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大全【优推8篇】
通过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描写,展现自然环境与生命的坚韧,激发学生对生命力和自然美的思考,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大全【优推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第一篇】
1、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环境恶劣。
2、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板书:神奇)。
3、神奇在哪儿?(板书:外形)。
1、自由读第5小节,边读边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并适当地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相互讨论。
2、文中如何描写它的外形?
读,研讨,盯住“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粗实而坚硬、生铁铁锭、锻铸、撑立”,同时抓住“巍巍然”理解柳树高大的形象。(讲到“锻铸”时出示高原气候图片,以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讲到“生铁铁锭”时出示生锈铁锭的图片)(板书:巍巍然)。
3、再来读读它的.外形,感受它的神奇。
面对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作者不禁浮想联翩。他想象了些什么呢?
(1)默读6、7小节,猜测与想象了什么?(板书:生长)。
(2)这样的猜测与想象,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哪儿能感受到了柳树生长的不易?
(1)此时,不自觉地让人想到了家乡灞河、灞河桥、灞河河畔那众人皆诵的柔美乡柳。指名读第8小节。
(2)作者笔锋一转,写了乡柳的生长,你有疑惑吗?
(3)这样写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出示,读。
2、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写这株柳树吗?
出示作者介绍。读。
4、你觉得作者在写谁?(作者以及像作者一样的人)还有些哪些人?
5、能说说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吗?
6、此时,再来读题,你怎么读?
你们不仅读懂了一棵树,读懂了一个人,更读懂了一种精神。
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第二篇】
这回我随着文中的的脚步来到了青海高原,在那里一眼望去,异常苍茫。没有树族,没有青草,没有任何的绿色的青海高原上却有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那是一株生长在得十分茂盛的柳。青海高原上的天气是多么恶劣,恶劣的天气绝不宽容任何一株柳,一棵树,一棵草活到今日。可想而知,雷电、风雨、干旱、寒冷、养分不足……每一个条件都可以给出致命的一击!而知一株柳树呢?它经历过多少次摧残又多少次从死神手中挣脱,这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呀!作者家乡的柳树随手这一支插进土里就变成了一株风情万种的柳树了。而家乡的柳树能在青海高原上生长吗?答案无疑是不能!是呀,在恶劣的环境中想要生存下去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是不行的!
自古以来多少人是在逆境中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获得了成功:不屈不挠的勃朗特姐妹;身残志坚的霍金;永不言败的张海迪;坚忍不拔的海伦・凯勒;勇敢顽强的鲁滨逊等等。话说:“华山自古一条道”想要在逆境中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思考题。下课后,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我的同桌还在计算那道数学题。我看了他那一点思路都没有的样子,叹了口气出去了。我回去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那读读写写的姿势,和刚才不一样的是他的草稿纸上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草稿。终于他成功了。没错,依然是那句话,想要在逆境中成功就要付出超乎想象的努力!
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第三篇】
这是一株柳,一株神奇的柳,一株让人望而生畏的柳。学习了《青海高原一株柳》,我深有感触。
想想,在渺无人烟的青海高原,在寸草不生连绵的山峰,多么渴望见到一抹耀眼的绿色,这只是妄想。但当你面对眼前这株唯一的柳树,是何等的惊讶!惊讶于它那片耀眼的翠绿;惊讶于它那挺拔的身躯;惊讶于它那顽强的毅力。那是多少次风雨的洗刷;干旱的折磨;严寒的考验,才换得那枝繁叶茂,壮观的景象!
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困难。它凭借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顽强伫立在青海高原之上,成为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经历过多少另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遭受过多少残酷的考验,死亡过多少次有复苏过来。在它的心中,有一个不可毁灭的信念,那就是:生存。
看着文中这株神奇的柳树,我感慨万千。这株柳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它在荆棘丛中走的多么精彩。回头看看我的生活,是多么平坦而又舒适,每天惬意的生活着。与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相比,我相差甚远。它的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它教会了我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的精神,不被困难打倒的`顽强精神,它坚强的意志和韧劲使我受益终生。
好大一株柳,好神奇的一株柳!
