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汇编2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需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

内容提要:本文以《初级中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进行初中英语《新目标》教学实践,提出了实现三个转变、二个拓宽、两个创造和两个提高等改进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任务型教学;三个转变;二个拓宽;二个创造;二个提高。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要积极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观感知、亲身体验、自主实践、积极参与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的语言学习,并且主动地运用所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的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途径。它是在我国实施新课程标准后引人的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方法。它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欲望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要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它是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而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随着外语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会逐一得到解决。下面,笔者主要阐述新课程标准下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我们英语教师应采取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单一,主要担任着“主讲”和“指挥”的角色,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主要是“精讲多练”。外语教师关注的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少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思维能力的发展、个性发挥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很严肃的师生关系,很少进行合作性的学习。但在任务型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比较丰富。教师充当者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还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是一种媒介、桥梁,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活动;同时组织和控制好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就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新课标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开展任务型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在“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堂上的合作者,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总之,当前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利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转变教学模式。

要实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转变。现行教学模式必须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传递接受式教学向以引导式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多样化教学转变。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也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以任务教学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具体需要设计或选择任务与活动,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习者就知道自己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什么,就会去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发现式学习。在教材处理方面,许多教师大胆创新,不拘泥于教材。如在教“职业”这个话题时,设计下面任务活动。1、小组活动,学生询问同伴及其家人的职业及其工作地点。2、全班活动,各组选一名学生介绍同伴及其家人的职业及工作地点,3、统计班中学生家人所从事的工作种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任务型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化、交际化,还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责任意识、领导才能等都会得到培养。

二、实现二个拓宽。

1.拓宽自身知识宽度。

要知道教育创新的实现依赖于实施创新计划的主体-教师,以往的教学形式始终以“师。

者,传道,授业,解惑”为传统;教学过程固守于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则依样画葫芦。很多教师把自己禁锢在自己所教的教科书和练习册里,很少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除了自己所教的课本、所做的练习外,别的东西几乎什么都不懂,更谈不上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任务型的教学,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和许多的爱好。每一科知识、每一个爱好都是师生沟通的桥梁,都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知识更新,迫在眉睫,对于教师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局限于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因此,应该培养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高度”(站在时代的高度)、“长度”(义务专长)、“宽度”(兼收并蓄,拓宽知识面)、“深度”(精神的教育理论)方面构筑起立体化的知识,真正肩负起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担。

2.拓宽教学资源渠道。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主,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和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科书和教师用书。教师们一直认为,教科书和教师用书是教师备课、讲课的根据,谁都不敢跨越雷池一步。21世纪知识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淘汰、人类社会现有的知识很快就将被更新。教材、教科书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教师要跳出教材、教科书的小圈子。教师必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总之,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尽量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资源,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自主学习的条件。

三、实现两个创造。

1.创造宽松教学氛围。

目前,我们师生间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在客观上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主观上也造成了师生感情的不融洽,不仅直接降低了教学效果,而且也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对开展任务型教学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在任务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把已有的知识机械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所以,首先必须改变师生之间这种主从型关系,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师生之间逐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学会尊重、宽容、爱护学生,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尽量寻求与学生对话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是愉悦的。要不断地给学生树立一个个荣誉,让学生维护现有的荣誉,为追求更高的荣誉而自强不息。学生在奋斗中找到自尊,就会产生出自信的情感。教师宽容了学生,就意味着破除了师道尊严,就能营造出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只有创造出这样宽松的教学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任务型教学的顺利开展。

2.创造真实语言环境。

任务型教学的原则之一就是力求任务的真实性。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号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从而掌握语言的应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活动时应充分把握教材、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语言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使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真实的交际任务越多,学生使用现实生活语言的机会也就越多,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也就越强。当然,构成任务的材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结合某些节日设计相应的表演节目、制作贺卡、装饰教室、举行英语party等任务;结合当地的某些大型活动如为某个外商投资洽谈会招聘英语志愿小分队的任务;结合学生运动会或北京奥运会调查学生的体育爱好项目等任务。这些任务都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教育意义。

四、实现两个提高。

1.提高自身义务素质。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任务型教学的落实需要教师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由于如今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的陈旧率也越来越快,知识更新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原有专业知识和学历层次已显得促襟见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所以教师应在任务型教学实施过程中,随着时代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在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国际户联网逐步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信息社会,适应这一要求,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还应该具备在哪里能够获得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在任务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设计任务时才有很大空间。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身义务素质,教师要天天学习,时时学习,要具有宽厚而综合的知识和素质,只有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灵活,联想也就越广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点子也越多。当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各学科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充“电”。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做学习型的教师。

2.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在任务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在中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忽视了教师工作创造性的特点。当前,变“教师匠”为科研型教师,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科研也被许多学校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为此,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只有从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跳出来,用科研的眼光重新审视,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只有具备科研意识才能不断地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追索问题的原因;只有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才能针对所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具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很重要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堂的保证。

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初中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它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给初中英语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更新教育观念,使任务型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一年多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教师更加注重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期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率,这需要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建议,希望对小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性。

数学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高效、开放的课堂,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符合小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数学教师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于进行数学探究。因此,如何发挥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一、创设适合小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活泼开朗,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给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时间,让他们既能收获到知识,又能得到快乐,并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数学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比如,讲《认识钟表》,教学重点是让小学生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及会看整时,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在教学时我准备了多煤体课件和小闹钟等教学工具,运用猜谜的方式激趣引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是谁吗?请听这个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你们猜猜我是谁?”这时有的小学生会立即猜出来是钟表。我再继续播放录音:“真聪明,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如果你们能在这节课里了解我,你们就会灵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听录音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带领小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以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之后组织小学生玩拨钟的游戏:联系生活实际拨出一个整时,试写出这个时刻,并在学习小组里介绍平时这个时间里自己正在进行什么活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通过音视频资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变难为易,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多媒体的辅助地位,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比如,讲《认识人民币》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懂得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大屏幕上出现了超市购物的场景,我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需要用什么呀?”有的学生会说钱。然后我继续说:“是呀,钱的作用可真大,可以买食物,可以买玩具,还可以买书本。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人民币。”我让小学生把老师发放的模拟币拿出来,同桌之间互相介绍。然后让小学生按照课件上出现的某个面值的人民币拿出手里相对应的人民币,然后向班级里的学生进行介绍。我还组织小学生把手里的模拟币进行分类,观察他们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最后板书:元做单位的钱有哪些,角做单位的钱有哪些,分做单位的钱有哪些。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践、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挑战性,需要小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数学的奥妙。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实践活动,锻炼小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为了让小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我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并引导师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根据刚才的实验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让小学生举出实际例子,经过师生交流探讨,最终学生知道推拉门、放缩尺等都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原理。

