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学教案【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年级教学教案【优质5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年级教案数学【第一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2~4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15×3 19×4 53×8 61×7

14×10 20×42 50×60 80×30

700×20 71×20 56×40 47×30

二、指导练习

1.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

提问:42表示什么?竖式中,63表示什么?

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3.看谁算的快

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4.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根据画面内容,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并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该怎样列式? 12×14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5.完成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

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

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教学教案【第二篇】

单元第 四 单元课题 把盐藏起来 课时 1

目标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重点

难点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假设。

教法

学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食盐、烧杯、筷子、热水等。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视频引入,板书课题。

1、播放或讲述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造成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小红军怎样才能把盐藏起来安全地带上山呢?板书课题:把盐藏起来

2、学生作出各种猜测。

如果你是小红军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

(这里面最好的办法是哪一个呢?)选用“材料超市”内的材料试一试。

小结:盐在水中“消失”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二、猜想假设,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使盐尽快的溶解在水里?

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里,他当时的处境一定非常危险,请大家讨论一下,怎样帮他将盐尽快地溶解在水里?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搅拌 热水

(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

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1、要验证搅拌是不是可以加快溶解,我们可以用比较实验的方法。

那么怎么做才能既公平,又能比较出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引导学生得出:杯子一样大,同一种水而且一样多,盐一样多少。

指导学生做对比实验: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用筷子搅拌。

引导学生描述实验情况,得出结论。

2、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一个问题(教师协调每种方法都有小组实验),讨论设计对比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

3、交流修正实验记录单。

4、按设计方案实验,收集证据,填写实验记录单。

四、总结交流,得出结论。

1、汇报:哪些小组把你们的实验结果汇报一下,大家认真听一听,研究相同问题的小组可以举手进行补充。

2、结论:搅拌、热水可以使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五、拓展活动: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六、思考:小红军把盐安全地带上了山,可是怎样才能把盐从水中取出来呢?

板书设计 把盐藏起来

溶解---- 搅拌、热水溶解更快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计划

单元第 单元课题 水落“盐”出课时 2

目标1、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水的沸点与冰点。

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重点

难点对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

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教法

学法实验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 水盆、玻璃片、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水、盐等。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由上节的故事引入,回顾问题:“小红军是怎样把掩藏起来的?谁能再说一下?”找个学生重述一遍。

复习“溶解”的概念。

提出问题:“小红军把盐藏到水中带到了山上,可红军怎样把盐从水中取出来呢?”,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板书课题《水落“盐”出》。

二、集体探究。

1、教师提问:我们怎样让盐再变回来,怎样变比较快?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

建议搞一次竞赛:比一比,看哪一组能让盐尽快地“变”出来。

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会有一些学生能猜想到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析出食盐。

2、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学生假设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小组交流。

(2)制定实验方案。

(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4)交流汇报实验结论,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水蒸发的快慢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水的表面积的大小,水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水的温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提出问题:“水到哪里去了?

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探讨和阅读,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

接着就引导他们围绕新的问题:“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状态变化?”进行猜想。

3、实验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1)研究水变成水蒸气。

(2)研究冰变成水。

(3)水蒸气变成水。

① 水蒸气固化成霜的实验,是通过在冰水中加盐,令冰强行融化,从而杯内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汽碰到杯壁时就会凝结成霜。

这个实验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水结冰的过程,实验时可在冰水中插入一支温度计进行观察。

金属杯做这个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实验时要提醒学生不能对着杯子呼吸,否则他们呼出的热气会使这个实验失败。

②冰熔化成水的实验比较简单,但由于要用到酒精灯等器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和杯内水温的变化。

重点观察冰水共存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和现象,并记录下来。

由于当时的实际气压可能不会正好是一个大气压,再由于水的纯度和温度计的精度及读数的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测得的沸点会比100℃低。

届时可向学生说明。

③水变成水蒸汽的实验在前面水中“取”盐活动中已经做过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安排。

如把这个实验与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结合起来,则更有利于解释问题。

如教材43页“水和水蒸气”实验图所示,同时演示水的汽化和汽的液化两个过程:一是酒精灯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汽遇到装冰的勺子又变成水。

这个实验证明了水变成水蒸气的条件是遇热,而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是遇冷。

另外需要向学生指明的是,水加热后在水上方出现了“白气”,有很多学生以为那就是水蒸气,要让他们知道这实际是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的小水珠,这实际就是天上的云,地上的雾。

三、总结与交流

讨论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各组汇报与交流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与结论,总结出水的蒸发快慢(盐析出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

讨论水发生三态变化的条件,总结出水蒸气、水和冰两两之间发生变化的条件。

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四、拓展活动

讨论生活中蒸发的例子,如:杯中的水时间长了怎么少了?怎样晾衣服干得快?

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

如:烧开水时,锅盖上可观察到的现象。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到室内,眼镜片上发生的现象。

板书设计 水落“盐”出

浮力 水的三态及变化

(吸热)

(吸热) (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放热) (放热)

(放热)

课时教学计划

三年级教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1、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课时安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

2、求平均数2课时

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1)

教学内容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教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学习“域、炫、矩、嚣”等9个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嚣张、技不如人、炫耀”等词语的意思。

2.运用自学、同伴讨论的方法阅读全文,重点读懂鳄鱼争斗的三个回合的内容。

3.初步学习运用恰当的动词、合理的想象练习观察与写段。

4.知道鳄鱼争斗的特点,激发了解动物、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自学、同伴讨论的方法阅读全文,重点读写鳄鱼争斗的具体内容内容。

教学准备:

录像片段、多媒体课件和预习设计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出示鳄鱼的图片)同学们,这是——(鳄鱼),对于鳄鱼,你有哪些了解?

