准备工作是:潜水摸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
② 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是:先、然后、再、又
3.四项准备工作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怀丙做事是多么有条理呀!由此可见我们无论说话做事都应该有条理。)
4.怀丙这些准备工作是针对什么做的?你体会到什么?(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做的。体会到整个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慎密。)
5.你能用上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四个词,具体说说这四项准备工作吗?
课件分步演示——准备工作
6.师小结:怀丙准备工作做得周密细致,设计科学合理。那他又是怎样捞铁牛的呢?
五。学习第四部分
课件演示——捞牛过程(注意观看铁牛位置的变化)
1.刚才在看课件的时候你注意到铁牛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吗?(上拔)是什么力量使铁牛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呢?(水的浮力)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部分,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思考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词标出来。(泥沙渐少,船身上浮;绳子绑紧,铁牛上拔。)
2.汇报交流以上问题。
3.学生齐读第四部分,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泥沙与船身、绳子与铁牛之间的关系。
4.师小结。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要注意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
5.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想借水的浮力把铁牛送到岸边,节省人力。)
课件演示——拖牛到岸边
5.师小结:铲沙拔牛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怀丙不仅具有聪明的才智,还具有出色的操作能力。
6.学生进行排序联系。(课件展示填空题)
7.怀丙把第一只铁牛顺利拉上岸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几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 )
六。总结全文
1.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
(①怀丙遇事肯动脑筋,善于思考,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2.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再读第四部分,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七。拓展
1.我国历史上像怀丙一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
2.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八。板书设计
摸清位置
准备捞牛 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 粗绳拴牛
铲沙 聪明才智
捞铁牛 捞牛过程 划桨
↓ 上岸
全部送回
《捞铁牛》 篇6
预习提示
熟读课文,了解捞铁牛的过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遇事神与思考的习惯。
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文章记叙的顺序。
认识本课生字,并熟记,理解“潜水”“划桨”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课文二、三段,了解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过程。
了解利用水浮捞铁牛的原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
预习课文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帮助理解。
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认读。
理解下列词语:浮桥、宋朝、熟悉、出色
分段,说段意。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
怎样捞铁牛。
和尚的名字和身份。
质疑。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捞铁牛》的学习,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请大家思考:
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为什么?
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打捞铁牛的工作分几步做的?
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师?
师生合作,讨论问题
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玻璃缸装水放沙(淤泥)。
水底放小铁块(铁牛)。
用棒(架子)栓两个大盒(船)放在水面,里面装沙。
用一根细绳,一端系棒,一端栓小铁块,绳子绷紧。
演示:叙述怎样捞铁牛。
全班评议。
全课总结
怀丙是宋朝人,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乐,当时他就懂得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古代的人们具有高超的聪明才智,我们前人对科学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现在更应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铁牛被水冲走
捞铁牛 摸清地点
两次栓牢
打捞铁牛
《捞铁牛》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捞的铁牛?(2)为什么?(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
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五)分析课文
1.(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1)为什么?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没什么好办法。)
(3)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
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
4.(1)指名读有关段落。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①摸清地点;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③并排拴紧搭架;④两头拴牢。
(3)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
(4)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总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 1 2 页
《捞铁牛》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捞的铁牛?(2)为什么?(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
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五)分析课文
1.(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1)为什么?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没什么好办法。)
(3)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
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
4.(1)指名读有关段落。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①摸清地点;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③并排拴紧搭架;④两头拴牢。
(3)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
(4)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总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怀丙为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后来,他是怎样的?
(二)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挂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三)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四)作业
1.动手做的实验。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布置作业
1.读拼音、学词语
2.辨字组词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以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
向学生出示问题:1、谁;2、为什么?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指导学生学习。
自学课文,轻声朗读,理清层次,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通过动手实验,体会浮力的作用,一千多年前怀丙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说明了什么?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懂得做事要动脑、要运用科学。
探究活动
一、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捞铁牛》 篇9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个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捞铁牛(教案、实录、练习、资料)
《捞铁牛》 篇10
17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 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的经过。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新课,质疑激趣。
二、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三、 深入探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 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
2. 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 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 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 学习第二部分:的准备工作。
1. 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思考第二个问题:怎样?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 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4. 用覆盖式投影片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
5. 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
五、 书写生字词。
六、 布置作业 。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 观察图画,引入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画面上有哪些人物?简单地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打捞第一只铁牛的经过?哪个自然段写打捞其他铁牛的经过?
