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汇总15篇

楼上 分享 时间: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救援行动,提高响应效率,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损失最小化,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这一制度呢?以下小编整理的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

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

1. 生命保障:面对可能发生的矿难,有效的.应急救援制度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 社会稳定:快速、有序的救援行动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轻社会恐慌。

3. 资源保护:减少事故损失,保护煤矿资源和生产设备。

4. 法规遵从:符合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法规要求,防止因应急不力导致的法律责任。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2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2.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3.成立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为副组长,安监科长、各采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并负责日常管理。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

5.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6.应急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安监科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7.应急通讯设备保障。公司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8.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公司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9.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10.成立兼职救护队,人员由各科室、采区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成,并进行经常性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能力。

11.应急救援协议。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预案和应急组织相衔接。

13.应急管理费用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财务部门予以保障。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3

一、目的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对劳动者身体及生命财产严重危害的事件。为确保公司各部门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能够安全、迅速、有效的排除险情,及时组织救援和调查处理,保证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达到防止次生灾害,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伤亡和损失的目的,根据上级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贺驼煤矿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各种职业病危害危险因素引发或可能引发各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四、工作原则

(一)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三)坚持统一指挥的原则。

(四)坚持自救互救的原则。

(五)坚持科学应对的原则。

五、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我公司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等重大危险源。以上重大危险源一旦引发职业病危害事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危害程度极大。

所属部门应根据各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六、职业病危害事故级别

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严重程度、灾难的可控性和影响范围,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

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造成死亡5人以下的,或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造成5人以上死亡,或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造成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

七、组织领导及机构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为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保证受灾现场各个系统高效、快速运转,成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具体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组成如下: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生产副总、安全副总、总工程师及其他副总

成员:各部门部长

(1)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

①统一领导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②协调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机构以及各救援部门、施救单位之间的关系。

③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等工作。

④其他工作。

(2)应急救援办公室及职责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运行部,负责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生产运行部部长,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主要行使以下职责:

①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决定,负责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综合管理及协调工作。

②组织实施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规划、预案等综合管理工作。

③接收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实施统一指挥,分级处理。

④督促、检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科研、宣传、教育等工作。

⑤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⑥建立维护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分析预测重大事故风险,提出发布预警信息的建议。

⑦其他工作。

(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经理担任总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现场应急抢险救灾指挥工作。

主要职责:

①负责制定抢险救援方案。

②组织指挥有关部门参与现场救援。

③组织治安、交通保障,做好人员疏散和安置工作。

④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及善后工作,防止事故次生、衍生灾害的扩大,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⑤及时掌握和报告重要情况。

⑥写出紧急处置情况书面报告,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⑦其他工作。

(4)应急救援工作组及职责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9个应急救援工作组,各专业组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①通信联络组

组长:生产副总

副组长:生产运行部部长

成员:生产运行部副部长及调度室人员。

职责: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报、传达、反馈和联络等工作。

②抢险抢修组:

组长:设备副总

副组长:各生产部长、设备部部长

成员:各生产副部长及其部门人员。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抢修工作及抢险救援的物资供应和运输工作。

③后勤、消防、安全、环保组:

组长:安全副总

副组长:安全环保部部长、综合办公室主任、质检部部长

成员:后勤部长、消防队队长、安全环保部及质检部人员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治安秩序、交通秩序,设立警戒、保护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的灭火及事故现场周围大气、水体、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等工作。

④事故调查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安全副总、生产副总、其他副总

成员:党群工作部、安全环保部、生产运行部、工程部、技术中心、企管部、综合办及工作人员和事故发生部门的部长、副部长、技术员。

职责:负责查清事故的原因、责任者、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⑤疏散组

组长:安全副总

副组长:综合办、各部门部长

成员:后勤部及各部门管理人员

职责:指导员工从事故现场及周围向安全地带疏散。

⑥技术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工程部部长和技术中心主任

成员:生产部门、设备部门、安全环保部、工程部、质检部、技术员。

职责:为事故现场的抢险、抢修、事故原因分析、采取的防范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⑦接待组

组长:党群工作部部长

副组长:综合办公室主任

成员:综合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上级部门领导、记者、负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服务工作。负责向新闻媒体发布事故消息。