四、运用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课堂激励方式。

有效的课堂激励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并且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课堂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学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经常用到的课堂激励方式有物质激励、语言激励、榜样激励等。比如,对于数学成绩上升较快的后进生,数学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数学成绩保持稳定的优秀生,教师要给予语言激励,给他们提供探究的机会,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改革的方向定义为: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倾听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抓住教学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在日常工作中会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而且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争取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我们满怀希望地鼓励小学生,正确地呵护学生,把他们当成课堂评价的主体,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2]宋贞霞.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3

1、基本内涵。

这要在学生掌握一定语法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基础上,从认知能力到应用能力。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

2、特点。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的特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教学方式的教学指导思想。

(2)强调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3)强调任务完成结果,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教师设计一些合理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1.任务前。

任务前阶段是一个既基础又重要的阶段。对初中英语课来说,由于每个单元涉及一个话题,如星座、颜色、青少年问题、电视节目、电影等,因此前任务阶段是每一个单元的开端,是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引入这一单元所学内容的一个准备。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入或热身活动来进行实际操作,可以通过猜词、绕口令,根据提示词做动作,列举与所学话题相关的词汇;也可以通过欣赏歌曲、观看影视片段来让学生对整个单元即将学习的话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2.任务中。

这一环节是任务的开展和执行阶段,该阶段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现由语言形式到语言运用转变的阶段。教师应下大工夫在活化教材上,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鼓励全体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交际,积极参与交际活动,争取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一阶段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教师必须花很多时间对任务的主题、类型、时间、难易及学生的需求等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规划。任务中阶段要根据前任务阶段的情况,可以设计pairwork,groupwork,debate,roleplay,survey,interview等形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活动,以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兴趣,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

3.任务后。

任务后阶段是语言点的分析、巩固和练习阶段。教师要将语言的意义转到语言的形式上来,将任务开展中的一些重要语言结构再次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和了解英语中的固定搭配、句法,引起学生对这些关键词汇、固定搭配和结构的注意,然后教师应提供学生练习与语言点相关的任务,以巩固重要语言点的用法和促进学生系统性的语言发展。对任务开展中出现的错误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和操练,进而强化学生的交际意识,帮助学生达到英语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从错误中学”的目的。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出了课堂就进入了广大的汉语世界,英语学习环境就难以保证。所以,教师要布置帮助学生加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的任务,营造课外英语学习的氛围。

三、任务型教学法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应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完成任务的关系。

任务型教学法的重点在于通过完成任务来大量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是贯穿任务型教学法的主线。但在实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只强调任务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而放弃了对课文进行必要的讲解的话,会让学生无法全面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

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课堂讲授和完成任务的辩证关系。备课时,首先教师要精心设置好课堂教学任务,避免学生在太过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拖延完成任务的时间;其次教师要认真分析各知识点轻重,对于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要详细地进行讲解。课堂的讲授和任务的完成绝不是对立的关系,教师应该通过任务的设计来指导学生学习,进而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课堂中的任务。

2.应处理好课堂任务设计难易程度关系。

由于语言点和知识点不同,教师所设计的任务难易程度也应不同。太简单的任务会导致学生敷衍了事,甚至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太困难的任务使学生无法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灵活处理任务,增加过于简单的任务的难度,简化非常复杂的任务,使任务适于学生完成。在任务开展阶段,根据学生对任务难易的口头及表情上的反映,完善已经设计好的任务,并适时给学生做出必要的提示。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任务的可执行性与趣味性,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完成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

3.应处理好完成任务与质量评估的关系。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部分教师曲解了这种教学方法的目标和要求,他们只注重学生语言流利度的训练,不纠正任务完成阶段的错误。事实上,教师只有通过评估才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评估让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一个整体了解,以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评估中教师应讲究评估的技巧,要在不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的前提下纠正学生的错误。所以,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又应该通过多种隐形的纠错方法来实现纠错的目的。例如,可以重复学生语言表达中的错误,以诱导和提示学生,让学生自我纠正,对于“石化”的语言现象,教师可以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学生的成绩,还是教师的教学反馈,都表明这种模式的应用的确能够对当前的英语教学带来积极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4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课程在各个院校开始实施。新课程的实施,为未来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指导,让各院校的教师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看到了新的.曙光。但是,新课程实施也对传统教育教学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不得不迅速地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研究,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众所周知,以往的地理教学低效,学生学习被动、学习兴趣低下,课业负担沉重,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弱等,导致传统地理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作为地理教师,面对新的课程,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只有不断地发展自我、改变自我,才能够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育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一、改变教育理念。

以往的教育理念,就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教师拿着课本,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应对考试。所以,以往教师只要手中有一本书,便可以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在,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只占50%,师生互动的新内容约占40%,另外10%为学生创造生成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要想再像以前那样,以自己为主题,照本宣科,便不会适应这个时代,同样坑害了一批又一批祖国的花朵。所以,作为地理教师,就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适应新课程。

二、注重师生间互动。

老式教学,都是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负责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记得倒背如流便可。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若要想以这种方式培养出一个个高素质人才,只等于是痴人说梦。

例如,讲高中地理中《大气环境保护》这一课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防治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对我们生活中可以产生温暖的现象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试着讲出解决的措施。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光在课堂上互动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走出课堂,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实践,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一句俗话说得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说,书本上的知识离开了实践,只是空谈,真正的知识要懂得运用。

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书本中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发展自我。当面临实际情况,往往会发生很多书本上涉及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实践过程中,便会牢牢地被学生记住,增强学生的能力。

适应新课程,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挑战,但同样也是机遇。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研究出各种各样符合新课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方法,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庄河市第四高级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5

(吉林省敦化市贤儒镇中心小学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编入新教材的诗歌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是各个时期盛为流传的诗歌。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一直是教学关注的重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诗歌是一种优雅的文学艺术形式,用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在理解诗歌上存在着很大问题,因此兴趣也不是很高,很多学生在背诵诗歌的时候常常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教师先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如可以做游戏、开展比赛、融入情景故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赠汪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自己与朋友分别的.情景,让学生想想自己会怎么说,朋友会怎么说,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再来理解这一首诗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二、课外诗歌配合补充学生知识面。

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需要,对于某些复杂的事物理解起来不是很透彻,因此在学习诗歌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诗歌内容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某一首诗歌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类型的诗歌,针对同一题材的诗歌和同一类感情基调的诗歌进行学习,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赠汪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渭城曲》《送别》《别董大》等关于送别的诗歌,通过了解这些诗歌的共同点和异同点,可以强化学生对友情诗歌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学习诗歌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学会创作诗歌,小学生虽然没有较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于一些简单诗歌的理解还是有自己的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简单的诗歌进行创作。在引导学生创作诗歌的时候,对于诗歌的格式、内容教师不要太过限制,以防止学生的创作兴趣受到影响。例如,在学习《咏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写关于春天的景物的诗歌,小学生对春天比较熟悉,可以模仿写杨树、桃花、草地等景物。

