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实录(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观潮》教学实录(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窦桂梅《观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教具准备:

钱塘江大潮课件、观潮范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人们眼中的大潮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观潮》,多媒体出示图片1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打开课本和作者一起去观潮。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潮水的?

2、多媒体出示图片2(让学生用书中的词填空)

3、理解“天下奇观”这是总写钱塘江大潮(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的“观”和观潮的“观”不一样,一个是景象,一个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是天下最奇妙、最罕见的景象)

4、作者按什么顺序具体描写观潮的过程?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逐段分析课文

1、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看影片剪辑潮来前)

2、潮来之前我们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书中找答案。)结合影片剪辑,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抓住江面很平静、白蒙蒙的一层薄雾(板书,潮来前 江面平静)

3、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潮的人多?

(人山人海)

4、文中如何写观潮人的心情?

(等着、盼着)

指名读出观潮人心情的句子。

5、我们是否也在等着盼着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潮来时的景象(看潮来时的影剪)

6、对照课文看作者如何描写潮来时的景象?(齐读课文)

7、这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

(声音、样子)

8、在文中找找作者描写声音的语句读读。出示图片3(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9、潮水声音随着大潮的从远到近发生着变化,听到声音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潮水的样子)

10、找出作者描写潮水形状的句子读读。出示图片4(分读、齐读、自由读)要求读出浪潮来时的气势,分析句子修辞方法。

(板书:一条白线——白色水墙——白色战马)

11、作者是怎样把声音、样子这两方面再现给读者眼前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潮来时的段落,边朗读边体会。

12、大潮如此雄伟壮观,大潮过后的江面又是怎样呢?看潮来后影剪(板书:潮来后)

13、大潮过后江面有什么变化?女生读最后一段,看课文从那些词语体现了潮水之大?

(抓住“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好久、涨了两丈来高”)这些都说明潮大。

14、大潮西去江面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四、总结全文

1、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海塘大堤上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谁能用一句话抒发自己的感想。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2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形象,体会大自然壮阔的美及无穷的威力。

2、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根据课文表达的情境,用恰当的语音、声调表达出来,学习表情朗读课文。

教学教程

一、新课导入

作者用笔生动地描写了他第一次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观写得有声有色。

(板书:声 色)

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

二、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字词

出示卡片:

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

(板书:宽阔平静)

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

出示卡片:

横卧

5、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

(朗读“若隐若现”。)

6、此时,观潮的人应怎样?

(朗读:“人山人海”。)

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

7、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

三、讲读第二段(潮来之时)

1、各自轻读:

看看潮是如何来的,“声”、“色”如何变化的?

分层。

2、讲解第一层:

(板书:风平浪静)

声音呢?

(板书:闷雷滚动)

这雷声有什么特点?圈出表示特点的字,听到闷雷一样的轰鸣从远处接连不断地传来,顿时人们怎样?

(板书:人声鼎沸)

什么叫人声鼎沸?为什么会人声鼎沸?

3、讲解第二层:

⑴ 过了一会儿,“声”、“色”有什么变化?

(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⑵ 声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什么地方?

(地平线。)

⑶ 观潮的人们呢?

(板书:沸腾)

(想象动作。)

4、讲解第三层:

(出示小黑板。)

⑴ 说说“声”、“色”的变化。

(板书: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⑵ 拉长到什么程度:

(理解“横贯”。)

“城墙”有什么特点?有多高?有我们教学楼的两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壮观。

(指名读。)

比较“战马”与“马”,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钱塘潮开阔、势猛,要不然,怎么说它壮观呢?

此刻,那声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话是写这个词的?哪个词可以与“山崩地裂”相提并论?

(教师给词。)

大潮发出的声音如此惊心动魄,真是太雄伟了。

(指名读。)

5、教师小结,齐读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观潮的人呢?为什么不写?

作者已是(给词:目不暇接。),看潮都来不及,但观众的表情也一定会有变化。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大,用哪个词形容?

(板书:目瞪口呆)

看的人很紧张,大气都不敢出,用哪个词形容?

(屏息凝视。)

还可以用许多词来说,容你去想象。

7、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读出大潮的“声”、“色”,更要注意它们的变化。

四、讲读第三段(潮去之后)

1、可惜,潮头霎时就奔腾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

(理解并朗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时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

3、宽阔的大江在短暂的时间里,江水竟然暴涨了两丈来高,你想象一下,这时观潮的人会是怎样的了?只是作者没写而已。

五、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没读书前你知道钱塘江大潮吗?听到过别的地方或国家有吗?所以说绮丽的钱塘江,壮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3、齐声朗读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饱览天下罕见的钱塘江大潮吧!

板书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3

《观潮》这篇课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1、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味它的壮观。

对于我们大多数孩子来说,钱塘江大潮是陌生的。光从文字中去感悟显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随我一起观看大潮,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形成对大潮的第一印象。之后在教学重点段落“潮来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录像片段,然后再来用心朗读课文,把自己观察到的情景读出来,这样很快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领悟文章美的蕴意。使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也真正感悟到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2、延伸到课堂外,激起继续学习的求知欲望。

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课外知识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必要途径。但对学生提出强硬的要求他们盲目地去读背,我想这样做是事倍功半的`。教完本课后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让学生围绕课堂学习提出质疑,并要求学生可后去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较好地照应课前设计,鼓励他们进一步为亲朋好友当好“小导游”作准备,给学生自信舞台,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去。

总之,我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在感受、理解、运用中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陶冶欣赏美的情操。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4

一、说教材

《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1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段。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

四、说教程

1.复习导入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 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6.引导学生美读3、4段。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起,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9.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

学生想好后,自告奋勇说给大家听。在总结全文时,教师有意识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变教师“一言堂”小结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设计 :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平静

声音  形状  气势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  千万匹战马  浩浩荡荡

潮过后  平静

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总之,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 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应用了电化教学的先进手段,发挥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注意积累写作材料”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前,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着教育技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加强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16 1368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