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精编教案设计(最新4篇)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精编教案设计(最新4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奥秘,培养数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根据上学期“比的认识”,怎样的两张图片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相除关系,且它们的比值相等时,这两个比组成比例关系。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题。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比值相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究。
回顾
产生疑问
二、互动解疑
1、比例的意义
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要求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写出每个图片的长与宽的比
(2)求出各比的比值
(3)观察特点,写出规律
板书:
图片A:6:4=3:2=
图片B:3:2=
图片C:8:3=……
图片D:12:8=3:2=
图片E:12:2=6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连接起来,这种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结论:像12:6=8:4,6:4=3:2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巩固练习:(1)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教师巡视指导且批阅。
(2)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题,完成后由教师批改。
2、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该比例的项。
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6和8是比例
观察
先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
共同发现、小结
理解
自主思考
小组内交流探究
汇报交流
独立填写
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三、启思导疑
1、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比值相等)
2、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指名谈发现
理解
识记
四、实践运用
(一)填一填。
1、在4:7=48:84中,4,7,48,84,叫比例的(),其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用6,3,9,8组成一个比例是()。
(二)下列那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什么?
(1)4:5和8:20(2)15:30和18:36
(3):和140:20(4)1/3:1/9和1/6:1/8
(三)按要求写一写。
1、先写出比值是3的两个比,再组成比例。
2、根据×25=×25写出两个比例式。
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
评价订正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自由小结
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
12:6=8:4
6:4=3:2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优秀教案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学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以及解决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能根据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提问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练习巩固:判断两个给定的数是否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故事引入:讲述《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出“物物交换”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如淘气用玩具汽车换笑笑的小人书。
提出问题:假设淘气有14个玩具汽车,笑笑有若干本小人书,他们约定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问:淘气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记录在本子上。
汇报交流:各组选派代表汇报解题思路,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归纳不同方法。
四、讲解新知,巩固练习
介绍比例尺: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在地图和工程图纸中的重要作用。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练习巩固:提供多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例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预习下一节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比例的应用方法,还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在用数学语言表达解题思路时显得不够清晰,对题目真正题意的'理解还有待加强。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其次,课堂互动环节虽然较为活跃,但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自我发挥和交流讨论的机会。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教材,设计更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持和帮助,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878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教学重点 :
探索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规律字母化,也就是如何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
教具准备:
一张很长的纸条和一根绳子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复习
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哪些数学规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出示乘法表
师:我们的乘法表中也有很多的规律,先请你们填完这个乘法表,
你们会填吗?(师指导怎样填),生做在书66页上
填表完后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规律?和同学说说汇报展示
2、找规律,填一填。
师:比一比看谁在两分钟内做得最多?
(1) 2,4,6,8, _____,12, 14,
(2) 1,3,5,7, _____,11,
(3) 8,11,14,17,_____,23,26,
(4) 1,8,27,64, _____,216,
(5) 1,4,9,16,25, _____,49,
(6) 3,6,9,12,_____, 18,21,
(7) 1,3,6,10,15,_____,28,
(8) 6, 1, 8, 3, 10, 5, 12, 7, ( ) , ( ),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说明填的理由和依据。
师:填什么数?为什么?
师:象这样的数列�
第20个汽球是什么颜色的?第48个呢?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习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习。
(1)第七页第四题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上一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