⑧善后处理组

组长:党群工作部

副组长:党群工作部、企审部、综合办公室主任

成员:党群工作部、企审部、综合办公室等有关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家属安抚,受伤人员安置和财产赔偿等善后工作。

八、预警和预防

(一)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1.预警级别

根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公司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部门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

2.预警信息发布

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报告调度和主管部门。

(二)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最迟不得超过10分钟,同时报告专职人员和专业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先期处置

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3.应急响应

(1)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3)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故,由该类突发事故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4)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通讯联络组、防护应急组、消防应急组、抢险抢修组、医疗救护组、现场警戒组、物质供应组等。

(三)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四)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有关部门还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2.调查与评估

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3.恢复重建

根据事故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五)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同时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信息的报告与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九、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急工作,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一)综合办公室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设备部门各室是应急救援兼职队伍和骨干力量。其它各部门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日常情况下,各应急救援队伍按时组织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

(二)财力保障

财务部负责及时提供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

(三)物资保障

供应部负责应急物资采购、储备,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

安全环保部负责应急物资的监督管理。各部门负责保管和使用、维护。

(四)医疗卫生保障

综合办公室负责联系义煤总医院,确保在发生事故后能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五)交通运输保障

综合办公室负责应急交通工具的安排,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六)人员防护

公司篮球场和停车场为应急避险场所。公司各级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有序疏散到应急避险场所。应急救援人员按照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十、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二)培训教育

安全环保部监督,各部门组织培训,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应急救援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必要时,邀请专业人员对公司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

(三)责任与奖惩

对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十一、附则

(一)本制度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二)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4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

1. 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启动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有助于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降低因事故导致的.生产中断风险。

3. 提升企业形象,展示对员工安全的重视和责任担当。

4.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5

救援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

1. 提升响应速度: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可以快速调动资源,缩短反应时间。

2. 保障人员安全:严格的规程和安全规定有助于减少意外风险,保护队员的生命安全。

3. 提高救援效果:专业的培训和设备管理确保队员具备有效救援的.能力,提高救援成功率。

4. 增强团队协作:良好的沟通机制和组织纪律性促进团队间的协作,提升整体救援效率。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6

紧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乎到组织的生命安全和运营稳定性。良好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

1. 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2. 快速控制事态,防止损失扩大。

3. 提高组织的危机应对能力,增强公众信任。

4. 保持业务连续性,降低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7

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能够:

1. 减少事故损失:通过提前规划和准备,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提升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对员工安全的重视,提升社会对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认可。

3. 遵守法规: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规要求,避免因不合规导致的法律风险。

4. 保障生产连续性:快速恢复生产秩序,减少事故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8

1、目的

为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机制,完善应急救援装备的监管、储备及维护。保证应急救援装备、器材的适用性与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水上项目部各岗位、各区域应急救援装备的管理。

3、应急装备、物资的'配置与类别

消防装备(消防器材、照明器材、防护器材)。

防洪类(救生器材、抢险机具、抢险物资等)。

医疗器械、药品类

救生装备(救生艇、救生杆、救生绳、救生圈等)。

通信器材(对讲机)。

4、设置要求

各主管负责所辖区域内应急救援器材的维护、保养、检查工作,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码头设置专区,保存救援装备、物资,设定专人管理,并进行登记造册。

码头专区应有足够的空间,保证应急设施的自由移动。

码头专区的设置应告之相关人员,并张贴标示以指导应急人员。

5、日常管理

加强实物储备管理,实物储备需分类定位存放,做到标记分明、材质不混、数量准确、与此无关的任何物品禁止存放。

各主管应每月不少于两次对应急装备和物资进行专项检查,对装备和物资进行核对,确保完好并记录。

6、处罚

应急装备和物资保管不善,造成丢失,照价赔偿。

未进行定期检查,每次扣罚100元。

应急装备和物资管理不善,造成物资脏、乱、差,或未按规定分类定位摆放,每次扣罚50元。

因管理不善,造成紧急情况无法正常使用,使事故升级,依据事故大小进行处罚,发生重特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7、附则本制度由水上项目部编制、解释。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9

为加强公司的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促进应急管理规范化,保证应急救援的及时和可靠,使应急救援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状态,真正做到“有事必应、行动迅速、保障有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领导、建全机构