三、 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超铁牛?
(2)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1. 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2. 师生交流。
3.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读后评议。
4. 读第五自然段。
(1) 学生读。
(2) 引导质疑。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3) 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第五两自然段读一读。
5. 读第六自然段。
(1) 学生读。
(2)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同学们通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读懂了内容,也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 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 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 师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回顾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2. 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习说,全班交流。
二、 延伸课外。
1. 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保?
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
《捞铁牛》|人教版 篇11
西藏拉萨市第一小学 罗含情
课文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个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课堂实录
师:昨天,教师让你们预习了17课,哪位小朋友把生字读一下。
出示生字:宋 拴 陷 沦 尚 潜 舱 绳 绑 铲 拖
指名读生字
师:有一个字他读得很准,“铲”,但有一个字没读准,是“潜”,(跟老师范读)
师:课文里说“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中”那“潜”是什么意思?
生:游到水里去。
师:“陷”字怎么记?
生:先记左耳旁,再记刀字旁,最后……
师:你说得很准确。这个字跟“蹈”字有什么区别?
生:偏旁不同。
生:右边上面也不同。
师:把本子打开,把这两个字写一遍。
(生写生字)
师:同学们写得很认真,老师奖励给大家在个故事好吗?
(出示课件,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课文事情的起因)
师: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河底的铁牛?
生:用起重机。
生:用直升飞机。
生:用专门抽淤泥的方法抽掉淤泥,再捞上来。
师:同学们所用的都是现代的工具,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人把铁牛捞起来,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7课,大声地读,划出喜欢和不懂的句子。
(生读课文,师画铁牛)
师:一二自然段里有哪些不懂的?
生:什么叫“淤泥”?
生:就是河底的烂泥。
生:“是水把铁牛冲走了,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是谁说的?
生:是怀丙和尚。
师:那怀丙和尚是个怎样的人?从试试可以看出什么?
生:他非常谦虚。
师:我们用谦虚而自信地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师:水真能把铁牛送回来吗?请大家欣赏动画,看这个动画是讲什么内容?
(动画演示,师讲解捞铁牛的过程)
生:这个动画是讲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那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生:主要讲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师:请小朋友默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划出表示准备先后的词语。(生读课文划词语)
师:有哪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生:先 然后 再 又
师:从这些词,我们知道怀丙和尚准备工作做得有条有理,谁能用上这些词把第三自然段的意思概括地说一下。
(生练习说)(指名概括地说)
师:和尚做得准备工作做得有条有理,相信同学回去后能说得有条理。但对准备工作,你们有哪些问题?
生:为什么要在船上装满泥沙?
生:为什么要把两船拴得紧紧的?
生:为什么要用结实的木料搭架子?
生:为什么要用很粗的绳子?
生:为什么装泥沙而不装石头?
师:同学们的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生:因为铁牛很重,不用结实的木料会断的。
生:我能理解为什么用很坚固的绳子,不用的话,容易断。
生:装石头不容易铲,装泥沙方便。
生:我不同意,装石头比泥沙更方便。
师:因为黄河两岸都是泥沙,用泥沙更方便。
师:读第四自然段能解决剩下的问题。谁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
师:请小朋友读这第四自然段(出示段落),看看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用自己喜欢的记号划出来。(生边读课文边划)
生: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去了。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级紧,铁牛上拔。
师:泥沙减少可以说成是“沙减”(师板书),那按老师的说法,接下来应该是怎样写?
(生回答师板书:船浮——绳绷——“牛”拔)
师:请小朋友用为“因为……所以……”来说说事物的变化。
生: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向上浮。
生:因为船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
生: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牛拔。
(欣赏动画)
师:牛能向上拔,靠的是水的浮力。
师:那么刚才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装沙,能解决了呢?
(生答略)
师:围绕打捞的过程,提出疑问,合作学习。
(生小组讨论)
生: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把牛拖到了岸边。
师:不仅借助水的浮力拔“牛“,还借助水的浮力“划牛”,“拖牛”。我们再读读怀丙和尚说的那句了不起的话——
(生齐读)
师:未来的小怀丙就在你们中间,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学科学,用科学。
作业:
1、思考,如果你在那个时代,还可以用哪些更好的方法打捞铁牛?
