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精编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1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南燕竹镇中心小学 田丽荣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神奇”的丰富内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神奇”丰富内涵的解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2、师:提到“柳”,我们自然会想到晚风拂柳、柳叶弯眉等词,柳在我们的心目中常常是柔美、缠绵,婀娜多姿。可今天我们要学的柳并不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读题。
师:这是哪里的柳?再读一遍。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过了青海高原的苍凉和荒茫,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出示词语:
广袤无垠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二、感受“神奇”
1、在作者眼中,这是一株怎样的柳?
生答,师相机出示第二段:“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引读
2、到底是怎样一棵柳树如此神奇?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柳树外形的句子。
师:从几方面描写柳树的?哪些方面让你感到神奇?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段,把你感触最深的语段,好好地读一读 ,如果能把你的感受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一写就更好了。
学生读读画画写写,教师巡视个别交流。
3、师生读书交流。
师:你感触最深的语段是哪些,从这些文字中你觉得这株柳神奇在哪里? (1)生长环境神奇的处理:
①透过这些语句,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抓相关词语,指导朗读。
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②随机讨论:你想到了哪些描写悲壮苍凉的边塞诗词。
③映示: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被称为世界屋脊,它的平均海拔是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不下一滴雨,那是相当冷,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多度。青海高原上的土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冻土。
④师:是啊!就是在这样要么干旱,要么异常寒冷,寸草不生的恶劣环境中,青海高原上,有了一株大柳树。所以作者说——(指读大屏幕上的语句: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2)形态神奇的处理:
①映示第五段内容,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在你心中,这是一株( )的柳树,待会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②讨论:
高大 粗壮 粗实 坚硬 顽强 生命力强„„
先说说在自己心目中,这是一株( )的柳树,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朗读时通过抓关键词句指导朗读。
(3)生长经历神奇的处理:
师:面对这样一株柳,难怪作者发出了感叹。这样一株柳,它生存下来容易吗?默读课文,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深刻,画出来,做简单批注。 师生交流
①你从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中感受到什么?
②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飞,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脑海中的这株柳正经受着怎样的摧毁? 学生想象说话:暴风雪来了,我仿佛看到这株柳„„ 一道闪电划过,我仿佛看到这株柳„„
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师:这株柳就在经受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没有)(教师第一次引读)而是冻死过多少次,又——,被劈断了枝干,又——。
④我仿佛看到它在咬着牙坚持,谁读? ⑤它在熬、在挺,谁再读。 ⑥它这是在和死神较劲呢?齐读。
⑦这株柳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了一次吗?你从哪儿读出?(指导读好三个多少)
⑧这三个“多少”写出了这株柳经受的摧毁是多么的多和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没有)(第二次次引读)而是冻死过多少次,又——。被劈断了枝干,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的摧毁,却能够一次又一次——。师:用了几个“又”。
⑨这四个“又”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株柳是多么执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也许很多时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快撑立不下去的时候,它会怎么鼓励自己?
学生想象说话
⑩正因为它有这样活下去,撑下去的信念,所以——(第三次引读)
4、现在,你觉得,它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请写在黑板上。
指黑板上学生的板书,教师引读。这是一株 、 、 、的柳树。
这么多词,都可以诠释这个“撑立”,柳树正是凭借这种顽强的精神在青海高原撑了下来,面对这样一株苦苦撑立的柳,作者不由发出感慨:(引读2段)
此时此刻,这株柳像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撑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这株柳。
三、对比,感悟品质
1、同学们,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发挥我们的想象:当这株柳树在高原风雪雷电中苦苦撑立时,那些江南的柳树可能在干什么?
生:摇摆婀娜多姿的身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享受充足的阳光„„ 师:同是一株柳,生活的环境却不同,它抱怨了吗?畏怯了吗?
2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又用大量的笔墨写到家乡灞河的柳呢?
3、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如果评选最具魅力的十棵树木,我想这株柳一定入选,让你从课文中找几句话作为颁奖词的话,你会找那几句呢?
