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优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优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的学习,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从学生生活实际来看,学生对小数并非一无所知。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多的购物经历,学生最熟悉的小数就是商品价格。但是,学生在此积累的关于小数的认识还属于“街头数学”,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建立在“街头数学”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从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的理性认识,即让学生获得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北京奥运会及福建人何雯娜的一些信息,唤起学生对已有小数表象的回忆,从而形成原始的感性认识,进而引出小数。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爱乡的情怀。

2、联系经验,学习读写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试读小数,自己进行分析、判断。由于在四年级还要具体认识小数,所以在这里只是对小数的读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该如何读小数。

3、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所以通过课件展示商品价格,放手让学生试着填写价格表,再说说自己分享的“2024年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优质8篇】”,最后引导学生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分”。让学生产生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的感受。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也是放手通过“做一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1分米、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因此,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时采取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而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时采取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左边表示“米”,右边第一位表示“分米”,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实际含义,以及初步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通过课件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姚明与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起出场的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再通过猜一猜、写一写、说一说,以及紧接着的介绍自己的身高、猜老师的身高,既是巩固小数读法与意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数感,形式活泼,吸引学生。

同时,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通过课件适时地展示小数的发展历史,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5、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小数的形式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既关注了学生情感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知识的快乐,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

预设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在合作与探究过程中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2、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

教学难点: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介绍有关奥运会中的数据

北京奥运会我国荣获51枚金牌。福建小将何雯娜,以总分 为中国夺得奥运历史上首枚蹦床金牌,实现了历史突破。 何雯娜,20岁,身高米, 体重千克。在比赛中她空翻高度惊人,最高蹦达米。她的成功,使全体福建人为之欢呼雀跃。

2、引出课题

二、联系经验 学习读写

(一)读一读

尝试读——分析比较——总结提升

(二)写一写

介绍书写——收集典型作业——展示——评讲

(三)说一说

1、出示商品与价格,说说这些商品的价格是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2、介绍课前分享的“2024年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优质8篇】”,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表示几角,第二位是表示几分。

(四)忆一忆

超市中的商品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请你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突出重点 理解意义

(一)、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这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写成米。

1分米、十分之一米、米表示的长度相等吗?所以这句话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板:1分米=1/10米=米)

米有1米那样长吗?所以小数点左边写0,小数点右边的1是表示1米还是1分米?

(二)、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

(三)、自主理解以“元”作单位的一位、二位小数的含义。

(四)、观察比较 发现规律

像 这样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位,我们把他们叫做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的都是百分之几。

四、实践应用 巩固提高

1、理解“何雯娜身高米”、“空翻最高达到米”中两个小数表示的意思。

2、改写姚明身高和抗震小英雄林浩的身高。

3、介绍自己的身高。

4、用小数猜老师的身高。

5、介绍小数发展的历史。

五、总结评价 促进发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把这节课的最佳表现定为1分,你能得到多少分呢?请用一个小数来表示。

教后反思: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倡导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要达成这一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努力走进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

首先,我个人认为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本节课在教学中,本人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奥运会及超市中的商品,介绍自己分享的“2024年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优质8篇】”,介绍自己的身高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2、借知识经验促正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小数的读法,学生似曾相识,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中产生的两种正误读法,唤醒生活经验,并借整数读法形成知识经验的正迁移,明确小数的正确读法。再比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的能力。

3、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本人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同时,整节课没有教师的说教,只有师生间的探讨和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没有教师的尖刻批评,只有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生动简练,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的错误,机智地加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新知,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了数学素养。

其次,整个教学中本人感到在“巧用生成资源”方面,本人做得还不够,比如,在巩固练习环节,当出示何雯娜蹦床最高过到米,让学生说说“米是表示多少时,一个学生说成865米,此时本人只是简单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果课堂中巧妙地说:“看,对面的那座山才八百多米高,何雯娜能蹦那样高吗?那她岂不是成了孙悟空?其实米只比我们的两层楼高一些,那米应该表示多少呢?”通过如此引导,想必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二篇】

10月26号我执教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小数的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若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学设计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我们知道数可以分成整数和分数。整数,孩子们一直都在接触,所以都很熟悉。于是就从中秋分月饼导入,从4个平均分成两份,到2个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讨论半个该怎么表示,引起孩子知识结构的冲击;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从学生回答的半个月饼引入分数,认识和理解的含义。

理解分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同桌和小组间的讨论和动手创造一个,让学生充分理解的含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与操作,创造一个几分之一;并交流讨论分数的意义。

