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教学设计实用【优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教科书教学设计实用【优推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支持一下小编了!

教科书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四则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确定方法使计算简便。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指名口算。

=÷=×+×13=。

58+36=×=÷=。

二、复习解答应用题。

1、做58页第7题。

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调查,再把调查结果课内交流。

1、做58页第9题。

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完成。学生完成后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交流。

三、评价与反思。

围绕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

教科书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科书第59~61页,练习十五第1、6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了解数学和价值,对数学产生求知欲,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出一位航天英雄,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聂海胜)同学们看他来了(出示聂海胜出征时图片和时刻)这是聂海胜和他的同伴即将出征飞天的时刻,这是几时几分呢?(指生认时间)。

师:英雄已准备就绪,飞船要点火升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激动。

人心的时刻(播放飞船点火前倒计时录像,30秒准备,20秒准备,10、9……2、1,点火)。

师:在刚才的录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时、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秒。

师:秒虽然是计量短暂时间的单位,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很大的作用。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秒呢?(马路上红绿灯、运动员赛跑计时等等)。

师:秒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我们用什么来计量秒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各种计录秒的钟表。

认识秒针,发现秒针的特点。(钟面上三根针中秒针又细又长,秒针走得最快)。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1,这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6,这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1走到5,是几秒?怎样想的?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5还多2小格,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6走到11还多3小格,是几秒?

课件展示从12走到12,是几秒?

学生活动:同学两两合作,一生拨动秒针,另一生说时间,然后互换。

2、认识1分=60秒。

师:我们已经知道秒会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是几秒呢?

小组合作:观察钟表,秒针走1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指生说。

得出结论: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感受时间珍贵。

1、感受1秒。

师:1秒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师播放1秒时间,生试做。)。

生汇报自己1秒钟能完成什么?

课件播放:1秒钟里,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蜂鸟振翅55次,

植物中生长最快的竹子长10微米。

三峡电站1秒钟可发电2700千瓦时,

汽车1秒钟奔跑20米,

神舟六号飞船1秒飞行千米,

1秒钟里,全球植树造林的面积约1414平方米……。

师:观看了生活中的1秒钟,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2、体验1分钟。

师:1秒钟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让我们不能小瞧这短暂的时间。那么1分钟有多长呢?我们来体验一下。(师播放1分钟时间的滴答声,生静静观察体会)。

说说自己的感受。

游戏活动:尝试1分钟记忆词语。比一比谁记得多。

四、联系实际,巩固拓展。

1、填空。

1分=()秒()秒=3分。

2、练习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每天要睡眠9()系红领巾大约要用20()。

用电饭锅煮饭要用25()刘翔110米跨栏大约用13()。

3、练习十四第6题,学生课后使用钟表统计。

4、全课总结。

教科书教学设计【第三篇】

这篇课文以“教科书”的“珍贵”为线索,记叙了1947年,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延安小学的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教科书,张指导员在取书的路上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歌颂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精神,在他们对后代的殷切期望中我们会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现在的学生远离战争,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因此学习时,一定要向学生简单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或者,组织学生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借此拉近彼此的距离。

课文真挚感人,这样的故事也很能吸引学生,学生有阅读的愿望。教学要在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读能力,课后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文章,去了解更多的战争中的感人故事,了解战争中坚持学习的困难,进而从内心深处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困难,体会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3、认识省略号及其用法。

搜集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

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2、简介背景,营造氛围。

(二)、速读课文,审清题意

1、读题、解题。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主要“珍贵”在哪里?并勾画出“珍贵”含义的词句。

(三)、略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勾画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扩展想像,理清故事情节

1、运用“读、画、议”的方法导学第一段。

(1)读一读,哪些词语的语气要加强?

(2)画一画,从哪看出来延安小学的同学们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3)议一议,“没有书”是“最困难的”,这和“珍贵”有什么联系吗?

(4)小结。

2、自学第二至六段,分角色朗读体会心情。

3、研读第七、八、九段。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语句。

(2)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4、研读第十段。

(1)导读:自由读,边读边想。读第一遍,画出描写人物神态和语言的词句;读第二遍,想像张指导员当时的思想;读第三遍,琢磨张指导员说话的语气,想像他没说完的话的意思。

(2)品味重点语句,理解省略号的意思。

(3)师生讨论小结。

5、研读第十一段。

6、速读全文,深入理解。

(2)梳理课文叙事顺序。

(3)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作业:阅读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作品,交流感受。

板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

炮火连天盼

情况紧急取

敌机轰炸护

生命垂危望

教科书教学设计【第四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思考“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读文、自学情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打我很狠?

师: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

(1)课件出示:“爸气急了……我挨打了”

a.生读,标出表示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咻咻,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

(2)课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a.师:当小海音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红肿的伤痕,她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2.解决第二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1)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生读,体会以前小海音就天天迟到,今天因为下雨,竟然不想上学,要逃学了,这些表现让父亲忍无可忍。

b.生再读,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

吓了一跳--说明太晚了,太不像话了。

硬着头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还在找借口。

居然没挪动--知道一个字的命令可怕,还不挪动。

(3)师: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4)师:小海音挨打了,她委屈,她生气、她怨恨,她不解,那么她究竟该不该挨打呢?请大家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的观点可能有两种:

a.不该打。

--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小海音会多么害羞呀,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一点也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该打。

--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她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该打。……。

