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精选15篇)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救援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与协调能力,确保资源合理配置,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如何更有效地实施?以下小编整理的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
1.目的
为增强公司职业病应急救援管理,及时处置重大职业病危害,最大限度保障职工权益,特编制此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时应急救援与管理适用此制度。
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源编制导则》以及国家、企业等相关管理规定。
4.专业与术语
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5.职责
公司总经理对公司职业病管理负主要责任。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全面管理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
公司安全环保办公室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执行部门,全面负责现场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负责职业病应急物资管理、维护保养工作监督
工会全面监督公司职业并防止工作,并对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全面监督。
各车间负责配合安全环保办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病应急救援培训,应急物资使用等工作。
公司采购部,负责对职业病防治,预防、以及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进行采购。
公司财务部对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所需费用进行支付。
6.应急管理
对主要职业危害场所,编制相应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发生职业危害时,作业人员可正确处置职业病应急事故。
7.工作要求
培训公司安全环保办,依据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对上述岗位职工进行职业病应急救援工作培训。
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原则:先救人再救物。
发生职业病事故时,公司依据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对职业病事故进行救援。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时,各部门有限保障应急救援工作。
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时,各救援人员要保证自身职业健康安全情况下,去参与救援,严谨无防护措施参与救援。
职业病应急救援管理
在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各车间应及时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依据事故上报程序,进行上报。
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应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或封存物料,并安排人员进行启动事故通风装置或排风系统,确保降低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
应急物资管理
公司在浸出车间东临设有应急物资,内设有防化服、正压式呼吸器、防毒面具、溶剂回收设,并设有专人管理。
公司配备气体检测仪、呼救器等个体防护设施,以确
保作业场所实时检测,并定期测试,以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浸出车间装有溶剂泄露报警装置、防护风机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或保养,可保障作业场所安全。
8.监督与处罚
对随意动用应急物资的,公司纳入安全绩效考核,进行处罚。
安全办监督车间对安全防护措施维护保养监督,为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的,纳入安全绩效考核,进行处罚。
安全环保办,依据职业防护标准,进行配发职业防护用品,个人未进行正确佩戴的,纳入安全绩效考核,进行处罚、
在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未及时依据相关规定处置的,造成严重伤害的,对主要责任人进行降职处分。
9.附则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制度中未尽事项,或与国家相关规定冲突的,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2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1、为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做出应急预警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中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可能和已发生的安全生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二、应急管理原则
1、实行主要领导负责下的分级管理制:在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应急救援制度。健全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旅客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是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
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制定和演练等工作。消防等各级应急预案每年演练一次,修订一次,强化一线一员的应急处置和逃生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4、科学实用:应急预案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三、分级响应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部)”。由总经理为组长(总指挥):分管安全总经理为副组长(副总指挥):安全部、技术部、运务部、财务部、行政办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其职责如下:
1、总指挥:总经理
负责组织相应救援预案的启动,实施及其演练,根据总结、评估的结果及时修改,不断完善更新预案,根据事故情况需要,调动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掌握事故现场的形式,全面指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分管安全副总经理
负责协助总指挥做好各级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启动以及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做好成员之间的联络、协调、配合工作,遇突发事故时因总指挥不在单位的,由副总指挥代行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1)、接到报案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迅速通知当地交警部门赶赴现场,并协助交通部门封锁现场,维护秩序,疏散人员,确保道路畅通,保证处理事故的车辆进出有序。
(2)、负责现场救援工作实施,根据事故的'类别和性质及时协调相关警力参加救援。
(3)、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防止和处置事故现场可能发生的刑事案件。
(4)、负责对事故现场相关人员的监探,确保事故抢险和事故调查的顺利进行。
(5)、负责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汇报实施情况和救援情况。
(6)、及时组织人员到达现场,根据事故特点组织相应的机械和设施进行事故抢险。
(7)、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8)、负责联系和安排有关医院进行抢救,组织急救车辆和医院人员。
(9)、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抢救、防疫等情况。
(10)、负责协调好应急救援资金的调度工作。
(11)、配合事故处理,协助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12)、配合警方好好事故现场勘查、取证、录音录像等调查工作。
(13)、做好公司事故性质及成本分析,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14)、做好善后工作。
(二)办事机构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司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三)工作机构
公司安全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故专项和各类应急预案的起草鱼与实施,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决定事项。
四、运行机制
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看着危险辨识、坏境因素识别是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理。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它报警方式。
2、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危险辨识、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已经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公司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部门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实行、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信息发布、打电话等方式进行。
