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汇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汇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结合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3、通过诗文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和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诗人和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诗文。
2、领悟诗文深邃的意境;感受朋友间的深情。
3、抓住诗文的空白进行想象。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预习:自学字词;读通课文;简单批注;提出问题。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投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朗读(师生互动)。
3、说说诗句大意。(教师简评:说得不好不要紧,让我们一起学完了《黄鹤楼送别》一文,我相信大家不但会理解诗意,而且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分步板书:①板书“黄鹤楼”,介绍有关地理位置及历史;②板书“送别”,理解意思;③读题,指导读出“别”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分节读课文。(教师视具体情况加以指导)
2、结合课题,理解课文大意:
谁送?送谁?(板书:李白、孟浩然)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速读第一自然段(30秒)。
2、合上书本,看谁了解的信息多?(汇报、交流。)
时间:暮春三月;地点:长江边的黄鹤楼;人物:李白、孟浩然;事件:饯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3、以读促悟。(读出暮春三月的美;读出将要惜“别”的情。)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两位大诗人,一对好朋友就要分手了,①他们的心情怎样?②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默读2、3自然段。
2、讨论:
①“……,一会儿……,一会儿……,……”(不去触动,依依惜别)
②李白的语言;(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何日再见、满饮此杯等)
③孟浩然的语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暂时、永世不绝等)
(以上三句话由多媒体出示,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并作简要板书,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和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你就是李白,你就是孟浩然会说些什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因为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话别”场面谁也不清楚,编写教材的人也是想象的,学生也可以尝试。)(这一环节的训练比理解原文更重要)
五、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教师引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学生跟读后文)
1、多媒体出示:“友人登上了船。……流向天边……”
(在这段话中,最能反映李白惜别之情的有哪些词?)
(“伫立、凝视”,这两个词表面看起来如雕塑一般,但是透过这种“平静”,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内心怎样?)
(反复朗读,想象意境,加深感悟。)
过渡:李白终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一脍炙人口的诗篇——
2、多媒体投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朗读。
3、说诗句意思。
4、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指导要到位)
六、拓展:
课文从孟浩然登船之后就没有再写到他,假如你是孟浩然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呢?(讨论,由学生想象关于孟浩然别李白后的内容,并且完成板书。)(抓住诗文的空白进行想象)
七、学生质疑: (视质疑内容,随机而定,教师也可适当提问。)
八、小结:(略)
九、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小练笔:孟浩然别李白
板书设计:
李 白 黄鹤楼送别 孟浩然
何日再见? 海内存知己
满饮此杯! 天涯若比邻
伫立、凝视
吟诗……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篇】
内容 25、黄鹤楼送别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设计人 谢红英 教材设计简析 这是1篇以文包诗为体裁以话别为内容的文章,再现李白与孟夫子话别的感人情景。通过查找送别的方法,赏析送别的诗词,体验送别的情愫,抒发送别的感受,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实际生活的情感体验,优美音乐的感染,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 材 内 容 重 组 与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一、歌曲导入、朗读古诗。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感慨,曾引发多少人心中情愫。聚散离合乃人生常事,送别,便成了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古道、芳草、垂柳、夕阳那说不尽更道不完的离愁与别绪,从音乐声中向我们缓缓流淌而来,想听一曲吗?(歌曲《长亭外》)听着歌曲,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2、这是一首表达送别之情的歌曲。为好朋友送别,李白心情非常激动,目送朋友远去,他随即吟出了一首千古名诗(课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读,按要求齐读。 二、品味课文、读中悟情。 1、同学们,这首传诵千古的诗篇被作者演绎成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 齐读课题) (1)诗中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烟花三月”。三月前加上“烟花”两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诗来形容一下想象中的景色吗?暮春三月给我们的感受一个字—美,让我们打开课文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2)故事发生的地点黄鹤楼在作者的笔下也熠熠生辉。(课件出示图片),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请看课文第二自然 教 材 内 容 重 组 与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段,找出句子读一读,哪些词是写黄鹤楼的?黄鹤楼雄伟壮观,来,一起读一下。 (3)天下胜境黄鹤楼有着神奇的传说,两位诗人曾在这里谈诗篇、论人生,黄鹤楼是他们友谊的见证。李白这首诗就诞生在这雄伟壮观的黄鹤楼,这美丽而又令人伤感的烟花三月。(出示诗)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2、从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和孟浩然舍不得分开,课文的哪些场面向我们传达了这种情感呀?打开书,请你默读课文2、3小节,用笔把你认为最能体现他们俩深情厚意或者依依惜别的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画下来,细细品味,写出你的感受 。 3、交流:哪个场面打动了你? 第一个场面: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根据回答投影出示) (1)他们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他们是借欣赏之情来藏伤心,怎么藏? (2)古代交通落后,离别容易,相见难,他们一别以后要很久才得以相见,因此,他们的心情应该怎么读出来?指文字:读。 第二个场景:优美的景色令人神往,可是李白和孟浩然却无心欣赏。朝夕相处的兄弟,心心相通的朋友就要分别,他们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课件出示文字) (1)哪些词体会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
