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学设计范例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学设计范例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学设计范文【第一篇】

佚名。

[案例]:

《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1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第一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其教学过程 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首先教师提议我们把这一改成课本剧来表演好吗?学生自然兴趣盎然;接着教师引出:要表演课本剧得先有剧本啊,于是师生共同讨论课本剧格式,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填上名称、时间、地点、人物并在书上画出人物对白的语言等。然后讨论如何才能演得好?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导读书:要演得好,首先读书要有感情,要有感情就得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字字要入目、入心,而且脸上要有表情,手上要有动作,而后再让学生分角色小组练习。由于学生兴趣浓厚,因此练习相当投入。

二、组际交流,指导参与。

在给予学生充裕的练习时间的情况下,教师问:“哪一组先来汇报?”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请四位同学上台,一做陶罐、一演铁罐、一读旁白、一做评委。之后再请其他同学作导演、顾问、艺术指导、动作设计等并问,有什么建议吗?旨在进一步扩大参与面。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你们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时,要注意那个感叹号,要把铁罐那傲慢无礼,盲目自大的神情与语调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说,“你们在读铁罐恼怒时说住嘴这个词时,俩人要配合好,陶罐还没说完时,铁罐就要打断陶罐的话,提高声音说住嘴”等。老师则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你愿意示范一下吗?”或给予热情的鼓励。然后请同学们作评委,让上台的小组汇报。由于演得较好,评得也有意思,教室里不时传出笑声。汇报完后,教师请“评委”发言,学生普遍认为汇报得不错,但也有同学认为最后一对话没读好,没有把铁罐那恼羞成怒、恶意侮辱陶罐的样子充分表达出来。教师在肯定学生发言的同时,请这几位同学示范并问为什么这样演。接着,男、女生分角色,集体表演。

三、再创情境,升华参与。

学生集体表演完后,教师问道:“铁罐这样做好吗?”学生自然回答不好,教师再次创设情境:“既然铁罐这样做不好,我们得劝劝它”。教师自已演那个骄傲的铁罐,学生则自由选择演国王厨房里的锅子、勺子、碗等作为剧中人来劝“铁罐”。学生纷纷走上讲台,自报角色。在演之前,让没轮到上台的同学把心里的想法悄悄告诉上来的锅子、勺子、碗等。在演的时候,教师即“铁罐”摆出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并反复强调“我”就是比陶罐硬,从而引出寓理;演出之后,教师让学生评出突出创意奖、优秀表演奖、最佳台词奖等多种奖顼,引导学生学会看别人的长处,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由于这样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积极,表演投入,语言幽默而机智,例如当“铁罐”被大家说得“气”消了,但死要面子,还不肯承认错误时,一个演“油瓶”的同学这样说到:“铁罐兄弟,我觉得做一个人,哦,不,做一个罐子(哄堂大笑),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更要正视自已的长处与短处,您说对吗?”“铁罐”频频点头,无话可说。自然,学生在表演中、交往中感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看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如何引导参与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呢?这一教学案例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点可借鉴之处。

第一、创设语文实践情境。教者以课本剧的形式,利用角色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等多种手,创设语文实践情境。如:学生选择国王、厨房里的锅子、勺子、碗等角色来规劝“铁罐”这一片断,营造了童话般的氛围,这样一来,自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这间的心理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第二、挖掘语文实践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充分挖掘语文实践的资源呢?角色多样化,合作形式多样化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在这个教例中,学生分别扮演了评委、顾问、锅子、勺子等多种角色,与此同时,提建议、说悄悄话、评奖等多种形式也融入小组合作与集体交流,在拓宽语文实践广度的同时充分挖掘了资源,营造了创意无限的课堂时空。