生说,出示最后一段
师:这段话最后一句有两个数字,不知大家注意了没?一个是„一个是„从这两个数字你读出了什么? 生:从“九十九”感受到经历困难多,从“一”感受到生存的希望小。 所以作者这样说,引读最后一句 3师:这株柳凭什么成就了一片绿荫? 生:坚贞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
四、体会写法,略谈启示
1、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想到了哪些?(生回答) 师:在这里还写了具有柳树这种品格的人,你想到了谁? 生:霍金,海伦·凯勒„„
2、大家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中也会不断的遇到挫折和考验,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几句话,谁来把它们读完整? 出示:
(1)(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2)(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3)(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师: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一定能造就自己人生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巍巍然 不可思议 起死回生 附: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荒凉苍茫
绝不宽容
无数摧残
神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2
师:今天咱们学习课文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这株柳树?
出示一段文字: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是一棵树吗?有同学会说,这不是树,这是一段文字。它就是一棵树,这棵树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读着读着,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先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读。
师:这一段比较长,咱们挑一句来读。
生: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听他这么一读,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叶子青翠欲滴。
师:你们是不是感觉这样,绿得这么苍郁,绿得深沉,是暗绿色的。平原上柳树是这样的吗?那是什么绿?
师:嫩绿,草绿,鲜绿,丹绿,但这株柳树却绿得那么苍郁,那么深沉,奇怪吗?这是一奇。谁能把描写叶子的句子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大伙一起来读读这句描写叶子的话。 生齐读。
师:你还想读哪一句。
生: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你这么一读,这株柳树的样子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句给你什么感觉。 生:柳树十分高大。 师:从哪里看出? 生:巍巍然。
师:高大和粗壮还能从哪里看出来。
生: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 师:我知道你肯定读懂这句话是写它的―― 生:树干。
师: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这树生长的时间非常久。
师:所以那么粗实那么坚硬,从哪里感受到它很坚硬? 生: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 师:你们看到过铁锭吗? 生:电视里。 师:什么样? 生:很硬。
师:是看到的,没有摸过,这个铁锭现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以前咱们的衣服要用纺车纺纱,纺机或纺车上铁做的锭,很硬,颜色很暗淡。树干和树枝这么坚硬,奇怪吗? 生:奇怪。
师:咱们这里的树坚硬吗?有一个词叫“柔柳”,说明我们这里的柳以“柔”著称,可这株高原柳却这么硬,这是二奇。谁再来读读这一句? 生读。
师:男子汉的声音:粗实而坚硬。再来读一读。 生读,齐读。
师:刚才我们还感觉到它的样子是高大而粗壮的,我们一起读。
生: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师:两合抱粗有多粗?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这样粗壮的柳树在江南可以看到吗?而且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概有三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三个教室那么大的树阴,你说这棵柳树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这是三奇。读到这,这株柳树的样子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柳树是这样的高大粗壮,所以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立在高原之上。手掌用力,这个“撑”字,手掌用力就是撑。难道这个“撑立”仅仅写出了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别急,我们再来读书,这一回,我们快速默读作者猜测柳树生长情况的六、七两个自然段,看看读完之后,你对“撑立”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生默读。
师:读了这两段之后中,你觉得柳树在高原上撑立容易吗?哪些看出不容易呢?拿出笔来,把重点的句段划下来。
师:哪些词看出柳树在高原上撑立不容易?
生: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师:说说你读书的感受。
生: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柳树没有能活满一年的,
师:但是这株柳树呢?
生:造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师:不光柳树,别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连续两个季节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而且长得高大粗壮,神奇吗?把他找到的这段读一读。 生读。
师:还从哪些地方也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了?
生: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师:谁对这一段也特别有感受。这么多孩子对这段话特别有感受,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你觉得读到哪个词语哪个词组的时候特别有感受。自己读。 生自读。
师:读到哪些词语特别有感受?
生:一次又一次摧毁,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师:说明它经受了? 生:许多许多困难。
师:还从哪里看到它的不容易?