此外,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多朗诵优秀诗歌,最好能够背诵下来,以增加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参考文献:

吴兴平。小学古典诗歌教学探微[j].才智,2013(14)。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6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其要求在实践教学中以学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在实践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这一核心教学理念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层次化的课程教学,减轻学生的负担。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因此,在实际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掌握程度,精心设计出具有层次化的课堂教学方案,由浅入深,使理论、逻辑的物理知识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为学生构建一套完整的学习物理的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开展。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且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成为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是利用音频、图片、视频等效果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增强学生亲身体验的感知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营造一个和谐、自由、美丽、梦幻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感受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依靠实验的学科,主要通过实验看本质,通过实验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师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并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试验,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和在台下模仿实验,并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对其进行的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再根据正确答案进行评论,对于正确结论的小组进行奖励,不正确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和自身素养,以满足现代化社会和师生的需求,从实际教学出发,不断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设计新颖独特的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朱琴。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03)。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7

重庆铜梁东城中学李德忠。

在北京街头曾经有单位挂出这样一幅标语,隶书写得很漂亮,但把“见义勇为”错成“建议勇为”,于是,对全体公民的庄严号召变成了可做可不做的提议,引起舆论大哗。

某公司总经理写了张字条让采购员买棉花籽。到了种子站,采购员打开字条一看,上面写的是:“速买棉花籽25ㄋ。”采购员横看竖看,看不明白最后一个是什么字:“是253斤?253吨?还是多少?”他不得不用电话跟总经理核对,才弄明白是个“斤”字。

其实像这样写错别字、字写得不规范的小学生已经为数不少,学生的汉语水平很不乐观。目前在大、中、小学生中,汉语的规范使用被忽视,汉语中夹杂大量网络用语和英文的现象以及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学生对汉语文字的美和丑、规范与否也分辨不清。据复旦、交大等高校对入学新生进行语言文字水平测试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驾驭能力远没有达到他们应该掌握的水平。

那么,学生们为什么如此忽视写字呢?究其原因,我们想有如下几点:

第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现在的小孩子大都喜欢使用电脑输入法,快捷简便,至于用手书写,他们都嫌麻烦。

第二、观念上的忽视。不少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已经无所谓了。不少学校老师也认为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上,学生写字好坏对成绩、升学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占用课时专门练习写字实在不值得,于是,写字教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成了可有可无的多余。

第三、应试教育的弊端。满堂灌的教学、铺天盖地的题海压得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来正正规规写字,认认真真写好字,于是只图完成任务,字就越画越乱,至于出现的个别错别字就更难免了。

其实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的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等要求。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

语言学家认为,汉语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取得地位,取决于汉语自身的发展和竞争力。现在的青少年承担着汉语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因而提高他们的汉语和文字的运用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至关重要。

一、端正态度,转变观念。

作为学校的领导也好,教师也好,应从只重视知识、只重视成绩转变到重视实际能力,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意识到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意识到写字教学也是素质教学。其实,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使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转变观念,才能真正行动起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在学校里,教师的字写得棒与不棒,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和热情。因为学生天生喜欢模仿,教师常常是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要让学生写规范字,首先自己就要注重写字,写好,写规范。如果教师的字写得特棒,那无疑是一种享受,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学生往往就模仿教师的风格,从而喜欢习字,甚至迷上书法,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开设课程,正规训练。

写字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能不能把字写好,通常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学校应把写字教学纳入学校整个教学计划,开设专门的写字课,做到有专门的教材,有专门的教师,有正规的作业,有等级的测试,让学生得到正规、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能力。

四、营造氛围,深入人心。

校园是学生活动的重要阵地,良好的文化气氛无疑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校园内的标语、标牌,学校的文件、出版物、宣传材料以及板报、宣传栏等,用字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开播校园之声的广播,书写规范美观的标语,办新颖活泼的板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甜美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板书,规范的字体,精美的语言,强烈刺激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既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又能对学生以美的熏陶。通过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教育,开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培训班,组织了有关知识讲座,举办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竞赛活动,向学生大力宣传写规范字的意义,让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而使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深入人心。

五、开展活动,熏陶提高。

学校要注重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不但在校内宣传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意义,在校外也要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并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每年的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向市民宣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普及法规常识;清查不规范用字,扫除文字垃圾;学校成立书法课外小组,每周定期进行规范字的辅导和训练;参观书法展,让学生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的书法热情;举行各种形式的书法比赛,让广大学生参与进来,写好字,写规范字,提高书法艺术。此外开展学生办壁报和手抄报等也能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施展才艺的舞台。

六、依法落实,加强考核。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要真正落实这一要求,必然应在考试中体现。很欣喜地发现,近年中考部分省市设置了卷面分,甚至还设置了书写题,要求学生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导向,也应是发展的方向,从中看出命题者对写字教学的重视,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如何落实新课标,改进写字教学,规范书写,大力推素质教育。

教育部的一位负责人曾经说:“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写好字都大有裨益。写字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中小学,写字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小学生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至少应该把字写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中小学校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切实实地搞好写字教学,绝不能把“写字”这门课完全荒废。

作者邮箱:lz008@。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将化学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应从实验的内容和学习要求出发,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增强学习化学的体验,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作者:张爱丽作者单位:泰州实验中学,江苏,泰州,225513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必要性理解注意点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9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方法简单重复,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就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求创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实施对策:教学方法多变,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新课程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我们要不断探求创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应该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创新学习,主动建构,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是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索,与同仁共勉。

1.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定势。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教师和学生是灌输者与被灌输者的关系,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无法有效地将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2.教材内容较固定。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多少年几乎不变,即使有小幅度的调整,也是微乎其微,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学到固定模式的技能和知识,无法从本质上理解高中语文知识,更不能应用高中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及时了解高中语文理论中存在的争议和最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和传统。

高中语文教学通常是通过黑板和一些简单的电化教学工具,如录音机、幻灯或多媒体,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无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影响了教学效果,无法与现有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语文人才。

4.没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

目前高中语文课通常就是所说的诵读、作品欣赏、文言文教学和写作训练等教学,不能让学生形成较灵活的学习方法和较宽广的知识面等。

1.引导学生学会设定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够充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应当能够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全方位地综合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进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2.让学生学会质疑,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习。

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又要采用创新方法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学生之间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5.引导学生积极内化,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保证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与发生过程相符合。教师应当以旧知识的增长点为基础找到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这种新的认知结构,可以采用迁移重组的方法对学生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深化,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技巧。