第三、展开语文实践过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那么只有展开语文实践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案例以“个体自读演练——小组角色合作——小组汇报交流——师生集体评议”为基本环节,充分暴露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展开了语文实践过程,有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领悟学习方法的范例,有时,其他同学的示范与分析也是学生领悟学习方法的途径。在这样的合作与交往中,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四、优化语文实践评价。激励成功是强化语文实践的有效保障。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实际收获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教者优化了语文实践的评价。首先,强调学习评价的个性化,针对不同的角色采用评价的不同形式,如集体商议评各种奖项,肯定学生的成绩,变“纠缪式评价”为“评优式评价”;其次,通过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了新的创新动机,有利于语文实践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学设计范文【第二篇】

乌塔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课文主要写了她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通过攀谈,“我”知道了中德孩子所受教育的差异,中国的孩子从小依赖性强,是家里的宝贝,一般由爸爸妈妈带他们一起玩。而德国的孩子从小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我”在罗马认识了乌塔。第二部分讲我们住在一个房间,“我”了解了乌塔一个人旅游欧洲的事。第三部分讲乌塔以后还要到中国旅游。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欧洲的地理位置。欧洲在亚欧大陆西部。北临北冰洋,西靠大西洋,南隔地中海。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内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二、合作探究:

1、我会认真地默读课文,并思考:

(1)、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2)、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2、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3)、在你的心中,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样的人?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学设计范文【第三篇】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2、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难点:“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构想:

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往往渗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景美和情美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所以我在教学时,按“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从学生阅读兴趣点入手,步步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开始,(第一课时)先交流北大荒的有关资料,引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这篇课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塘的可爱?学生自读、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补充:草塘的可爱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一是景色秀丽,二是物产丰富。作者还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去体会了草塘的美与富。这样学生便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二课时)然后可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并和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对草塘美景,可以借助图片、录像和音乐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草塘的物产丰富,教师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情趣,指导学生从小丽的介绍去感受。最后再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语句,细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了解北大荒。

(一)学习第二段。

1、来到了草塘边上,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五自然段)。

两个学生读,老师范读,生自由读。(感知文本)。

2、草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塘?(感悟文本)。

3、在学生畅谈感受的过程中,师生对话,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感受读出来。(品味语言)。

4、谁愿意把草塘景色再一次呈现给大家。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5、想不想看看草塘?(看课件)。

7、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看看这让人又惊又喜的草塘。(迸发情感)。

过渡:听了这赞叹,小丽别提有多得意了,可她还说作者来的不是时候,要是春天和冬天来草塘就能看到另一番景象了,那就是——(投影出示句子: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二)学习第三段。

1、激趣:你们相信吗?那就让最了解北大荒草塘的小丽来给我们讲一讲。谁愿意当小丽,先来交流一下,然后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介绍给大家?(引导学生体会小丽的自豪)。

2、分角色朗读(师扮演作者,让学生推荐一个人扮演小丽,师生合作读)。

3、你能想像小丽舀鱼的情景吗?拿起你的笔写一写。

过渡:其实作者也没白来一趟,他就亲自去抓鱼了。

4、学生读14自然段。

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学生评价)。

引导品析“惊叫”

惊叫是什么意思?

我为什么惊叫?(鱼多)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找几个同学分别读这句话,齐读。

还记得作者见到草塘美景时有什么表现?和前面的“情不自禁的说”对比读。

(在对比中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三)学习第四段。

1、过渡:这么多鱼从哪来的呢?

2、品味河景(播放录象):师配乐范读18、19自然段。

3、你喜欢这条小河吗?谁能把你对它的喜爱读出来?(引读,指名读)。

4、此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5、体会作者感情:我们已经陶醉其中了,作者更是舍不得破坏这一幅美好的画卷了。可见此时他已经——(学生自由谈)。

三、回到整体,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变化过程。

1、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2、为什么作者的感情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四、总结。

如今的草塘变得更美丽更富饶了,想去看看吗?请到网上去看看吧,网址是。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学设计范文【第四篇】

人间有正义,世间有真情。而爱是这个世界不变的主题。爱的自然而深刻,爱得投入而奔放,这就我对工作中赵冬梅的认识。她把爱工学生转变成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教师执教时的深情。