生: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你从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中感受到什么? 我感受到这株柳树为了生存经受过的无数次的雷轰电击。
师:环境非常―― 生:恶劣。
师:看老师写这个“虐”字。上面是虎字头,下面是横竖折再写横,这个字组个词,可以组“虐待”,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们听。 师放录音。
师: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飞,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们看到它怎样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
生:一阵狂风吹过来,把柳树吹歪了,然后它又靠自己的精神站立了起来。 师:被狂风吹歪了,弯下腰来了,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险些连根拔起。
生:一阵狂风吹来,树干都断了。
生:每一次经受风雪的时候,都是差一点点被冻死,但是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生:差点被其他柳树苗的芽给埋没了。 生:柳叶都被吹得四分五裂。
师:这株柳树就在经受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又―― 生:复苏过来。
师:被劈断了枝干而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读。
师:我仿佛看到它在咬着牙坚持。 生读。
师:它在熬,在挺。谁再来读。 生读。
师:它这是在和死神较劲呢! 生读。
师: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一次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师:从哪两个词语中读出。 生: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师:还从哪里看出经受的摧毁不止一次? 生:多少。
师:用了几个多少? 生:用了三个。
师: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三个带“多少”的短句,读的时候,可以把“多少”的“多”字稍稍上扬些。 生读。
师:读得真好,谁再来读。 生读。
师:这三个“多少”写出了柳树经受的摧毁是多么的多和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 生:又复苏过来。 师:你们这个“又”字读得真好。被劈断了枝干而―― 生:又重新抽出新芽。 师:又重新?
生:又重新抽出新芽。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次又一次―― 生:又起死回生。 师:用了几个“又”字? 生:四个。
师:这四个“又”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坚持是多么执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也许很多时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它会怎么鼓励自己?
生:我一定要撑下去,只要熬过这几次风雪就好了。 生:坚持就是胜利。
师:它就是这样给自己打气的。
生:其他柳树都死了,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生:我一定要活下去,不能这样死了。 生:我要创造生命的奇迹。
生:我不能就这样死了,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师:正因为有了这样一定要活下去,撑下去的信念,所以,让我们再合作来读这一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
生:又复苏过来。
师: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 生:起死回生。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顽强。
师:会写这个词吗,写在黑板上。 师:再用哪个词可以概括? 生:不屈。 师:还有吗? 生:咬着牙。
师:你也去写。还有吗? 生:坚强不屈。 师:你去写。
生:坚忍不拔。生:坚持不懈。生:宁死不屈。生:永不放弃。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词,都可以来诠释这个“撑立”。
师:同学们,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再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它们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生:现在在沐浴着阳光。 生:在肥沃的土地里汲取着营养。 生:可能在吮吸着甜美的雨水, 生:听着游人的赞美。
生: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身姿。 生: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师:也许是大夏天的狂风暴雨,也只是给他们洗了个澡。 师:同一株柳树,生活的环境却不同,可柳树抱怨了吗? 生:没有。
师:让我们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读。
师: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不知道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
师: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棰:柳树生活的环境非常艰苦,几乎是九死一生。 师:希望只是很渺小的,九死一生。 生:我读懂了柳树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师:从九十九中读懂什么?
生:在暴雨中差点死了,可成就了了片绿阴。 师:九十九让你读出了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 生:顽强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师:“九十九”让我们感受到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吗?“一”让我们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作者这样写。读。
生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师出示: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有着―― 生: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师:它就这样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地撑立在有着―― 生: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的青海高原上。 师:它就这样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 生:风景。
师:你们想不想再去看一看这道壮丽的独特的风景。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柳树样子的话。这一回你们读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生读: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回你知道为什么它能长得这样的高大、粗壮了吗?
生:因为它坚持不懈,有顽强的精神,面对这么多的挫折,它毫不放弃。 师:毫不放弃让它的生命如此强盛。
生读: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个问号咱们解决了,谁还想读别的句子?
生读:;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这回你肯定知道,它为什么绿得这么苍郁,这么深沉?
生:遇到了无数困难和挫折,但它把这些困难坚持下来了,所以它有了这样的经历。
师:有了这样经受困难的经历,所以它绿得饱经风霜。
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你们的声音中读得也非常深沉。还想读哪句? 生: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 师:为什么它们这么坚硬?
