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课件汇总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陶器课件汇总10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陶器课件【第一篇】

陶瓷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早在宋代,我国陶瓷艺术就已经享誉全世界,甚至比汉时的丝绸工艺更文明于世,就连欧洲人都要称中国为china—陶瓷之国。

在所有的陶瓷制品中,当数景德镇的瓷器最出名。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要数陶瓷花瓶了。它的花纹细腻、精致、大方,可谓中华一绝。那么,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首先要进行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道工序:制作坯子。

制作坯子的第一步是和泥。泥的湿度要适中。如果过稀,制作时会不成型且不易固定;如果过稠,则不易制作。和好泥后,就要把泥团置于制坯器上,尽量将边缘抹平,即拉坯。开动制坯器后,要等2~3秒钟,等到泥团上方出现开口方可制坯。

拉坯时,大拇指要紧紧卡在泥坯内壁,其余四指并拢。大拇指与其余四指要夹成一个瓶口似的波纹状,这样,坯的形状一旦固定下来,正好是一个瓶口。

坯子拉好后,需要1~2天的时间晾晒,一定不可急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坯子晒到微软时,即可刻纹。刻纹时要用尖笔来工作,否则不易上色。刻纹时要小心,一旦刻错就不能在改。

接着就是上色,上色时要注意釉彩不要上的太浓,而且不要出格。

上完色后,要将花瓶水平放在砖窑中烧。只要掌握火候,就可以将陶瓷花瓶烧好。

希望我们身边能够多一些有耐心、技术出色的人,使祖国的陶瓷工艺的前景更辉煌!

陶器课件【第二篇】

今天,我们一家人来到了运河大兜路。这里的房子都是白砖青瓦。大街,小巷和商铺,这都有。我们走啊走,遇到了一家陶艺店名叫“陶一天”。爸妈同意带我们做陶器。我和弟弟飞奔进店里。

店里的人不多,才六七个,墙上有许多架子,每个架子上都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陶器。有花瓶,烟灰缸,水杯……我挑了一个非常精致的花瓶,这个花瓶身上有三朵漂亮的玫瑰花。

开始制坯了,首先要先开始盘泥条,把泥条一圈一圈的盘在底坐上。盘好之后在抹平,“里三圈,外三圈,爱的魔力转圈圈。”不久就抹好了。爸妈让我把这个东西做成瓶子的形状,这个可有点难了,呀!不好我不小心把瓶径做长了,眼看就要塌了,爸妈及时赶过来帮助我完成了这一步。不对啊!这花瓶怎么是斜的呢?我叫爸妈过来看看,过了好一会,爸妈才帮我调整好中心。

开始做玫瑰花,拿一点点泥巴,揉成圆,放在手心用大拇指一按一个花瓣就出炉了。我试了好几次,可是,这个太大了,这个太长了,这个太小了……怎么么也做不好,眼看弟弟已经开始上色了,我的心情变得更加烦躁,最终只能选一些粘上去。可是粘不上去,会掉下来。原来,要在花的底下点许多小洞,抹上泥巴才能粘上去。

粘上去之后我把花瓶拿去吹风,等着吹干,我开始准备涂色,我用大红色来涂花,呀!不好我涂到叶子上了,赶快用绿盖一下,我涂完绿色后发现颜料没了,不好,用力过猛把花瓣折断了,我想把它接上,可是接不上了,没办法只能这样了。

今天我有点失望,但是也很高兴,于是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陶器课件【第三篇】

“耶,要去新都陶艺村喽!”我们全班同学兴高采烈地欢呼着,个个眉飞色舞,谈笑风生,盼望着早点到陶艺村去大显身手。

载着我们欢声笑语,载着我们满满祈盼的大巴终于驶进了陶艺村。一进门,只见左手边清澈的水潭中耸立着一座用数也数不清的小瓷壶搭起的高塔,高塔上一只瓷器狗巍然竖立注视着我们,正面用红砖竖起了一面屏风,屏风中镶嵌了各种各样的或成品或半成品的陶瓷品。满眼望去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陶艺艺术品,点缀着整个陶艺村。我们好像走进了陶艺艺术的天堂。

这时,一位叔叔把我们带进了播放室,在这里我们知道了关于瓷器的一个个故事以及陶艺的制作方法,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瓷器生产地最好的一个地方就是景德镇,但是那时候叫“昌南”。中国人把瓷器带到外国去卖,外国人觉得瓷器很精美,就问是哪里生产的。外国人的中国话很不标准,就慢慢地把“昌南”叫成了“china”。后来,他们就以“china”来命名整个中国。于是,瓷器的.英文名也叫“china”。