深情一。

冬梅能深入挖掘教材,把握编者意图。(爱的不盲目)。

本课所在的版块主题是“人间真情”在教学中冬梅先让学生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再由课文联想开去,感受生活,感悟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体会爱的真谛,领略爱的哲理。

深情二。

冬梅从学生实际出发,落实编者意图。(爱的很从容)。

从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冬梅了解四年级学生的思想、思维和内心世界,他们崇尚真善美,而且对待事物的情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是对文字背后的潜台词的挖掘与理解还需要点拨。所以教学中冬梅采用了“对比中悟感情;朗读中表深情;补白中抒真情”的教学策略。

我喜欢:总是能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对待生活,看待人生的人。这样人的提升与进步的空间是无限的,想必他的生活也是快乐和幸福的。这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修养。冬梅就是这样赏识他的学生的老师。

回顾冬梅这节课,我发现如下几处亮点:

亮点一。

收放有度,也可以说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我们还记得课堂伊始,冬梅直入课题,一段深邃优美的导语过后就是学生回顾课文,在一个轻松的小检测中巧妙地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教会孩子抓住课文关键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知道教会孩子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宗旨,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落实这一宗旨的手段、方法与途径。所以在学习课文3、4自然段时,让学生结合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思想进行碰撞。另外,读书需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习5、6自然段中,冬梅让学生自由读书,阅读中卷画出表现吉姆和大卫变化的词语,并把从中体会到的进行旁注。这样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更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亮点二。

深情引读,情与景交融。

课堂上冬梅的语言空然大气,情绪饱满,虽然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一周的时间,但我还清楚地记得两次很有感染力的引读。一处是在讲读吉姆为大为描述窗外美景的3、4段时,学生看过课件后老师不无感动地说道:是啊!何等诱人的窗外呀,如果能战胜病魔,走出病房,去闻闻花香,听听鸟鸣,去摸摸可爱的小狗,那该多好啊。这时学生再读可以说情至所极。再有一处,当讲读到吉姆在凄凉的秋夜离开人世的5、6自然段时,老师说道:是啊!孩子们,吉姆病的太重了,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人,对人如此友好的人-死了,老师很难过,相信善良的你们也很难过,谁能带着这种凄凉悲伤心情读一读?随之配上悲情音乐。(当时我看到冬梅说到这时很动情,眼含泪花,声音有些哽咽,不瞒大家当时我也被感动了。)我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善于发现课文中情感活动的印记,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通过欣赏语言美,品味情感美,感受意境美,领悟思想美,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亮点三。

大胆补白,也可以说读写结合恰到好处。

《病房里的故事》这篇课文运用白描的手法,全文没有华丽的语言,即使是对窗外的景色也描述的很自然朴实。这是1篇悲情色彩浓重的课文。而且课文三处出现省略号,这样含蓄的写法足以打动读者,令人回味无限,思绪万千。冬梅恰好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进行补白。由景及它。丰富课文内容,拓宽了学生思维。

再有讲读到课文7、8自然段时,在悲伤的情感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谈。当泪流满面的大卫看到窗外真实情景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那?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吉姆的用心良苦,感受吉姆的高尚,体会到人性善良,情谊的真挚,以及爱和希望对于生命的作用。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亮点四。

课内外结合,链接自然得当。

教师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外延。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学会学习,为了激起学生阅读兴趣,所以老师说:文中对大卫的描写少有笔墨,其实大卫是一个自私而冷漠的人,原文内容很丰富。想有更多的了解课下请同学链接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随后教师又说: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美国,请大家阅读美国作家欧亨利《最后一片树叶》。实现了以1篇带多篇的教学目标。宽泛学生阅读世界。

人们都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课堂教学也一样,回首斟酌与品味总有些遗憾和不满意。

要说本课不足之处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

1、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读得不够。例如3、4段景物描写,教师当时只追问怎样读?而学生始终没有真正亲近文本进行朗读,或读出轻柔或读出轻快,所以大家也就感受不到学生朗读中感情基调是悲还是喜,节奏是强还是弱,速度是快还是慢。