2、收集有关利用水的浮力的故事。
《捞铁牛》|人教版 篇12
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5、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6、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一段后答,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起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7、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段,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8、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指着灯片上的图说吗?--学生说。
9、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不行吗?你体会到什么?--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请小声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先请同学讲,然后课件演示。
11、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12、检查落实后,师生分读,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讨论。--因果重叠(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认识),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齐读,注意体会联系,强调变化。
1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4、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
15、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知道吗?
17、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齐读第四段,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18、学到这儿,你的疑难问题都解决了吗?
19、请用"出色"、"熟悉"各说一句话,写在作业 本上。
《捞铁牛》|人教版 篇13
《捞铁牛》教学反思
《捞铁牛》是本册教材的1篇精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要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以及感悟并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对于本课的教学,就研究性阅读来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我有一点体会。
一 从课题入手抓住主要内容。
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捞铁牛》是单元首篇,需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这种方法。在备课时,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和"感悟抓住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我意识到从教学设计到实践教学是有一个过程的,两者之间要彼此沟通,就必须搭建起一座连通的桥梁,这座桥梁正是在教学中根据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教学策略,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实现教学目标,铺一条路让学生走过去。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上下功夫。
在开课时,我注意到了让学生从课题入手,去了解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找出课题的关键词(捞),围绕"捞"字交流,课文应当说明哪些问题 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下列问题:"1,捞什么;2,谁捞;3,什么时候捞;4,什么地点捞;5,为什么捞;6,怎样捞;7,捞的怎样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并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几句话。学生兴趣很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然后变换答案的顺序尝试其他的说法。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不仅感受了祖国的语言的伟大,而且很容易的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突破了本单元的练习重点。
二 提出研读专题,突破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对水的浮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打捞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读课文,找出到捞的步骤,并对每一步进行分析,找出前后的因果关系,从而很容易的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比教师的一味说教学生更能接受。
本课的教学学生的表现都很积极踊跃,
《捞铁牛》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捞铁牛》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教学难点是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为了使以后的教学能扬长避短,特对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取得优点
1、在突出重点部分,也就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部分,通过课件动画展演,学生理解和掌握较好,学会了抓住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准备工作的第三步,并船搭架,学生不易理解,我有效地利用课件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并船搭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准备工作。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2、做到对学生适时地鼓励,在课上几名基础较差的同学胆子小,不敢回答问题,在我的鼓励下,也能勇敢的回答问题,我想经过这节课的锻炼,对他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二、存在不足
1、还不能准确的把握课堂时间,在难点的突破上不够到位,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由于学生年龄小,不懂得浮力的知识,这段时间用的少,有些操之过急,过于牵强,因此学生感悟说得少。尤其是运用“先-再-然后-又-”句式说话时,如果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然后教师在适时地帮学生一把,就会很好的突破难点。
2、我对教学课件虽然知道适时出现,但演示还不够熟练,还需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学会自己制作课件,才会得心应手。
3、同学们课堂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的调动,这与这是1篇说理性文章,课文比较抽象、枯燥,不能很好的投入到文本中分不开的。
三、改进措施
1、我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
2、平时抽时间学习课件制作,争取早日能自己制作课件。
3、以后多研究说理性文章的教学方法。使自己今后教学中能够正确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以上是我教学这一课的粗浅感受,还很不全面,还需各位领导、老师给予点评。
《捞铁牛》教学反思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而不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捞铁牛》时,就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首先让学生在熟读进而记住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帮助学生总结出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这一目标,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先……然后……再……又……)接着通过覆盖式投影片按顺序分步演示这四项准备工作,并体会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进而总结出:写文章应做到“言之有序”。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
2.落实目标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
语文课应� 这节课为了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注重了学生读的训练。在读的形式上,有指名读、齐读、自由读、默读等;在读的时机上,有初步感知内容时的“初读”,有理解分析时的“细读”,有体会领悟时的“品读”。例如在教学第三段时,先通过指名读来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中三个自然段所写内容的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的条理性,反复地读,反复地体会,便落实了“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目标。接着再让学生通过“读”来概括这一段的段意……总之,教学中始终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教学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让学生们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深读课文。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立学习的机会,如在第二段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多读,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理解内容,进而达成目标。在教学第三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捞铁牛》|人教版 篇14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宋朝时发生的故事。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学情分析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简要地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重点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2)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捞铁牛的,体会他的出色,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学习怀丙和尚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教具准备
做“捞铁牛”实验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说说故事,其实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捞铁牛的困难,为体会怀丙的出色做铺垫。
1、教师导读:为什么捞铁牛?请同学们读文,找一找。
指名反馈课文的相关内容:“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3、大家读相关语句。
4、教师: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是铁牛容易捞吗?(不容易)你们从哪感受捞铁牛的不易?