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在听课时分析问题,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2.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又要采用创新性的方法完善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第一,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到高中语文知识,学会用高中语文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第二,讨论式教学。对于教学过程中难懂的知识和高中语文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几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选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第三,案例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能力。第四,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综合测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能够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应当弥补现有考试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平衡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

5.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应当以完善的高中语文教学设施为基础进行现代化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6.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

中学生应当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教学模式,既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高中语文理论知识,又要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0

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展开分析,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过于强调分数,忽略对学生语文底蕴的培养,第二是过于强调套路,忽视对学生感知能力的激发,第三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价值。本文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提出了以下三个解决路径:首先是引入课外阅读环节,增长学生底蕴,其次是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传授,第三是调整教学方针,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本文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课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和对策

1、过于强调分数,忽略对学生语文底蕴的培养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老师过于强调分数,忽略对于学生语文底蕴的培养。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待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个中心和重点就是高考的分数。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之下,在日常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将语文作文的分数当作考量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准则,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不重视学生底蕴的培养,不去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根本上通过提升语文的底蕴来最终提升成绩,而是仅就成绩论成绩,仅仅带领学生不断的重复去做应试化模式化的试卷,并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不过应该注意到,这种过于强调分数的行为,事实上对于学生整体语文分数提高的帮助是很有限的,因为学生无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这种缺乏底蕴的一味提升分数的教学方式,最终会让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很快触摸到天花板,没有底蕴支持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学习将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

2、过于强调套路,忽略对学生感知能力的激发

由于当前高考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往往是固定还格式化的,很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会依据已有的原来的高考题的语文作文题目来对学生展开,作文的套路式的训练,应该认识到,一些后进的学生,假如掌握了某些语文作文写作的套路,将很有可能获得一个相对中庸的分数,但是,这种套路化的语文作文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和文字的感知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发展、乃至于整个文字能力的提升而言十分有害的。

3、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走访和实践我们发现,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课堂上,很多学校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传统的课堂模式常常遵循着老师在台上讲同学在底下记得这样的陈旧方法,在这样陈旧方法和理念的指引之下,很多高中语文作文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率的15亿的学生无法在这种单向的传播模式当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也就很难在高中语文作文课堂上获得应有的成长。

1、引入课外阅读环节,增长学生底蕴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引入课外阅读环节,增长学生的底蕴。作为高中阶段的语文老师,老师首先承担的责任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一个好的高考语文成绩,但是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每一个学生高考成绩的提升,最终是由学生本身语文底蕴的提升所支撑的,如果一味强调对于学生考试方法的传授,而不对学生语文底蕴展开弥补,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继续维系。为了达成以上目标,老师应该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入课外阅读环节在每一节高中语文作文课堂上,都为学生布置下今后一周或者相对一段时间之内的语文阅读内,并为学生布置阅读笔记,用这种方式鞭策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老师所布置的课外阅读书本当中,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督促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的课外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通过大体量的课外阅读,来帮助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底蕴,最终帮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获得语文成绩的提升。

2、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传授

接下来老师应该考虑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传授,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要将学生的思路固化在某一传统的语文作文写作套路当中,一定要让学生,尤其是那些在作文方面相对有长处的`学生,能够去认真的独立思考某一作文题目所蕴含的实际价值,并且引导和帮助学生针对特定的作文题目来进行定点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路径,采用正确的逻辑理念来调动头脑中本应有的语文知识,来围绕作文题目来展开自己的文章。应该注意到,这种发散性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秉持正确的理念,一定要坚持围绕语文作文题目本身来展开教学,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扮演指挥者的角色,不断的去矫正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再发散性教学方法的视野之下的顾宇发现偏离主题的行为。

3、调整教学方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工作

第三,要尝试调整教学方针,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在新课程改革持续实施的大背景之下,老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传播信息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学生看作一个能动的客体,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建立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传输反馈机制,不断地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细微表现,针对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是在教学,对那些学生已经25能降,不再需要继续讲解的地方,则要采用掠过的方法来处理。具体上,老师可以采用课观察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与老师针对某一作文题目的讲授,展开激烈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各抒己见,老师通过学生意见的反馈,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思考路径,而这些信息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老师矫正已有的错误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针对高中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语文作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高考成绩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当前的高中语文老师应该围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一中心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提高语文作文成绩。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1

(内蒙古集宁一中)。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的不断实施和改革,高中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的关键性学科,其教学理念更加全面和具体,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2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而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就学生这一主体来说,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等,其旨在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在课程目标方面,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对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以及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评价如何实现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中心内容,笔者结合这一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准来设计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渗透。如,在教学“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首先针对“钓鱼岛”事件、我国抗日系列的影片、日本首相屡屡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等来启发学生的民族感,确定“铭记苦难,不断咀嚼苦难”的情感教学目标;其次,结合我国2012年就“钓鱼岛”事件我国部分群众砸日货商店、打砸日本出厂的车等一些不理智的行为现象,制订正确纪念苦难、反思苦难的情感教学目标;最后,直入本节的教学内容学习主题:“宁战死不为亡国奴”“勿忘国耻、自强不息”“正视历史,展望未来”等,围绕情感教学目标来逐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端正对历史的学习。

二、构建开放性的历史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就课堂教学指出:“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来激活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激情和兴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而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开放性的教学不仅仅能够活化学生的思维,而且对于学生作为个体的发展也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同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有利于自我个性思维、自我内在力量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是开放的,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的活动等来构建开放性的历史课堂。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将自己的.不同见解或者不懂之处记录下来;其次,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最后,鼓励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自主收集信息的途径、学习和思维方法等,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充实展示自我。

三、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主要都依据教材,新课改指出: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却不是唯一的。对此,倡导教师结合地域文化特点来开发、挖掘相关的乡土历史资源,借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实用性的体验和感受。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笔者在此认知基础之上,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着手,充分挖掘、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借以来让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历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同时拓宽学生历史知识范畴,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实现素养和技能的双重培养。如,在教学“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对现在的生活和10年前的生活做比较,即:收秋:传统的人工工作――机器作业;联络:书信、bb机、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让学生通过比较,真正地感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深化高中历史教学。

总的来说,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倡导以生为主,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情感、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强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历史资源的整合等。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真正的促使自我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相吻合、统一。

参考文献:

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高级中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3

摘要:习题课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小结和反思及变通三个大的方面论述了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

习题课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是夯实双基、拓展知识、总结规律、培养技能的用武之地。通过讲解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方法,从而巩固并深化基础知识。

上好习题课,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率培养人才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精心挑选例题。