2、学生回答问题时,或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时,老师要关注学生并注意引导孩子说完整话或一段话。

总之,看花容易,绣花难,如果让我讲还不知道讲成什么样呢。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艺术。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但由于我的认识水平和读课水平有限。只好雾里看花,朦胧几句。

对于我,在活动中,是一次提醒与反省过程,更是一种鞭策与促动过程。最后借用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自勉自己,从而结束我今天的发言。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学设计范文【第五篇】

生:(学生兴奋,跃跃欲试)。

师:大家可以自己找学习伙伴,先练习读一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生:(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练习读,教师指导、参与。)。

师:哪一组有信心先来比一比?

生:(二、四组都抢着比)。

师:各组组长以先举手为先。

生:(轮读、抢读、评读)。

师:评选擂主。(鼓掌祝贺)。

生:(大声喊)我能画。

师:在画之前,同学们,先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

生:(找、读、想、画)。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在图片上画一画?

生:(一男一女到黑板前画。)。

师:这两位“小画家”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画得都不错,但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这样画?

男生:因为铁罐说话时,特别生气,后来恼怒了,大发雷霆。所以我把它画出眉毛竖起,两眼圆瞪瞪的样子。

女生:老师,我是想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所以说话时,它的表情是平静的。

生:那你为什么把它画成笑咪咪的样子呢?

女生:因为铁罐奚落陶罐时,陶罐谦虚不懦弱,它能心平气和地跟铁罐讲理,可铁罐怎么也不听,这时陶罐不理它了。所以陶罐的表情是平和的。

师: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生:(点头示意)。

师:谁能用恰当的词形容陶罐和铁罐?

生:(想一会儿,纷纷举手)。

师:举手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写一写吗?

生:(七名同学板演)。

生:(小组之间展开讨论)。

教后反思。

本教学片断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注意了指导和参与。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合作应该是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的合作。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了教学活动。

“竞争”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的需要。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竞争的。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是教学组织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种需要,以评选擂主的形式,展开朗读比赛,同时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调动每一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既面向了全体又照顾了个性的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竞赛中,教师还注意了读中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3、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可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有的学生说,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画。特别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这时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可见,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象。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4、探究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串讲串问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我们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汇。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本片断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例如,片断的最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学设计范文【第六篇】

出示:总有一个人,默默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看世界万物,母爱其实是一种天性。动物也好,人类也罢,惟有母亲对子女的爱是默默奉献,不图任何回报的。为了子女,母亲什么苦都愿意吃,什么罪都愿意受;当生死攸关的时候,母亲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母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牛的母爱》,一同去感受一头老牛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读着读着,哪一幕情景最让你感到揪心,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并反复读几遍,通过你的朗读把他表现出来。

3、指名读。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还有哪些同学也划了这句?(英雄所见略同)没有划的同学老师建议你现在就把它划下来。

出示句子,齐读。

1、牛的主人是怎样地抽打?(狠狠)。

从哪里看出牛的主人是狠狠地抽打?

a、“扬起”

什么叫“扬起”?你能做一个“扬起”的动作吗?

b、“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你们见过皮开肉绽的情景吗?我们想像一下,“皮开肉绽”在你的脑海中,是怎么样的情景?(皮破了、肉也露出来了、满是鲜血)。

老师想问这位同学:如果你面前有一个皮开肉绽的情景,你敢看吗?

指导读出让人揪心的感觉。(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c、“恼羞成怒”

怎样的才叫“恼羞成怒”,读出“恼羞成怒”。

d、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可怜)。

2、是啊!这真是一头可怜至极的老牛,可牛的主人为什么会“恼羞成怒”呢?