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要经常检查、督促,不断改进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各单位必须成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机构内部各成员的分工、职责、工作范围,以及在应急救援中的其它事项。

二、应急预案编制和培训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方位防止事故发生,落实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发生事故时能有效防止事故扩和迅速抢救遇险人员,消除或降低事故的影响。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概况、组织机构、预警预防机制、应急响应、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恢复及后期处置等。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须由单位经理审核批准,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实施。

4、事故应急培训由各单位组织自培,每年要对职工进行一次培训。

三、应急准备

1、各单位要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现场处置工作组,负责事故的决策和指挥以及现场救护,其它组成员按分工各负其职,一切行动听从指挥部的指挥。

2、各职能科室人员要根据预案要求,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应急救灾物资和设备要按预案要求配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确保应急救灾物资和设备齐全、完好。

4、各单位要做好值班工作,保证人员、车辆和电话畅通,发生事故要及时上报。

5、所有应急人员要全天保持通信畅通(电话、手机),接到通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岗。

四、应急响应与救援

1、事故发生后,发现单位或人就近及时上报。现场人员要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不能盲目或在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救护人员。

2、单位领导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根据事故情况来确定是否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若需上级单位助救援的,要向上级单位报告事故并请求支援。

3、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应急措施,现场处置人员要严格按照应急处置措施进行现场救护。

4、事故区内的队长、班长要听从指挥命令,积极采取措施,有序地组织现场人员安全撤退。

5、现场救护人员遇到遇险人员时要坚持“先活后死、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的救护原则进行。

6、单位每年要组织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对演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

五、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

1、各单位每年要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进行一次应急救援预案评审,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2、在事故发生或演习后及时进行评审,对预案中的不符合部分加以修改和补充,使其不断完善。

2、救援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安全和员工人身安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需要设置消防器材和进行消防管理的部门。

消防安全职责

1、公司的消防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公司的安全生产体系中进行统筹管理。

2、公司安全检察监督部负责全公司消防工作归口管理,其它部门负责各自分管范围内的消防日常管理工作。

3、公司总经理为消防安全总负责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基本情况。

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督促各部门筹建消防设施、购置和维护消防器材。

协调专业部门组织防火专项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隐患。

组织扑救火灾,调查处理火灾事故。

4、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为消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具体履行总经理的消防管理职责。

5、各部门经理为本部门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视实际情况指定本部门消防安全管理员,消防安全管理员对本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保养,确保其完好,安全通道的畅道。

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消防意识和技能。

确定本部门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影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影响的部位为火灾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组织制订部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

完成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托的其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档案,包括:

建筑物或施工场所、使用或者开始使用前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消防安全检查的文件、资料。

消防安全制度。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义务消防队人员及消防装备情况。

有关燃气及燃气生产所使用电气设备的检测(防雷、防静电)等记录。

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加强对部门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消防安全管理员应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问题。

第三条岗位防火责任

1、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防火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消防工作负责,主要职责:

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各项防火制度,加强对火源、电源、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的危险因素的区域内使用明火,因特殊原因需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时,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严格按《动火管理办法》审批手续,落实现场责任人,在确认无火灾、危险,并落实相应消防措施后方可动火施工。工作完毕要及时切断临时电源,熄灭火源。

发现隐患及其它可能导致火险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并及时报告本部门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或当班调度指挥中心。

各班组负责对存放在本岗位的消防器材进行清洁打扫。

发生火灾(火警)立即进行正确扑救,并立即向调度指挥中心报警。

2、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现场的消防管理责任由施工承包单位负责,我公司安全检查监督部和规划建设管理部行使监督检查权。

第四条防火安全检查

1、安全检查监督部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消防工作进行检查,安排对消防关键时期和重点部位进行经常性的消防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2、各部门、班组要把消防安全检查作为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要将消防责任落实到人,发现火险隐患,立即处理,需要领导协调时,要及时上报。

3、安检部、各部门、班组要将防火检查情况作好记录。

4、防火检查的内容:

生产过程中有无违章情况。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好。

消防重点部位安全管理情况。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和员工掌握消防知识情况。

查阅有关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各项防火安全管理规范

第五条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范

1、库内物资要分类,要标明物资名称,性质相互抵触或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物品分库存放。