2.是啊,鳄鱼在我们眼中是一种凶残的动物,那么鳄鱼同类间争斗时,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2课。

3.齐读课题。

4.什么是“争斗”呢?(鳄鱼为争夺地盘而互相打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鳄鱼间是怎么争斗的呢?这是1篇阅读课文(打上*),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准备反馈。 自读提示;

(1)轻声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2)不理解的地方可做上记号。

2.交流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这几句话能读正确吗?

出示:鳄鱼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两雄争斗时,谁兴风作浪的本领大,谁就是胜利者。 (正音“矩”,矩组成词语时要读轻声) 入侵者向罗宾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向其家人炫耀着自己的实力。 (“炫耀”的这两个字的部首不同,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记一记。)

(2)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疑问吗? 随机板书:罗宾 入侵者 点到为止 技不如人

质疑

什么是“约定俗成”?

罗宾明明可以把入侵者咬死,可它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三、熟悉语言、读写表达

入侵者炫耀

1.我们先来看看入侵者是怎么炫耀自己实力的?请一个同学读第2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读读句子,圈出入侵者的动词,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出示: 入侵者一直游到它的面前,高高地跃出水面,落下后又拼命地拍溅和喷吐湖水,还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发出吼叫声。

3.交流,谁能把入侵者这种“嚣张”读出来?(指名读,指名读)示范朗读语气。

4.这就是“炫耀”,这个词的意思你理解了吗?(非常骄傲地表现、卖弄自己)

5.让我们带着理解读好这句话。(齐读,评价)

罗宾应对

1.面对入侵者嚣张的气焰,罗宾又是怎么应对的呢?把书拿起,我们一起来读第3小节前半部分。(引读“鳄鱼间有一个挡住了它的去路。”)

2.出示: 罗宾以自己的强大身躯掀起了比入侵者大得多的风浪,对手一看技不如人,立即箭一般地迅速逃离。

3.原来鳄鱼之间的争斗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的(板书:约定俗成)所以面对入侵者,(齐读罗宾应对的句子)

4.罗宾究竟是怎样超越对手的呢?请大家看看图,读一读上面话,能够读懂吗? 分为几个层次引导思考:(问题提示)、(词语支架)、(心理活动)等。

5.先来看着这幅图(第一幅——跃出水面),能不能说一说?前后同学可以先讨论一下。

6.指名交流(5人) (师点拨:①你写出了罗宾的气势/动词用得很准确/你写出了罗宾的心理活动②看看这水花/看看罗宾的动作)引导想象。

7.再看看这两幅图,能不能学着刚才的样,任选一幅,写上一、两句话。 (第二幅——血盆大口 第三幅——警告对峙)

8.交流。(每幅图2名同学)

9.说得真好,罗宾就是这样和入侵者展开了一次次的争斗,谁能连起来,再说一说。(几个人) 要求:联系课文内容,适度开展想象,语句通顺连贯,也可以围绕一句话的意思说清楚。(评价和归纳)

点到为止

1.虽然罗宾和入侵者争斗得异常激烈,可是它们决不拼个你死我活。 出示: 罗宾不理会它,还是张开大嘴,但是并没有咬对方的喉咙,只是把它的左腿置于自己尖利的上下牙之间。罗宾的嘴也不咬下去,仅仅是保持这种状态,并且持续了大约5分钟。这似乎在警告对方:“只要我的上下颌一合拢,你的腿立刻就断为两截。可是今天我不这样做。如果你下次再来,那就不客气了。”过了好一会儿,罗宾把大嘴慢慢挪开,入侵者便灰溜溜地潜水而去了。

2.读读这段话,你从哪里感受到罗宾并没有动真格呢?

3.交流

(1)指导“喉”的字形。

(2)谁能来读好罗宾警告入侵者的语气?(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4.引读:过了好一会儿,罗宾(把大嘴慢慢挪开),刚才还很嚣张的入侵者,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潜水而去了)。

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同学们,现在“约定俗成”的意思理解了吗?这就是鳄鱼同类间争斗时与众不同的地方。

2.对于动物学家得出的结论,你们觉得可信吗? 出示: 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和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

3.有了长期的“观察”、“研究”,科学家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就是这篇科普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知识。

4.鳄鱼间同类的争斗,我们已经了解了,可是鳄鱼对不同类的动物却是毫不留情。老师给大家还准备了一个拓展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三年级教学教案【第五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掌握纯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体验纯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纯度渐变的知识及色彩调配方法。

2.掌握调色时的渐变规律,绘制丰实、有趣的纯度渐变图案。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练习、观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渐变需要加入什么颜色?怎样加入?(学生集体回答)老师今天又带来了几幅渐变图,好看吗?

这几幅画中有一幅跟别的效果不同,请仔细观察把它找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受明度渐变与纯度渐变的区别)这种色彩的变化虽然也是渐变,但与明度是不同的,我们称之为色彩的纯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板书课题)

二、.介绍知识

色彩的纯度又称色彩的彩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灰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当掺入的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将失去本来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已经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地掺入其他彩色而使得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经无法察觉出来了。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三、欣赏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四。创作

1老师示范:

教师用红色加灰色、红色加绿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学生练习:

要求:1.独立创作一幅色彩纯度渐变的图案画。

5.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

五。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最佳效果奖”。

2.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效果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六。延伸

寻找色彩的纯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16 259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