首先例题选择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再次例题选择要有代表性,有思考性,例题要精,要有丰富内涵,既要考量学习结果,又要注重学习效率。

1.例题和习题的安排要以学习目标为选择依据。

通过做例题和习题,可以完成哪些教学目标、掌握哪些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哪些方面的改善和提高。哪些解答技能得以运用,又有哪些新的解题思路被激活。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思维清晰,思路畅通,减少因盲目无序而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

2.例题选择要有切实可行性。

切实可行性不是说要减低例题的难度,容易做的题并不代表就切实可行,因为太容易的例题不仅无法验证学生的学习水平,更使学生无法发挥他们的潜力。太难的题,也不适合,因为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3.例题安排要有代表性。

好的例题是会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加强双基的示范性,由浅入深,还可通过巧妙地转换引申、练习,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的效果,达到一题多练的目的。

4.习题的配备应分层次性。

要注意根据学习侧重点不同,对题型进行划分:单一基础知识考查、应用;各类知识的综合提高、创新应用等;知识的迁移等。在难度上要有易、较难、难三级题型,便于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练习。有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习题的科学安排及选择,不仅要兼顾到知识的重温和应用,在深化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5.对例题和习题的选择应少而精。

这必然要讲究战术战略,既不能轻视基础,又不能专挑难、偏、怪题。每个习题的选择都应有可圈可点性,要达到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的综合提升。

6.例题的学习要注意师生结合。

学生有困难时,教师积极配合引导,体现学习中教师重导、学生主学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教师及时正确的讲解,为学生开拓学习思路、增加学习技巧。

二、习题课教学的方法。

重视问题分析,找出问题,思考解答技巧及方案,总结经验,积累方法,转换思路,多角度考虑问题,强化等价转化与化归思想,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学活用切忌生搬硬套,通过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答过程,使思维重组并焕然一新,变则通、通则会,使学习更有趣、更生动。

在习题课教学中,把所教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掌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做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应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2.分析讨论法。

使学生感觉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点点分解攻克。

3.讨论归纳法。

讨论归纳法是选取一些学生易出错问题进行讨论,把学生个人真实的解题思路展现出来,让学生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分析改正,最终找到正确方案。

4.板演评议法。

板演评议法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上黑板板演,通过板演,把板演学生的思路及方法展示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取其精华进行肯定和表扬,对其不足的地方找出原因加以修正改变。

通过板演,不仅可以检测出板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运用能力,同时,通过评议,使全班学生的分析能力、评议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5.导学讲评式教学法。

导学讲评式教学法主要有三个教学环节,“导学”“讲解”和“评价”。这种方法是教师先把学案课前放给学生,然后学生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主解答学案上的例、习题,再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派代表讲解学案上典型例、习题的解答,最后师生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评析,以达到对知识意义的深入理解、物理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物理活动经验的丰富与积累,从而提高物理文化修养,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评价的教学活动。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模式,使物理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新课改下,物理教师从习题的精心选择,到习题课上所采用的一些学习方法,都需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为高中物理习题课的高质高量提供保障。

三、课后注重小结和反思及变通。

物理习题课融会多种思想、方法,各种技能和理念相互渗透,使物理学科多种知识更加有机结合,使不同知识在同一学习过程中以多种形式得以展现,物理习题课,从更深层次上使许多知识精髓从多个角度呈现出来,避免众多题海战术的泛滥,不仅节省了学习时间,更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和精力。

总之,只要教师勇于探索,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和创新,一定能上好习题课,提高教学质量。深厚的功底,科学的教法,使我们事半功倍,收益多多。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4

生物教学模式是体现生物学教学思想的工具,是生物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典范,是生物教学设计的模式。

1.主体参与及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得到个性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个个体的个性得到发展,也就奠定了全体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没有个体就没有全体。注意摆正个体和全体、个性与共性的位置,使教学模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2.以学生为本。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在以知识为本的基础上,那么现代教学模式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让一代新人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社会中认识社会,在参与中发展自我。我们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即便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它的着眼点不单纯地就知识论知识,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学习求得学生自身的发展,这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

3.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就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他们都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求的标准,这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生物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一)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

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的四个过程:(1)信息输入阶段:首先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特点,然后根据协同率的原则,在教学中让多种感官协同感知,增强感知的相互作用。在输入新知识的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有看的、有听的、有摸的、有做的和有想的,以提高感知效应。(2)同化操作阶段:该阶段要求教师在学生感知新知识时,激活学生的`旧知识,伸出知识的挂钩,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形成新知识增长点。(3)记忆保持阶段:是强化学生头脑里新的知识结构,防止遗忘,以达到记忆保持目的的阶段。(4)迁移应用阶段:在学生保持记忆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技能的形成。

(二)讨论探究型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讨论与探究,一般情况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讨论、探究,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往往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如教学的关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设置问题大小、多少根据教学内容来定,提出问题的方式由教师直接发问,适当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呈现和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学生现存的知识很难解决,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争论,最后得以解决。小组讨论以4~5人为好,小组长掌握讨论的进程,并负责收集和整理本组的讨论结果,选派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这种组与组之问的交流,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扩展思路,开阔眼界。教师在学生进行汇报时,可以适当地提示和引导,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受教师们的欢迎,使用也较普遍。

(三)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

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创始情境--定向导入--合作探究--总结交流理解掌握。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问题的设置、语言的引发,实物的演示、音像的感染等,营造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把学生有意识地带入这个环境中,创造有助于学习内容的情境。

(2)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很快地集中注意力,并能根据教师的设疑,产生疑问,同时也能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

(3)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或集体的形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实验、资料图片等方式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感受情景,也感受获得新知的愉快。

(4)在教师的组织下,小组将探究结果展示说明,然后通过教师的总结、提炼和归纳,将学生感受的零散知识内容概括为统一完美和谐的整体,最后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生物教学模式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欲达成的目的,是教学的终极追求,它是主导教学的统帅和灵魂。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和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应不同。如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采用自学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在单位时间内传授较多的较为系统的基本知识,可采用传授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等等。

2.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

采用何种模式进行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如传授式教学模式和自学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学习事实、现象、过程的基本知识;生物实验中训练技能技巧的内容则运用练习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而生物课中概括性、规律性的知识,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等等。