五、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同时报告公司领导及安全部。应急处理过程中,要及时续保有关情况。
2、先期处置: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3、应急响应
①、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才、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②、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③、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安全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④、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队、消防队等。
六、事故救援
1、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各成员接到指令及时赶赴现场后,立即成立现场勘查组、现场抢救组、维护秩序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和事故调查组。并按照指挥部的安排和各自的职责、明确分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高速高效、紧张有序的开展救援工作。
2、组织抢救和现场勘查同时进行。由于交通事故的特殊性,必须在抢救人员的同时进行勘查,协助交警部门从事事故勘查工作的人员要仔细,及时在现场收集各类痕迹、物证,勘查结束后恢复现场交通,积极配合交警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先进行登记,保证事件的质量。
3、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时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工作。指挥成员接到报案后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参加救援工作,对延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将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八、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还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2、调查与评估: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3、恢复重建:根据事故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九、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1、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2、信息的报告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十、应急保障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人力资源:公司安全部、技术部是应急救援的专(兼)职队伍和骨干力量。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财力保障:财务科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事故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补偿或救助政策。
3、物资保障:运务部要建立健全应急车辆和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车辆及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德尔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医疗卫生保障:办公室要及时联系医疗机构,确保医院能在发生事故后能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5、交通运输保障: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作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及时、安全送达。
6、人员防护:要指定或建立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十一、监督管理
1、预案管理:安全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2、培训教育:由安全部负责牵头,行政办协助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案、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存培训记录。
3、责任与奖惩: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它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计划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
4公司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有安全部进行监督管理。
十二、预案管理
1、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由公司安全部负责制定。安全部负责预案实质内容的调整和完善,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补充备案。办公室负责文字修改,就应急机构人员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对预案归档管理。
2、预案制定与解释:预案制定与解释由公司安全部负责。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确保应急机制有力有序有效,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中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事件或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第三条引用文件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AQ/T9002-20xx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总经理职责:
(一)负责签批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二)负责组织成立应急指挥部,并按照预案开展救援;
(三)应急救援物资的保障。
第五条调度中心职责:
(一)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单位,相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
(二)负责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编制应急队伍训练和应急演练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四)发生事故后,启动应急预案开展事故救援。
第六条安全环保部职责:
(一)负责组织编制、评审、修订和发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负责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应急预案备案,并报送外协单位;
(三)负责事故应急监督管理。
第七条各单位职责:
(一)负责成立本单位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并开展工作;
(二)负责组织编制、评审、修订和发布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三)负责本单位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的管理;
(四)负责编制应急队伍训练和应急演练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五)发生事故后,启动应急预案开展事故救援。
第三章管理内容和要求
第八条应急救援应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的原则。
第九条应急机构设置
(一)公司成立由总经理为总指挥,各单位第一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中心;
(二)各单位应建立本单位应急救援小组,由单位第一负责人担任小组组长,各车间(科室)第一负责人为成员;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人员应以文件形式发布,并及时更新。
第十条应急救援队伍
(一)公司建立以各机关部室专业技术人员、消防队、煤气防护站、监察部保卫科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二)各单位应建立不少于员工总数10%的应急救援队伍;
(三)应急救援队伍应包括以下人员:
1、电气、仪表、煤气、氧气、氮气、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专业技术人员;
2、设备维修人员;
3、其他人员。
(四)应急队伍应形成名单,联系方式应及时更新;
(五)各单位应编制应急队伍训练计划,明确训练科目、时间、参加人员等,按照计划每半年至少应组织一次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的训练,并做好记录。
第十一条应急预案
(一)应急救援体系
成立公司、厂部、车间三级应急救援体系。公司为一级应急救援体系;各厂部为二级救援体系;车间为三级救援体系。
1、公司应制定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公司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2、各厂部应针对某一种类的风险,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3、各车间应针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预案编制
