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精彩14篇)
本教案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促进全面发展,增强语文素养。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单韵母“e”的发音,能准确读出四声,正确写出其汉字。
2、通过跟读古诗和儿歌、观察图画等方式,让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读和书写单韵母“e”。
教学难点:
正确发音。
教学方法:
引导和导读。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设备。
学生:拼音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a”、“o”,重点复习声调的读法
1、教师口型为“a”或“o”,请学生猜测单韵母。
2、重点训练二、三声读法。
二、观察图画,学习读音和字形
1、图画中描绘了什么?这个物体在干什么?“鹅”的“鹅”字在发音时该如何发音?
2、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型(扁平、微笑、声音长且洪亮),学生模仿练习。
3、再观察图画:发音时,看到“e”字母,会联想到什么图像?如何正确记忆“e”字母。
4、让学生编写口诀与儿歌,帮助其记忆字形和发音,跟读口诀和儿歌。
三、学习“e”的'四声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2、指定学生练习发音,老师指导并记录学生的进步。
3、按以下方式练习四声,让学生领悟四声的升降规律。先水平读,再垂直读,最后混合熟练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可以采用激励手段。
ā ǎ
ō ǒ
ē ě
四、游戏巩固四声
1、哪个音段落中断了。
二 教师示范口型,为学生讲授语音发音,并指导手势。
五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姿势书写。
一 学生通过观察四线格中字母e的位置来理解字母的书写。
二 教师细致地演示书写技巧,并讲述其要领。
三 学生先使用空白纸张模拟书写,熟悉后再书写在作业纸上。
四 三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写作示范,并边做边讲解写字技巧。
五 教师巡视学生作业,及时纠正他们的笔法和姿势,确保正确性。
六 朗读古诗并通过涂色增添画面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一 通过鼓励学生背诵古诗来提高其文学素养。
二 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古诗。
三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水彩笔来涂上色彩,加强图文结合的艺术感受。
四 将学生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美美地背诵这首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鸟岛》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初步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全文叙述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借助多媒体以朗诵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充分发挥以读代讲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和述、演、问、思、写等方式聚合交叉。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读自得、以读代答、以读带练的主体建构活动。使用权课文的教学建立在三根支柱让:“鲜明的思想”、“生动形象的语言”、“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愿读、乐读、会读的阅读情境。
鸟儿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熟悉,因为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对于有千千万万只鸟的鸟岛来说,却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声、光、影、像”与一体的优势,以“读”为主轴,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二、利用多媒体,促进新知识内化。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丰富,生活体验更不全面。在教学中,往往遇到的重、难点不易解决。多媒体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更为详实的图文资料。学生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感官的协调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内化,才能更准确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内化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精妙。
我们祖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丰富、表达最完整、最准确、最活泼的语言之一。学习语文,就是要让学生体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获取无穷的乐趣。
《鸟岛》这篇课文,用词精妙。如:“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的鸟蛋。”如一味地就句子来理解句子,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借助多媒体教学,将画面定格在“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上,画面旁边呈现第三小节文字,利用文字颜色和顺序的可变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看看想想,读读议议,都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体会到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在喜爱鸟岛的感情基础上产生进一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鸟岛景象。
难点: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蛋、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齐读课文:19鸟岛。这神奇的鸟岛在什么地方呢?
二、以读代讲,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2、汇报交流。
鸟岛在青海湖西部。
这个岛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海西皮”,现在人们知道更多的则是“鸟岛”这个名字。
这个岛闻名中外。
3、指导朗读。
这么有名的鸟岛,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再读--齐读。
过渡:
这个富有魅力而闻名中外的鸟岛,谁不想去瞧一瞧呢?我知道小朋友一定都和老师的心情一样,急切地想去岛上看一看,可老师要提醒大家,今天你们不仅仅是一名游客,我还想请大家当一回小小的考察家,就象英国科学家达尔文一样。到岛上边游边考察,好吗?在去鸟岛考察以前,你对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呢?
要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方法?(查资料、读书、查字典)
三、自由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解决部分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
1、分小组学习,读书,查小资料再讨论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的`考察成果吧。
(1)鸟儿为什么喜欢到青海鸟岛来。
通过读书查资料,知道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湖里水草丰美,鱼虾成群,因此,这儿是候鸟非常理想的栖息地。
(2)鸟儿是怎样来到鸟岛的?
出示: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①“陆续”是什么意思?(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
②(出示投影)你们看,在蔚蓝色的湖面上一群一群的鸟儿展翅飞来的样子,多么--(指名表达感受)
③那你能把这美丽的景象读出来吗?