读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回答。

a、“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所以主人很生气。

b、“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

所以主人非常生气。

c、“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所以主人恼羞成怒。

d、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e、面对飞奔而来的军车,老牛动了吗?面对骂骂咧咧的司机,老牛离开了吗?面对主人毫不留情地抽打,“皮开肉绽”的老牛动摇了吗?伤痕累累的老牛放弃了吗?可怜至极的老牛退缩了吗?同学们,此时出现在你面前的还仅仅只是一头可怜的老牛吗?(倔强、坚强、令人佩服)。

f、指导读。

就请你把老牛的倔强、坚强、令人佩服读出来吧!

师: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生:但还是不肯让开。

a、你读懂了什么?(极度缺水)。

怎样的才是极度缺水?(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

知道三斤水是多少吗?(出示三斤水)。

就是这样的三斤水,是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就是这样的三斤水,是人们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的全部用水;就是这样的三斤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水,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这头老牛现在想要占用这珍贵的水,这怎能不使主人——恼羞成怒,再说主人为得仅仅是自己吗?纵使心中万般不忍,但为了大家,却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b、读: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c、我看见主人举起了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下,2下,3下……(接着读)。

主人更生气了,他的鞭子举得更高了,他再一次举起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5下,6下,7下……(接着读)。

恼羞成怒的主人失去了理智,他使劲了全身的力气,狠狠得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0下,20下,30下……(接着读)。

d、(范读)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老牛的倔强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人,那位运水的战士哭了,那位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一向视军队纪律为生命的战士,最后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他从水车上倒出半盆水——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老牛终于得到了三斤水——。

a、配乐朗诵:“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b、为什么你的眼中含着泪水?看得出你被感动了,为什么?

c、是什么让老牛不怕冒被汽车撞伤的危险冲上公路;是什么让老牛不顾司机的骂骂咧咧、点火驱赶;是什么让老牛不惜被主人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是什么让老牛得到了水,却不舍得喝上一小口,全部给予了小牛。(母爱)。

d、同学们,你觉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是一头可怜、倔强的老牛吗?(伟大、无私的母亲)。

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此时心中最想说的话吧!

同学们,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母爱是最惊天动地的,著名诗人汪国真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汪国真《母亲的爱》(配乐朗读)。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半是烂漫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学设计范文【第七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学设计范文【第八篇】

《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1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这一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往;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放手学生自读自悟,并创设了情景表演,让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使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让学生仿造课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抓住人物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形象,体会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分角色有感情地演读课文。

3、抓重点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变化后的情况,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4、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做几道算术题,好吗?

师:同学们算得很准确,而且速度也很快。但是,有一个人她算出的结果啊----都等于1。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估计学生会笑这个人是傻子,觉得这个答案是荒唐的,)。

师:如果用算术中的正常定理去看,这个答案是可笑的,但是,若换另一种新的视角去看,你就会发现——出示课件(学生应该会恍然大悟,并赞叹)。

师小结:其实,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万花筒,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看问题不能用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在阅读课文时,也往往需要不断转换视角,变换视野,那样,你会发现与众不同的另一面。

二、复习回忆,感知文本。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板书“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哪些词语的意思与“奚落”很相近呢?(讽刺、挖苦、嘲笑……)。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过渡语: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的近义词。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里有精彩的描写,请小朋友轻声地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并用“我从————这句话,感受到铁罐——————”的句式,说说你的感受或体会。

(一)自读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性格特征。

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适时点拨与评议。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1、这句话体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仗势欺人。

2、指导朗读。这句话你认为该怎么朗读才好呢?

*重音落在“碰”字上,把“陶罐子”读得慢些,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骄傲、冷淡的态度。

*重音落在“敢”字上,表示铁罐认为陶罐是没有胆量碰他的,表现出铁罐的傲慢。

*重音落在“我”字上,说明铁罐认为自己十分结实,了不起,不把陶罐放在眼里。

3、表演读(边读边加动作,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傲慢)。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

1、理解“懦弱”的意思。

2、轻蔑是什么意思?