3.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逐渐增强,观察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更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旧知的情况下,随着年级的增高,选择自学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例如讲授式、自学式、练习式教学模式等,以便于灵活变通地运用,逐步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最优地选择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模式。创造性地、艺术性地运用,并从各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与变化中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亚民.浅谈新课改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2]廖胜波.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浅探[j].考试,2009(6).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5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和考试对学生的词汇要求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七级词汇目标要求高中生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词汇目标要求高中生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根据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将七级定为全省高中毕业达到的要求,八级是报考高等院校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对新课程理念、高考新的要求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词汇教学时间投入多,效率低,效果差。这样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难以适应新的目标和要求。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应思考在新课程改革下探索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切实有效地运用英语。在此,笔者做了以下的探究。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词汇教学内容不合理,目标不明确。教师教学单词时,常把一个单词所有的意义及用法全部灌输给学生,一味贪多求细,缺乏选择性,不能突出重点,结果词汇用法成了词典的微缩版。这种孤立呈现词汇、孤立地讲解、忽视对于学习策略的指导的教学方法,只是把记忆的任务留给学生,导致学生对词汇学习丧失兴趣,词汇教与学难于有效进行。这在以往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

2、词汇教学课时安排不科学。教师在处理单元词汇时常采用课前集中教学,一次性呈现,导致学生脱离语篇和情景孤立地背诵单词,枯燥乏味。势必造成词汇教学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3、词汇教学方法单一、乏味。教师在单元词汇教学时,一般采用的方式是:根据课后词汇表领读单词,讲解词义、用法。激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词汇巩固形式单调。常用办法是通过课堂听写、默写和做大量的单选题,机械的操练。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对词汇在真实语境中的深层意义的理解,不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1、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整个教学过程。一方面,单元教学目标和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的设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开展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可以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实现高效率的英语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词汇课堂教学时要考虑所设计的'课堂任务是否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以复习所学词汇为目的,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虽然高中词汇学习与初中词汇学习有不同之处,高中词汇教学应当处理好词汇量的扩展和常用词用法深化的关系;但是高中词汇教学也不宜一次挖掘过深,没必要把一个单词所有的意义及用法全部灌输给学生。老师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标词汇的基本用法就可以了。因为单词的许多用法是在掌握其基本用法的基础上逐渐习得的。

2、单元词汇分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1篇课文之前,应该认真研究语言材料里面的词汇,为学生区分出哪些是本课或本文的重点词汇,要求学生理解并运用;哪些是认读词汇(话题拓展词汇),只要求学生听懂、会认。准确把握词汇教学尺度。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安排词汇教学内容和词汇教学课时。

3、英语词汇教学应运用多种方法。(1)创设真实语境。

教师应重视词汇在语篇和情景中的运用。词汇的意义存在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只有在上下文中,词义才能明确和具体。

如果脱离生活情境进行词汇教学,即使学生记住了词汇的形式和意义,也很难将其运用于实际活动中。(2)利用多媒体进行词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单词,可以把抽象枯燥的语境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以用对比,类比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在不同语境下词汇的含义。

对所学单元的关键词进行重组。之后列出一些词语及重点短。

语,要求学生课外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所列的词汇或其中一些短语编成故事或对话。坚持每单元1篇。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灵活运用和掌握词汇而且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高中词汇教学要打破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语境、语篇的上下文的理解等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学习词汇以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意见.江西教育出版社.

[2]英语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6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性质的界定,不仅强调其工具性,更突出强调人文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时代、教育、生活和教学实际都要求我们要抛开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的授课模式,而“活动式”教学则能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进行研究的兴趣。重点阐述创新活动“期末复习汉字听写大赛”“唱诗会”等。通过对这些方式的研究与实践,让学生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7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强调了读者理解的多样性和意义生成的不确定性。文本还原它丰富、立体、多维的开放性本质,师生均可实现阅读主体的地位,借助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图式去进行富有个性的解读,阅读由“教学”状态进入“真实的阅读”状态,通过对现有语言材料的梳理、提炼、概括、整合,学生从语言学习走向言语实践,从知识积累走向素养提升。批注式阅读教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和预设性,课内与课外相互融合,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培养同步进行。基于此,当前高中语文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批注式阅读的内涵。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在读物上作注释、写评语,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这里的批注,可包括旁注、眉批和总批。

批注式阅读教学实现了互动教学;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入批注式阅读可把这种方式落到实处。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构成互动态势,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启发沟通,相互交流,有利于群体地扩展,深度地理解文章,丰富作品的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体性。

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没有量的积累,就难以有质的飞跃。现代阅读活动论证明,只有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背诵,才能生成语感,沉淀素质。批注式阅读以读为主,读写紧密相连,边读边写,读时直接,写时具体。因此批注式阅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起融合的桥梁,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把自己和他人对文章的批注收集整理成写作素材,借助读书笔记、读后感、评论等形式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深刻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形成,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批注式阅读能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指导下的批注式阅读,不但适用于课文学习,也适用于课外阅读。把阅读范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这不仅使学生可以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准备形成;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有备而来”,消除了畏学心理,积极自信地投入课堂。

在批注起步阶段,教师应处处留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发现独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表面上是零作为,实际上是心、脑、眼并用,为下个环节的开展充分作为。在学生产生问题的间歇,再根据学生不同差异给予适当提醒、启发或帮助。这一阶段教师的作为应遵循少说、多看、多想的原则。

自由批注;这个阶段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可进行自由批注。

讨论交流;无论是班内汇报,还是小组交流,批注的反馈是毋庸置疑的。智慧与灵感的交融也正是在合作交流中才得以闪现。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所以当学生完成批注式阅读后,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个别交流,可以是小组内的交流,也可以是班级内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是学生课下批注,课堂上交流,也可以当堂批注,集体交流。

总结评价;由于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交流往往没有一定的章法与顺序,前后跳跃性会很大,故总结是很重要的。总结评价不是完成任务结束式的评价,而是以此为基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发言过程。而且应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不搞“一刀切”,不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风格的多样。

深入探讨;批注式阅读如果只停留在学生自主个性阅读的层面上,学生很容易只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这样必然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开展批注式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果。如就《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让学生用文字描绘出它在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学生情动于中,自然情发于外。课后对批注笔记的梳理为整个批注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顺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建构起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方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阅读作为人的个体存在的行为,注重了学生内在精神与品质的构建,真正使阅读活动本身成为个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倡导批注式阅读教学。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探索,期待能给批注式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的应用提供一些借鉴。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8

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我国普通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依据,在这本书中,提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学习目标。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体育知识的熏陶下,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的实施。排球一直是众多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它在广大院校中也受到了极大推广。

关键词:排球;运动;学习;意义。

排球运动起源于美国,如今已经成为一项全国性的体育项目。这项球类运动球场为长方形,球场中间被高网隔开,比赛时双方各自占球场的一边,各方为六个人,球员用手把球在网的上空打来打去,属于集体性的运动项目。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学好排球这项运动,必须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技术方法,让学生不仅掌握排球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技术方面的培养。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排球教学经验,来跟大家对排球的学习及意义方面进行交流。