3.解决第三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2)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4)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二、配乐朗读,升华主题。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三、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师: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体会林海音后来能取得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与父爱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3.师:读了这篇文章后,老师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虚心地接受和认真地改正错误,把缺点变为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教科书教学设计【第五篇】

这篇课文以“教科书”的“珍贵”为线索,记叙了1947年,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延安小学的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教科书,张指导员在取书的路上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歌颂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精神,在他们对后代的殷切期望中我们会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远离战争,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因此学习时,一定要向学生简单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或者,组织学生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借此拉近彼此的距离。

课文真挚感人,这样的故事也很能吸引学生,学生有阅读的愿望。教学要在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读能力,课后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文章,去了解更多的战争中的感人故事,了解战争中坚持学习的困难,进而从内心深处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设想。

教学时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要以“情”贯穿始终,初读课文时,可设置情境,通过播放战争场面的课件、教师动情的背景介绍,激起学生的情感。再读课文时,则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心情,通过重点句子的研读,与人物的情感发生共鸣。为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导学生排演课本剧、编儿歌、办小报,调动学生自身体验来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困难,体会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3、认识省略号及其用法。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cai课件。

学生:搜集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板书课题]。

师:什么是“教科书”?

生:就是课本。

生:“教科书”前加了“珍贵的”三个字,说明这教科书是很贵重的。

生:说明这教科书是很宝贵的。

生:说明这教科书是很有价值的。

师:课文里讲到的教科书为什么如此珍贵呢?

二、读中悟情。

1、简介背景,

[课件播放:战争场面]。

2、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个感人的故事。文章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在这些语句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

(二)合作探究,再读课文。

1、学习小组同学分角色再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能体现教科书的珍贵?

2、汇报交流:哪些地方能体现教科书的珍贵,读出来,读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看法。

(1)生:这是在艰苦条件下得到的书,所以珍贵。

师:1947年,炮火连天的岁月,条件艰苦吗?

生:艰苦。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读第2自然段)。

师:有哪些困难?有桌椅吗?

生: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

师:有黑板吗?

生: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刷一块。

师:还没有什么?

生: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

师:这些困难都能克服,最难克服的是什么?

生: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抄一课学一课。

师:再读一读,读出渴望之情。

(生带着渴望之情再读第二自然段)。

(2)生:书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党中央节省文件用纸而印制的。

师:党中央的文件是用来指导革命的,这书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多么珍贵啊,再读一读。

(生慷慨激昂地朗读第4自然段)。

(3)生:(读第10自然段)这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珍贵。

师:这一段非常感动人,我们一起读读。

(师范读,指导读“快卧倒”)。

后面是一个省略号,说明喊了几次?

生:很多次。

师:但文章中没能写出来,就用了省略号。

师:这本书连一页也没缺少,叫什么?

生:完整无缺!

生接读:指导员,书在这儿。走,我背你回村。

师: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

生接读: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师:这是指导员流尽最后一滴血,用尽全身力量留给大家的一句话,我们再来读读。

生齐读: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师:将来干什么?没说呀,指导员这时候——。

生:牺牲了。

师:话还没说完,他要说什么,你们知道吗?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打败敌人,为我报仇,为国争光。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出力,就只能靠你们了。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

师:让我们把指导员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酝酿好感情,再来读一读课文。

(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全文)。

(三)表达感受,深化情感。

生:我们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生:可以编课本剧表演。

生:可以画出这感人的情景。

生:可以编成诗歌。

生:可以利用搜集的资料办一期以“战争中的延安小学”为主题的小报,

……。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准备准备吧。

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准备,师巡视并帮助、辅导。

生汇报交流。

三、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一起推荐一起阅读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作品,如:《红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保卫延安》、《小兵张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别忘记一起交流感受。

教后反思。

备课时很担心,怕学生无法真正领会革命先辈那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时,和学生一起读、一起演、一起感动,自己也像置身炮火连天的小山村,脑海中是活生生的张指导员,不用再考虑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切水到渠成,让我深深地感到用真情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欲望,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课始巧画“?”

课始,通过“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为学生体验情感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中逐层画“!”

首先,做好铺垫,进入情境。

以课件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学生跃跃欲试,放开胆子自己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因为这时候,他们也被感染着,读起来很投入。

其次,抓住重点,想象体会。

不需太多理性的分析,只要反复吟诵,在想象中、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中,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立体的形象,使文章内涵与学生感悟融为一体。

第三,表达感受,进入高潮。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用个性化方式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表演课本剧、编儿歌、画画、办报等实践活动将理解运用巧妙整合,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智慧。

三、课尾画个“……”

点评。

1、想象中朗读。

硝烟弥漫的战争是我们的学生从未经历过的,如何把这样的生活用朗读展示出来呢?这就需凭借想象来实现,于是,教者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忘情地读,带上表情、加上动作读,边读边想边品味,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达到了“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2、积淀中创造。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在积淀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引发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鼓励学生放飞思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的方式是多元的、鲜活的,也是我们所期望的。

3、自主与合作。

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读书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充分的活动时间。学生读懂的,不讲;小组讨论能解决的,不讲;解决不了的,教师精要地讲。想起叶圣陶先生说的:“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在这样的场合里,教师如一个讨论会的主席……”

4、课内到课外。

教师具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课前立足课本,放眼课外,让学生广泛涉猎相关资料,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促进对课文的理解;课后没有用“哈达式”的长长的习题卷将学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而是指导学生扩展阅读相关名著名篇,使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世界,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拓展了学习的领域。

22 3430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