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总5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总5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能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教学重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算
出示前两组口算,体会凑整的好处;第三题口算,体会加法运算律给计算带来的方便。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谈话:你会计算这道题吗?请你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展示。
比较
(1)观察这两种算法,你有什么发现?
(2)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
提问用第二种方法的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方法的?
谈话:这种方法的使用,使你想到了整数加法的哪些运算律?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2、提问: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集体交流,注意说一说,使用的运算律。
补充一题,问,这题为什么不可以用简便方法?
提问:我们在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一审:审清题目(特别是运算符号)。
二看:观察数字特征,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
三算:认真计算。
四查:查运算顺序;查数字;查每一步的计算。
2、完成第2题。
提问:求接力赛的总成绩,就是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
小结:看来加法运算律用到小数加法里,果然很简便。
3、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谈话:下面进行个比赛,请一二两组同学计算第一题,三四两组的同学计算第二题。
这两题做完,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整数减法的性质是什么吗?
你掌握了这个性质后,这一组题,你会选择做哪题?
小结: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小数减法也同样适用。
4、判断下列算式,能简便运算的,在( )里打√,不能简便运算的打×。
++ ( )
( )
+ ( )
++ ( )
+28+ ( )
+ ( )
小结:简便运算的时候,是不是光看数字就可以了?
5、填数,使计算简便。
++( )
四、课堂作业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书15-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两只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普通记法和简记两种方法表示循环小数,会读循环小数。
3、通过动物乐园的情景,体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循环小数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
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他们和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比赛?动物王国要举行各种比赛,想看看吗?首先是一场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课件出示课本主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A:蜘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B: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C:谁爬得快?
设计意图:创设动物王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估一估,谁爬得快一些?
学生汇报。
2、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4、商重复出现的数字与余数重复出现的数字有联系吗?如果有,有什么联系?
大家先独立思考。学生先独立思考半分钟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半分钟讨论
师:咱们先看它手指着第一个算式和竖式,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两个学生说
生1:商从小数点后面开始每次除得到的商都是3,然后余数又是1,商3,余数是1,不断反复出现。
学生表达上可能不清楚,或指向不明,对学生的语言进行引导师:那这边呢?手指着第一个算式和竖式一个学生说
生2:余数中的数字6和5循环,所以商中的数字5和4循环
师:看来正是由于计算过程中余数的不断循环导致我们的商中小数部分的某些数字也在不断循环。
师:嗯,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发现。
师:像…,…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叫…
生:循环小数板书循环小数
4、介绍写法
师:既然我们都算出来了,可是该怎么写上去呢?能一直写下去吗?生:不能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可以用省略号代替,表示无限师在横式后面板书:…
师:那这个商应该怎样写呢?像这样吗?板书:…生:不可以,这样就不知道哪些数字在循环。师:所以循环的数字我们至少要写两次。再在原来那里添上54引导规范书写,循环的数字至少应该写两次
5、循环小数的读法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写好了,有谁愿意来尝试读一读这个算式。生:…
师:其实应该这样读二十四点三,三循环请两个学生读
师:你会读了吗?能把第二个算式读给你同桌听听吗?
师:谁来尝试读给全班同学听。生:零点八五四,五四循环
师:通过我们刚才准确的计算,我们知道谁爬的快些吗?蜘蛛要爬得快一些。
6、求循环小数的近似数。
有时候根据需要,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如保留两位小数就是:…≈
7、循环小数的简记
师:其实啊,循环小数除了这种表示方法手指着,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请你自己认真仔细的阅读。
8、总结循环小数的特征。
师:那我们学到了像…,…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出示课件那循环小数有什么特征呢?
师:请你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分享同桌讨论,全班分享 板书小数部分
9、小结:通过观察这两个商我们发现了,它们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循环小数”。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循环小数,那你能迅速通过第一关的考验吗?