④指名读(评)
⑤齐读
(3)鸟儿到岛上来干什么?(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4)小结:
是呀,这儿的水草丰美。鱼虾成群,有吃有住,怪不得候鸟们喜欢这里了,小朋友喜欢这里吗?那就请你用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吧!
(5)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美丽的春天很快就过去了,转眼间到了六月,这时的鸟岛又会是怎么样的景象呢?你们这些小小的游客一定等到急了吧!走,我们快来和这些美丽的鸟尽情地欢乐吧,和它们共享这六月的好时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第三自然段的课文录音。
2、我看小朋友都被这鸟岛迷人的风光陶醉了,可你们别忘了自己还是一名小考察队员呀,请小朋友边读第三自然段边在岛上考察一下,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一听。
3、交流汇报。
这儿的鸟窝多,鸟蛋多(板书:鸟窝多,鸟蛋多。)
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都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①你能把鸟窝多、鸟蛋多读出来吗?
②指名读。(评议)
(圈出“密密麻麻,一个挨一个,到处”)
③齐读
有这么多的鸟窝和鸟蛋,这说明了什么?(鸟多)
发散思维:这么多的鸟聚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呢?
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仔细听一听,你又听到了什么?这里真成了(鸟的天堂,欢乐的海洋、鸟的世界)
怪不得课文中说----引读: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①你能用朗读并加上你的表情来表现这欢乐的世界吗?
②自由表情,朗读。
③集体表情朗读。
4、小结:我看小朋友们都仿佛成了这岛上的一只小鸟了,这儿的鸟确实太多了,岛上最多达10万多只鸟类,有这么多可爱的小精灵在活动,发出的多种声音汇成一首雄壮的交响曲,回荡在小岛的上空,怎么不热闹呢?让我们用集体的声音来表现一下这热闹欢乐的场面吧。
5、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青海湖的“诲西皮”小岛真不愧为世界的鸟岛啊!所以它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
四、明理,引读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四自然段。
2、是呀,鸟岛之所以闻名中外,不仅因为气候适宜,食物资源丰富,还因为来这儿的人们都是十分爱护鸟儿,告诉大家,1977年,我们国家特设鸟岛为自然保护区。
3、总结谈话
今天我们观光考察鸟岛,你想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板书:
鸟窝多
鸟蛋多
19鸟岛
鸟多
游人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二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1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自学、小组合作
学法:自主、小组合作讨论
五、教学准备
卡片、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像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想到了什么。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像,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像-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第二课时
《山
行》
(一)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二)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像。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五)指导写字
(六)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附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于刘径残君菊霜寒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背诵古诗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释题
1、读题
2、简介诗人杜牧
(二)识记生字字音
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
2、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六)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三、学习诗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义
2、指导书写
四、实践活动
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听,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五、作业
课后我会填。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生字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认识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增强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小我”的感情(对壮观的钱塘江潮的赞美),以及放大的“大我”情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2分钟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家在暑期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和父母去哪里旅游,参观名胜古迹?相信大家在旅行途中都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巧的是呀,我们要讲的也是大自然,第一课描写的正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赵宗成和朱明元二人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力量。
讲授新课: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在同学们默读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左上边板书几个核心问题,在左下方板书生字词)
核心问题:
1、观潮的人多不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等潮的人心情如何?
2、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是什么样的场景?
3、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体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
生字词:笼罩,屹立,人声鼎沸,贯穿,崩塌,恢复,浪潮,名称,食盐,大雨蒙蒙,薄雾,昂首挺胸,新旧更替,浩浩汤汤,风号浪吼
老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那么这篇文章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呢?
学生(一起回答):钱塘江潮(此时,在黑板中央偏上板书课题《观潮》并在其下方写“钱塘江潮”)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查字典,找出生词的读音。
老师:现在我们有请一位同学来为生词注音,并且带着大家一起朗读。
老师:同学们,钱塘江潮是一大奇观,那天,来观潮的人多吗?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1:来观潮的人很多。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老师:这句话怎么就能够看出来观潮的人很多呢?
学生1:“人山人海”就是形容人聚集的很多,像山一样,像海一样多。从“昂首”“望”“等着”“盼着”这几个词可以看出大家焦急的等待着,对钱塘江潮非常期待。
老师:回答的非常好,谢谢,请坐下。这篇文章由三部分组成(此时,教师在中间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那么,这三个时间段格式怎样的场景?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写上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特点)
老师:同学们,文中有哪些对钱塘江潮的描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的?