2、库房内不准设置移动式照明灯,不准使用电炉子、电烙铁等电热器具和家用电器。

3、照明灯垂直下方小于范围内,不得储存物品。

4、每个仓库应在房门入口处单安装开关,保管人员离开后断电。

5、库房内严禁烟火,并设有明显标识。

6、筏作人员不经批准,不得进入。

第六条易燃易爆物品消防管理规范

1、生产和管理危险物品的人员,应熟悉物品特性,防火措施和灭火方法。

2、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措施,储存的数量以能满足生产为准。

3、储存的危险物品应按性质分类、专库专放,并设明显的标识,注明汽、性质、灭火方法等,化学性质相抵触的物品不得混存。

4、生产施工区域、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内严禁烟火,电器设备开关、灯具、线路要符合防火要求。工作人员不准穿钉子鞋和化纤衣服,筏作人员严禁入内。

5、严禁用汽油等易燃物擦洗设备机件。

6、对怕晒(如氧气瓶等)物资不得露天存放。

7、搬运和操作危险物品应稳装稳卸,严禁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击和开封。

第七条安全用电防火管理规范

1、安装和维修电器设备、线路必须由专业电工按电工技术规范进行,非专业电工不准进行电工作业。

2、仓库的电器和线路必须按国家《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进行安装。

3、生产岗位、仓库、重点消防区域、严禁私设电热器具。

4、严禁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保险装置(如以铜丝代替保险丝等)。

5、架空高压电力线不准通过建筑物和危险品上方空间。

6、电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离职守,要定时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维修,工作结束后及时断电。

7、燃气生产岗位、仓库的电器线路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8、电器着火,应首先切断电源再组织灭火,严禁带电灭火。

第八条消防培训教育

1、新员工的教育:

新员工进入公司后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要把消防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和基本消防知识,经考核合格方可逐级向下分配工作。

公司消防教育要与安全教育结合进行,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安检部具体实施,主要讲解燃气的基本性质,消防要求和基本防范措施、消防器材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各部门消防教育,由各部门具体负责,培训本部门的安全技术规程、各类消防器材的分布,熟悉其使用的对象和场所,学会正确的操作。

班组的消防教育,由班组具体负责,根据工种特点,具体介绍所在岗位的安全生产特点、流程、设备材料性质、易燃易爆危险性、重点部位、本岗位消防器材的种类、名称、使用方法、使用范围。

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的员工,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岗位试用。

2、员工调岗后,要进行调岗消防安全教育。

3、特殊工种防火教育制度。

结合年度安全教育,突出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安全技能的提高。

特殊工种防火教育要有针对性,要结合技能培训进行。

第九条消防器材管理规范

1、消防器材要放置在通风干燥,便于取用的地方。

2、消防器材要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不得暴晒、雨淋或放在潮湿的场所。蚀性强的场所要采取防护隔离等措施,易冻坏的器材冬季要有防冻措施。

3、对消防器材要定期检查,外观锈蚀严重的要送消防维修站进行检修、检验。干粉灭火器(车)、121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每月检查一次,将查出的问题作好记录。干粉结块、气压减少不能备用,要及时外送检修。

4、公司办公区、仓库、站场等消防器材由各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和保养,消防器材采购部门统一负责定期检验。

5、对防火防爆重点要害部位,要根据实际需要配置防火设施和灭火器材。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防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第十条火灾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1、首先发现火灾(火警)的人,应按照程序向上级领导和调度指挥中心及时报警,讲明着火物质、火警规模小,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必要时调度中心要向119报警,寻求消防队增援。报警人员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做到边报警边扑救,将火扑灭在萌芽或起始状态。

2、火灾造成损失规模较的事故,要保护好现场。经消防部门同意后,方能清理现场。

3、调查处理火警、火灾事故,应按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制定防范措施,处理事故责任人。

4、发生火警、火灾事故,应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损失情况登记备案,重火灾事故要按有关规定上报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消防奖惩

1、对下列情况应给予处罚。

对国家消防法规、指示不及时传达,违防火安全制度,对本部门存在的火险不及时整改,造成火警或火灾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违动火、用火管理制度,在禁火区内动火作业,未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的按相关规定处罚。