(一)第一关:“超级小神算”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
1÷2= 1÷3 = 1÷5= 1÷7 =
(二)第二关:1.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三)第三关: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5926 5358…是循环小数。()
2、 是循环小数。()
3、 …是循环小数。()接下去一位是()。
(四)第四关:刚才我们观看了动物们爬比赛,海里的动物正在举行游泳比赛呢!出示:
1、学生提出问题
2、自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第五关拓展:
1、
…小数部分第8位上是数字几?第50位上是数字几?四、全课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除得尽吗(循环小数)
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
73÷3=···(米)÷11=···(米)
《除得尽吗》教学反思:
《除得尽吗》是新版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中的一部分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计算及求积、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循环小数。为了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并求出循环小数的近似值。我是这样设计的一个情境贯穿始终,提供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思如下:
优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新课标倡导: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动手、动脑从生活中感知体会理解,更有利于学习的学习。我以学生熟悉的比赛引人,结合书中的情境,创设了两只小昆虫在网上晒自己的爬行情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以比赛情境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开课你喜欢看比赛吗?设疑引入,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比赛?动物王国要举行各种比赛,想看看吗?首先是一场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课件出示课本主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自主交流。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体现教研专题。
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这节课我没有直接呈现教材的情境图,而是让学生在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提供时间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这符合新课标倡导的四个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整叙述之后,提供时间列式,学生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在提供时间尝试计算,计算中发现规律。
3.本节课不但重视结果,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引导学生交流发现时教师及时引导,也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注重训练学生讲题,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整节课也体现了我本学期我的研究课题,教会学生提问,可以说一举多得。
⒋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好习惯成就美丽人生。本节课我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认真审题及书写要规范等多方面的习惯而且特别强调学生的书写姿势,相信经过长期训练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⒌练习设计形式比较多样,由易到难,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足:
⒈这节课预设不到位,没有备好学生,估计不足。
⒉课堂上教师有反馈,由于时间有限,有点着急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关注的不够,反馈做得不是很到位。
3、由于重视学生讲题,导致练习没有完成。
改进:
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⒉用心研究教材,教法,充分挖掘教材的情境因素,激发学生兴趣,不但备教材更要备好学生,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⒊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以教研促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成绩。
⒋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关注细节的把握和处理,力争做到滴水不漏。
⒌关注学困生,课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做好个别辅导。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篇】
一、情景导入
1、(出示盒子)
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装着许多球,你们随意从中摸出一个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
生答
2、摸一摸
3、猜测
师:现在盒子中有9个黄球,我再加一个白球,摇一摇,摸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4、板书:摸球游戏
5、生猜并填写课本想一想
二、探索新知
1、每个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9个黄球和1个白球。我们在摸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2、(出示课件)
3、验证猜测
4、连一连
完成课本作业。
5、出示:练一练第1题
6、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连一连,看看每个箱子中分别摸出一个球后结果如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三、巩固应用
1、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学具:袋子、9个白球、1个黄球、圆形卡片
教具:盒子、9个白球、4个黄球、2个红球、转盘、课件
2、同桌交流结果。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四: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篇】
一、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数格法;
2、重叠法;
3、分割平移法;
4、公式计算面积法;
5、借助参照物比较法。
二、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1、数格法;
2、分割法;
3、大面积减小面积法;
4、综合计算法
注:数格子时,先数完整的`格子,再数能拼接的格子,如果几个格子可以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格子,就可以算作一个整格;不能拼接的格子,如果接近半格,按半格算;如果只多一点点的,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超过半格,接近一格的,按一格计算。
三、底和高
1、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垂线段。(画高时,用虚线画高)
2、画垂线时用实线画。
四、面积公式
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平=ah)
底=平行四边形面积÷高(a=s平÷h)
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h=s平÷a)
2、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底=三角形面积×2÷高(a=s三×2÷h)
高=三角形面积×2÷底(h=s三×2÷a)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梯=(a+b)h÷2)
上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a=s梯×2÷h-b)
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b=s梯×2÷h-a)
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h=s梯×2÷(a+b))
上一篇:三年级教学教案【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