老师: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总结归纳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完了整篇文章,结合单元导读说说作者为何要写钱塘江潮?
老师:是的',是为了写钱塘江潮给人的震撼,更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拓展延伸
老师:其实呢,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大自然美丽的杰作(此时,教师ppt出示各种世界奇观,最后一张上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并简单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引导同学们去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欲望)
课后作业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里,课后同学们有三个任务
1、抄写本课生词,每个五遍,并造句。
2、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依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感悟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增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文章中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四、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课前预习:
1.把古诗读熟。
2.圈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识记生字并组词。
第一课时
一、开启智慧窗——激趣导入
1.出示苏东坡画像,了解苏东坡: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
2.师: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
二、智慧加油站——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古诗《赠刘景文》,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熟。不会认的字借助课文下面的生字注音认读,并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三、智慧大比拼——全班交流,检测读文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2.点名认读词语,并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3、指名读古诗。
三、我是智多星——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1.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词义。
4.小组质疑: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之处?
四、智慧大舞台——全班交流,深入读文
(一)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
3.小组汇报: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4.看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后,头脑中形成了什么画面。
6.多种方式朗读。
(二)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五、我是写字小能手——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范写: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改成“点”。
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首:下半部是“自”。
4、学生练习:
5、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六、智慧冒险岛——拓展学习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第一课时
一、开启智慧窗——激趣导入
二、智慧加油站——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智慧总动员——小组合作学习,检测生字学习和读文情况:
四、智慧大比拼——全班交流,检测读文和识字:
五、我是写字小能手——指导写字:
检测案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课堂练习册。
课堂小结《赠刘景行》读起来非常拗口,学生在读上要下不少功夫。因为这首诗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诗意的理解也比较生疏。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才有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景色。(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美……)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第15页。
二、初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生自由读3~4遍)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生互读1~2遍)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识字
1、出示本课6个生字,带拼音。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朋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生自由读,全班交流,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
2、组词、读准字音。(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齐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4、保留生字,抽读。
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非常准确,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最牢?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小组合作记着生字)然后全班交流。(鼓励好的识字方法)
6、齐读生字。(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四、学习古诗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生评价老师。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模仿读。
2、师作意境的渲染。
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师在黑板上一边进行简笔画——焉而低垂的荷叶、枯萎的菊枝、黄澄澄的橙子、绿油油的橘子,一边用赞美的语言描述这美丽的景色。)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想像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同学想怎么表达?那就快快读读古诗吧,边读边看看黑板上的画。(师放古典的轻音乐)
4、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5、诵读:①看着黑板,边看图画,边跟老师一起背诵。②生自由练背。③比赛背诵,看谁背既准确又有感情。(采用激励方式。)
五、写字
1、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3个生字:首、刘、记。生自由认读,抽读,小老师带词语教读。
2、我们看到一个生字能不能马上就动笔写?对,要先观察。观察什么呢?(生:观察它是什么结构,观察它的重要的笔画,观察发生变化的笔画……)那就请大家仔细观察吧,呆会儿看谁观察的仔细,提醒大家的最好。(生观察生字,并全班交流。)
3、师范写生字(边写边指导)
4、生练习,师作评价、展示。(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乐于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具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阅读在线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图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意,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会写生字。
2.背诵、默写《山行》。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意,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山行》。读一读,看看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交流切入: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要想真正读懂古诗,首先要知道诗人当时创作的背景,我们先来学习《赠刘景文》。
(二)学习《赠刘景文》
1.知诗人,解诗题。
(1)板题,指导书写“赠”“刘”,读准平舌音“赠”。
(2)齐读题设疑: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呢?理解“赠”,简介背景。
苏轼,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叫苏东坡。他和刘景文是好朋友,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识字词,读通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
(3)指导读好停顿。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是写秋景的。
(荷尽菊残)
3.解诗词,知诗意。
(1)抓诗词解诗意。指名说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相机点拨穿插融合促进理解。
荷尽
①出示荷花图: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会想起哪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出示荷叶图:荷叶像什么?像什么样的伞?——高举的伞,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擎雨盖。
③出示残荷图:秋天来了,看荷花变得怎样了?你又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诗词大意。
④抓关键词指导朗读,体会秋荷开败、荷叶凋零的景象。
菊残、傲霜枝
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再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想到了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诗意,读出画面感。
橙黄橘绿
①图片切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颜色的。
总结理解: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橙黄橘绿。所以诗人说——(引导学生自由说诗意)。
②读诗想画面,熟读成诵。
(2)小结过渡:我们刚才通过借助注释和图片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读出了诗的味道。读到这里,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
4.悟诗情,明诗理。
①学生自由畅谈思考。
②总结:确实如大家所想,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王安石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励志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三)归纳学法,学习《山行》
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赠刘景文》的吗?