因违操作规程或安全规程造成火灾,要根据火灾的性质及损失情况,按相关规定处罚。

其它违消防管理制度的情况。

2、对以下情况要给予奖励。

及时发现、报告火险隐患,隐患得以及时控制,避免火灾事故发生的。

在火灾事故中救人、救物及处理事故过程中表现突出的。

对消防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得到实施并取得明显效果。

3、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执行情况,由安全科负责检查。

本标准按照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违纪职工处罚条例》的规定进行考核。

第十二条本制度从20xx年十月一日起执行。

3、救援管理规章制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应”的原则,2.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3.成立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为副组长,安监科长、各采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并负责日常管理。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

5.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6.应急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安监科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7.应急通讯设备保障。公司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8.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公司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9.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10.成立兼职救护队,人员由各科室、采区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成,并进行经常性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能力。

11.应急救援协议。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预案和应急组织相衔接。

12.应急管理费用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财务部门予以保障。

4、救援管理规章制度

1、为避免起重机械事故发生和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2、公司发生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发生事故或人员伤亡,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应迅速报告公司领导和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部门。

4、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其它有效办法指挥救援工作,不论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应首先采用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伤员痛苦的各种措施。

5、在救援过程中,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必须听从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各就各位对事故进行必要的救援工作,并注意自我保护,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和使用防护器具,避免自身伤害;

6、当事故性质严重,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应及时向市、镇各有关应急救援部门和附近生产经营单位、社区求援。

5、学校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制度

(1)为加强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达到安全事故发生后快速应并提升事故处理能力,最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污染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办法》、《建设工巢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业安全生产公约》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有序的组织抢险工作,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2)应急救援的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一切行动都要把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程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在项目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项目部各部门和各协作队切实履行各自职责,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救援、处置工作。

3、预防为主,言行结合。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3)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分工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在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安全生产事故事态发展及救援情况。发生影响特别重的事故,根据需要协调外协互助力量及当地救援力量进行应急救援。

(4)项目部安全部负责指导、协调应急救援的建设工作,建立完善共享的特种救援装备数据库和调用制度,保证应急状态时调用。各专业应急救援机构要按规定配备必要的装备。

(5)项目部安质部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力量的统一规划、布局。项目部相关部门应依法建立完善专业救援队伍。项目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掌握应急救援力量,形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6、学校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制度

一、学生安全应急疏散路线:

学生安全应急疏散按照就近、安全、快速的原则安排疏散线路,具体安排如下:

到达南操场空地后,以最快的速度以班级为单位按周一出操升旗队形站好。班主任、科任教师、班长迅速组织好各班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学校教师、学生会干部协助维持秩序

二、紧急疏散信号:

1、警报:当事故发生时第一目击者报告在校领导并针对现场情况做出应急处理(警报由门卫或政教处发出)

2、预案启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当听到学校电铃以三次二短一长哨音发出紧急疏散信号;无电源时,用哨音信号以三次一长二短哨音发出紧急疏散信号;紧急疏散信号从开始,应连续不断,直至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场所方可停止。

三、疏散要求

1、接到紧急疏散信号后,班主任立即回到自己的班级听从统一指挥,任课教师就近组织身边的学生,坚决执行学生生命第一位的原则。

2、教师得到疏散的命令后,把住门口,组织学生从前、后门各两行、接上一个班级的排尾按顺序撤离班级,学生首尾相顾安全转移。

3、紧急疏散是一件分秒必争,人命关天的事情。要做好学生的工作,要求学生要镇静,绝对不能慌张。

4、在疏散过程中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严禁说话、拥挤,严禁动手推搡,严禁奔跑抢先。

5、各班下撤到指定位置后,排队站好。

6、学校领导到场后,应立即根据情况进行组织自救和呼救。

四、报告顺序:

1、各楼梯口负责教师负责安排学生撤离顺序,保证楼道畅通,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到达指定地点后检查清点人数,并向应急疏散小组老师报告,各班级学生全部到齐后,应急疏散小组老师向本组组长报告,应急疏散小组组长报告总指挥。

2、各班班主任在学生疏散集结点迅速组织好本班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应急疏散小组,疏散小组长上报现场指挥。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0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

1. 生命安全:在突发事件中,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可以挽救生命,降低伤亡风险。

