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黄鹤楼送别【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篇课文——《黄鹤楼送别》。

1、检查生词和四字词语学习情况。

生词:

mùmènɡyǐnzànyìwéi

暮春孟浩然饮酒暂时友谊唯一

四字词语:

烟雾迷蒙依依惜别誉满天下永世不绝按捺不住脍炙人口

(1)学生汇报易错的字音:mènɡyǐnzànyì

(2)学生汇报易错的字形:暮暂谊

(3)学生汇报词语的意思:暮春暂时依依惜别誉满天下脍炙人口

2、汇报课文朗读情况。

3、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

二、诗文对照,理解诗句,浮现情景。

1、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天,大诗人孟浩然要去扬州,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孟浩然来说,万分的舍不得,满腔的情感化作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作。

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这些诗的意思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请大家默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把文中相对应的地方画下来。学生读后交流。

(1)第一、二句: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2)第三、四句: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3、诗句在文中对应的内容同学们都找到了,下面就请你们小组内两人进行合作,一人读诗,一人读文,然后交换内容再读一次,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通过第一、二句诗句,想象画面。

出示“烟花三月,繁花似锦”的图片,“烟花三月”就是形容扬州三月时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美丽的景色。

谁来读读诗?谁来读读句子?指导读出春天的美。

(2)通过第三、四句诗句,想象画面。

谁来读读诗?谁来读读句子?指导读出当时的画面。

三、学习离别时的情景,感受依依惜别之情。

1、多情自古伤离别,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他们离别时的动人情景,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触动了你呢?请组内同学合作朗读2—3小节。

2、学生交流品味语言文字的体会。

(1)学习第二节。

①学生汇报感受:不说话是怕更加难过,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②教师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依依惜别”指导朗读理解。

(2)学习第三节。

①学生汇报: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教师通过资料,让学生理解“誉满天下、兄长和老师”等词语中蕴藏的情感。

出示资料:李白,生性洒脱自由。而孟浩然年长李白12岁,极具诗才,让李白倾慕无比。所以,当他千里迢迢,慕名在襄阳鹿门山拜见了孟浩然之后,两人即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饮酒写诗、携手遨游,建立了志同道合的友情。对孟浩然的敬仰,李白的《赠孟浩然》中有句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以为证。

②学生汇报:孟浩然对李白的深情厚谊和留恋。抓住“何日才能见面”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留恋。抓住“一饮而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暂时、永世不绝”体会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教师指导朗读。

③多好的一对朋友,我想请我们班的好朋友、好知己表演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3、学习第四小节,再次感受那依依惜别之情。

(1)多么深厚的友谊呀!而现在呢?(出示第4节图文)李白望着一江春水心里会想些什么?

(2)抒发情感,朗读体会。

四、体会诗歌的精妙之处。

1、朋友已经远行,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播放吟诵录音。

2、诗中,李白是如何表达这种依依惜别之情,用了哪些词句来表达的呢?

孤帆远影碧空尽天际流

3、李白把千言万语凝炼成这首诗28个字,让我们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五、作业超市:

1、古代的诗坛上还流传着更多的像这样的离别诗。课前老师布置你们进行了收集,谁来交流一下,会背的一起背。

2、课外搜集、背诵两首离别诗,理解诗句意思、表达的情感及写作背景。

黄鹤楼送别【第二篇】

教学要求:

1.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

b、提问:

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

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五、布置作业

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

[1] [2] [3]  下一页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媒体:投影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幻灯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

敬仰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

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

“饯”字与吃食物有关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认识,书写时区别于“洒”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媒体:

收录机配乐录音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

(指名说)

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5、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始。

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评价

c、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e、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11、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14、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

15、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

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

18、此时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回顾全文,总结

1、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课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交流)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3、用“暂时”、凝视“造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第一课时

师:你听到了什么,你了解我多少情况?

生:了解到你是校长。

师:少了一个字。“副”

生:你在上海,姓徐。徐副校长,教语文的。教语文的副校长。特级老师。

师:都会听。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你们:善是善良的善,俊是漂亮的俊,喊一下。

生:齐喊“徐善俊”。

师:有一个没有做到,哪个字?

生:俊

师:俊不俊?

生:俊。

师:说俊是对老师的尊敬。代表老师对你们感谢。改名字“徐善丑”?大街上叫什么?