干完午饭后,我们全班同学便劲头更足地争先恐后的动起手来,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整个陶艺制作间。我也不甘落后,挽起衣袖,像模像样的做了起来。哪想得到,纸上谈兵容易,一上“战场”做起来就太难了。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控制不了手拍陶泥的力度、大小和厚薄。陶泥也好像故意和我捣乱,根本不听话。我心里越是着急越是把握不好。好在陶艺村的一位叔叔手把手耐心的教我捏制出了一双精美的拖鞋。

望着这双精美的拖鞋,我不禁感叹叔叔精湛的手艺,我想这手艺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虽然我没有叔叔精湛的手艺,但是我还是想亲自制作一件自己的“工艺品”。于是我静下心来专心制作,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心里也不像开始那样着急了,慢慢地觉得泥好像也听话了。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我终于制作出了一件自我感觉不错的“碉堡”, “碉堡”上还架了一座大炮,仿佛随时保护着我们的“china”。

陶艺村的阿姨告诉我,现在我做的只是一个雏形,还要经过1300度的高温烧制8个小时后,才可以算是完成了初步制作。如果要更好,还要进行修改加工,上釉,再加温烧制等等不同的工序,最后才真正完工。我心里想:真不容易呀!难怪我们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那么有名,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看来,干什么事儿都要有耐心和恒心!

陶器课件【第四篇】

7月7日那天,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大地犹如一个大蒸笼。我和三个同学约好去唐宋官窑博物馆。

我们乘着地铁,走了一段路,来到了目的地。

我们先参观了博物馆,参观完博物馆后,黄宇航吵着要去做陶泥,家长们就带我们去了做陶泥的地方。家长和管理员讨论了一番,然后,就让我们去把围裙穿起来。穿好以后,我坐到了我的座位上,可是师傅让我走开,我迷惑不解的看着他心想:这师傅搞什么名堂?我看他坐了下来一边说一边做。我才知道他要教我们怎么做陶泥。师傅说:“首先,手一定要沾湿,人要坐端正,把手放上面,不能放下面,否则手会受伤,手要保持不动,还要用力按,用大拇指把泥的上端按住,成形以后用大拇指从泥的中间戳下去,手指头不够长可以用中指从中间戳下去。弄好以后,再用两个手的食指和大拇指,食指在外,大拇指在内,不轻不重的往上提。如果高度不够,可以一手在外,一手在内,一起提。最后,这一步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是碗,一会儿是花瓶,一会儿是笔筒......看的我眼花缭乱。看着师傅轻松的变幻着花样,我想:这陶泥这么好做,原来做陶泥如此简单!

到了我们做的时候,我一不小心把师傅做好的陶泥弄碎了。我觉得没事,重做就是了,反正挺简单的。我就把泥揉成一团,做了起来,可我每次到第三步的时候总是一团糟,我对着泥看了看,心想:是不是手放水里太久,导致泥太湿,做不出来?于是我对师傅说要求换泥,师傅看了下,把泥换了,可我还是做不好。

时间快到了,我们都没做出作品。师傅说:“我来做,把作品带回去当纪念吧!”说完就做了起来,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我们跑过来挑颜色,我想了想选了蓝色,因为我想到蓝天那使人心情舒畅。

最后一步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师傅说:“做这个要熟能生巧,多练就会了。”原来做任何事都要多练,才会做的更好,不能轻易对待。

我愉快的度过了一天。

陶器课件【第五篇】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

艺精雕塑神如活,绘胜描摹采欲敷

泥土在与手掌的配合下下,反复调整和塑形,变成一件件具有生命力的胚胎。在一双双纤纤巧手下,飞舞着各色图案,栩栩如生,熠熠生辉。在一颗颗虔诚的心中,怀揣着明日的憧憬。火土致济,瓷器乃成。

烧炉里的火熊熊燃烧,跳跃的火苗,清晰的闪耀着匠人的汗水。你会惊讶1300度火的淬炼,它们怎么会把每一个瓷器胚胎都烧得里外通透,叫人忘掉原本的模样。每一次入窑烧制都恰似与火之间的博弈,造就了瓷器别致,独一无二的美。看着烧好的瓷器被人一摞一摞地递出来,给人以各式美感,细腻晶莹,如晓月清空。又或者具有古朴,庄严,沉静之美,震撼心灵,以及现代创新俏皮之美。既是精巧观赏的物件,供人欣赏,高阁束之。