集体梳理: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诵诗句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山行》。
1.知诗人。谁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给大家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2.解诗题。
3.读诗句。
(1)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
(2)教师范读,画出停顿,再齐读。
4.明诗意。
(1)相机出示图片,点拨词语: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坐二月花
(2)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什么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秋之美。
5.悟诗情,诵诗句。
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杜牧一起情不自禁地诵赞,来,我们一起吟诵吧。
(四)书写指导
1.教师范写“橙、残”,指导学生书写。
2.学生自主书写其他生字。
(五)布置作业
读一读主题图书中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居洛初夏作》,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名句。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山行
荷尽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远)
秋之美菊残傲霜枝
橙黄橘绿枫林霜叶(近)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朗读启发学生形成爱他人、关爱环境。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
(播放课件《神笔马良》)
2.看完动画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用它画什么?
3.导入:有一个小女孩,她和你一样,非常渴望拥有这样一枝神笔,帮助她实现美好的愿望。于是,她写下了这首小诗,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23课,《假如》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老师已布置让同学们提前和咱们的生字朋友见面了,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可不要说大话,老师检查一下好不好?有没有信心?
1.播放课件6个词语(缩着身子,遥远,健康,寻食,哭泣,操场)
齐读词语,小老师领读(读错了不要跟着读),指名读。
2.词语会读了,现在,生字的好朋友回家了,只剩他自己了,你还有信心读会吗?播放课件生字(良,缩,遥,寻,食,泣,健,康,操)
看看谁最勇敢?带拼音读,齐读。然后去掉帽子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不想读?后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字良,缩,遥,寻可组词说话的形式来加深理解。)
3.交流识字方法,同学们真的是很用功啊!自己就把生字记会了,那你肯定有很多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吧?说出来让同学们也向你学习学习。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哪个字的?
(预设: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4.同学们真能干,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如果他们回到了诗歌中,你还认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诗歌中的小女孩都用马良的这枝神笔画了些什么?用横线标出,听明白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 品读领悟,合作交流。
文中的小女孩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呢?
指名说,师板书(小树,太阳,小鸟,谷粒,西西,好腿)
为什么要画这些呢?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播放课件:三个问题)
(组内讨论)
1、 学习第一小节
过渡:同学们刚才讨论的非常激烈,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哪一小节?
(1)为什么要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呢?指名说。
为什么小树在冬天就不能快活地成长?(寒冷的北风,怕冷)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她很冷?(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她叹息什么?好像在说……
(2)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你冷吗?为什么?如果你没穿棉袄,会有怎样的动作?
(师生同做缩着头,双手抱紧身体,浑身哆嗦,皱着眉头,体会"寒冷的北风”,“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练读这三个词语。即课件上红色的词组)
多么令人心痛的一幕啊!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小树,老师采访采访你们。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你现在最需要什么?(随机提问)
忽然间,寒冷的北风停止呼啸,一轮红红的太阳慢慢升起,温暖的阳光洒在你们身上。小树们,你们现在有怎样的感觉?
看到小树不再害怕寒冷和冬天,快活地成长,小女孩的心里真(开心),我们的心里真(开心)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快乐的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师范读,练读(注意红色的词语),指名读(读出这个愿望的迫切性)。
2、学习第二小节
同学们第一小节读的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把第二小节读好的。和同桌一起,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好不好?
(1)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给小鸟会许多好吃的谷粒呢?它在等谁呢?这时候的小鸟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
引导读课文,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会想什么?体会小鸟的心情读。
引导读红色词语“苦苦等待,饿的哭泣”,她在等待什么?
你怎样理解“遥远”?你能用遥远说一句话吗?鸟妈妈可能都飞到哪些地方?
是呀,那么遥远!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什么?
当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上好吃的谷粒时,小鸟会怎样?
(2) 怎样才能把这一小节读好?指名说一说。
(3)练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小女孩除了对小树,小鸟的关爱之外,她心里最牵挂的是谁?