生:徐老师。

师:扬州的小朋友,这个叫什么?(翘起大拇指)

生:very good!

师:你觉得老师怎样?

生:非常和蔼。

师:成了朋友。

师:背古诗,非常亲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广陵就是你们~

生:扬州。

师: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

生:齐读

师:诗的韵味还没有完全读出来。提问不懂的地方。会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

生:提问。

师:有个好办法。不要我讲,用1篇课文,《黄鹤楼送别》。板书课题,书空懂不懂?也要认认真真的写。

生:书空。

师:边板书边指导,“鹤要紧凑”,“捺”,“走之”。徐老师的字写的不大好,但是态度认真,现在我每天晚上都在描红仿影。读好它,不仅可以理解意思,还可以学到好多好词好句。这叫“一举”,“一箭~”,“一石~”

生:“两得”,“双雕”,“二鸟”。

师:自己读课文,一句句的读,尽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两遍,刚才提的问题初步的想一想。

生:自由读。

师:刚才有同学问我这个字“伫立”,领读。

生:跟读两边“伫立”。

师:出示“饯、脍、炙、捺”

生:齐读两遍。

师:解释“脍炙人口”现在指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欢读,捺是按的意思,按捺不住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换词就明白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

生:指名读。

师:好不好?好得表示一下。

生:掌声。

师:请你读第三自然段,这里有个长句子,比较难读,“年轻的李白~”没有标点,不喘气不行,要停顿一下。

生:齐读。

师:这里有“饯行”这个词,再跟徐老师书空。饯行是什么意思?

生:送行。

师:为什么不用送行呢?看看偏旁,分析分析。

生:是个酒仙,喝了点东西。

师:明白了,这就是饯行。

生:饯行。

师:谁来读第四自然段。

生:指名读。

师:都有意不去~再去读一遍,一点错误也没有。表扬表扬自己。

生:齐读。

师:读了一遍,已经能读正确了。真了不起。这也有几个词。你们看黄鹤楼怎么样?画下来。这是黄鹤楼,这是长江,谁高?还有一个词,依依惜别,跟老师书空。

生:书空。

师:老师通过这两个自然段,我就知道你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但是光这样,对诗句还是体会得不是太深,还是要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熟读精思,要读出感情来,要读得有韵味。我来读一读,你们听一听,到底应该怎么读。眼睛看,耳朵听。(图配乐范读)

生: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读的是不是有点味?酸甜苦辣?边读边想,想象画面,进入角色。就是这样简单,不信你试试。边读想象,你就是孟浩然~行不行?

生:自读。

师:静下心来想一想,默读,一边看一边想,哪些话变一变可以解释第一句,哪些话变一变又可以解释第二句诗?边看边想,把重要的句子划出来。刚才朗读声音要响亮,现在要静下心来想。

生:默读。

师:40分钟,时间到,累不累?休息5分钟。

第二课时

师:直接说“故人~~”的

生:交流。

师:故人就是~~

生:老朋友。

师:西辞就是辞西。连起来说一说。

生:齐说。

师:第二句,什么意思?大胆的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生:指名说。(两位)

师:她找到了这两句连起来,意思连起来就能说明什么叫“烟花”了,基本意思对了,还有没有补充?

生:补充。

师:孟浩然下扬州是什么时候去的?什么叫“烟花”?

生:指名找读。

师:烟雾~繁花~

生:迷朦,似锦。

师:划下来,读两遍。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就是~暮春三月,记住这两个词。

生:齐读。

师:是的,直接使用课文中的句子就解决了。唯见长江~是什么意思?

生: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的流向天边。

师:只要诗句的意思弄明白了,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徐老师还有两个地方不明白,为什么用“下”?

生:因为孟浩然顺江东下。

师:你从课文中找到了依据。板画。还有哪个词用的好?

生:孤帆。

师:是什么意思?

生:一只

师:船很多很多,为什么说是孤帆?第四自然段理有两个词弄明白了,你就明白什么叫孤帆了。

生:我觉得是伫立和凝视。

师:跟徐老师写这两个词。书空

生:书空。

师:什么叫伫立?

生:站立。

师:我就是李白,站一下就走了吗?看看书上,请这位同学来看着图,站着,懂不懂什么叫伫立。

生:演示

师:谁懂什么叫凝视?不要你下定义,你上来凝视一下,眼睛动也不动一下,看着……李白为什么用孤帆?