亦是寻常百姓家中的日常用品,随处可见。

历史不断发展,但是却没有埋没这门技艺,它闪耀在历史的长河里,让世界之人无不赞叹古人的智慧,亦让今人觉得美轮美奂,自豪之感油然而生。瑰宝之一的闽清古窑,它于宋元两代,共发现遗址五处,专烧青白瓷,胎质坚细,造型多样,纹饰较丰富,釉星浅灰色,青的色调少,具有福建地区特色。

生命犹如一抔黄土,经过烈火的燃烧次次锤炼、日复一日,每一场历练都是奔向涅槃的节点,一次次塑造出新的生命的意义,塑造更坚毅的意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蜕变,磨练出生命的本色,这也是生命的美。

陶器课件【第六篇】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全体初一年级学生来到了位于天安门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进到博物馆。大厅宽广明亮,地上是光滑的大理石。阳光从外面照进来,把博物馆照射的蓬碧金辉。博物馆高端,大气却又不失庄重和优雅。

在开始之前我们观看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简单介绍影片《国脉》在这部短片中让我更多的了解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两个基本成列。一个是“古代中国”,另一个是“复兴之路”。我们女生参观的是“古代中国”中陶器的部分的彩陶,老师你首先给我们介绍了陶器,然后给我们布置了任务。

我们组的任务是去仔细临摹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图案。在绘画中看起来非常好画。但要真正画到精准,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大到几条花纹,小到几根毛。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艺术的热爱不是可以用几条线来比喻的。

这件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作。他呈红色,口沿出绘有间断黑的长条,内壁似黑彩绘出两对对称人面鱼纹,寓意年年有余,因为鱼有游的特征,希望自己也有朝一日像鱼一样在水里游,可以表现出他们对未来的创想,对未来寄托无限的希望。

画完后我们进行了交流,虽然里面有各种各样复杂的知识,但这毫不影响我们对历史的热情与探索。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中国灿烂的艺术文化。

一次简单的旅程,让我受益颇多。一次穿越上下五千年的时空隧道,让我感受到中华的悠久历史。一次收获满满的知识,用探索的万花筒了解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它走遍五千年的道路,风雨无阻。却依然屹立世界的东方。

陶器课件【第七篇】

星期五美术课上,老师教我们做陶器。老师对我们说:“陶泥比彩泥硬,做之前要先蘸水,打湿之后就好做了。”我准备做一个笔筒,因为既简单又实用。

我心里盘算着:先揉一个圆柱形,然后再慢慢拉长,做成中间粗两边细的长条。接着把它围成圆圈,放在笔筒圆形的底上,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摞起来,就能组成一个完美的笔筒。

很快我就发现,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无情。在搓长条时,搓着搓着就断了。我不灰心,蘸点儿水加点儿泥继续做。这回倒没有断,却又出新问题了,我搓成的长条连接起来组成的圆圈太大了,比笔筒底还要大呢!我有点想放弃,但还是有些不舍,就决心重新做。

说干就干,我先把圆圈儿扯开,再去掉一小截,最后再连接上,大小正好和笔筒底一样!费了这么大的劲儿才做好了一个。不过我已经掌握了技巧,所以很快就做了一个有二十层高的笔筒。因为做第一个时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做出来的不怎么好看,我安慰自己:好看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实不结实。这时我才发现有的地方已经裂了缝。我马上开始了快速抢救,在笔筒的八个方向粘上了竖着的长条,这才勉强撑住了了。

正当我准备来一个全面大修补时,下课铃响了,没有时间了,只好到家再抢救吧。

虽然我的第一个作品不够精美,但我已经掌握了做陶器的技巧,收获了知识。相信下一次一定会做成功的!

陶器课件【第八篇】

假期里我学会了一项手艺,那就是做泥猫。这只猫的身体胖胖的,头小小的,它还有一双尖尖的耳朵和一双贼溜溜的眼睛。它的尾巴最为奇特是卷起来的,很可爱。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小猫咪。

这么漂亮的猫是怎么做成的呢?很简单。先用三四块泥片叠成一块,再用泥水糊上去,使它们合为一体。接着用大姆指充当‘推土机’,把猫身体粗糙的地方打打滑,这样身体就做好了。

做完身体,开始捏猫的头部。用泥搓成一个球,再用两粒黄豆般大小的泥球作为猫的眼睛,轻轻地按在头部的中间,这样眼睛就做好了。接着就是做鼻子。我用小姆指充当‘打洞机’伸进猫鼻子的部位,戳一个小洞,当我拔出‘打洞机的’的时候,这个猫鼻子竟然发出了‘啵’的一声。好像亲嘴一样,真好玩!最后再把准备好的姆指般大小的小泥团放进鼻子的部位。一个圆鼓鼓的猫鼻子诞生了。

