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汇总4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汇总4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第一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1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
在备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领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美读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在“救助车夫”这一部分当中,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动词。在这一部分中,老师特别抓住了其中的“跪”字。这个字能否理解得透,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鲁迅先生的关心劳苦大众的品质。在执教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先读本部分,然后找出怦然心动的语句,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一个词。究竟为何怦然心动,学生先对“跪”的意思进行了诠释,这是一种小辈对长辈礼貌的作法;然后,又对车夫与鲁迅先生的身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而易见。这种不计较身份的'作法,的确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是的,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怦然心动,是那么的重要,谈出自己的感受,也是那么的轻而易举。
通过随后的课堂实践,尤其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还是发现了诸多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如何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40分钟学生们应学到什么?
讲了这节课,再结合平时上课的情况,自己感觉这堂课中学生所学到的东西肤浅,不深入,再结合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相差深远。
2、如何做到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乐于学,想办法学?
一堂课上,只有半数学生能够注意听讲,积极发言,而其他的则只做旁观者,坐在那里默不作声,是积极思考而不愿表现自己还是跟本不动脑坐在那只顾自由的活动呢?有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顾忌不过来,于是课堂效果总是不理想。一直以来,总在想办法如何使学生在积极思考、活跃气氛中学习,而且一直努力去做。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第二篇】
不久前,我上了一节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质疑导学法组织教学。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并且看看有什么问题,让他们写在书本旁。
在反馈时我叫同学们把自己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问大家喜欢研究哪一个问题,并让研究同一个问题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结果证明这一教学方法取得了成功,学生不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在研究时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共同探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的很有深度,对文章的内容提出了许多有个性的见解,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这个片断中使我认识到了学生的潜能是无穷,只是我们没有去认识到,没有去进行挖掘,教学中我们常常担心学生没能把老师讲的听明白,不能把教材内容掌握好,因此教师常常包办学生的学习。其实,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完全有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学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第三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想起磨课的这一个月,三改三试。刚开始备课时,我预设是想走情感路线,通过体会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扶”、“半跪”“严肃”等感悟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品质。
于是我开始以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为目的,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很多煽情的成分,比如:通过想象周晔当时的悲痛心情,理解鲁迅先生的慈爱,那么得到先生的爱抚的仅是他的小侄女——周晔一人吗?他把他的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补充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的有关孩子悼念先生的语句。
按照这样的设计,我进行第一次试讲,在课堂上不断的煽情,让学生感悟先生的精神品质。但一节课下来,发觉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够理解,大部分同学还无法理解鲁迅先生对车夫的救助,不仅仅是帮助他这么简单。而且一节课内容太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
于是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内容缩小了,但是主题不变。一节课上下来,旁边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大的框架已经出来了,再修改细节就可以定稿了。
定稿以后我想了很久,到底一堂课我是想让学生学习什么?是仅仅知道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还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感悟人物精神品质,如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后来在新钢一小听了一堂课,听到评课的几位老师都在强调一个理念:理性教学,我们需要的不是什么感情,不是追掉会,而是教会孩子学会学习。语文本身就是阅读与写作两大块,课本上的阅读,应该是为写作服务的。而这,和我们现在正在试验的课文中渗透写作教学不谋而合。
最后,在上公开课的前三天,我大改了教学设计。围绕两根主线,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精神品质,2将作文教学有机渗透到课文教学中,让学生不但动情更能学以致用。
但上课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对学生不够放手,课后小练笔没有出示要求,部分学生不明白,无从下笔。以上就是我的教学感想。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第四篇】
章海玲2009年10月28日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采取反馈互动的备课思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密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的生平。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学习语文的一、二段,感受人民对鲁迅的爱戴和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朗读练习。
本课教学以第二课时为主,内容是学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个故事。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反馈的交流环境,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一、组内成员的互相合作。为了避免合作学习中的杂乱无序,课前,我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配备小组长,组织协调讨论,使说的有次序,说的内容有小结,集体反馈、交流时,有代表承担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由复习旧知引出全文总领句:“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简练的`提问,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和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紧紧联系起来,体现系统性。然后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作为本课教学的主线。比如让学生轻声读“谈碰壁”的故事时,学生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让小组组织讨论,最后全班交流。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很远,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有很大的困难,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没有空洞地讲解,没有包办代替,而是采用了让学生“读
-思-议-再读-再思-再议”的办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从句子表面意思的理解引入深层次的理解。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地出示小资料,帮助学生探索句子中内含的意思。学生根据小资料的内容,深思了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深刻地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这样使每个学生均有收获。 “关心女佣”属于同一类故事,内容简单,一读即可。通过学习三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鲁迅爱憎分明的情感,从而在心中树立起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形象,涌起无限爱戴之情。揭示出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人格,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给学生留下完整清晰的印象。至此学生自然理解了鲁迅逝世时人们的悲痛心情,再读第一段“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时就能入情入境,升华情感,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从而达到“情我交融,情我一致”的境界。
二、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合作的内涵。
在学习第三个故事“救助车夫”时,第一小组和第四小组的同学都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不明白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难点之一。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鼓励学生以竞争的方式展开讨论,激活学生思维,使后进生也有机会参与,有收获。通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甲:在当时的社会中,有钱人看不起拉车的人,把他们当牛当马,鲁迅先生对此非常愤慨。
生乙:鲁迅先生从这个车夫的遭遇,似乎看到了全中国受苦受难的人,他救得了一人,救不了全中国受压迫的劳苦大众。
多么深刻的感悟啊!正是由于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正是由于合作挖掘了学生中蕴藏的巨大潜力。
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在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是学习的一员,深入各组,了解学情、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参谋和指导者,将学生
的讨论引向深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探索,自主发展。在朗读练习中老师也参与其中。如朗读谈论《水浒传》这个故事时,师生合作读伯父和我的话,读好后问学生:周晔,你为什么听了我的话比挨打挨骂还难受?学生马上能体会到原来伯父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批评我读书马虎。而且师生合作读,入情入境,有利学生进入情境。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迸发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
但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总是留下一丝遗憾。如在研究伯父救护车夫之后的神情动作时,我因为时间关系以读带过。还有设计的小练笔也没有完成。在第三课时时,我又重新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推想一下,伯父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想些什么时,我适当地点拨,进行小练笔。于是,学生从天气的阴冷写到车夫的可怜,从一个车夫的穷困读到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再引申到严重的社会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生活积累也会被激活,同学们联系影视中的镜头想象创造,诉说这个车夫可能经历的种种痛苦与磨难,真正读懂了伯父的叹息,一个令人敬仰的伯父自然而然地展开在同学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