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公式完整版及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8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二年级数学公式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数量关系涉及数的比较、排序及简单的图形认识,如何掌握这些知识点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二年级数学公式完整版及数量关系知识点”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二年级数学公式完整版及数量关系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篇1

1、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2、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的算式并计算。

3、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4、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5、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6、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7、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8、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9、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0、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1、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3、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14、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15、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16、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17、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8、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9:18

19、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二年级数学的重点难点归纳 篇2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 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 谁加上几。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3、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直角是90度的角。      

比直角大或大于直角的角叫钝角。     

比直角小或小于直角的角叫锐角。  

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 积      

加法:加数+加数 =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积÷因数=因数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7、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这个数×倍数 或 倍数×这个数。

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  就是5的3倍。 

文章目录 篇3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二年级数学运算基础知识

二年级数学的数量关系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的重点难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的考试技巧和方法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篇4

月会有¥季会员免费已付费?登录或 刷新

二年级数学的考试技巧和方法 篇5

1. 理解概念:

掌握基础数学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例如,加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对于新学的概念,建议多次练习以加深理解。

2. 细心审题:

读题时,圈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帮助理解题目的真正要求。

对于图画或图形的问题,仔细观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理解。

3. 使用工具:

使用计数器、小棒或图形辅助解题,尤其在涉及计数或几何图形时。

4. 归类总结:

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可以归类总结解法。

例如,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面积等。

5. 注重过程:

不仅关注答案,还要关注解题的过程和思路。

对于错误,要分析原因,避免再犯。

6. 实践应用:

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7. 定期复习:

定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确保长期记忆。

8. 培养兴趣:

通过有趣的方式学习数学,如数学游戏、谜题等。

9. 建立信心:

遇到难题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不要轻易放弃。

10. 合作交流:

与同学或老师讨论数学问题,开阔思路。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及数量关系知识点集合

二年级数学运算基础知识 篇6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资源展示如下 篇7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及数量关系知识点集合

二年级数学的数量关系知识点 篇8

一、数量概念

1、认识零和一到九十九,认识数字与汉字的对应关系;

2、比量:识记少、多的概念,能够根据多少的关系来比较两个客观事物;

3、识别多少:如2个与几个、3个与几个;

4、数量的表达:如“十三”、“两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掌握数量变换的意义:如“十三加五等于多少”、“十三减三等于多少”;

6、掌握简单的变换运算:加、减、乘、除;

7、掌握常见的数量概念:十、百、千,如读千日、百公里,表达千个、百个;

9、比较数量关系:大、小比较。

二、数值运算

1、加……减。认识加减运算中的加号和减号,掌握加减法运算规律,了解加减法计算的基本概念;

2、乘……除。掌握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律,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应用数值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乘除解决问题;

4、具有良好的应用观念,如熟悉时、距离、价格等的计算;

5、认识求近似值、取整数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6、能按照分式面积和求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1、识别及表达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

2、理解和计算等差数列的和的概念,举例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4、掌握等差数列数项的求法、等差数列和的求法;

6、理解公差规则,求出公差规律等数列的数项及和;

8、理解和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总和。

三、图形概念

1、识记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

2、判断几何图形的边数;

3、掌握几何图形的各种属性:正多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4、掌握图形的组合:能够根据它们的性质把它们相结合成复杂的图形;

5、图形的分类和比较:如矩形和正方形的分类和比较;

6、掌握图形绘制技巧;

7、掌握图形中点、线、面的属性及表达。

1、掌握计量衡量单位:如重量、距离等;

2、认识长度:将计量单位“米”、“厘米”分类成几何图形;

3、比较长度:如判断长度为几千米、几米、几厘米;

4、应用长度:如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米字计量衡量距离等;

5、掌握面积的衡量方法:将度、角、平方米作为面积的衡量单位;

6、应用面积:如游乐园、足球场的面积;

8、了解体积的应用:如比较各容器的体积等。

四、地图和空间

1、了解地图的表达方式:一般地图的表达有文字、图片;

2、能够分析和认识地图:举例说明星形图的表述特征;

3、掌握地图的绘制技巧,了解地图斜尺的使用方法;

4、能够指出地图上的某地物的方位;

5、根据图示回答有关地图的问题;

6、了解空间图形的表达方式;

7、理解空间图形的三维表述特征;

8、掌握空间图形的特征、变形方式及属性。

48 4195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