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整数和分数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整数和分数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整数和分数的教学设计【第一篇】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创设情景导入。
前几天老师在商场买了3包饼干,每包重100克,你们能提出一些问题吗?…3包饼干一共重多少克?100?3=300(克)根据它改编成2道整数除法算式及问题300÷3=100(克)300÷100=3(包)。
小结: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引入新课。
如果把整数改成分数,上面的题又该怎样计算?100×3=3/10(千克)3/10÷3=1/10(千克)3/10÷1/10=3(包)。
通过对比,它们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改写两道除法算式:12×1/215×1/3。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现在老师手中有4/5升的果汁,现在要把这杯果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升?画一画,算一算学生展示计算成果:4/5÷2=4÷2/5=2/5(升)4/5÷2=4/5×1/2=2/5(升)。
通过比较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可以用分子除以这个整数,分母不变。也可以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如果把果汁平分成3份,又该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种方法简单通用。
五.质疑再探。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共同探讨六.课堂检测。
练习: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4/5÷3=。
2/9÷2=。
1/3÷4=。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最新整数和分数的教学设计【第二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一个“分一分”的活动。
1,出示:第27页的情境图。
从整数除以整数到整数除以分数,借助除法的意义和图形语言,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
2,创设自主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知识的。
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
二,画一画。
1,让学生画图个观察,分析图中反映的数量关系。
2,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
三,填一填,想一想。
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问题中蕴藏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四,试一试。
学生巩固对除法计算的理解,重点引导学生先约分再乘,这样算比较简便。
五,练一练。
1,第28页第2题,利用分数除法解方程,既应用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为今后用方程解决问题进行铺垫。
2,第28页第3题,利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交流的空间。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最新整数和分数的教学设计【第三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方法2: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答:3人一共吃了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最新整数和分数的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的:1、让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2、通过计算方法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4/15÷213/15÷267/10÷213/5÷24/5÷6。
2、回忆在过去学习数学中你学过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举一个例子说一说你在解决哪个数学问题时用到转化的思想方法的。
3、创设情景。
5、引出课题:整数除以分数。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例题:一辆摩托车3/10小时行驶18千米,一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2、读题。
师问:求一小时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3、小小组合作探究。
18÷3/10的计算方法。
4、集体交流计算的方法。
5、总结方法。
三、功固提高,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1)12÷3/5=12×9÷6/7=9×()。
4÷2/3=4□()2÷2/9=2□()。
3÷1/4=()□()10÷5/3=()□()。
(2)计算:8÷2/312÷5/6。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师:计算整数除以分数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2、综合练习。
(1)夺红旗比赛做p37n1、n3。
(2)做一做、比一比。
做p37n2。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知道整数除以分数与整数乘分数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3)做情景题。
四、总结反思,发展能力。
这节课你又学到了知识?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
整数除以分数我们已经会做了,那么分数除以分数你会做吗?课后试一试。
msn(中国大学网)。
最新整数和分数的教学设计【第五篇】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块)。
方法2:×3=++====(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6×21×4×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块)。
用乘法算:×3=++====(块)。
答:3人一共吃了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推导公式进行铺垫。
2、重视法则推导过程,应用转化思想,启发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法则推导,让学生先尝试、观察、讨论、总结,而后再概括法则,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发挥小组的团结协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