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汇总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课件汇总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红楼梦课件【第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眼光,领会人物的美感。
(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脂砚斋评价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
开端:黛玉进贾府
发展:黛玉拜见贾母及众人
高潮1:初见王熙凤
继续发展:拜见二位舅父
高潮2:宝黛相见
结尾:安排住宿
(三)贾宝玉的形象
1、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
王夫人介绍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
黛玉忆母言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
提问: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1、外貌描写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2、摔玉的情节。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3、《西江月》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作者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来表现贾宝玉的性格。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贾宝玉:他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功名利禄,争取个性解放、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和叛逆精神。
4、作业
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
工艺美术课件【第二篇】
工艺美术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品种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问方式结合学生回答,逐步深入阐述主要工艺美术种类的成就特点。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中国工艺美术与中国文化相联感受其文化基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三、教具准备:
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
四、教学过程:
(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门类众多,品种十分丰富。本课仅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品种加以介绍,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辉煌成就和多姿多彩的面貌。建 议补充本课未能选取的其他重要工艺品种如漆器、金银器、景泰蓝、服饰、家具、竹木牙角雕刻等内容,或就当地的工艺名品及学生感兴趣的品种加以介绍。
(二) 授课方式当灵活多样,尽可能安排一次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工艺美术展览或工艺美术生产机构,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艺美术的了解。
(三) 工艺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鼓励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现有条件,自已动手临摹、制作工艺品,并以之与中国古代优秀的工艺作品作比较,以进一步领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因材施艺、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等特点。
(四) 本课的内容可以与中国历史、地理、语文的相关内容衔接起来讲授,如彩陶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与青铜时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玉器与“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等,启发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的知识,使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全面、深入。
一 导入
提问1:提到中国的古代工艺美术,我们脑中会闪现哪些工艺品?
展示老师与学生准备的真实物件,指出青铜器、丝绸、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等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即工艺的分类。
提问2: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工艺作品,想不想知道与它们有关的背后知识?
二 讲授新知
A 丝绸
提问:说出与丝绸相关的成语?推出中国丝绸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1.丝绸种类
2.以《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为例,分析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B 瓷器
1.提问:汉唐以来,除陆上的“丝绸之路”,你知道另一条海上通道是什么? 播放各国留有中国瓷器的图片及片断“陶瓷之路”(历史短片)
2.分别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
在学生已知信息中进行扩展及延伸,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入主题 文学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进行知识逐步深入阐述,是学科整合的体现 利用多媒体艺术补充学生课外资源。通过提问、欣赏、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基础,进而逐步深入阐述新知识。扩充学生对工艺美术的理解认识。
分析《人面鱼纹盆》、《青花八吉祥纹扁瓶》,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
3.简介陶瓷之路,景德镇瓷器,唐三彩 。
C玉器
提问:玉的象征意义?
欣赏当代画家李爱国人体系列指出人体即玉,并分析《玉凤》、《白玉雕桐阴仕女》艺术特征。
引出玉文化概念
D 青铜器
提问:你知道的中国最早的金属器?
通过几件作品简介青铜器的历史及艺术特点。
E其他工艺品种
补充了课本未选取的其他重要工艺品种如漆器、金银器、景泰蓝、服饰、家具或当地的工艺名品及学生感兴趣的品种加以介绍。
教师总结:工艺美术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仅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丰富和改善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体会到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古诗课件【第三篇】
古诗两首课件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望洞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望洞庭》。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把握诗境
1、学生自由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2、教师背一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名让学生背以前学过的刘禹锡的《浪淘沙》。
3、学生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境
(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学生自由练读全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古诗及题目意思。
4、指名说说诗的大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
5、四人小组合作解疑,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①、诗人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
②、师生共同欣赏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令人神往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一、二行诗。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④、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教师简单讲述西施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三、四行诗。
⑥、小结: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⑦、指名朗读三、四行诗。
6、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①、自由组合练习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②、展示个性指名读,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③、师生互动背诵读,通过教师引读点拨,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体会诗名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你们了解洞庭湖吗?谁能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读通古诗
1、生自由练读古诗。
2、录音范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223。
三、读懂古诗
1、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
2、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课件逐一展示。
3、设问:
⑴ 为什么会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
⑵ 为什么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青螺?