生:因为在许多柳树苗中,只有这株坚强地活了下来,它经历过许多的磨难。 生:铁锭般的颜色呈现出它顽强不屈的精神。
师:从颜色中你感受到了精神这种经历,这种磨难,这种坚持,锻铸了它的精神,所以它能显得如此粗实而坚硬。此时此刻,这株柳树像这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情着崇敬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如果坐着读不能表达心情,让我们站着读。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生读: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难怪作者在开始的时候要写这样写,咱们一起读。 生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这里用了一个“伫立“,而不用”撑立“,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生:“伫立”表示是长时间地站着,这株柳树在青海高原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肯定经历了很多磨难和困难才活下来的。
师:它已经在高原上很久很久,我们也相信,它能继续在高原上撑立下去。最后一横,稳稳地站立,让我们情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谁想一个人来读题目。 生读课题。
师:你想强调什么? 生:一株。 师:为什么?
生:因为高原上只有一株柳树,看不到其他柳树了。 生读。
师:你想强调什么?
生:它是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的。 师:柳树竟然是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的。
生:因为它原来是平平常常的,现在已经不平常了。 生:因为它是唯一一棵柳树,经历过很多折磨的。
师:我懂你的意思了,这株柳树能够在高原上生存下来,你觉得这是一个不可的奇迹,所以他要强调这一株柳。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了不起,你们读懂了两个词,一个是撑立,一个是伫立。其实你们已经读懂了一棵树,读懂了一种精神,当然也读懂了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盛老师希望这棵柳树的精神能够永远伫立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它用坚强不屈、顽强……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3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题实验教学设计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即墨市德馨小学
于兰美
1、 课前准备:完成《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读准生词的音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4、学习文章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以及对比这一方法的妙处。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以及对比这一方法的妙处。 基础知识的易错点:
字形方面:“虐杀”的“虐”下半部的开口方向朝外,提醒学生“老虎的爪子朝外才能伤到人”
“摧毁”的“摧”与“催促”的“催”进行字形比较,加强识记。 字音方面:“深邃”的“隧”读音是四声,不要读成二声。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青海高原这株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资料补充: 语言文字训练点:
1、文章第五自然段“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抓住“百十余平方米、两合抱粗、粗实而坚硬、苍郁、深沉、巍巍然”感受这株柳树的生机勃勃。
2、 第七自然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
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抓住3个“多少”、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高原风雪、雷轰电击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却都能起死回生,体会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需学习的表达方法及出处: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以及对比的写作方法 拓展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1、小组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的字形,然后全班交流。
预设:字形方面重点强调“虐杀”的“虐”下半部的开口方向朝外,提醒学生“老虎的爪子朝外才能伤到人”
字音方面重点强调:
“抛散”的“散”的读音sàn,关注另一个读音sǎn,让学生组词 “深邃”的“隧”读音是四声,不要读成二声。 2.听写本课生字:虐
摧
韧
卓
铸
诵
设计意图:将生字词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也激励孩子在预习的时候认真对待生词,力争在预习过程中就可以独立识记生词 3.检查课文朗读
老师随便选取课文中的段落让学生接力读,及时正音。 预设读第三段“在青海高原„„” 第五段“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 第六段“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 第七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 最后一段“这株柳树没有抱怨„„”
设计意图:课文篇幅较长,全篇检查时间太长,这样抽查,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又可以检查朗读的准确度
4、交流预习卡“读文思考”中的问题:青海高原这株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生命力顽强、神奇,让学生把交流的词写到黑板上。
二、自主品读,丰满形象
(一)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顽强的生命力
1、默读课文,从哪些语句感受到青海高原一株柳顽强的生命力?整理并完善预习时所做的批注。
2、小组交流。(要求:小组内学习最弱的那个同学先说,其他同学补充;小组成员间要相互包容,耐心帮助学习吃力的那个同学;交流时要学会倾听,组长适时组织成员进行记录、修正,使组内达成意见一致)
3、全班交流。(要求:小组四人同时上场,让学习势力最弱的那个同学先说,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帮助补充,台下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或者反驳。台下的同学与台上形成互动。) 预设学生会交流到如下句段: 句段1:(本段作为朗读训练点)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预设学生会在相互补充中抓住“百十余平方米、两合抱粗、粗实而坚硬、苍郁、深沉、巍巍然”感受这株柳树的生机勃勃。
预设学生会联系上文关于青海高原荒芜的环境描写补充对高原这株柳顽强生命力的理解。
点拨:让两个学生手拉手撑开感受一下柳树的粗壮,用两间教室的面积大小与百十余平米形成对比,突出树阴的大。读出自己的感受。(自读、指读、齐读)
点拨:出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图片,让学生对着图片进行解说。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积累内化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句段2: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预设学生会抓住3个“多少”、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高原风雪、雷轰电击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却都能起死回生,体会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点拨:把你的佩服感受带进文章中,读出来。
句段3:“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撒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撒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预设学生会抓住“持续的干旱、严酷的寒冷、奇迹般的保存了生命、不可思议”这些词语体会到高原一株柳的顽强的生命力。
点拨:句段三和句段四都是作者通过自己的猜测和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柳树的顽强的生命力,丰富了柳树的品格。板书:想象 齐读
设计意图:渗透表达方法的教学,实现语文教学转身
点拨:文章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什么第八自然段写了家乡灞河的柳树?是否可以删去呢?