1.无论什么运动项目,要先掌握它的基本技术,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形成运动技能。这里的基本技术,指的不是教师对一个动作反复地进行讲解和练习,而是通过对这个动作进行技术讲解,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技术,该如何做让这个动作做到最好。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形象示范,这样更容易在学生脑子里产生比较直观的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必须使用准确的术语解释动作,让学生领悟动作的要领,抓住动作的关键。

2.在进行排球教学时,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我们的教学观念也要及时更新,传统的以课本、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已不再适应现在的学生群体。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对排球学习的积极性。还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多和学生互动交流,与学生成为朋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3.从现在学校排球课现状来看,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对排球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丰富排球课内容,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排球技术,这远比强制性教学取得的效果好得多。我们可以多发明一些有关排球的游戏,来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排球教学模式,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喜欢学、愿意学。比如,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两两分组,来个垫球比赛,或者对墙垫球,看谁比较准。这样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对排球课产生了兴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作技术。

二、排球运动的意义。

排球能够受到各大院校的推广和学生的喜爱是有原因的,它不仅能够把体育中的合作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排球运动的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体质和体能的发展,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进行排球比赛时,经常会出现失误或者失败的情况,这就需要球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气馁、不灰心,积极迎战,有乐观的心态,这才是排球学习者需要有的良好品质。总之,让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技术,并且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对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的培养、身体体质的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

排球运动有着极强的娱乐精神,它没有限制性,任何年龄、任何技术层次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所以普及性较广。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采用多种训练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温金河。排球运动的素质训练和技战法。黄河水利出版社,.

[2]王宇峰,张晓义。阳光体育运动。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9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新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任务型”的活动。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依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新课标》提出: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形象地说,即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它将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有机地融合起来,并把这五大目标的整合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

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覆盖了新课标所列的24个话题、66个功能意念项目和3,000多个词语,比原教材提升了教学要求。该教材注重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训练,每个单元的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在选材内容上力求贴近时代和生活,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该教材涉及的话题众多,文化知识面广泛,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行为规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语言学习、兴趣爱好、文体活动、名人传记、旅游博览、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文化艺术等。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品德的因素,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有些课文还充满跨文化交际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该教材还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设置了“热身练习”(warmingup)、“课前阅读”(pre-reading)、“综合技能”(integratingskills)等新栏目,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敢于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该教材努力倡导探究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任务型”活动素材,其中有许多“任务”(project)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集体合作和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是一个互动的探究过程。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的教学理念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教育部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这种任务型语言教学。这说明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四、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2.任务型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3.任务型教学将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呈现--练习--运用(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模式颠倒过来了。在常规的“3p”教学模式中,任务通常体现为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

4.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挑战性,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它要求教材的编写发话题为主,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能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目标的任务或活动;它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1、任务呈现。

在教师教的过程,首要环节是:任务呈现,就是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学习模式的“参与任务”环节。

2、引导学习。

学生具备了这种心理倾向就进入了学习过程的第二环节“学习新知”。“学习新知”是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它包括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但学习的内容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的,这时,教师就进入了“引导学习”环节。

3、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4、组织练习、点拨评价。

学生掌握新知之后,从而形成“活学活用”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否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既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任务,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贴近的活动情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在语言实践中更容易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来,学习效果特别明显。因此,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主动学习、操练运用”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发挥“组织练习、点拨评价”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并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

5、学生体验成功。

当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分组交流或当众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示例。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各种任务,让学生为学而用,在用中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完成任务的成功和喜悦。以下就列举了几个教学示例:

task1。

任务:模拟感恩节。

目标:1、运用已学的语言对家人、老师及朋友表示感谢。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资料。

3、通过表演的形式对这个西方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

语言技能要求:speaking,listening,reading。

语言知识:有关节日、习俗方面的知识和词汇。

情感态度: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他人的感谢之情。

文化意识: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

操作过程:

1、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6人一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感恩节的知识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2、教师播发一段录象,让学生观看西方人是如何过感恩节的,旨在让学生进入状态。

3、给学生几分钟,进行操练并修改。

4、教师抽几组学生进行全班表演,并让学生选出最好的一组。

task2。

任务:做一次挽救濒危动物的演讲。

目标:1、运用有关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加深对濒危动物的了解,提高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语言技巧:listening,speaking,writing。

语言知识:演讲用语和本单元学过的有关濒危动物方面的词汇。

情感态度:能用英语进行演讲并激发保护濒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操作过程:

1、教师在上完阅读课文之后,布置任务。

2、学生以4人为单位进行任务分工收集濒危动物的资料。具体了解:1)濒危动物的名称;2)生活习性;3)分布情况;4)濒危原因;5)现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3、小组合作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写出演讲稿。

4、教师上课时让每小组的reporter上台演讲,师生共同评价。

task3。

任务:制作一张个人卡片。

目标:1、运用已学的语言介绍自己的likesanddislikes.

2、帮助学生相互认识和熟悉,引导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学会相互交往。

语言技能要求:writing,speaking。

语言知识:表示喜好的词组、句型。

情感态度: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喜好,并加上自己的创意,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操作过程:

1、个人活动:设计卡片,用文字介绍自己。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并根据组员意见进行修改。

3、班级活动:以墙报形式展示成果,全体同学选择自己最想认识或结交的朋友。

总之,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俨然已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是一个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翁明伦,《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新”在哪里》,,。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20

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和当前素质教学的发展要求是相符合的,这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从理论层面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就能为具体教学应用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内容,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各方面的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地理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少。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对事物及自己也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教学当中就要充分注重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从实际的教学现状能发现,地理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比较缺乏,只注重学生机械性的进行做习题,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再有就是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学习兴趣还有待激发。另外,高中地理教学中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没有将地理知识生活化地呈现出来,这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就有着很大阻碍。教学过程中方法的应用比较单一化,没有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这对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就有着很大影响。

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要充分注重和实际的教学需求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科学应用就能将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当中去。课堂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以小组的学习方式,能方便学生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比较有利。地理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也能大大提高效率,这样能将地理知识学习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里,能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进行结合起来,从而展现学生的个人特色,对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的作用发挥比较有利,这对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地理知识问题就能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要充分注重和实际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的适当性,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效率水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策略可从以下几个点加强重视:

第一,合作小组的科学建立。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比较关键的,这是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模式,在具体的应用中建立小组环节是比较关键的。小组的组建要注重精心安排,将小组成员的作用均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小组分配的数量保持在四人到六人比较合适,小组间的距离要能保证清楚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来组织其他的成员,教师将任务分配好后方便成员的操作。通过小组的组长向教师进行提问题和组织自由讨论,并能进行推荐学生总结讨论结果,保障讨论结果的有效性。