(2)西西为什么是不幸的?小朋友如果你的双腿不能活动,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3)可怜的小西西啊!那么多不方便困扰着她,如果西西是你的好朋友,你会对她说什么?(说话训练:我想对西西说:……)
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让西西和我们一起 。“引导体会读”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2.师生配合读,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双腿,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身体,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是呀!西西会和我们一起尽情的奔跑,尽情的嬉戏,她是不幸的,可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个这么善良的小女孩关心着她,同学们,小女孩的三个愿望我们学完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好吗?(生齐读前三小节)
2、 学习第四小节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从哪里看出来?是呀!小女孩美好的愿望还有很多很多!
四 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学习条件都有限,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播放课件:贫苦图片)
孩子们,你想说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爱送给他们,要去帮助他们,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书写爱的语言吧?
找几个写的不错的孩子,放音乐一个一个读。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和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可是,我们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所以这只是假如.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假如都变成具体的行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化为具体的行动。(把板书用心形包起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11
知识、能力目标: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寓意。
2、发挥自主学习功能,培养阅读能力。
3、结合课文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狼和山羊几次对话的意思,从而认识狼的本性,弄清老山羊是怎样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过程:
一、辨别狼、狗,引入课题。
l、上课前,老师先对大家进行一个小测验。(多媒体出示狼、狗图)你们能把这两种动物进行对比并向大家进行介绍吗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狼和狗的相同点、不同点,并板书狗会摇尾巴,而狠喜欢吃羊,狼是羊的敌人。
2、可是,有一只狼却学着狗的样子摇起尾巴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多媒体演示狼摇尾巴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会摇尾巴的狼(完成课题板书)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l、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2、自由读课文,思考:狼是怎样的狗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l、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比较句子①狼掉进陷防里,爬不出来。
②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
这个时候,它心里会想些什么(希望得救)
2、一只老山羊从这里路过,你们想狼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引导学生说出狼的动作、语言。
老师不明白了,刚才我们不是说狼是羊的敌人吗为什么又称羊是好朋友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板书)指名读狼的这句话。
3、狼的真面目是怎样的呢(创设情境,一名男生扮狼出场。)
刚才狼说的就是它和羊的`第五次对话。(电脑显示第一次和第五次对话进行对比)这两句话分别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指名读,齐读。
4、狼是怎样编造谎言来骗老山羊的(装狗)狼几次说到自己是狗找出相应的句子划出来并指名分句朗读。
5、这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不说出来的我们先来看第一次。
(板书:问)狼是怎么回答的(电脑显示)齐读这一段。这一段从哪两个方面对狼进行了描写(神态、语言)
狼的神态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装出这副模样(板书:假装)
狼的话中哪些词句能说明它的狡猾和虚假?
毫不犹豫是什么意思造句。(相机提出)
你觉得这话该怎么读请注意标点。(一个问号,三个叹号。)
分句读,齐读。
6、狼第二次说自己是狗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狼又是怎样说的
请大家自学这一部分。(二、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并进行讨论。)
指名分角色读,并说说你从它们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7、有两位同学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狼第三次说自己是狗这一部分,还特地遍了一个小节目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学
要求:仔细听,认真看,回答几个问题。
生1:我是狼,我是在什么情况下第三次说自己是狗的我使出的最后一招是什么刚才我那些地方读得好,那些读得不好的的确确是什么意思找近义词、造句。
生2:我是老山羊,当我看到狼的硬尾巴是,心里明白了什么朗读。
生l、2: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我们提问。
8、狼会有什么结局你从那里看出来的(老山羊最后说的话。)
四、总结课文,理解寓意。
l、狼的表现有什么特点(板书:善于伪装)
老山羊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识破它的(板书:善于识破)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狼一样善于伪装的人那我们应怎样对待
3、续编故事。(可以安排在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
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1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教学反思:
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小学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首、记的字形
教具课文插图。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资料,搜集有关秋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教师可视情况有选择地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2、看图说话。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课题,自读古诗
1、借助拼音读课题。注意赠、景是后鼻音。书空刘字。
2、说说题目的意思。
3、苏轼送给刘景文一首什么诗?请大家小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后再读给同桌听。
4、用笔圈出生字读读。
5、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尝试理解字义。
三、再读感悟,想像画面
1、自由读诗,结合图思考: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融入感情读。
4、小组汇报自学收获和不懂之处。小组间答疑。教师进行指导。如,理解霜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指导。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霜是一种自然现象,北方秋天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地面上或草叶上会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这就是霜。下霜时,天气已经冷了。还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如,擎雨盖、傲霜枝,让学生观察插图,重点引导观察荷塘和菊花,使其明白擎雨盖、傲霜枝指什么。
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6、指导感情朗读,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读。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后,头脑中形成了什么画面。
2、根据诗意,参看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秋天难道只有橙黄橘绿两种颜色吗?出示课件(显示五彩斑斓、富有生机的秋景),让学生议一议。
六、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首,书空笔顺。注意枝的木字旁最后一笔是点。
3、让学生观察范字,说说怎样书写。
4、指名板书生字,师生共同评价,探索写好字的方法。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我会认:刘菊残君橙橘
我会写:首刘枝记
第二课时
学习《山行》
一、背诵古诗导入
1、指名背诵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2、出示《山行》。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教师提示要利用插图。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帮助。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其他组的同学和老师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3、师讲解: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坐,因为的意思。
四、启发想像,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2、学生交流想像的景象。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一边想像一边读。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感悟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想到的情景。
2、找个学习伙伴,一起练习背诵。
3、你见过满山的红叶吗?说说是什么样的。出示枫叶满山的课件。
4、讨论:你觉得红叶怎样?