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第四篇】
板书:柳同学们,谁来谈谈你在哪儿见过柳树?看来,在我们这儿柳树是极其平常的一种树。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写了一棵柳树,它生长在青海高原上。(板书课题)。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文章写了柳树的哪几个方面?通过学生互补,最后板书:样子、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学习1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我们就要先理清文章写了景物的哪几个方面。
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1、学习柳树本身的特点。
为什么说这是一棵神奇的柳树呢?我们先来看看这棵柳树的样子。
抓住重点词句:“两合抱粗”(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与合班教室比较)、叶子绿得苍郁(引导学生与平时见过的树叶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柳树的特点是:粗大、茂盛。
谁能用读的方式,使我们眼前看到这棵茂盛的大柳树?
指生读。
指导读。师:老师读第一句,请你们注意听,我将哪些词语稍稍强调了一下,等会儿你读的时候,也把相关词语进行强调。
谁能用读的方式,使这棵柳树撑立在高原之上,撑立在我们面前。(及时鼓励学生)。
2、结合生长历程及环境,体会柳树的顽强。
(1)就这样一棵茂盛的大柳树,怎么会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程度呢?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出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一片绿阴。”
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六、七自然段,看看命运给了哪些致它于死地的打击。(小组学习)。
学生汇报:干旱、寒冷、高原风雪、雷轰电击。
(2)想象环境恶劣。
师:这哪是一般的干旱,这哪是一般的寒冷!请同学们微微闭上眼睛,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株什么样的柳树?我们乘坐着时空隧道,来到青海高原。这儿的地势好高呀,平均高度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泰山顶峰高度的两倍。眼前是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远处是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这儿的气候非常恶劣,有时夏秋两季一滴雨都不下,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偶尔雷电轰鸣(放录音);冬天来了,温度在零下十多度,大雪纷飞,北风呼啸(放录音)……你们看到这棵柳树了吗?什么样子?(生谈)。
师:它在坚持。(它在熬,它在挺,它在和死神抗争)。
师:这棵柳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的推毁,一次又一次地起死回生。它坚持着,它奋斗着,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著名作家周国平说得好“苦难是大美!”正因为这株柳树饱受致死的打击,忍受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最终才长成了一株茂盛的美丽的柳树。
(3)面对着这株柳树,此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来读。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这株柳树……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3、拓展:
同学们,当我们再次面对这株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柳树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写景状物的文章,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首先要读书看写了景物的哪几个方面,然后再品读,抓住语言文字体会特点,最后整合全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第五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围绕“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通过课堂语言实践,逐步培养语言领悟的深刻性和正确性。
通过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
引导学生领悟柳树在青海高原上生长的神奇及作者对柳树顽强生命力的赞叹。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力量,一种了不起的力量。(出示课件:小草顶开巨石、悬崖边上的树)课件旁白:柔弱的小草,为了生长竟能顶开身上的石块。光秃秃的悬崖峭壁上竟长出了繁茂的大松树。同学们那顽强的小草和松树是多么的了不起呀,今天咱们所要学习的课文里也同样有着这样一株不同平常的柳树,大家想熟悉它吗?请翻开课文,(15、青海高原一株柳)(版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熟悉青海高原上那株了不起的柳树吧。(1)。
1、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课文比较长,词语丰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
2、读书莫放“拦路虎”,我们一起来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来?)。
(1)出示词串:
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粗实坚硬苍郁深沉。
艰苦卓绝起死回生顽强毅力韧劲。
(2)读词语点名读齐读(5)。
(3)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除了这些之外课文里里还有哪些不懂的请提出来。(认真预习,是学好课文的一个要害)(6)。
(4)默读:思考一下这一组组的词语分别描写柳树的什么?