1、公司及各单位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2、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履行以下步骤:
(1)资料收集;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3)应急能力评估;
(4)应急预案编制。
3、应急预案的内容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进行编写;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及时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三)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1、预案编制完成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或论证,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参加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2、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总经理签署公布;
3、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1)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2)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四)应急预案备案
1、安全环保部应将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规定报齐河县安监局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2、预案修订后,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协作单位通报修订情况,并向当地主管部门县安监局重新备案。
第十二条应急物质管理
(一)调度中心应收集和汇总应急物质及装备清单,至少每半年对应急物质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记录;
(二)各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存放位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和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做好记录。
第十三条应急培训
(一)人力资源部应当将应急培训内容列入年度培训计划中,并监督落实;
(二)各单位至少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三)应急预案的要点、处置方案(措施)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第十四条应急演练
(一)调度中心每年年初应编制本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
(二)各单位制定本单位年度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三)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十五条事故救援
(一)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齐河县安监局;
(二)应急结束后,调度中心根据救援情况及时编制应急救援报告。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制度由生产调度中心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4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救援管理应包括建立组织机构,预案编制、审批、演练、评价、完善和应急救援响应工作程序及记录等内容。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领导小组,设立专家库,组建救援队伍,并进行日常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明确应急设备和器材储存、配备的场所、数量,并定期对应急设备和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四、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和环境特征,组织各管理层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应包括:
1紧急情况、事故类型及特征分析;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分工;
3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的调用程序;
4与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和外部政府、消防、救险、医疗等相关单位与部门的信息报告、联系方法;
5抢险急救的组织、现场保护、人员撤离及疏散等活动的具体安排。
五、建筑施工企业各管理层应针对应急救援预案,开展下列工作:
1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交底;
2定期组织组织专项应急演练;
3接到相关报告后,及时启动预案。
六、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实战的'结果,对事故应急预案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组织评价,必要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5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它能:
1. 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减少潜在的.危险因素。
2. 快速响应:在事故发生时,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保障业务连续性:通过有效的恢复计划,尽快恢复正常运营,减少对企业的影响。
4. 提升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对员工安全的重视,提升公众信任度。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6
一、为避免起重机械事故发生和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二、公司发生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发生事故或人员伤亡,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应迅速报告公司领导和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部门。
四、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其它有效办法指挥救援工作,不论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应首先采用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伤员痛苦的各种措施。
五、在救援过程中,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必须听从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各就各位对事故进行必要的救援工作,并注意自我保护,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和使用防护器具,避免自身伤害;
八、当事故性质严重,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应及时向市、镇各有关应急救援部门和附近生产经营单位、社区求援。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7
救援队伍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救援行动,提升应急响应效率,确保人员安全,维护救援秩序。这一制度包括对救援队伍的组织架构、职责分配、培训教育、设备管理、行动准则、协调沟通、评估反馈等多个方面的规定。
内容概述:
1.组织架构:明确各级救援队伍的.构成、领导体系和职责权限。
2.职责分配:详细列出各岗位人员的具体任务,包括指挥、执行、后勤等。
3.培训教育:制定定期培训计划,确保队员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应急知识。
4.设备管理:规定救援装备的购置、保养、使用和报废流程。
5.行动准则:设定救援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程,如安全优先、快速响应等。
6.协调沟通:建立内外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7.评估反馈:实施救援行动后进行效果评估,收集反馈,持续改进。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8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
1. 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启动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有助于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降低因事故导致的生产中断风险。
3. 提升企业形象,展示对员工安全的.重视和责任担当。
4.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9
1目的:为保障应急救援装备、物品、药品处于良好状态,为发生突发事故救援时提供物质保障,制定本制度。
2范围:应急救援装备为消防器材和设施、标识或图标、呼吸器、防毒面具等。物资包括抢险时所需的物品。药品包括因中毒或灼伤等治疗时所需的药品。
3职责:
安全环保部负责消防设施和器材、防毒面具、呼吸器、标识和图标等的日常管理。
行政部负责药品的日常监督管理。卫生室为具体负责单位。
4检查与维护管理
管理要求
非火灾或事故下,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准使用、试用和玩耍消防器材、消防设施和安全标示、物资。特殊情况(非事故)确需使用时,需经安全环保部门许可。药品类必须保证在有效期内,并定期更换。