预设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是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对比”这一表达方法的妙处
三、点拨引导,情感升华
师生配乐齐读“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一片绿阴”
点拨:“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仅仅是在写柳树吗?还让你想到了哪些人? 预设:
学生会联想到保尔、张海迪、霍金等这些身残志坚的名人。 点拨: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预设: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是不可能公平的,但是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 4
望,凭借自己超乎想像的韧劲和毅力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五、作业:
1、积累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各类赞美柳树的古今诗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广袤无垠 寸草不生 目力所及 不可思议 艰苦卓绝 名贯古今 雷轰电击 铁铸
虐杀 摧毁 吟诵 韧劲 学生书写过程中时刻关注执笔姿势。
同桌交换,参照大屏上的答案,快速批改!错的红笔纠错三遍。 设计意图:巩固本课生字词,积累四字词语,增强学生的词汇积累
二、美读课文,增强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配乐感情朗读比赛。 3.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点拨:光读的动情远远不够,要把这些浸透着真情的文字牢牢记住才可以。比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记住最后一段文字。
生自主背诵,然后让第一个背过的同学全班展示并交流背诵快的方法。 预设: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提示背诵;在头脑中浮现文字,背不过的地方可以多背几遍。
其他同学用这几个方法再来练习背诵,同桌检查、齐背。
三、吟诵诗歌
积累内化
点拨: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回去搜集赞美柳树的古今诗文,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 小组内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到贺知章的《咏柳》山西民歌《杨柳青》杜牧的《新柳》等。 配乐有感情朗诵 (自己练习、指名朗诵、齐读)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将听写过程中出错的字词在练习本上写两遍,默写一遍。 2.找来《钢铁是怎样炼成》一书读一读。 3.预习《草原》。 附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想象
神奇
对比
借物抒情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4
青海高原一颗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4.学会本课8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想象青藏高原一株柳的形象,感悟青海高原的环境恶劣,进而品味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1、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2、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一、揭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展示贺知章的《咏柳》
2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新的课文,齐读——《青海高原一株柳》。
3、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强化双基训练 1检查生字读法 2出示词串:
广袤无垠 青石嶙峋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粗实 坚硬 苍郁 深沉 巍巍然 艰苦卓绝 起死回生 顽强 毅力 韧劲 3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
三、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思考一下这词串分别描写了什么? 第一组写了青海高原的气候、环境。——恶劣 第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独特
第三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精神。——顽强的毅力与韧劲
2、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 环境恶劣(3-4) 外形独特(5) 精神顽强(6-9)
3、指名分小节朗读
谁带我们进入荒芜、苍茫的青海高原?(读3-4) 谁给我们描述这独特的高原之柳?(读第5小节) 谁让我们感悟这高原之柳的生命伟力?(读6-9小节) 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读1-2小节)
四、初见柳树,走进青海高原。
1、咱们来看看这株柳树是什么样的?(出示:第五节)
2、谁来读?(指名读)
3、就是这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但在作者的心目中,(引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因为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那就让咱们走进青海高原吧!请同学们默读第3、4自然段,细细地读,将文字读成画面。
4、你眼前的青海高原是什么样的?给你什么感觉?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青海高原古时候就是边塞战场,诗人们经常将青海高原的荒凉写于诗中。羌笛的哀婉,长云的凝重,无不让青海高原笼罩在苍凉的氛围中,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你看见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从哪里读出来的?