生: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

师:就看着那只船,送他的好朋友,从孤帆这个词看出李白怎么样?

生:他们感情非常深厚。

师:说的很好,不要紧张,还有补充吗?书上有个词叫~

生:依依惜别的深情。

师:把徐老师都教懂了,这个孤字,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佩,感情深厚。这正是过尽千帆皆不见,谁来接下一句?

生:唯有一船看得见。

生:唯见孟夫一条船。

师: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孟浩然一定是去旅游,为什么李白不和他一起去?

师:孟浩然为什么去扬州,徐老师不知道,你们回去上网查一查,可能他不是去旅游,不得不……但是他们的友谊不断。

生:三月扬州是旅游节。

师:不管是不是旅游,看出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非常深。

生:对他的人品非常敬仰,而且他的诗篇誉满天下。板书:

师:徐老师用这首诗简单的说明孟浩然的人品。

师:出示《赠孟浩然》读。李白太有才能了,人品好。不愿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在田园里种菜,不侍奉皇帝。孟浩然的诗写得也好。

生:背《春晓》

师:这么好的朋友,要离别了,当然是依依惜别,难分难舍。分工读,一人当李白,一人当孟浩然,可以加些动作。

生:分角色读。

师:对话的不错,谁到前面来试试。多像李白呀!也不知道孟浩然当时戴不戴眼睛!

生:(笑)两人表演。

师:李白这时按捺不住,吟出一首诗来,现在你们准能读出味来了,第五自然段,自己读。

生:自读。指名读。

师:哎呀,这位李白太激动了,把脍炙人口读成了脍炙人心了。谁再来?

生:指名读。

师:好不好?(掌声)谁能超过他?

生:指名读。

师:谁能保证自己读的最好?

生:指名读。

师:领读,注意不要读的太快。

生:跟读。

师:就要这样读出诗的韵味来,进入角色,背出感情来。等会我们比一比。

生:自背。

师:加动作,再试背。

生:加动作自背。

师:比一比,男队、女队各选出两个代表。你们是评委,国家级评委,打分要公正。女士优先。男队先背。

男生、女生各两位上台背,配动作。

女生给男队打分,男生给女队打分。

师:你将来肯定是国家级评委。谁说女子不如男?总结。并列第一,19。5分,祝贺你们!全班同学包括我在内,一起背,背出感情来,加上动作。

齐背。

板书:

黄鹤楼送别

饯行 依依惜别 伫

人品 诗品

伫立 凝视

上一页  [1] [2] [3]

黄鹤楼送别【第三篇】

设计理念:阅读的过程是将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像、体验、感悟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文、诗对照阅读,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3、  品读文、诗,深入体会意境和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  诗文对照,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  在品读中深入体会意境和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5课,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整体入手,观照全文

1、  教师:让我们跟随李白和孟浩然一起去黄鹤楼,去看看两位友人送别的情景。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语言描绘的情景,你能从课文中看到哪些图景?

2、交流:美景图     话别图     目送图

三、品读1、2自然段(美景图)

1、  教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到了美景图?

2、  学生交流语句:多媒体画面展现美景图

3、  引导学生感受到:暮春三月,黄鹤楼的景色十分迷人。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蓝天、白云,江上美景

4、  教师:如此美景,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两位即将要分别的友人此时的心情如何呢?自己读读第二小节中描写两位友人的句子,仔细地去体会体会。

5、  学生交流,你体会到什么?

▲“藏”   一个“藏”字你品出点什么深意了吗?为什么要藏起来?(不想让离别来得太早)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深,依依不舍)

▲他们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他们真的是像游人一样在欣赏美景吗?

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到:他们不会像其他游人一样尽心地欣赏美景,只是借赏景掩盖自己心中的惜别之情,想让这离别的时刻来得晚一点。

6、教师小结板书:这真是   满目美景无心赏

过渡:刚才同学们一边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一边想象那情境,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从课文的哪里看到了饮酒话别图?(课文的第3小节)

四、品读第3自然段(话别图)

1、  出示图片:自读第3自然段,你能从他们的话别中感受到什么?