4、生借助课件展示的情境作答。
5、从古诗中,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五、会读古诗
1、这首诗,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试读古诗。
3、指读点评。
4、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1、链接刘禹锡的其他古诗。
2、让学生自由读读背背。
田园风光课件【第四篇】
田园风光课件模板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及如何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阶段:
一、欣赏风光,引入课题:
1、谈话激趣,组织欣赏风光片。
2、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 ? 组织讨论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分析、讨论风景画中, 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3、总结,引入课题。
二、观察《田园风光》,练习从景物中提取色、彩,并讲述它的色彩变化,认识色相。
三、欣赏风景画《大地悠悠》,体会情感。
1、欣赏风景画《大地悠悠》 体会情感。
2、讨论:色彩的变化与情感的关系。
3、欣赏同类型的作品。
4、小结: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感受。
四、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3、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4、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5、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第二课时
示范画风景画 ,练习画风景画。
1、示范用铅笔淡彩作画,学生观察体会。
2、讨论、小结铅笔淡彩作画的过程。
①勾画轮廓②画出淡色③适当渲染④完成画稿
3、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4、作业点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件示范画的出示,教师的演示,但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时间有限,空间有限,我们没有条件带孩子们到郊外去写生,所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学生都是初次接触水彩风景,所以我不得不对课本上的画进行简化,降低要求,学生才勉强完成了作业。看来,提高学生的水彩画水平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也不是仅凭教师的一腔热情就能实现,一定要有长远的计划才行
《假如》课件【第五篇】
《假如》课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会认6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汉字。
3.能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课文内容,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入题
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有求必应的潘多拉的盒子,你希望用它变出什么呢?假如你有一张神奇的飞毯,你想到哪儿去?假如你有一盏阿拉丁神灯,你想用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假如我们拥有这些神奇的法宝,我们会让梦想飞扬,看来想像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如吧。(板书课题:23 假如)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指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也相机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3.指导识字。
(1)学生圈画生字,自己初读,并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老师及时评价并给予帮助。
(3)同桌之间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识字效果。
(4)出示词语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认读词语。
三、再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想想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我想给画( ),让它们( );我想给画( ),让它们( );我想给画( ),让他( )……。四、个性化阅读,体验情感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自读延伸。
1、自己最喜欢哪一小节,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师生对话交流。
第一节,让学生体会小树在冬天面临的寒冷,作者要给小树画上一个金色的太阳,这样小树就不怕寒冷的袭击,能安然地渡过冬天,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绿化我们的地球,说明作者爱护树木。
第二节,小鸟是地球上可爱的精灵,找不到食物时会饿死的,作者要给小鸟画上一些米粒,这样小鸟就能快乐地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
……
3.让我们带着情感把喜欢的那一节再读一读、师生评价,
4.小结,激发情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作者希望用马良的神笔画一个太阳温暖冬日的小树,想画一些米粒喂养饥饿的小鸟,想画出一双腿让残疾的西西能快乐地奔跑,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想对作者说一句什么话呢?
二、拓展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1.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启发学生: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送给谁?帮他解决什么困难?(学生思考,放柔和的轻音乐)
3.学生自由表达,老师适时地从学生的语言、价值观、情感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
4.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两节诗句,写后让学生配上音乐读一读,欣赏自己的作品。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击、叹、泣、粒、腿、燕、幸、哭”等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着重指导写法。
例:“击”字写在田字格中间,上面一竖要出头;“叹”、“泣”、“粒”三个字是左右结构,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腿”字部件多,写时既不能分开,又要互相避让;“燕”字笔画多,要注意书写笔顺,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书空;“幸”、“哭”两个字是上下结构,注意上窄下宽。
2.学生书写汉字,教师巡回指导。
四、感知升华,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小作者极其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用来干些什么?
小结:前面我们学过这样一句话:“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
下一篇:《看电视》PPT课件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