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记趣精选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闲情记趣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闲情记趣【第一篇】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对童年趣事的记叙。
2.学习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设计思想:
教学本文,首先指导学生从自学入手,自己反复诵读,自己翻译、理解课文,再来体会课文描写的童真、童趣,并品味课文用词的精当。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扫清字词障碍;第二步在学生反复诵读初步理解了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第三步学生自读、圈点课文,就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向老师和同学们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钻研精神;第四步讨论交流,解决疑难,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五步引导学生研读作者所描绘的童真童趣,从而感受文章质朴、清新、自然的文风,感悟作者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第六步深入探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第八步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1篇《闲情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1)简介作品及作者
《闲情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解题
题目《闲情记趣》中,“闲情”:清闲、无拘束时的情致;“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阿拉文库○(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4)解决字词
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童稚 藐小 鹤唳 怡然 土砾 沟壑 项为之强 庞然大物 癞虾蟆
解释下列词语。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私拟作 项为之强 素帐 鹤唳 怡然 鞭数十
(5)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完成正音、解词。
(6)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7)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题:本文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先总后分地叙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常常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二部分(2-4段)具体叙述童年观察事物的奇趣。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夏蚊成雷”景象,把蚊比作鹤,把它想像成“鹤唳云端”。表现出作者幼时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
第二层(3-4段)写神游山林,观虫斗、驱虾蟆的情景,充满童真童趣。
④学生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2.精读课文
(1)反复诵读课文,正确理解疑难句意。
①学生自由诵读,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进一步研读课文,圈点疑难文句。
②学生就疑难问题质疑。
③讨论、交流
(2)检查学生正确理解疑难文句的情况。
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能够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或:所以常常有超脱于尘世之外的乐趣。)
②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当青云、白鹤来观看,果然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③蹲其身,使与台齐。(蹲下身子,使身体与花台一般高。)
④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把丛草看作树林,把小虫、蚂蚁看成兽类,把土石凸出的看作丘山,凹陷的看作山谷。)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3)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思考题:下边的句子是如何表现童真童趣的?
①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睁大眼睛对着太阳,憨态可鞠,童真童趣便融于其中,此时的“童稚”,一面细察毫末,一面浮想联翩、想入非非,其乐趣已远超出“日”之本身。)
②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以“童稚”独有的视角、美妙的想像面对眼前的景象,“夏蚊”竟成“群鹤”,想像之奇特,童趣之美妙,可见一斑。)
③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小小素帐之中,竟出现“鹤唳云端”的奇观,确实令人怡然称快。)
④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既然“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为丘壑,则小小癞虾蟆便为“庞然大物”,所到之处,山为之拔,树因之倒,如此意境,世俗成人是无法领略的。)
⑤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观“二虫斗草间”的乐趣正浓,忽为虾蟆所坏,岂有不怒之理。惊魂既定,便用鞭打,一下两下不解恨,数十下仍不解恨,“驱之别院”而后快,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启发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共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深入探究
(1)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作者的“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
观察——联想、想象——玩赏。
作者“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脖子都酸了,可见其观察是多么专注,时间多么长久。作者善于联想、想象、玩赏,怀着极大的热情创造着种种属于自己的世界。正因如此,在他的眼中,才会出现“夏蚊成雷”“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等等景象,使他获得自我满足,产生“物外之趣”。
(2)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请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闲情趣事,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三、小结
《闲情记趣》文章紧扣“趣”字落笔,揭示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文中处处有情、处处有趣,因作者“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作者观物有情,嬉蚊有情,鞭癞虾蟆,简直就是用情在鞭;正因闲中有情,才写出让人体味不尽的“物外之趣”。
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这篇文章,体会文章表达的“物外之趣”;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联想、想像能力,学习作者的下笔细腻,笔端存真的风格,写好自己的“闲情记趣”。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美语句。