2、  出示句子李白的话

(1)指名读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令人敬仰、当作兄长和老师)

(2)“人品” (人的品格、品德)    补充资料 介绍有关孟浩然的一些材料

(3)“誉满天下”?(名誉满天下,得到天下人的赞美)

补充资料 唐朝大诗人杜甫赞誉:句句清诗堪可传  (可见在当时真的是誉满天下)

你知道孟浩然的哪些诗篇?指名背诵一二首。

▲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难舍)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知何日才能再想见(还没有分别就已经想再见面,可见难舍,可见情深)

满饮此杯(这满满一杯装着的仅仅是酒吗?你仔细体会体会。更装着深深的情。李白借酒表达对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对孟浩然的感情就像这杯中的酒一样,满满的)

(2)指导朗读,读好语句(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3、出示句子孟浩然的话

(1)指名读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劝慰之情

(1)从哪里感受到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知道这诗句出自哪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插入链接了解诗句出处意思

(3)孟浩然想借王勃的诗句告诉李白什么呢?

▲深厚的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交流(友谊……永世不绝)

(3)指导朗读句子

4、教师总结板书:这真是  依依话别见真情

5、同桌分角色朗读

6、分角色齐读

五、品读第4自然段(目送图)

1、你是从课文中的哪里看到了目送图?(第4小节)

2、出示图片: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从目送图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关键的词语下圈圈画画

3、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深情,难舍(依然、伫立、凝视)

李白此时的心情怎样?(心情失落,忧伤,难过)

4、指名读——齐读第四小节

5、教师:友人登船远去了,岸上只留下了李白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了,望着浩浩荡荡流向天边的一江春水,李白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6、出示图片:他想到了——孟浩然对自己师长般教导的情景;

他想到了——与孟浩然饮酒对诗的情景;

……

引导想像说话

教师过渡:想到这儿,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

六、品读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听录音诵读古诗

2、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3、教师:学到这儿,你有没有发现这首古诗与课文的关系

(课文就是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这首诗的情境,课文中的有些语句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4、诗、文对照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解释这首诗?

5、指名说说  再指名说说

6、教师:诗句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7、质疑:“孤帆”  江面那么大,不可能只有孟浩然乘坐的一艘船,为什么说“孤帆”?

8、教师小结板书:   心里所想的只有孟浩然,所以眼中所见的也就只有孟浩然

真是  千帆过尽皆不见,心中唯有孟夫子

9、感情朗读古诗  教师:诗人把自己的深情和当时的心境都融进了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古诗,读出诗人的深情,读出诗人的心境。

七、课外拓展

1、  在古诗中像这样反映朋友离别的诗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送别诗。

3、  推荐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板书设计:  送    李  白

25.黄鹤楼别    孟浩然

满目美景无心赏

依依话别见真情

千帆过尽皆不见

心中唯有孟夫子

含英咀华,涵咏真情——《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是1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

一、整体入手,潜心会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尽量多的潜心会文的时间,让学生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为宗旨。课始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你能看到哪几幅图景?(美景图、话别图、目送图)我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潜心会文,投入地走进文本,倾听文本的声音,在脑海中再现那感人的情景,真挚地走进人物的内心,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成为“一种精神的相遇”。

二、含英咀华,涵咏真情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比如:、满饮此杯、依然、凝视、伫立、孤帆等,虽然只是这样短短几个字,却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离别时的浓浓情深深意。我在课上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中,不断地对文本的催化中,学生的情感融合到了诗人的情感中。让学生不仅看到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内部,发现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到了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意像,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

三、抓住“空白”,引导想像

《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这是只有五年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的。可是课文中有几个空白点:话别时他们还会说些什么?目送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此时李白心情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说话,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那意境。

四、引入资料,促进深化

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对人物以及古诗的背景了解又太浅,学生就很难与文中人物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尤其是文中提到“您的人品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以及对王勃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的引用,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让孟浩然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丰盈起来,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也对孟浩然充满敬仰之情。我适度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尽力拉近文中人物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既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又使孟浩然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对调动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黄鹤楼送别【第四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

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情感的好教材。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收录机、配乐录音、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师板书:黄鹤楼送别)

2. 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

(指名说)

3. 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

1. 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

3. 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4. 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 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5. 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 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始。

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 评价

c.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e.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11. 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14.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

15.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

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

18.此时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回顾全文,总结

1.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课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交流)

四、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送别的佳句,说给家长听听。

板书设计:

25黄鹤楼送别

情        依依惜别

黄鹤楼送别【第五篇】

教学要求:

1.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

B、提问:

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

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五、布置作业

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

22 29106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