教 材 内 容 重 组 与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2)李白鄙视权贵,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为什么独独对孟浩然这样敬仰?(人品、诗篇)(出示《赠孟浩然》) (3)当时孟浩然四十岁,李白二十八岁,孟浩然已经诗名远扬,在诗词创作上给了李白悉心的指导。孟浩然诗篇誉满天下,如《春晓》(师生齐背)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的友人即将远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诗、花间畅谈,怎不令人——(生答) (4)终于,李白举起酒杯,包含深情地说……(齐读) (5)“终于”两字很深情,用在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动情地读) (6)满饮此杯,杯中是酒,更是——(祝福、友谊、千言万语……) (7)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收下了――(祝福、友谊) 第三个场面: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李白的心情,孟浩然能不理解吗?但是他把这种眷恋深深地藏在心底,反而好言宽慰李白。(投影出示孟浩然的话)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这段话,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收获。(a.朗读 b..重点词句 c.体会d背诵等等)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他在用激昂的语言劝李白,真不愧是——(兄长,是老师)(一起读) (4)齐读对话(投影出示内容) 4、课本剧表演: (1)激发兴趣,浅析剧情。文章能读好不一定就能表演好,特别是文中人物的动作想做得传神、逼真还得真要下一番功夫!演员表演时主要得有什么(或问:有谁知道剧本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出时,师可适
教 材 内 容 重 组 与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当明示:剧情,尤其是台词、人物动作) (2)准备台词,指导试演。课文中已有一些现成的台词和人物动作,大家能不能利用这些现成条件,排一出简单的课本剧呢?四人小组任意搭配出两组,每组两人。一组先做演员,把自己对人物的体会融入要表演的人物身上;另一小组则做导演兼旁白,同时负责全程指导、评议,可中途要求停止,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演完,两小组身份互换。(小组试演,教师巡回点拨) (3)小组表演,全班评议。哪一组同学愿意来表演一次,我们请全班同学做导演,看是否把李白与孟夫子之间依依惜别的感觉表现出来? (边表演,边指导、评议,教师适当的鼓励) 5、拓展语言,发挥想象。 (1) 同学们,“自古多情伤离别”。李白和孟浩然纵有千言万语,也不能全部说出。假如你就是李白或者孟浩然,你会说些什么呢? (2) 学生交流。 6、学习第4小节:多么感人的话别啊!不忍别,但终须别。岸边杨柳、江上沙鸥也为之动容。(投影出示第4小节) (1)你怎样理解“杨柳依依、沙鸥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寄情于景)除了把情寄于杨柳、沙鸥,还有什么呢?(一江春水) (2)引读课文:友人登上了船,李白——; 友人的船渐渐远去,李白——;白矾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小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 (3)小结:这一江春水送去的是李白对孟浩然的思念之情、牵挂之情、眷念之情、惜别之情。三、再读古诗、诗中悟情。1、饱满的真情,横溢的才情,让年轻的李白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与浩荡的长江之水一同澎湃,终于迸发而出,留
教 材 内 容 重 组 与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下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 2、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这首诗理解得非常好,谁愿意联系课文内容把诗的意思连起来简要地说一说。 3、品诗欣赏:你觉得这首诗内容、词句、表达上有什么妙处?请联系课文内容品评一下。 (1)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到离情别恨,却包含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2)这首诗景色美:烟花三月、碧空、长江天际流…… (3)反村手法:景美,却无心欣赏,因为与好朋友分离。 (4)用词妙:孤帆远影,看出李白在江边目送了好久…… (5)两次点到黄鹤楼,祝愿朋友到扬州过的逍遥自在…… 4、背诵古诗:李白和孟浩然真挚的友情流传了下来,这首诗也成了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因为它——脍炙人口。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背诵一遍吧。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这首送别诗似一艘小小的船,载着满满的眷恋;如一杯酽酽的茶,透着浓浓的情意。孟浩然看到了会怎样样呢?请帮助孟浩然和首诗给李白。 2、自主作业(任选一题) 板 书 设 计 (1)请你收集有关“送别”及“友谊”的诗篇、文章、歌曲等,自办一份以“友情”为主题的小报。 (2)有兴趣的同学把喜欢的一首送别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教 学 反 思 板书: 黄鹤楼送别 李白 依依惜别 孟浩然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三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用“暂时”“凝视”造句。
3、通过诗文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悟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诗文对照,理解诗文意思。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是谁在黄鹤楼送别谁
3是呀,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朋友孟浩然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
出示古诗(引读)
4这首诗你已经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么?(打上小问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下面就让我们插上现象的翅膀,来到一千多年前那个美丽的春天
2课文中用了那两个词来形容?(烟雾迷蒙,繁花似景)是呀,长江上水气笼罩迷迷蒙蒙的,各种花都开了,真美呀。
4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感受一下春天的美丽。(齐读)
5瞧,这就是黄鹤楼,关于黄鹤楼你们了解到那些资料/?