我用余下的泥片搓成条状,粘在身体下面充当猫腿。再用闲泥条做了条粗壮的尾巴,这尾巴还是向上翘着的,看上去简直就是个神气十足猫将军。

做泥猫最难做的要数捏胡须了。我捏的胡须要么一边高一边低,要么一边细一边粗,要么一边长一边短。最后我只能借助尺子,精确地量一下,再比一下,最后好不容易做好了两条大小,粗细,长短对称的胡须。

看着我亲手做的泥猫坯,还来不及上色我便双手小心地捧着回家了。做陶艺真有趣!

陶器课件【第九篇】

陶瓷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我们必须得传承下去。

——题记

“呼,呼,呼——”大风使劲地乱刮着,旗子哗哗地随风飘舞着,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的目标——青少年活动中心出发。

几天前,我们的美术老师给我们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做陶瓷,出发前一天,我可是兴奋得一个晚上都没睡好觉!

今天一大早,我们三个班如一条长龙向青少年活动中心前进。刚进大门,我们就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二楼,坐到指定位置。桌子上已摆放了八块布料,布料上使我们要用的陶瓷。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我们先把布清洗了一下,拧干水,再平铺到桌面上。然后把陶泥放到硬纸板上,反反复复地扔、摔、打、捏,一直到形似正方形,而且中途要保证泥块不能变干,接着继续摔打成长方形,再把它一分为二,最后用布将其中一块包起来,还有一块制成饼。

接下来就是自由发挥了。我想了想,制作什么好呢?复杂的我水平有限,还是做个简单实用的吧!这时我想到书桌上的笔筒,我就做个陶瓷的笔筒吧!我先切了一道道泥条,把它搓圆搓细,看似简单,做起来确不容易,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些泥条搓得比较匀称、美观。接着我把这一道道泥条按放到底座上,上面再用粗的泥条固定一下,一个笔筒就做好了。我瞧瞧其他同学还在埋头认真地制作,再看看面前多余的材料,这些可不能浪费哦。于是又埋头做了一个墓,旁边还捏了一个小人。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结束了。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陶瓷的文化,而且还制作了陶瓷,虽然不是那么漂亮,但却是我们自己动手用心完成得!永久留作纪念,一直传承下去。

陶器课件【第十篇】

画画是我的最爱。

闲暇时,我总喜欢打开画夹,欣赏着自己的画。尽管有的不是很好看,但都是我耗了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完成的。从最初的正方体、石膏体到苹果、梨、陶器等静物,再到静物组合,我无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的。

想当初,画到单个静物的时候,我曾想过放弃。我这个人动作很慢,上课总是踩点到,考试有时试题都做不完。画画这种耗时间的艺术,我自然是更慢了。别人画一个静物需要一节课,我则需要两节课的时间。我以前画单个静物大多要花了三个半小时左右。画着画着常常觉得很难,不知从何下笔,有时甚至画错了。若是在阴影较深的部分,则变作一团糊了。听见别人“刷刷刷”地画着线条,自己却不知如何画下去,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于是我想着,下个学期就不学了吧。

后来,老师说我单个静物画得还是很不错的,细节处都用细腻的线条画了出来,有立体感。于是,我又有了信心,并开始尝试画组合了。

再后来,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我换了一个教画画的老师。新老师那儿有很多学生,大家都很融洽,我也认识了几个朋友。我每次一到那儿就开始认真地不停地画素描,时间一长,我的画画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有时朋友画完了路过我的座位会望上一眼,或走近来:“你画得真好,我永远都画不出这么好的画!”尽管我知道朋友说得有些夸张,但也是对我画画水平的肯定和鼓励。我听着,心里更是高兴极了。

我就这样认真地画着一幅又一幅的画。终于,老师让我尝试画大画了。虽然上面同样是要画静物的,但却比之前的组合复杂很多。渐渐地,我发现从前令我烦恼的事已很少发生了。过去,画画时用橡皮修改作品,画纸总会被擦得起毛,起毛的一部分就很难看了。现在除了定型时画轮廓需要用到橡皮,其它时候已很少用到橡皮了。而且,我画的速度也变快了。如今,一个陶器加一个水果,一节课就够了。虽算不得快,但与从前的自己比较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在向它努力靠近。当遇到困难挫折时,不要害怕,不要退缩,而要勇敢面对,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那么当你渐渐接近目标时,你会觉得自己付出的所有辛劳都是值得的。

48 406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