严禁占用消防通道,堵塞安全出口;严禁圈占、堵塞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保证通道出口畅通,消防器材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严禁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和器材,对破坏消防设施、器材和标示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送交公安部门处理,并号召全体员工检举破坏消防器材、设施和标示的行为。
按有关规范配备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按照治疗要求合理配备应急药品。
由安全环保部对消防器材和设施、防毒面具等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巡检,按照消防器材和设施的性能要求,每月或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对达不到标准的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及时更换或维修。
维护管理:
日常检查
1)设备或设施、防护器材的每日应检查由所在岗位执行,工段长为直接责任人,所在车间主任为主要负责人。检查器材或设备特别是气体泄漏报警仪的功能是否正常。如发现不正常,应在日登记表中记录并及时处理。
2)电工定期对备用电源进行1—2次充放电试验,1—3次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自动转换试验,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看是否自动转换,再检查一下备用电源是否正常充电。
3)仪表组每周要对消防通信设备的检查,应进行控制室与所设置的所有电话通话试验,电话插孔通话试验,通话应畅通,语音应清楚。
4)安全环保部每周检查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是否齐备,并处于安全无损和适当保护状态。
报警仪年度检查试验
每年对报警系统的功能应作全面检查试验,并填写年检登记表。
消火栓系统定期检查
消火栓箱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锈蚀、碰伤和其它损坏。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检查要求为
1)消火栓和消防卷盘供水闸阀不应有渗漏现象。
2)消防水枪、水带、消防卷盘及全部附件应齐全良好,卷盘转动灵活。
3)消火栓箱及箱内配装的消防部件的外观无破损、涂层无脱落,箱门玻璃完好无缺。
4)消火栓、供水阀门及消防卷盘等所有转动部位应定期加注润滑油。
灭火器材的定期检查
每周应对灭火器进行检查,确保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外观检查
1)检查灭火器铅封是否完好。灭火器已经开启后即使喷出不多,也必须按规定要求在充装。充装后应作密封试验并牢固铅封
2)检查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如指针在红色区域,应查明原因,检修后重新灌装
3)检查可见部位反腐层的完好程度,轻度脱落的'应及时补好,明显腐蚀的应送消防专业维修部门进行耐压试验,合格者再进行反腐处理
4)检查灭火器可见零件是否完整;有无变形、松动、锈蚀(如压杆)和损坏,装配是否合理
5)检查喷嘴是否通畅,如有堵塞应及时疏通
定期检查
1)每半年应对灭火器的重量和压力进行一次彻底检查,并应及时充填
2)对干粉灭火器每年检查一次出粉管、进气管、喷管、喷嘴和喷枪等部分有无干粉堵塞,出粉管防潮堵、膜是否破裂。筒体内干粉是否结块。
3)灭火器应进行水压试验,一般5年一次。化学泡沫灭火器充装灭火剂两年后,每年一次。加压试验合格方可继续使用,并标注检查日期
4)检查灭火器放置环境及放置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灭火器的保护措施是否正常。
防护器材的定期检查
防毒面具及滤毒罐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锈蚀、剐伤和其它损坏。每半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检查要求为
1)防毒面具有无破碎及剐伤,看是否老化。
2)检查滤毒罐体有无锈蚀,是否失效。
3)对空气呼吸器的检查,应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4)任一项不合格,都应尽快更换。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0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应急队伍管理,全面提升应急处置力量,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保障有力的战斗体系,最大限度地削减突发事故及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安全生产法》、《危急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分工、素养要求、应急响应程序、应急保障和奖惩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
3、职责与分工
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预防危急化学品事故发生和环境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组织制定、修订危急化学品事故环境应急救援预案,组建危急化学品事故环境应急救援队。
审批用于危急化学品事故环境应急救援的检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
检查、督促做好应急救援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预备工作。
发布和解除环境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危急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向上级和友邻单位报告危急化学品事故及环境应急救援状况。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环境应急救援的阅历与教训。
负责公司内职工危急化学品事故及环境应急救援学问的`培训。
技术质量部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通讯联络工作。
编制危化品应急预案,负责组织公司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财务部职责
负责公司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等所需资金的筹措。
办公室职责
负责公司应急救援所需通讯及运输车辆等的保障工作。
生产车间职责
负责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按方案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4、内容与要求
应急救援队员素养要求
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身体条件,并有遇事“不慌、不乱、不怕”的心理素养。
喜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职责和义务;具有奉献、敬业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能娴熟把握相关专业学问和技能。
纪律严明,听从指挥,听从命令。
应急救援队员应履行的义务
乐观参与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及不参与。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要听从指挥,不得擅自做打算实施救援。
要照实汇报并记录救援事项和过程,并做好救援工作总结。
时刻预备好,随时待命。
应急救援队员享有的权利
对不清晰、不明白的应急救援学问,应向上级部门申请相关的学习。
当缺少应急救援装备时,有权拒绝参与应急救援作业。
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突发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马上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通知应急救援队员和技术人员立即待命。同时依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准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掌握事态的扩散。
救援队员接到通知后,快速集合队伍奔赴现场,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切断事故源;依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命令,快速抢修设备和管道,掌握事故,防止事故扩散扩大。
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调集救援所需的设施、器材和物资。假如需要疏散和转移人员,要马上发出通知警报。要严格掌握好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状况。
应急救援结束,或者危急因素消退后,指挥部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要乐观稳妥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员,要准时进行救治;紧急调用的物资,要准时赐予补充;监督有关部门做好环境污染消退工作。
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对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阅历教训等问题,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应急救援的总结和各项记录,由技术质量部负责整理归档。
有关事故信息的发布,按《安全事故报告程序》执行。
应急保障
人力资源
生产车间应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仔细开展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并动员全员有组织地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财力保障
财务部要确保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资金,包括应急救援检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的购置,以及突发事故应急预备和救援所需资金的预备和筹措。
通讯和交通运输保障
办公室要确保救援所需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优先支配,确保通讯畅通,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的准时、安全送达。
人员防护