2. 财产保护:及时的`救援行动能减少财产损失,降低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3. 法规合规:遵守相关安全法规,避免因应对不当导致的法律责任。

4. 企业形象:良好的应急管理水平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信任度。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确保应急机制有力有序有效,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中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事件或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第三条引用文件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AQ/T9002-20xx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总经理职责:

(一)负责签批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二)负责组织成立应急指挥部,并按照预案开展救援;

(三)应急救援物资的保障。

第五条调度中心职责:

(一)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单位,相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

(二)负责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编制应急队伍训练和应急演练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四)发生事故后,启动应急预案开展事故救援。

第六条安全环保部职责:

(一)负责组织编制、评审、修订和发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负责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应急预案备案,并报送外协单位;

(三)负责事故应急监督管理。

第七条各单位职责:

(一)负责成立本单位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并开展工作;

(二)负责组织编制、评审、修订和发布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三)负责本单位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的管理;

(四)负责编制应急队伍训练和应急演练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五)发生事故后,启动应急预案开展事故救援。

第三章管理内容和要求

第八条应急救援应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的原则。

第九条应急机构设置

(一)公司成立由总经理为总指挥,各单位第一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中心;

(二)各单位应建立本单位应急救援小组,由单位第一负责人担任小组组长,各车间(科室)第一负责人为成员;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人员应以文件形式发布,并及时更新。

第十条应急救援队伍

(一)公司建立以各机关部室专业技术人员、消防队、煤气防护站、监察部保卫科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二)各单位应建立不少于员工总数10%的应急救援队伍;

(三)应急救援队伍应包括以下人员:

1、电气、仪表、煤气、氧气、氮气、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专业技术人员;

2、设备维修人员;

3、其他人员。

(四)应急队伍应形成名单,联系方式应及时更新;

(五)各单位应编制应急队伍训练计划,明确训练科目、时间、参加人员等,按照计划每半年至少应组织一次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的训练,并做好记录。

第十一条应急预案

(一)应急救援体系

成立公司、厂部、车间三级应急救援体系。公司为一级应急救援体系;各厂部为二级救援体系;车间为三级救援体系。

1、公司应制定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公司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2、各厂部应针对某一种类的风险,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3、各车间应针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预案编制

1、公司及各单位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2、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履行以下步骤:

(1)资料收集;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3)应急能力评估;

(4)应急预案编制。

3、应急预案的内容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进行编写;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及时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三)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1、预案编制完成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或论证,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参加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2、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总经理签署公布;

3、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1)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2)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四)应急预案备案

1、安全环保部应将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规定报齐河县安监局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2、预案修订后,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协作单位通报修订情况,并向当地主管部门县安监局重新备案。

第十二条应急物质管理

(一)调度中心应收集和汇总应急物质及装备清单,至少每半年对应急物质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记录;

(二)各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存放位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和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做好记录。

第十三条应急培训

(一)人力资源部应当将应急培训内容列入年度培训计划中,并监督落实;

(二)各单位至少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三)应急预案的要点、处置方案(措施)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第十四条应急演练

(一)调度中心每年年初应编制本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

(二)各单位制定本单位年度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三)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十五条事故救援

(一)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齐河县安监局;

(二)应急结束后,调度中心根据救援情况及时编制应急救援报告。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制度由生产调度中心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2

一、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

1.生命保障:面对可能发生的矿难,有效的应急救援制度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社会稳定:快速、有序的救援行动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轻社会恐慌。

3.资源保护:减少事故损失,保护煤矿资源和生产设备。

4.法规遵从:符合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法规要求,防止因应急不力导致的法律责任。

二、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它可以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此外,良好的应急救援机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

三、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它能够有效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维护企业的.社会声誉。另一方面,良好的应急救援能力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符合国家的法规要求。

四、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它能够降低灾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效的应急救援机制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的必要举措。

五、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在面对潜在的危险时,一个完善的应急体系可以快速启动,防止事故扩大,减少损失。良好的应急响应能力也能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信任度,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3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保障生命安全:在灾难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救援可以挽救生命,减少伤亡。