第二,合作小组的组建避免形式化。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避免小组的形式化问题出现,学生对教师教学当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存在异议的时候,就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应用,将教学当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讨论。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的时候,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通过针对性的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将小组组建的作用充分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第三,注重教师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能够调整好角色,将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所以小组合作方法的应用也要能围绕着学生进行展开,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指导以及调控和组织的角色,所以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作用的发挥。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方便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应用下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为学生进行制定科学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在存在学习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性地进行指导解决。

第四,合作学习的问题明确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在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要能够明确化,合作学习关键是学生间的互相讨论以及发挥学生的优势,让每个小组成员在解决地理问题的时候都能发挥作用。所以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要明确目标,将组内分工明确化,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学习模式应用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当中采取小组合作方法的应用,就要从多方面注重合作方法应用的要点,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作用效果。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研究,希望能为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3]马计开.高中地理的高效趣味课堂建构[j].教书育人,2015(22).。

[4]付颖.高中地理新课改简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21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它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情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它应该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整合而成。新课程强调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新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一个过程。可见,新课程给学生全面发展留有相对较大的时间和空间,更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和余地。

在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将摒弃与课程相悖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采用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进行教学。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教师们都要面对以下问题:

[1][2][3]。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22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地将文化意识作为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此次,“新课标”不仅明确地指出文化意识包含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而且制订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文化意识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文化渗透、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20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首次明确地将“文化意识”作为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其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

“文化知识”是对中外文化知识的掌握,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文化理。

解”是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和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以及根据交际语境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根据所处文化环境和和交际各方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各方文化身份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二,《新课标》对“文化”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

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第三,《新课标》首次明确了高中阶段对“文化意识”的分级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修订后的《新课标》既紧扣当今外语教学的最新研究理论也从侧面指出了我国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语言知识传授,轻文化知识渗透的现状。文化意识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当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高中生的学习动机、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现状和高中英语教师文化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的调研,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并不表明培养文化意识在实践中得到真正有效地实施。高中生的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以前相比有所提高和增强,但仍很薄弱。

(一)教育导向是造成师生跨文化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文化意识薄弱是造成学生跨文化意识薄弱的客观原因。

(三)教材内容的编排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实行新课改后,英语教材有了较大变。

化。

内容上补充了很多形式各样的文化材料,同时也对文化意识设定了分级目标。但是教材在呈现英语国家、生活场景、著名人物等方面仍然存在着片面性,仍然没有全面地、系统地反应出我国和英语国家在文化方面的真正差异。那么,依据这样的材料进行文化教学,是不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

(四)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为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根基。历史的沉淀形成了中国人谦虚、稳重和内敛的民族性格。那么在跨文化交往中,中国人会习惯的按照自己的历史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来进行思维和判断。

总之,笔者认为:第一,中西文化差异始终存在,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第。

二,要改善目前高中学生的薄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前提条件是学生具备更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如何丰富学生的相应知识?如何跨越障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堂上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有效地文化教学时刻不容缓也是必要的。

文化教学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课堂上的文化教学更具有效性,根据《新课标》中英语文化教学七八级的目标划分,结合教材自身的内容和优缺点,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借助教材内容,融合语言技能训练渗透英语文化。

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材扮演着主要角色。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活动至少有75%的课堂时间是花在教科书上。此外,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新课程实施技能的训练过程亦是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培养且提高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关键在于英语教师应利用好现有教材,借助教材内容不失时机的在各项技能训练上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

比如在词汇教学上教师不能忽视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字典中不能查到的词汇隐性的文化信息。以单词drugstore为例,它和汉语中的“药店”并不完全相同。在美语中,drugstore除了卖药之外,还可以兼售化妆品、胶卷、报纸、简易食品饮料等。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汉语和英语词汇在承载文化信息范围的不同。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听前围绕材料进行一定的文化铺垫,降低听力难度;或者对听力材料进行自己的挑选、补充、或替换。如果教师一成不变的按照教材训练,就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但如果通过视频、原声对白、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点点滴滴中体会异国的社会风貌。在口语教学上教师要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把对话放在具体的语用背景下,并有针对性的介绍相关的文化因素。问候、电话、赞美、讨论等这些不同的交际话题无不渗透着中西文化的异同。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训练学生口语的机会传递文化信息。

同样,在语法教学环节,很多老师认为这块是没办法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其实不尽如此。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语言语法体系的独特性。汉语讲求意合,以表达思想、情感为主;英语讲求形合,注重形式联系。

英语阅读训练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学生用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英语材料的过程就是在潜移默化中熟悉英语文化和语言习惯的过程。阅读技巧的提高也是建立在对文章文化背景理解的基础上。

因此,英语教师不仅应训练高中生的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猜词等,同样也必须将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技巧训练相结合。只有这样,二者才能相得益彰,学生也能更准确的把握文章内容。为此,阅读课上,教师应充分让学生享受阅读,增强师生、生生互动。如,配以图文的背景介绍,一小段电影视频等,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都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字中的乐趣。

(二)创设课堂情景,还原真实西方文化氛围。

环境总在隐性的影响语言学习。一个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能对学习者产生良好。

效果。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人们有着大量在课外学习和运用母语的实践机会.不同于此,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课外很少有机会和外国人交流,所以他们只能将课堂作为实践英语的主要场合。因此,教师不仅要利用好教材内容,进行各技能训练,也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具体的西方情景,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语言和文化的熏陶。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小游戏、赏析歌曲、笑话等;也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开展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活动。高中课文中涉及了数目不少的课本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性的课堂交际。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说的技能训练,也在真实氛围中加深了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三)结合各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也是他们文化知识获得的重要手段。高中阶段学校都会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个课程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师生共同构建课程内容。因此,这种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尤为合适。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英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始,班级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有关文化的话题,比如,希腊神话与习语、欧美“吉祥数”初探、欧美禁忌习俗、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等。各组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对比等,直到最后写出小论文或以课件方式进行展示总结。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五)举办多种英语活动,创设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课堂氛围一样,亦是学习英语文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和英语教师可以举办多种多样的英语活动,让校园洋溢着英语文化的氛围。以笔者的学校为例,外教会主讲一些文化讲座;每年举办英语游园活动、英语竞赛等;各班级会举办一些庆祝西方节日的晚会等等。这些丰富的活动能让学生学到很多课堂上没有的文化知识,是课堂教学极好的延伸和补充。

结语。

伴随着文化教学在高中进一步的深入和落实,教学中必将出现更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广大师生都能转变对文化教与学的态度,都以宽容、热情之心不断实践,集思广益,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之路定会呈现越走越宽阔的新景象。

参考文献:

[1]sapir,edward:k:harcourt,

[2]scarcella,ord,::heinle&

[3]seelye,:nwood,ii:nationaltextbook。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2 3766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