虽然这堂课完成了预设目标和知识点,教学过程较理想;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下面就反思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我在执教过程中可能过分看重时间的分配,学生虽然对只是的理解都没问题,但是在对分数的含义表达上却不尽人意。在理解的含义时时间太过着急,只是通过个别同学的回答,就把描述含义的语句出示板书了。导致学生在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时,语言表达非常不理想。

2、在学生动手操作中,疏忽了学生涂色的规范性,在展示作品时局限性较大,应该正确和错误对比进行;不同折法对比进行。

3、学生由于对分数的含义表达不到位,在练习中又缺少对含义的解说,导致最后一个练习,学生存在较大困难。

不过这堂课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各位老师也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现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利用这些生成资源使得学生深刻的了解了小数的读法。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第四篇】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使每一个知识点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而且浪费时间。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直接出示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整数和分数以及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我结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数字让学生来读写,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就直接把本课时的重点也放在了从“元、角、分”中来得出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一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建立起了小数的模型。

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学生还没有思考出来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结果告诉他们,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经过充分思考得出来的,所以对两者的关系没有达到真正的领会。我觉得我可以把分数引出小数时多强调一点转换的过程以及让学生建立起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也就是说10角的十分之一和元的十分之一就是1角。接着,学生应该可以说出一位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的关系: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并且,在出示分数时必须强调出示分数后的单位是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是哪个单位在分成几份。我在想,是不是在这里让学生比较一下1/10元和1/10角的不同点会更好一点。然后再来学习元进行巩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接着在通过认识百分之几的数就可以用来表示,最后深入进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可以用什么小数来表示的探讨。在学习元表示多少时,我可以让学生说一说0,1,8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转换时更轻松地接受小数哪位上是多少分米还是多少厘米或者多少米。当然整个过程就是需要加强学生的说的过程,学生通过说这两个知识的联系,学生对知识就有整体的认识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并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尽量把一些难点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并获得新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外,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主体”,而是“主导”。

诚然,随堂课也好,公开课也好,上课之后我们都会有一些收获,成功抑或失败。如果平时多积累一些这样的感悟,那么,对于提高自己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非常重要。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五篇】

这部分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几种常见的实物图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把价格记录下来。

2、测量自己身高,并以几米几厘米的形式记录下来。

3、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1、师:昨天老师在超市里看见有两个同学在忙碌着,瞧瞧,他们在干什么?

(快速播放课件:两个同学在超市的货架边了解商品价格并用笔记记录着)。

2、师:当时我很奇怪,就上前问了一下,原来他们在做“社会小调查”,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我看了看,发现他们是这样记录的:。

(课件出示两张记录单,第一张是在商品名称后面,以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记录价格,第二张是在商品名称后面,以几点几的小数形式记录价格)。

大家更喜欢哪位同学的记录单呢?说说你的看法。

3、师:是呀!两种方法各有长处,而第二个同学的记数方法,更简单、明了、方便,值得我们来研究它。

(点击课件,突显第二种用小数记录的记录单)。

4、师:像、和(课件中的数字)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呀?(课件闪现小数点)“.”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1、师:谁来说说,这些小数应该怎么读呀?

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小数吧。

3、师:那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

(老师示范,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设计意图:小数该怎么读?怎么写?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个别与集体的练读,老师的范写与学生的仿写直接解决。不拖泥带水,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到下个环节的联系商品价格认识小数上。)。

4、师:哪些同学已知道,这些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表示。之后,小结看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方法: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课件显示出第一个同学的记录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1、师:看来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已经对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已经很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在自己周围找一找,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也有小数的存在。

(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后,老师再通过课件出示教材中第91页第2题的大象、鸵鸟、长颈鹿有关数据,让学生齐读材料)。

(学生可能会猜出正确答案,但讲不清楚其中的理由。)。

3、师: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老师的身高1米75厘米为什么可以表示为米这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表示1米长的尺子,然后平均分成10份,第一段变为红色。)。

(媒体显示两种对应的表示方法)。

5、师:老师还可以从尺子上找到另一个小数,猜猜是指哪部分啊?说说你的想法。

6、师:同学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又有了新的发现。请看:。

(课件演示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使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份。)。

现在一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

7、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说出想法)。

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8、师:18厘米呢?

9、讨论:现在大家能理解老师的身高1米75厘米为什么可以写成米吗?