要指定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难场所,确保在紧急状况下员工安全、有序地疏散。要实行必要的措施,严格按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应急设施和器材
应急救援人员要仔细做好救援器材和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施和器材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医疗保障
会同120急救中心,乐观组织现场救援,准时把伤员送到医院抢救。
监督管理
培训教育
生产车间要组织生产员工,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培训,增加员工忧患意识、社会意识和自救、互救力量;对应急队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应急专业技能。
预案演练
生产车间要根据公司制定的方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素养和应急保障力量。做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交技术质量部存档。
奖惩制度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果显著的队员和生产员工,公司赐予表彰和嘉奖。
应急队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据情节对相关人员予以处分:
a)未做好应急装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预备工作,导致事态扩大影响恶劣的。
b)未准时实行措施处置突发大事或处置不当造成严峻后果的。
c)不听从指挥机构对突发大事的指挥擅自行动的。
d)应急救援工作中因失职、渎职行为而丢失救援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要赐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1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矿对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主要危险源,
是指在我矿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上所规定的危险源。
第三条
存在主要危险源的部门,
其部门安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
单位主要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四条
对主要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科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举报。
第五条
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制度;
(二)主要危险源一法三卡安全警示卡;
(三)主要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
第六条
在施工前应填写《重大危险源登记表》,报送安全科备案。
第七条
对新产生的主要危险源,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当及时报送
安全科备案;
第八条
安全科应建立健全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主要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制度。
第九条
安全科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现场安全员或现场负责人对从业人员应当技术培训,
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可按照新员工培训方案进
行实施)。
第十条
安全科或现场负责人应当将主要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重大危险源预防措施告知全体从业人员。
第十一条
安全科对主要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并加强对主要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
安全科应当对主要危险源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
行监控,对重要的设备、设施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并记录在案。
第十三条
各施工单位应当对主要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将检查情况报送安全科。
第十四条
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主要危险源,
各施工单位必须立即
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
发生,并及时报告安全科或有相关监督安全职责的`部门。
第十五条
安全科应当制定主要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危险源基本情况;
(二)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三)应急设备与设施;
(四)应急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五)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六)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
(七)培训与演练。
第十六条
安全科应当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或模拟演练。
第十七条
安全科应当建立主要危险源监控和管理系统,
对主要危险源实施分级监控,并对各类信息实施动态管理。
第十八条
安全科应当定期对主要危险源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
(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措施落实情况;
(三)主要危险源的登记建档情况;
(四)主要危险源的安全检测、监控情况;
(五)主要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
(六)主要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七)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八)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
(九)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工作情况;
(十)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及维护、保养情况;
(十一)主要危险源日常管理情况;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
安全科在监督检查中,
发现主要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相关单位立即排除。
第二十条
安全科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当相互配合、互通情况,并帮助对主要危险源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2
一、目的:
确保物资装备状态良好,为发生突发事故救援时提供物质保障,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应急救援物资包括井下各种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应急医疗设施和器具。
三、职责:
1、物管科、通风队、机电队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应急救援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
2、安管部及工会负责应急医疗器材和药品的日常监督管理,医务所为具体负责单位。
四、检查、维护及保养管理
1、物管科、通风队、机电队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应急救援器材进行状态确认,每月将确认表格报送安管部备案。
2、由安管部会同其他职能部室定期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清点、检查,督导各责任单位及时进行更换、维修、保养。
3、在定期检查中发现应急救援物资毁损、丢失的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进行赔偿。
五、应急调用管理
1、非事故情况下,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应急物资装备。
2、特殊情况须经矿领导同意签字后方可使用,使用后应立即归还,不能立即归还的,必须经矿领导同意签字后三日内补齐。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3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2.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3.成立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为副组长,安监科长、各采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并负责日常管理。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
5.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6.应急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安监科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7.应急通讯设备保障。公司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8.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公司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9.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10.成立兼职救护队,人员由各科室、采区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成,并进行经常性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能力。