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禁不起风吹雨淋就飘落了。而枫叶却是在与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多么了不起!正因为如此,杜牧才写诗赞美它。
5、最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世人传诵的名句,常被用来给风景名胜题名。湖南长沙的岳麓山有个亭子,换了好几个名字,都和这句诗有关。它开始叫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又改名爱晚亭。
6、一边观看课件,或者听古曲,一边背诵这首诗。
六、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枫、于。学生认读,说说怎样识记。如于,干钩于。
2、书空笔顺。提示:枫字左边最后一笔是点,右边的第二笔是横斜钩。
3、看范字,说怎样书写美观。
4、学生仿写。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位诗人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
2、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你到郊外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
板书设计:4、古诗两首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会认:径斜枫于
我会写:于枫备注
作业布置会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后记让学生朗读感悟古诗的韵律节奏美。
赠刘景文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网友整理的“赠刘景文”,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6个生字,掌握傲、君、须,了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知诗人,解诗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古诗吗?(生一起回答:喜欢)老师也很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理解 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多媒体出示 读)
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友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答: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出示全诗)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
3、自读古诗 指名读 齐读
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第一二行容易读得生硬,朗读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读得不好,指导后再练,再反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
读出节奏 自读 指名读
提示停顿 出示 抑扬顿挫的顿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理解字词、明诗意
1、第一层
碰到读不好的时候,就要这样反复进行训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来考考大家,这首诗是写到了哪个季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秋末冬初并板书
既然写的是秋末冬初,我们一定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么具体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呢?
A感受是指秋天已过冬天刚到的秋末冬初时节
b理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1)什么是荷尽,尽(完,指凋谢 )(出示图片)
由此带出:初夏盛夏秋末冬初
在初夏时节,荷叶是怎么样的呢?你们看,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示 生齐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盛夏时,荷花怒放,还是用杨万里的诗来形容,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生齐读)
现在到了秋末冬初又是怎样?出示衰败的荷叶,你看如今只剩下枯枝败叶,所以作者说:荷尽已无擎雨盖,理解擎雨盖 指荷叶
擎,用手做一个动作,看看这个字,下面是个手,向上托,雨盖,原指雨伞比喻荷叶就像是撑开的雨伞。荷叶田田,你觉得像什么?多像向上撑开的雨伞啊!
下雨了,你们瞧,点点水珠都被撑在了荷叶上,能像雨伞一样撑住雨点的就是荷叶啊
师补充:到了秋末冬初,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花,只剩下了枯枝败叶。
(2)菊残犹有傲霜枝。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是写秋末冬初呢?为什么说可以从这里看出来呢?
用同样的方法理解:菊残(凋谢的菊花)
犹有:还有
(平时碰到有不理解的内容,你是如何解答的)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还要会根据词语来选择合适的解释
傲: a 坚强不屈的样子 b自高自大 如:傲然挺立
霜: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才会出现,早上起来,看见那地上白白的一层,天越冷霜越厚,(看课文插图)当时天气怎样?
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菊花谢了,还剩下枝条傲然挺立着,不怕风吹霜打。傲霜--不畏寒霜。
师小结:在古代,菊花和荷花都是品性高洁的代表,时至今日,人们还是对荷花和菊花情有独钟,说品德高尚的人是出淤泥而不染,说性情恬淡,不争名利的人是人淡如菊。(齐读两句)
(3)理解 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说明都成熟了
荷叶原来像撑开的雨伞,如今全都枯败了,再也无法遮挡雨水,菊花也凋零落尽,然而它的残枝却带着孤风傲骨,挺立于霜雪中,也许有人会觉得萧条无味吧?可苏轼是怎样却说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橘经爱住初冬严寒的考验,不仅枝叶依然,显出盎然生机,而且结出色形俱佳、味道鲜美可作馈赠礼品的果实。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吗?苏轼对刘景文说了些什么?就像对老朋友说话一样
整首诗的意思
7、师小结:(比如,加了什么字使句子更加通顺,古诗的语言凝练简洁,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大一部分字词的含义产生了变化,在学生的回答中强调可以适当增、换、等,作者写诗的时候往往要反复推敲,而我们学古诗就是也要字斟句酌,才能领悟出其中的内涵)
师小结:对老朋友说的这样亲切自然,刘景文听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四、感悟诗境,体诗情
1、为什么赠?