10、师:王东同学身高上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

11、师:谁愿意来介绍下自己的身高几米几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2、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事物的发展总是朝着简洁、方便的方向不断的演化,数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用今天刚学到简洁的小数记数方法来玩个“价格竞猜”游戏吧。

(老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猜价格,可以以“高了”或“低了”的提示形式,引导学生猜出正确价格。)。

[设计意图:“竞猜价格”的游戏既是对小数含义的巩固,又培养了学生对小数的数感。]。

师: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正式接触小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设计时力求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并让生活素材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思路的关键。本节课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新课开始,创设学生在“社会小调查”中记录商品价格的情境,这样的情境给予学生较强烈体会小数在生活应用中的独特作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他们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使学生感受所学内容不再是简单抽象枯燥的,而且是非常有趣并富有亲近感的,并适时调控教学活动,以真正做到学生知道的不讲,学生已会的不重复,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从而提高了教学实效。

概念教学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作为支撑。只有在具体形象支撑下学生才能对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才有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概念的本质。教材的设计也充分的遵照了这一原则。先是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再通过长度单位之间的改写来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这一本质联系,最后的应用是结合自己的身高说说怎样用小数来表示,三个环节每个都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展开的。本课教学设计也是按照这一规律进行的,就是在传授例1前,让学生汇报课前要求分享的“2024年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优质8篇】”,老师也适时呈现一些小数的其他用途的资料,不但进一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认识,也防止部分学生形成小数只能表示商品价格这一思维定势。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各个教学环节的引入,期望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有启发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能给学生的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有意义的现实背景。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又有独自的思考和感悟。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第六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整数到分数的过渡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飞跃,熊老师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数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整堂课以分数的意义为主线展开教学,并逐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的长期经验中形成的。教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苹果,从分苹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在情境中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乃分数的本质特征。其二,体验在分物品的过程中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由整数两个到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们因为自身的需要而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本课教师比较好地诠释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了丰富素材。教师将对“”理解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安排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来感悟“”的具体含义:第一层次,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学生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形状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但是在求异的同时也不忘让学生适时地感悟、尽管折法不同,但折出的部分都是同一张的一半,因此都可以用“”表示,既所谓的“求同”。第二层次,每个同学拿出的纸片形状大小都不同,尽管学生折出的也都是这张纸的“”但由于操作的直观性,学生不难理解对不同的单位1,其“”不相等。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指令,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通过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操作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和体验,进行数学地思考。

金无足赤,没有完美的课堂教学,拖堂五分多钟就是最大的败笔。就教学而言,在这节课中,老师过细、过多、过白的提问,使学生汇报呈一条直线出现,除了应付老师的提问,没有任何思维的空间,低估了学生的潜能,教学形式单一化与内容的丰富多采形成鲜明对比。如教学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且层次性也不够,还有拓展的空间,教师仅满足于引导出这几个分数,老师就嘎然停止。如果老师再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发现。”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同学一定能发现可以看成是,是整张纸,就是单位1,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再如:在分蛋糕这个环节中,没有适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方面的收获,更多的只关注了知识与技能。已经到下课时间,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只是讲解完用几分之几表示蛋糕后就草草了事。其实,在分完蛋糕时可以提问:“如果是你把自己的蛋糕分了给别人,你失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中体验到与人交往中,应学会如何待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简单的知识传授上升到人文的关怀。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七篇】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联系生活实际表示小数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贴近生活,调动积极性。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种做法让学生很愉快的进入了学习的角色中。

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感悟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这一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这一做法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分数。

积极引导,巩固新知。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我举出不同的例子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小数可以用来表示长度、价格。同时我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了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然后再加以引导。我认为这一环节做得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小数。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探索与老师的引导下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第八篇】

1.复习小数的含义,以及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的读、写。会进行分母是10、100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复习各数化成小数。

2.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准确计算小数的小减法,解决些相关应用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部分的知识,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回忆本单元学习了哪几方面内容?

1、小数意义读写法:

2、小数的大小比较:

3、小数的加减法:

1、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法。

(1)说出一个小数,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读法;并转化成分数。

点拨:读法中小数部分是几就读几,一位一位地念出来,有几个零都要读出来。把小数写出来时注意是否有单位,不要丢掉单位。

(2)互换:

13、7。

————。

100100。

(3)改写成以元为单位:5元3分、7分、8角、10元5角。

(4)改写成以米为单位:5分米、39厘米、42分米、109厘米。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一组数:、、、、,按照由小到大排列。

(2)说清比较大小的方法,数多时可以纵向排队比。

(3)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的。

3、小数加减法。

(1)出示一组题,试着笔算,介绍你的成功经验。

+、、+、。

(2)总结竖式、笔算时的方法。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及时点拨。

1、比较大小:(、)(、)(、)。

1、通过小数单元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生活中遇见过哪些有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你是怎么解决的'?

22 3215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