2.课下借阅《浮生六记》,阅读书中其他篇目及其他名家描写童年生活的佳作。
3.以《闲情记趣》为题目,写1篇记叙文。
五、板书设计 (略)
闲情记趣【第二篇】
教案示例一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对童年趣事的记叙。
2.学习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1篇,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1)简介作品及作者
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解题
题目中,“闲情”:清闲、无拘束时的情致;“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4)解决字词
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童稚 藐小 鹤唳 怡然 土砾 沟壑 项为之强 庞然大物 癞虾蟆
解释下列词语。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私拟作 项为之强 素帐 鹤唳 怡然 鞭数十
(5)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完成正音、解词。
(6)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7)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题:本文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先总后分地叙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常常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二部分(2-4段)具体叙述童年观察事物的奇趣。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夏蚊成雷”景象,把蚊比作鹤,把它想像成“鹤唳云端”。表现出作者幼时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
第二层(3-4段)写神游山林,观虫斗、驱虾蟆的情景,充满童真童趣。
④学生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2.精读课文
(1)反复诵读课文,正确理解疑难句意。
①学生自由诵读,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进一步研读课文,圈点疑难文句。
②学生就疑难问题质疑。
③讨论、交流
(2)检查学生正确理解疑难文句的情况。
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能够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或:所以常常有超脱于尘世之外的乐趣。)
②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当青云、白鹤来观看,果然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③蹲其身,使与台齐。(蹲下身子,使身体与花台一般高。)
④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把丛草看作树林,把小虫、蚂蚁看成兽类,把土石凸出的看作丘山,凹陷的看作山谷。)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3)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思考题:下边的句子是如何表现童真童趣的?
①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睁大眼睛对着太阳,憨态可鞠,童真童趣便融于其中,此时的“童稚”,一面细察毫末,一面浮想联翩、想入非非,其乐趣已远超出“日”之本身。)
②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以“童稚”独有的视角、美妙的想像面对眼前的景象,“夏蚊”竟成“群鹤”,想像之奇特,童趣之美妙,可见一斑。)
③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小小素帐之中,竟出现“鹤唳云端”的奇观,确实令人怡然称快。)
④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既然“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为丘壑,则小小癞虾蟆便为“庞然大物”,所到之处,山为之拔,树因之倒,如此意境,世俗成人是无法领略的。)
⑤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观“二虫斗草间”的乐趣正浓,忽为虾蟆所坏,岂有不怒之理。惊魂既定,便用鞭打,一下两下不解恨,数十下仍不解恨,“驱之别院”而后快,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启发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共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第 1 2 页
闲情记趣【第三篇】
教学目标
德育点: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
知识点:教会文言字词的集纳梳理;了解古文叙事的方法。
技能点:体会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要反复朗读,弄懂课文意思,了解作者记述趣事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主导课型
趣读课。
教学设想
《闲情记趣》笔触生动,刻画细腻,紧紧围绕一个“趣”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童真童趣图。无论是视蚊如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还是以丛草、虫蚁、土砾的“小天地”为“大世界”、观虫斗、鞭蛤蟆,无一不是以一颗天真浪漫的童心来观察事物,充满盎然童趣,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语言浅谈直白,比较易懂。基于此,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文眼“趣”字,教成“趣读课”,让课堂也自觉“童趣盎然”。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大板块:译读激趣——寻读品趣——理解积趣——想象创趣,一“趣”串珠,线条单纯,思路清晰。“朗读——品析——积累——创造”的教学思路,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又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学会创造的能力。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师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今天我们要学的《幼时记趣》就是1篇回忆童年的散文。
清中期与桐城派异趣的散文家,有袁枚、郑燮、沈复等。郑燮的家书随意、口语化,多琐碎之事,亦令人喜爱。袁枚的《随园记》文笔自然,不见用力,而文气十足,让人觉得结构颇为严谨,表现了相当的修养和才气。《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性作品,共六卷,今存前四卷,记述家居及游历生活。这组文章,文笔细腻,不作粉饰,明莹纯净,感情真挚,堪称中国文学中颇具新鲜意味的创作。读罢《闲情记趣》,我们会感知许许多多。
一、译读激趣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鹤唳lì 凹凸āo tu 土砾lì 沟壑hē 怡yí然
项为之强( ) 虾( )蟆( )
3、范读,体会朗读的情感与语调。
——整篇文章应该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然、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
4、指名朗读。(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5、学生再读,边读边理清结构层次边体味情感,并注意注释,作好翻译准备。
文章的内容,按总分顺序来安排,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回忆童趣。
第二部分(2-4):具体记述“神游”趣事。
第三部分(5):点题,收束全文。
6、男(女)生读课文,女(男)生翻译,读一句译一句。
翻译的时候联系上下文,重点揣摩下列语句: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