11.应急救援协议。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预案和应急组织相衔接。
13.应急管理费用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财务部门予以保障。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4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本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中潜在的职业安全健康事件或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2.应急管理原则
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科学实用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范,加强管理。
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3.应急管理机构
领导机构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在总经理领导下,由公司相关突发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办事机构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工作机构
公司相关部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故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决定事项。
4.运行机制
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公司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部门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有线广播、有线电视、信息网络、警报器;特殊情况下目击者可大声呼叫、敲击能发出较强声音的器物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最迟不得超过10分钟,同时报告专职人员和专业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先期处置
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故,由该类突发事故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队、队等。
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恢复与重建
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有关部门还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调查与评估
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恢复重建
根据事故恢复重建,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信息的报告与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5.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力资源
公司安全保卫处是应急救援的专职队伍和骨干力量。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事故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
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医疗卫生保障
办公室联系医院,确保医院能在发生事故后能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交通运输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人员防护
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6.监督管理
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培训教育
由安督办牵头,行政办负责协助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持培训记录。
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公司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由安督办进行监督管理。
工艺管理制度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计划、调度、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装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4、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5、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6、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主管技术厂长签字方可生效。
7、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主管科长、主管厂长批准。
8、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技术科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9、工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10、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11、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图纸的修改,除下达修改单外还应对全厂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篇15
1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项目部生产经营中潜在的职业安全健康事件或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3 原则
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项目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4 管理机构
领导机构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在项目经理领导下,由项目相关突发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办事机构
项目部设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工作机构
项目相关部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故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项目部有关决定事项。
5 运行机制
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项目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部门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有线广播、有线电视、信息网络、警报器;特殊情况下目击者可大声呼叫、敲击能发出较强声音的器物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最迟不得超过10分钟,同时报告专职人员和专业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先期处置
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故,由该类突发事故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队、消防等。
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恢复与重建
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有关部门还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调查与评估
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恢复重建
根据事故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信息的报告与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6 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力资源
项目部领导及员工是应急救援的专(兼)职队伍和骨干力量。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事故影响较大的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
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交通运输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人员防护
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
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医疗保障
会同120急救中心,积极组织现场救援,及时把伤员送到医院抢救。
7 监督管理
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二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培训教育
由总包项目部牵头,项目部总工协助组织,进行对分包单位负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持培训记录。
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上一篇:商户管理制度优秀1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