3、轻蔑的表情是怎样的?带上这样的表情,来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铁罐霸道,不等陶罐把话说完。

2、铁罐很自以为是,认为陶罐不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3、理解“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课文指把陶罐和铁罐放在一起来看待。)。

4、铁罐凭什么这么说?(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自己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

4、指导朗读。

d、“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时铁罐最后说的话,这里没有描写神态的词语。想想看,这时,铁罐又会用怎样的语气对陶罐说呢?(怒不可竭 火冒三丈 近乎疯狂 气愤……)。

2、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二)默读1—9自然段,体会陶罐的性格特征。

过渡语:一开始我们只觉得这是一只骄傲的铁罐,可通过用心地研读它的神态和语言,除了骄傲外,我们还体会到了铁罐更多的缺点,傲慢自以为是霸道……。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对待的呢?请小朋友找出陶罐说的话,并读一读,说说从陶罐说的话可以看出陶罐是一个怎样的罐子。

a、“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1、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虚随和友好)。

2、(面对铁罐的傲慢,陶罐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的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很谦虚)。

b、“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1、从陶罐说的话我们可以知道罐子的作用是什么?

2、“再说……”想想陶罐还想再说些什么?(不会生锈美观……)。

3、指导朗读。

c、“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1、自读体会陶罐的谦虚不斤斤计较心胸宽广。

2、“?!”看出陶罐也觉得铁罐越来越不像话了,所以他说话的语气也加强了。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

(三)观看动画。

过渡语:通过研读,让我们体会到了陶罐的彬彬有礼,友善,谦虚,陶罐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动画城里的叔叔们听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后,把它们的对话拍成了动画,想看一看吗?现在你们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一个碗、一个盆或者一把勺子,现在就让我们静静地倾听它们的对话。

[轻松的音乐与动画,既是课间休息,又复习了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国王御厨里的碗、盆、勺子们,当你们听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我想对铁罐说:-------------------------。

我想对陶罐说:-------------------------。

(四)学习第二部分。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得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它们变化的句子。

a、陶罐有没有发生变化。

1、没有发生变化。

“许多年以后,人们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陶罐,倒掉泥土,擦干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从这句话我认为陶罐没有发生变化,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还和过去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有变化。

从女孩的话中我认为陶罐的外形虽没有变,但它的价值变了,它已经成了珍贵的文物。

b、铁罐呢,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连影也找不到)。

人们为什么会找不到铁罐呢?

简单说明是这是常识里氧化现象。

课文学到这,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1、人应该谦虚,不应该骄傲。

2、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

师小结: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展示读,呈现文本。

这个故事多有趣啊,小朋友们想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请小朋友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先练习,我看哪组小朋友表演得最认真。

生表演课本剧。

学生自评互评。

五、拓展读,升华文本。

选材很重要,现在请小朋友展开想像,小组自由选题材。

学生简述故事的简单内容。

同学们选择的题材都很好,放学后,展开想像力,再把故事编写具体,好吗?

板书设计。

陶罐  和  铁罐。

谦虚  奚   骄傲。

朴实光洁美观      不见踪影。

教学反思。

这是1篇自读课文,理应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教师不必有过多的引导与课堂设计。然而,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揭示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这是所有寓言类课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所感悟的只是点点表面现象。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教学难点。既要突出学习重点,又要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就必须要教师一番苦心设计与引导。

实践证明,我的设计与引导是成功的,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从寓言中所悟出的道理是精辟的,多彩的。整堂课的氛围是轻松的,愉快的,充满激情和思考的。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历程,有几点做法令人回味。

一、分块教学,化繁为简。

将课文分成两大板块组织教学,(一块是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一块是许多年以后的情况。)在第一块中主要抓住铁罐和陶罐的话感受体会。采取分块学习,便于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每部分课文内容,避免了学生在篇幅较长的课文中理不清头绪,抓不住要害的缺点。

二、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方法不同。

两大板块中,侧重第一板块的教学,主要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探究铁罐骄傲的本质。尤其侧重读的训练,要“读”占鳌头。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第二板块,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会知识的迁移、整合和运用。

22 3104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