2. 减少财产损失:通过预先规划和快速响应,可以降低灾害对企业资产的.破坏。

3. 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应急响应有助于避免恐慌,维护社会秩序。

4. 提升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对员工安全的重视,增强公众信任。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4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内部应急救援器材的储备与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为发生突发事故救援时提供物质保障,保障应急救险预防工作的落实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应急救援器材(包括消防器材和设施、防化服、呼吸器、防毒面具、洗眼器、应急灯、应急泵、因灼伤等治疗时所需的药品等)检查维护保养管理。

3、职责:

安全科负责消应急救援器材的监督管理。

各车间(部门)负责区域内应急救援器材的日常管理。

供销科负责采购有资质厂家的应急救援器材。

4、检查与维护管理

管理要求

非火灾或事故下,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准使用、试用和玩耍消防器材、消防设施和安全标识得等应急救援器材。特殊情况(非事故)确需使用时,需经安全科许可。滤毒罐、药品类必须保证在有效期内,并定期更换。

严禁占用消防通道,堵塞安全出口;严禁圈占、堵塞消火栓、灭火器等应急救援器材通道,保证通道出口畅通,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严禁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和器材,对破坏消防设施等应急救援器材和标识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

由安全科对消防器材和设施、防毒面具等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巡检,按照消防器材和设施的性能要求,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对达不到标准的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及时更换或维修。

维护管理:

日常检查

应急救援器材的每日由所在部门班组进行检查记录,保障其随时可用状态。

生产车间每月1号、11号、21号对备用应急灯进行一次试验,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

安全科每月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监督检查一次,检查器材是否齐备,并处于安全无损和适当保护状态。

消火栓系统定期检查

消火栓箱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锈蚀、碰伤和其它损坏。班组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车间负责人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消火栓排水阀杆不应有渗漏现象。

消防水枪、水带、消防水带卷盘及全部附件应齐全良好,卷盘转动灵活。

消火栓箱及箱内配装的消防部件的.外观无破损、涂层无脱落,箱门完好无缺。

消火栓及消防水带卷盘等所有转动部位应定期加注润滑油。

灭火器材的定期检查

灭火器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照,班组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车间负责人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检查数量、压力或重量是否符合要求,喷管有无破损,检查外观有无明显锈蚀;推车式灭火器需检查行驶机件是否灵活,伸展胶管有无破损;铅封是否完好。

灭火器每年检验一次,每次检验前由所属车间向安全科提出申请,由安全科负责联系检验单位。

防护器材的定期检查

防化服、呼吸器、防毒面具、滤毒罐、耐酸碱雨靴及手套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锈蚀、剐伤和其它损坏。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要求为

防化服、防毒面具、耐酸碱雨靴、手套有无破碎及剐伤,看是否老化。

检查滤毒罐体有无锈蚀,是否在有效期内。

对空气呼吸器的检查,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在24兆帕以上。

任一项不合格,都应尽快更换

应急专柜的定期检查应急专柜应保持清洁,无灰尘,车间班组应每天进行检查,检查要求为:

按照应急专柜清单检查柜内物品是否齐全

应急专柜标识是否齐全

柜内物品按照要求频次进行检查

洗眼器的定期检查

洗眼器应保持清洁,无灰尘,车间班组应每天进行检查,检查要求为:

喷嘴、齐全喷帽

洗眼器有水且水质正常、不浑浊

淋洗器材标识齐全

应急灯、应急泵的定期检查应急灯、应急泵每周由所在车间进行检查一次,检查要求为:

应急灯开关试验结果正常、主电显示正常

应急灯悬挂牢固、表面清洁

应急泵能正常开启,阀门开关自如

每天定期进行消防泵盘车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5

救援队伍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救援行动,提升应急响应效率,确保人员安全,维护救援秩序。这一制度包括对救援队伍的组织架构、职责分配、培训教育、设备管理、行动准则、协调沟通、评估反馈等多个方面的规定。

内容概述:

1.组织架构:明确各级救援队伍的'构成、领导体系和职责权限。

2.职责分配:详细列出各岗位人员的具体任务,包括指挥、执行、后勤等。

3.培训教育:制定定期培训计划,确保队员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应急知识。

4.设备管理:规定救援装备的购置、保养、使用和报废流程。

5.行动准则:设定救援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程,如安全优先、快速响应等。

6.协调沟通:建立内外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7.评估反馈:实施救援行动后进行效果评估,收集反馈,持续改进。

45 3991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