5、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预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易打捞;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6、教师:洪水退后,马上要修浮桥,人们议论什么呢?请你们开动脑筋,想象人们议论的内容。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议论,营造“议论纷纷”的氛围。
8、教师打断学生的议论,模仿和尚的神态语气,大声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
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并提问:“当人们听了和尚这话时,会有什么反应?”
9、学生想象当时情景,现场表演人们听了和尚的话后的反应。(从现场表演中,让学生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及打捞铁牛的不易。)
10、生齐读和尚的话:“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师板书)
11、指导体会“还”字的作用。
(二)读文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
1、过渡: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是怎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呢?接下来,我们看看怀丙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读有关段落【3、4自然段】
3、为了打捞铁牛,怀丙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并用数字标出重点词。
4、指名反馈,补充完善。
【1】摸清地点;【2】备船装沙;【3】拴船搭架;【4】两头拴牢。
5、再请四位同学开火车读第三段的四句话,体会这段的有序。
6、引导学生讨论:怀丙做的这四项准备工作和成功打捞有什么关系?
7、集体交流中体会准备的必要,体会怀丙的出色。
8、感情朗读准备部分,表达出对怀丙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三)学习打捞部分
1、导读打捞部分:思考打捞过程是分几步做的?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铁牛的过程。
打捞步骤:【1】铲沙入河;【2】沙少、船浮、拔牛;【3】拖牛上岸
3、生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4、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用简笔画绘制出打捞前的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
5、教师巡视、指导。
6、抽生上台绘制。
7、师生共同评议、完善。
8、看图复述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1】同桌互说【2】指名复述(小组为单位)【3】师生共评。
9、说说和尚怎样打捞第二只铁牛的?
10、学生再深入课文,是否还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自读、自悟,彼此交流解惑)
三、实践探究
1、实验准备工作:(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淤泥。(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3)用一根小棒,表示木架,拴住两个大盒子(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4)用一根小绳子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住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小组演示打捞过程
3、同学之间交流演示经验、体会。
4、创造性思维训练:同学们,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打捞铁牛呢?
四、课堂总结
1、师提问:怀丙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对待的?他是怎样运用自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
2、学习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教师小结:怀丙和尚在当时科学技术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送回来,不愧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是个充满智慧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向怀丙学习,遇到事情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回去将做的小实验按事情先后顺序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捞铁牛
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
运用自然规律
水把铁牛冲走—————————————————————叫水送回来
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的心中就有种抵触情绪,因为这篇课文较枯燥难懂,虽然已执教过两次,但我仍想不出好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及我的教学兴趣。这次我想能否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替代枯燥的讲解。因而课前,我认真翻阅捞铁牛的相关资料,当我看到画捞铁牛的示意图时,灵机一动,何不让画图来代替枯燥的讲解?
上课时,当讲到本文重点捞铁牛的准备工程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读,理清顺序,再抽生上台演示。学生一听画画,兴趣很浓,纷纷举手。我抽了班上的小画家明明来画打捞的准备过程。当他画完后,便全班评价,张港说:“整体画得不错,但船的位置不对,不是分开,应并排拴紧。”就这样,经过同学们的加工补充,更好地完善了打捞铁牛的准备过程。同样我用这种方法又画出了打捞铁牛的过程。
由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兴趣浓厚。我我又趁机说:“谁能当解说员,看图把怀丙捞铁牛的过程说出来呢?”学生一听,纷纷举手上台说,还真说得不错。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验工具来做实验,学生们更来劲了,便做便交流经验。可想而知,在此基础上,总结文章中心就容易多了。
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很快过去了,学生学得愉快,我也教得轻松。看来课堂上只有学生成为主人,老师才不会觉得教累。
《捞铁牛》|人教版 篇15
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而不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捞铁牛》时,我就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首先让学生在熟读进而记住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帮助学生总结出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这一目标,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先……然后……再……又……)接着通过覆盖式投影片按顺序分步演示这四项准备工作,并体会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进而总结出:写文章应做到“言之有序”。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
上一篇:2024小学生新年寄语精选2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