在这异常苍茫的青海高原,作者却惊见了一株柳树。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株柳树。
出示:第五节
你们再读读,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感觉?
难怪作者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惊讶,(引读------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5、小练笔:如果你就是作者,你会想写什么?“哦!_______”
五、总结谈话,提升学生能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高原之柳所经历的磨砺,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为什么会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平凡神奇
环境恶劣 外形独特 精神顽强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进一步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青海高原一颗柳(齐读课题) 出示词语:(自由读读)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异常苍茫。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些词语描写的是哪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读这些词语的时候,同学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象那里的环境,这样就能读出意境。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这株柳树就生长在这样的青海高原上。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株神奇的柳树?
二、聚焦重点 深入悟读
(一)聚焦神奇 读出形象
出示片段: (自由读读这段话)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挑自己拿手的展示一下。
1.“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那你觉得这株柳树的树干和树枝跟咱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吗? (有一个词叫“柔柳”,而这柳树怎么会有这么粗实和坚硬的树干和树枝呢?太神奇了)
2、“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我们平时看到的柳树叶子是什么样的?
师:是嫩绿的翠绿的草绿的鲜绿的。哪里是绿成这样的,柳树的叶子也很神奇。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
3、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读着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的形象如何?(高大粗壮)
4、“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高大粗壮。
(你们看,它的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上课的教室大概是六十多平方米,也就是说相当于二个教室那么大的一片树阴,可见树冠的大。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它的高大粗壮来。)
咱们连起来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它高大粗壮的样子。
师:柳树是这样的高大而粗壮,所以在这里它说是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板书:撑立)
(二)聚焦重点语段,体会不易。
师:这样一株柳树竟能在如此苍凉的高原上生长起来,壮大起来,成就高原一方壮丽的风景,真是奇迹啊!然而在这奇迹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与磨难呢?咱们来读书。这回请你快速地读读描写作者猜测柳树生长情况的6、7二个自然段,读了之后啊,我相信你对这株柳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开始读,快速读。
师:读下来之后你感觉到这株柳树它要在这高原上生存下来容易吗?你从哪些语句当中感受到了它的不容易?赶紧看看,把这些语句语段划下来。 师: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来特别的不容易? 生读6,7自然段
师:你们查过资料了,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干旱的时候连续二个季节都不下一滴雨,冷的时候是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你们看,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生存下来。容易吗? 太不容易了,好,还有吗?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它们像无情的杀手在摧毁这株柳树,你能想象柳树在遭受摧毁时无助可怜的样子吗?你仿佛看到它—— 像这样的苦难只有一次吗?从哪里看出?(点击变红: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你们看这里用了几个“多少”?(点击变红)谁能读好几个带“多少”的短句。
尽管高原上的风雪雷电是这样的凶狠残暴,柳树害怕了吗? 师:他在拼命地熬啊,挺啊,坚持啊。谁再读?
师:是啊,同学们。让我们不防也像作者那样发挥我们的想象,我们想,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雷电风雪当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它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呢?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 师:柳树抱怨了吗?读最后一段
这里边最后一句话当中有二个数字不知道有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一个是— 师:从这两个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师:尽管生存的希望是这样的渺小,但柳树放弃了吗? 再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读到这,谁来说说,这株柳树是凭着怎样的一种精神撑出了高原上一道独立的、壮丽的风景的?
(坚强不屈地,不屈不挠地,勇敢地,顽强地,) 难怪作者开头要这样说: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在这个地方,说它是“伫立”在青海高原上。你理解这个伫立吗?
是的,这株柳树它已经在高原上撑立了很久很久了,如今它已经是根深叶茂了。我们相信,它还会继续天长日久地撑立下去 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再来欣赏这株柳树。
再读句子: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是啊,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的竟然是一株柳树,这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你们说,是谁创造了这个可思议的奇迹。
就是它这种“顽强、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坚强不屈、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它创造了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真了不起,因为你们通过读懂一棵树,读懂了一种精神,老师希望这株柳树的形象、精神能够永久地伫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