②常蹲其身(常蹲下身子),使与台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④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二只虫子在草间争斗。)
7、分小组创造性翻译课文。
①假如这些事是你亲身经历,在翻译中需加进你自己的感受。
②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为题创造性的翻译课文。
③假如你是沈复的师长(父亲、母亲、老师),请以“儿子(学生)的傻事”为题,创造性地翻译课文。
二、寻读品趣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并说明“趣”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发言(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发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有趣,趣在仔细观察,充满稚趣,也充满乐趣。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砾云端”有趣,趣在想象丰富,稚态可掬。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趣在入神,趣在陶醉其间,趣在憨态,趣在童心,趣在天真。
2、作者记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
——①拟夏蚁为“群鹤舞空”。②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③惩治虾蟆,为小虫打抱不平。
3、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
——“物外之趣”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如:夏蚊成(想象成)群鹤舞空;冲烟飞鸣(想象成)青云白鹤;丛草(想象成)森林;虫蚊(想象成)兽类;土砾(想象成)丘壑……均富有创造性。作者还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并通过“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惊恐”等语句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动,来写出这样一种“物外之趣”。
三、理解积趣
所谓理读,就是以某知识点为核心,对文章进行梳理、整理式阅读。请同学们边读边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寻找梳理。
1、 找出文中音同字不同的字。
——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唳; 鹤、壑; 向、项
2、 找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
——义同字不同的字:察、观、视、见; 唳、鸣; 素、白
3、 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
——字同义不同的字:
观: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鹤观(景象、景观)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神: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感受、想象力)
时: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以:徐喷以烟(经常)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为: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林(当作)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之: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 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心之所向(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 观之正浓(代词,指“二虫”) 驱之别院(代词,指“蛤蟆”)
4、 找出文中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藐小微物、庞然大物;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
6、找出文中的成语。
——成语: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7、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省略宾语。“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
四、想象创趣
1、溯趣源。
揣摩“我”的动作神态,可见“我”之所以感觉“趣”,全在一颗纯真的稚心。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你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有这类有趣的事么?如有的话,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告诉我们大家,我们都来分享你的乐趣。(这题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并不需要太多的讲解。)
2、说趣意。
学生说趣事(话童年,延趣意。倘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可以讲讲自己童年的快乐时光。)。
3、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希翼。下面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学生说话,教师整理。)
※ 课堂小结
本文善用短句,逼真描绘,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作者用“明察秋毫”写出了他善于观察细微之物;写昂视夏蚊在白色蚊帐中被烟熏时,用“鹤唳云端”状其情态;写定神细看土墙凹凸处、花台草丛间,用“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绘其形貌;写大而笨的癞虾蟆扰乱观察兴致,用“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似乎让人感到了癞虾蟆的残忍,无怪乎作者会“捉”、“鞭”而驱之。作者大多采用短句,将其仔细观察所得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总之,这是1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文中的所谓“物外之趣”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而得来的。想象出事物超出了原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体现了作者小时候知识丰富,想象力的丰富。从文章里,我们看出了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确实,我们跟作者的年代比较,现在的生活不知好多少,那么我们是否要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布置作业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己)
②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
③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④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2、翻译全文。
3、用“明察秋毫”、“藐小”、“怡然自得”等词语造句。
4、找出课文当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闲情记趣【第四篇】
闲 情 记 趣作者:沈复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LD语文热线
《闲情记趣》节选 2003/04/20
上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编4篇
下一篇: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