师:就像同学们一开始所提出来的那样,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赠给刘景文呢?(生答,好朋友)
(1)简单介绍刘景文 刘景文,北宋时河南开封人,是苏轼的朋友,两人十分投缘,经常在一起饮酒品诗,苏轼很敬佩刘景文大方豪爽的个性,坚强不屈的品格,称刘景文是个慷慨奇士。
(2)师:其实苏轼对刘景文的敬佩之情在诗中有所体现,君:对人的尊称
橙黄橘绿 橘古代称嘉树,树有刺,结的果子却是圆的,有傲骨,但对人随和,因为橙、橘经爱住初冬严寒之考验,不仅枝叶依然,显出盎然生机,而且结出色形俱佳、味道鲜美可作馈赠礼品的果实。
四个字中,有两个是表示颜色的,橙、橘经爱住初冬严寒之考验,不仅枝叶依然,而且色彩斑斓、味道鲜美,在这样寒冷的季节,是多么难得多么让人喜爱呀。 傲:坚强不屈,就像那傲然屹立的菊枝
自然地联想到秋、菊花、青松等等,进而明白诗人是对刘景文的一种称赞和鼓励
2、感情朗读,(1)在诗人的眼里,好朋友就是具有这样品格的人,他对刘景文的敬仰之情都包含在这字里行间,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这短短二十八个字里面,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教师范读-指导后再读齐读
荷尽/已无//擎雨/盖,凋谢的无奈,语调平直舒缓,声音稍低,表现冬景的萧瑟凄清。已无要适度强调,与下句的犹有形成对比。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菊残/犹有//傲霜/枝。
欣喜之情 声音稍高,强调犹有。重读傲霜,表现出菊花高傲不屈的精神。
一年/好景//君须/记,语调高亢、热烈,重读好和须,表现出殷勤嘱咐、热烈期望的意思。
最是/橙黄//橘绿/时。
重读最和橙黄橘绿,读橙黄橘绿时速度慢,四个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歇,有回旋想像的余地,可以在脑中想象橙黄橘绿的景象,表现对成熟丰收的冬天的赞美之情。
(2)师:春华秋实,这看似衰败的景像中孕育着勃勃生机,看来同学们不但读懂了苏轼的诗,还读懂了诗人的心(齐读)
在苏轼的心目中刘景文就是具有崇高的品格与节操的人,苏轼把诗赠与好友,同时更是作者的自勉。
五、拓展
师:在人生道路上遭受种种磨难和挫折的苏轼,依然有开阔的视野,豪放的激情,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乐观向上使他一生受益,名垂青史。他不但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真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他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让我们来背一背这首诗吧在我们的必背古诗里还有另外四首,自读《题西林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春江晓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
小学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识字、指导写“首”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3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秋天的美景,积累了描写秋天的词语,谁来说说,你都积累了那些描写秋天的优美词语。
2.指名说。
3.在古人的眼中,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齐读课题。
4.观察“首”,指名说需要注意的笔画,师范写,生书空,练写。
活动2【导入】二、讲授新课
(一)读题质疑
读了这首诗的题目,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题目,我知道了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刘景文的。
读了题目,我想问,苏轼为什么要写一首描写秋天的诗送给刘景文?
2.师:同学们很动脑筋,读了课题能够提出疑问,那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的秋景,再来解答这个疑问吧。
图文结合,理解文意
自由读课文
师: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下边的拼音或者询问老师、同学。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看看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
指名说,随机板书(荷菊橙橘)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再看看诗人写出了这些景物的怎样的特点呢?
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
出示夏季荷花的图片。(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都有什么?)
出示秋季荷花凋谢的图片。(师:“尽“是什么意思?)