第一、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
第三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
第四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精神。
(5)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
生长环境(3-4)外形独特(5)精神顽强(6-9)(10)。
b、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从学生回答引入“平常”与“神奇”并相机版书,同学们有的说这株柳是极其平常的,而有的说这株柳又是神奇的(教师版书),照这么说的话,这株柳树就是一株既平常而又布满了神奇的柳树喽?为什么这么说呢?(引导学生说出)《假如这株柳树长在平原,长在水边那它就是一棵极其平常的柳树,可假如它长在青海高原就显得非常的神奇》。(版书:平原、水边青海高原)(10)。
原来青海高原是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难怪那柔嫩的柳树生长在青海高原,会让作者感到非常的神奇,神奇到令人(版书)望而生畏。谁来解释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那么这里是指柳树神奇到令作者感到害怕喽?那应该是感到什么呢?(结合上面展示资料是震惊、敬畏)是呀,当那原本柔嫩的柳树竟生长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之上,难怪会让作者感到这么神奇,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同学们大家愿意跟老师一块走进那神秘的青海高原,一块去感受那柳树的神奇吗?(16)。
c、教学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这是课文第三自然里作者描写青海高原的部分,请大家用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感觉读一读课文里描写青海高原的这一段话,老师边走边听,看看哪位同学读得最有味道。(14)。
刚才老师听到同学读得都挺不错的,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点名读)同学们面对着这悲壮而苍凉的景色,会让你联想到哪些边塞诗词呢?谁来说一说。(是呀,此情此景,让老师也深受感慨。老师也想起了一句诗,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所写的《凉州词》中的诗句,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不过老师和同学们读得可不大一样,大家留意听留意看。(读时出示课件)这样子读是不是更有感觉了?大家也跟老师这样来一遍吧。(学生读)不过老师觉得老师找的这一句还不是特殊的令人满足,所以请同学们回去也好好的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诗句跟课文结合起来朗读更合适好不好?(18)。
3、作者望着这苍茫的美景,踏着这广袤无垠的原野,走到了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停顿),什么了一声?(出示课件)这个字该怎么读?为什么你要这样读?(生答:惊奇、兴奋、震惊)(点名提问后)大家先自个在下面练一练觉得怎么读最好。同学们,咱们一齐再来读一读这一句,你怎么理解就怎么读这个字,好不好?(我一眼就……齐)老师接:哦,作者看着这株柳树心里一定在想,这可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呀。(指版书:神奇)(20)。
d、教学第四自然段。
作者之所以感到这么神奇还因为,“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嗯,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觉得自己可以读得好的请举手读!想读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齐读)。还没有举手读过书的同学请站起来,齐读。老师来一遍,好不好?(教师可在此时出示音乐范读。)是呀,(点击课件出示要害句)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出示课件)同学们这方风景是由什么构成的?(版书)(山,原野,蓝天,白云)为什么说这是一方“独立”的风景呢?(版书)(只有这一株柳树)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幅“壮观”的风景呢?(版书)(铁铸的青山、辽阔的高原及其它)是的同学们,在这苍茫而辽阔的青海高原上,在这看不到一棵树的的青海高原上,这唯一的一株柳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呢?面对作者的疑问同学们有什么感悟?(提问)是呀,这倒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柳树呀,竟能神奇到如此,壮观到如此?让咱们伴随着音乐,再一次用真挚的朗读去体味那柳树的神奇吧。(出示课件)柳树的神奇并非仅仅如此,请同学们回去好好地读一读课文,深入地想一想,并把你所感悟到的记录下来,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继续领略那神奇的青海高原一株柳。
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第六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初次看到书上的这个题目,还以为只是1篇单调的叙物文章。但一看开头,就有一种并不普通的感觉。
“这是一棵柳树,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为平常的柳树。”第一点,叙述柳树的作者,除非此树形态怪异,不然,一定会选择一排柳树来描写。可是本文并非如此。第二点,柳树不生活在水边,不生活在平原,生活在沙漠中吗?哈哈哈!!!不可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读了下去。的确不平常,极不平常。这株柳树生活在青海高原。要知道,青海高原空气稀薄,干燥、高寒。无论什么植物,在这里,不是死亡,就是退缩。文中也描述了这一场景:“赭红色起伏的草地上根本看不到一颗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开阔,也显得异常苍茫……”不过文中这一株柳树还真有点震摄人心,真想不出只有一株柳树的原野是什么样的。
唉,不想也知道这株柳树生存下来,有多不易。高达数米的柳树,吮吸着土地极深处仅有的一丝水分和营养,坚强地站立在苍茫的开阔的高原上。之后,作者在文中大胆猜测,风把一团团柳絮送上了高原,生长出了一片幼柳。可是,缺水,把它们全毁了,只有这一株顽强地活了下来。不知熬过了多少风雪、多少干旱、多少雷电,它存活了下来,而且坚强地挺过了一年、十年、甚至数百年!ok,一个间断。作者写到这儿完全可以结束,但他没有。他又做了一个精彩的对比。拿家乡河边的柳与这棵饱经磨难的柳作对比。没错,同是一棵柳,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其之远?面对残酷的命运,这株柳没有抱怨、没有畏缩,它选择的是竭尽全力地抗争。何为顽强?就是这种精神,这种毅力!我被它的这种精神折服,深深地折服,无法自拔。
这株柳,就是我们人生的激励版,困苦和磨难,都是要挺过来的,就像柳树一样,在拼搏中成就一片绿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第七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3、4节。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六、七两节。
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三、学习课文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
三、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
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粗
神奇形状枝干。
叶子。
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第八篇】
一、回顾环境导入:
1、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异常的苍茫、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和短语来描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2、师:读的时候如果速度再慢一点,就能读出意境了,再来一次好吗?
