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通报

浩渺 分享 时间:

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强化了制度建设,提升了管理水平,促进了资源合理配置和集体经济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通报”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通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显著,三资管理基础不断夯实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市上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雷霆万钧的力度推进各项工作,在摸清家底、规范管理、维护权益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根基。

(一)清产核资全面覆盖,家底底数更加清晰。通过拉网式清查,全面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存量、结构、分布和使用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共清查村级集体资金亿元,核实固定资产亿元,确权登记资源性资产万亩,纠正账实不符问题个,新增纳入监管资产**亿元。例如,***县通过核查528份村集体经济合同,收回拖欠租金131.61万元,清退违规资金47.75万元;***市规范合同5.9万份,涉及金额62.8亿元,收回土地4.1万亩、资产1.7亿元。通过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现了三资数据实时更新、全程可溯,为后续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精准依据。

(二)制度机制逐步完善,管理规范持续提升。针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地各部门举一反三,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全市共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项、资产资源处置程序项,推行村财乡管”“组账村代管等模式,实现村级财务收支零现金结算全覆盖。例如,***市建立财务公开、预算管理、收入支出审批等制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确保集体资金使用透明规范;*市创新组账村代管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联合监督三步走,提升村组财务透明度。同时,依托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推动个村(社区)实现财务数据线上录入、审批和公开,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三)案件查处形成震慑,群众权益有效维护。坚持有案必查、查案必严,对三资管理领域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专项整治以来,全市共受理问题线索件,立案查处件,党纪政务处分人,移送司法机关人,追缴资金万元。例如,市镇沿江村党总支书记*等人虚假计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发放奖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县深渡河村原村主任虚列开支套取资金,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通过通报曝光典型案例批次起,强化了警示震慑效应,基层党员干部廉洁履职意识明显增强。

(四)资源盘活成效初显,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通过清理规范合同、收回被侵占资产资源,为农村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全市共整改问题合同份,新增合同价款万元,盘活闲置资产处,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个,村集体年收入增加**万元。例如,市镇贺石桥村将闲置学校改造为菜花园民宿,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2万元,带动5-7名村民就业;市、***县通过规范三资管理,提前完成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10万元以上目标任务。

二、问题短板突出,三资管理仍需持续发力

尽管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薄弱环节,与群众期待和乡村振兴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底数不清问题依然存在,动态监管亟待加强。部分村集体三资台账更新不及时,资产资源权属不明、账实不符问题突出。例如,***县部分村集体资产资源动态管理滞后,台账登记信息失真,财务会计信息不完整;***县存在资产管理重建设轻监管现象,部分公用资产建后登记造册不及时,后期维护不到位。此外,一些村集体资源发包合同缺失或超期,如口头协议承包土地、租赁期限过长等,导致资源流失风险较高。

(二)管理不规范问题较为普遍,制度执行刚性不足。财务收支不规范、合同签订不严谨等问题屡禁不止。一是资金使用随意性大,白条入账、坐收坐支、公款私存等现象仍有发生。***县发现资金管理问题34件,涉及金额47.75万元;县存在往来账未及时清理、大额现金支付等问题。二是资产资源处置程序不严格,部分村集体资产发包未按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存在暗箱操作、低价处置等问题。县乡陈家湾村未按规定处置村集体门面和柑橘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市县棋盘垴村原书记违规处置集体土地,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三是合同管理混乱,部分合同条款不明确、权利义务不对等,甚至存在虚假合同、无效合同。***市整改问题合同5.6万份,向纪委监委移交线索183条;***县核查发现不规范合同98份,涉及金额1322.04万元。

(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时有发生,基层腐败不容忽视。少数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在三资管理中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一是贪污挪用集体资金。如市县西营镇原四级主任科员套取村集体资金102万余元据为己有;市区固驿村原书记侵占征地补偿款205万余元。二是违规处置资产资源。市县南王村原主任擅自出售村集体土方和卵石,获利22万余元;市县社里村原书记弄虚作假套取征地补偿款29万余元。三是优亲厚友、截留惠民资金。区镇白马溪村挪用村民医保补贴8400元用于村委会开支;市市夏家村党总支书记虚构工程套取资金9万余元。这些问题严重侵蚀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必须深挖细查、严肃处理。

(四)监督合力尚未形成,长效机制有待完善。三资监管涉及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多个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信息共享不及时、职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导致监管碎片化”“盲区化。例如,***县存在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建议由一个部门统一牵头优化监管职能;***县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充分,成员缺乏财务知识,监督流于形式。此外,部分地区对三资管理的宣传教育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社会监督渠道不畅,未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聚焦重点难点,推动三资管理提质增效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一)深化清查核实,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对前期清查结果进行全面复核,重点核查资产资源权属、合同履行情况、债权债务等,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对新增资产资源及时登记入账,对已核销资产严格履行民主程序,防止资产流失。二是加强动态监管。依托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完善三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实现资产资源处置、财务收支等信息实时上传、全程留痕。建立预警机制,对合同到期、资产闲置、债务逾期等情况及时提醒,提升监管精准度。三是强化档案管理。规范三资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确保合同、台账、会议记录等资料完整齐全,为后续管理和审计提供依据。

(二)健全制度机制,规范管理流程。一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村财乡管”“组账村代管制度,规范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全面推行非现金结算和村务卡制度,杜绝白条入账、坐收坐支等问题。加强村级财务审计,重点关注专项资金使用、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二是规范资产资源处置。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出让等,必须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台账,对到期合同及时续签或收回,对违约行为依法追究责任。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动监督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和专项审计,形成监管合力。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加强对三资管理全过程监督,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核实,严肃处理。

(三)严肃执纪问责,保持高压态势。一是加大线索排查力度。通过群众举报、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三资管理领域问题线索,建立台账、挂牌督办,实行销号管理。对重点问题线索提级办理、直查直办,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二是严查违纪违法案件。坚持有案必查、查案必严,对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涉及人数多、金额大、影响恶劣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深挖细查背后的利益链条和保护伞,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强化警示教育。定期通报三资管理领域典型案例,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专题片、印发案例汇编等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将三资管理纳入村干部培训内容,加强法律法规和廉政教育,提升廉洁履职能力。

(四)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三资管理纳入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业务指导和统筹协调;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推动协同联动。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办案等机制,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三资管理监督,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引入法律顾问等方式,提升管理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三资管理政策法规和专项整治成效,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及时曝光典型案例,营造强大舆论声势,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持之以恒抓好三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规范化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46 4540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