师:不仅荷花凋谢了,还有什么也没有了?从哪看出来的?(理解“擎”的意思)。
自由练读。指名读。
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示菊花凋落的图片。(师:看到这幅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菊花虽然凋谢了,但是它的枝干挺的直直的;寒风虽然吹落了菊花的花瓣,却吹不弯它的枝干;菊花的枝干一点也不怕寒风,好像在嘲笑它。)
师:大家看着图,想到了这么多,真是太棒了!用这样的情感读一读吧!
自由练读,师生比赛读。
理解“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如果刚才的图画让你涂色,你会选择什么颜色呢?(灰色、土黄色)
“正是橙黄橘绿时”,你准备选什么颜色呢?
出示图片,师: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现在的画面呢?
这么美丽的景色,真不愧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要!
抒发一下你对这美景的喜爱之情吧!读一读!
深化主题、背诵古诗
我们初读古诗的题目时,有同学就提出了疑问:苏轼为什么写1篇描写秋天的古诗送给刘景文呢?其实呀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刘景文是一个很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日闷闷不乐。他的好朋友苏轼很想帮他树立信心,就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刘景文受到鼓励后,开始崭露头角,后来还受到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也成了千古佳句。
让我们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吧。
拓展延伸,秋景之美
你在课外还读到过描写秋景的古诗,给大家读一读。
师:这样的古诗和文章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课余时间,好好阅读一下。
活动3【导入】三、课堂活动
集体分析字形。
自主认读生字。
以不同形式读古诗。
描述图画内容。
活动4【导入】四、课堂练习
写“首”字。
生字扩词。
活动5【导入】五、课堂测试
1.这首古诗是()送给()的一首诗,作者描写了()的景色,表达了对()的()之情。
2.背诵古诗。
活动6【导入】六、布置作业
写课后生字,并组词。
背诵古诗,并将古诗所描述的景色讲给家长听。
赠刘景文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赠刘景文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秋天的美景,积累了描写秋天的词语,谁来说说,你都积累了那些描写秋天的优美词语。
2.指名说。
3.在古人的眼中,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齐读课题。
4.观察“首”,指名说需要注意的笔画,师范写,生书空,练写。
活动2【导入】二、讲授新课
(一)读题质疑
读了这首诗的题目,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题目,我知道了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刘景文的。
读了题目,我想问,苏轼为什么要写一首描写秋天的诗送给刘景文?
2.师:同学们很动脑筋,读了课题能够提出疑问,那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的秋景,再来解答这个疑问吧。
图文结合,理解文意
自由读课文
师: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下边的拼音或者询问老师、同学。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看看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
指名说,随机板书(荷菊橙橘)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再看看诗人写出了这些景物的'怎样的特点呢?
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
出示夏季荷花的图片。(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都有什么?)
出示秋季荷花凋谢的图片。(师:“尽“是什么意思?)
师:不仅荷花凋谢了,还有什么也没有了?从哪看出来的?(理解“擎”的意思)。
自由练读。指名读。
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示菊花凋落的图片。(师:看到这幅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菊花虽然凋谢了,但是它的枝干挺的直直的;寒风虽然吹落了菊花的花瓣,却吹不弯它的枝干;菊花的枝干一点也不怕寒风,好像在嘲笑它。)
师:大家看着图,想到了这么多,真是太棒了!用这样的情感读一读吧!
自由练读,师生比赛读。
理解“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如果刚才的图画让你涂色,你会选择什么颜色呢?(灰色、土黄色)
“正是橙黄橘绿时”,你准备选什么颜色呢?
出示图片,师: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现在的画面呢?
这么美丽的景色,真不愧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要!
抒发一下你对这美景的喜爱之情吧!读一读!
深化主题、背诵古诗
我们初读古诗的题目时,有同学就提出了疑问:苏轼为什么写1篇描写秋天的古诗送给刘景文呢?其实呀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刘景文是一个很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日闷闷不乐。他的好朋友苏轼很想帮他树立信心,就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刘景文受到鼓励后,开始崭露头角,后来还受到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也成了千古佳句。
让我们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吧。
拓展延伸,秋景之美
你在课外还读到过描写秋景的古诗,给大家读一读。
师:这样的古诗和文章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课余时间,好好阅读一下。
活动3【导入】
三、课堂活动
集体分析字形。
自主认读生字。
以不同形式读古诗。
描述图画内容。
活动4【导入】四、课堂练习
写“首”字。
生字扩词。
活动5【导入】五、课堂测试
1.这首古诗是()送给()的一首诗,作者描写了()的景色,表达了对()的()之情。
2.背诵古诗。
活动6【导入】六、布置作业
写课后生字,并组词。
背诵古诗,并将古诗所描述的景色讲给家长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