这两个词我们可以通过看图来理解。看,它矗立在长江边,翘起的檐角伸向天空,气势雄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老师还了解到,李白是特意选择这座千古名楼为孟浩然饯行的,从中你可以看出他们的友谊怎么样/
6是呀他们的友谊非常深厚,读读第二然段,看从哪儿嫩感受到他门的依依惜别之情?
7此时此刻,再美的景色都引不起两位诗人的兴致,因为他们的心头满是浓浓的离别之愁
谁来读读这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千里送君,终需一别,离别的时间越来越近,搁在心底的话语再也藏不住了,终于李白(引读)
2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3交流
*孟夫子,“夫子”知道古人一般称谁为夫子吗?这个称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李白为什么这样敬佩孟浩然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说意思)
其实孟浩然的内心也很舍不得李白,但他把那份不舍之情埋在了心底,反过来安慰李白,他的这份豁达真令人感动。(齐读)
*同学们,我们当中也有不少家长外出打工,当你想他们的时候你可以怎么做?
一个电话一封信就可以知道对方的情况,廖解心中思念。可在古时候,没有现在的通讯设备,朋友分别后,不知何时才能在见面,也许此生就再也没有见面之日了。让我们再次读读对话,
更深的体会它们的依依不舍之情。
*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孟浩然终于乘船东下了(引读)
2“岸边杨柳依依”依依什么意思?
3古人有折柳枝送友人的习惯,所以此时的杨柳沙鸥在李白的眼里也染上了离别的伤感。
4这句话中那儿最感动你?
5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出示引读“李白依然
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引读
朋友虽已远去,但朋友的殷殷话语还在耳边回响,朋友的音容笑貌还在眼前浮现,引读“李白依然
6再读第四段,更深感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
2学到这儿,能解决这些小问号了么?
3重点解释“西辞”
4谁再来读读这首古诗,注意体会那份依依惜别之情。
5再读
六总结
七作业《一课一练》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四篇】
作者:孔令权 发表时间:2004-5-21 阅读次数:1679
( 第二课时)镇江市丹徒区高桥中心小学 孔令权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题。
课文讲了谁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孟浩然)
你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吗?
2、打开书,齐读第一自然段, 我们看书上怎么写的。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
3、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⑴ 自读古诗。
⑵ 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㈠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2、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
3、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下。
⒋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 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
(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⑶ 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齐读这一句话。
㈡ 第三自然段
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1、出示句子2。 学生自由读。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 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⑵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 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
(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伤感>。)
⑷ 马上我们要请同学上台来表演这一段内容,现在我们要招聘演员了,谁想演李白?大家先练一练台词。
a、 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 评价
* 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 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⑸ 齐读这一部分。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2、出示句子3: 自由读。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⑴ 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⑵ 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⑶ 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
那请你读一下孟浩然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
(学生读)
3、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道具:一次性纸杯2只)(一人读提示的话。)
评一评。
还有人愿意上台来表演吗?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㈠ 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四小节。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接下去齐读 …… (生接读)。
2、重点理解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 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⑵ 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⑶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 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板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3、齐读第四节。
㈡ 第五自然段
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⑴ 什么叫“脍炙人口”?
⑵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为什么能脍炙人口。
出示并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⑶ 现在,你能大概地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同桌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结合“西辞”,板书图)
板书:
⑷ 你知道为什么这首诗能脍炙人口、流传千年了吗?你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这首诗没有一个字提到离情别恨,却饱含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这首诗中景色美:烟花三月,碧空,长江天际流……)
(反衬写法:景色美,却无心欣赏,因为与好朋友分离)
(用词好:孤帆远影,写出了李白在江边目送了好久好久……)
(两次写到黄鹤楼,黄鹤楼有神仙飞天的传说,祝愿孟浩然到扬州能像神仙一样过得逍遥自在)
⑸ 这真是一首好诗,让我们怀着和李白一样的心情,再次朗诵这首诗。
四、扩展阅读
1、课前布置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朱大入秦》《芙蓉楼送辛渐》
《留别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学生汇报
3、推荐古诗,出示:《送朱大入秦》《别董大》
学生自由诵读。
4、引导开展课外诵读:
的确,一首好诗,就像一位好朋友,好兄长,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伟大友谊,他能告诉你什么是见览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天地,提供了一个净化心灵的空间。
大家准备一下,我们下周六开个古诗文背诵比赛,看谁在3分钟时间内背诵出来的古诗多,好不好?下课。
上一篇:节约用水实用3篇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案【优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