3、可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生长着一株柳树。这真是一棵怎样的柳树?(神奇)。
二、感知柳树的外形。
1、神奇不神奇?看看就知道,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棵神奇之树!
出示一段文字: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2、这是一棵树吗?有同学会说,这不是树,这是一段文字。它就是一棵树,这棵树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读着读着,这棵树的奇异之处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先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
3、交流。
a、一奇: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生铁铁锭。
硬――柔。
男生读。
齐读。
齐读。
过渡:
师:柳树是这样的高大粗壮,所以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板书:撑立。
这个撑字,手掌用力就是撑。难道这个撑立仅仅是写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别急,我们再来读书,这一回,我们快速默读课文的六、七两个自然段,读完之后,你对撑立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三、想象感悟释疑:(六、七自然段)。
1、师:读了这两段之后中,你觉得柳树在高原上撑立容易吗?哪些看出不容易呢?拿出笔来,把重点的句段划下来。可以在边上写写你的读书感受。
2、交流。
(出示)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师:说说你读书的感受。(生:柳树生长要面临的两大困难是: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
师: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我们真替他庆幸,好好读读这句话。
师: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交流感受。
师: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们听。
生交流。
师:这株柳树就在经受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没有)。
师:冻死过多少次,他又复苏过来。
师: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生读: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一次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导读好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多少。
指名读。
齐读。
师:这三个多少写出了柳树经受的摧毁是多么的多和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引出又。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
生:又复苏过来。
师:你们这个又字读得真好。被劈断了枝干而――。
生:又重新抽出新芽。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次又一次――。
生:又起死回生。
师:用了几个又字?
生:四个。
生:我一定要撑下去,只要熬过这几次风雪就好了。
师:它就是这样给自己打气的。
生:其他柳树都死了,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生:又复苏过来。
师: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
生:起死回生。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顽强。
师:会写这个词吗,写在黑板上。众生写。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词,都可以来诠释这个撑立。
四、比较体会精神:
生: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身姿。
生: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师:同是一株柳树,生活的环境却不同,可柳树抱怨了吗?
生:没有。
五、感悟品质,深化情感。
师:让我们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读。
师: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不知道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
师: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没有。
师:所以作者这样写。读。
生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六、首尾呼应,内化情感。
师出示: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有着――。
生: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师:它就这样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地撑立在有着――。
生: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的青海高原上。
师:它就这样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风景。
师:你们想不想再去看一看这道壮丽的独特的风景。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柳树样子的话。这一回你们读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生读: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回你知道为什么它能长得这样的高大、粗壮了吗?
生读: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这回你肯定知道,它为什么绿得这么苍郁,这么深沉?
生: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
师:为什么它们这么坚硬?
生:因为在许多柳树苗中,只有这株坚强地活了下来,它经历过许多的磨难。
师:此时此刻,这株柳树像这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情着崇敬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如果坐着读不能表达心情,让我们站着读。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师:难怪作者在开始的时候这样写,咱们一起读。
生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这里用了一个伫立,而不用撑立,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生:伫立表示是长时间地站着,这株柳树在青海高原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肯定经历了很多磨难和困难才活下来的。
师:它已经在高原上很久很久,我们也相信,它能继续在高原上撑立下去。让我们情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谁想一个人来读题目。
生读课题。
师:你想强调什么?
生:一株。
师:为什么?
生:因为高原上只有一株柳树,看不到其他柳树了。
生读。
师:你想强调什么?
生:因为它是唯一一棵柳树,经历过很多折磨的。
师:我懂你的意思了,这株柳树能够在高原上生存下来,你觉得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所以他要强调这一株柳。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了不起,你们读懂了两个词,一个是撑立,一个是伫立。其实你们已经读懂了一棵树,读懂了一种精神,当然也读懂了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这棵柳树的精神能够永远伫立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它用坚强不屈、顽强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