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精编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第一篇】

说一说

鼓励学生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体会复式折线图的特点。

(1)两城市5月份的月平均降水量相差最多,相差230毫米;

(2)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相差30毫米的是7月份、8月份;

(3)甲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从1月到8月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至4月上升平缓,自4月起快速上升,8月到9月急剧下降,之后呈现平缓下降趋势一直到12月;乙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1至5月呈现快速上升趋势,5月达到最高值,从5月到7月有所下降,8月略有上升,自8月起到12月持续下降。

(4)从总体上看,甲、乙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甲城市只有一个“峰”,而乙城市有两个“峰”。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关注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不同。

试一试

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说一说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最高月平均气温甲市出现在7月,乙市出现在1月。

(2)甲、乙两市最高月平均气温相差1℃。

(3)4月和10月,甲、乙两市月平均气温相同,有5个月乙市月平均气温高于甲市,其余5个月乙市月平均气温低于甲市。

(4)甲市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7月一直上升,到7月达到最高,从8月开始到12月一直在下降;乙地月平均气温1月最高,然后从1月到8月一直下降,到8月达到最低,从9月开始到12月一直在上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地理知识,推断甲市在北半球,乙市在南半球。

(5)从总体上看,甲、乙两市的月平均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甲市是先上升后下降,乙市是先下降后上升。

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学生每年都要测量身高,这为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因此测量身高的活动可以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求有所不同。希望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都保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本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学习的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1)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完成统计表。教材提供了一个身高段的划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身高段。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以及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用复式条形图来描述数据。

(3)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汇总后的数据和统计图发现信息,比较男女生身高分布的不同。比如,男女生分别在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男女生最高最矮分别相差了多少(这实际上就是中学所学的“极差”)。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高位于全班身高的哪个位置,学生可以回答位于哪个身高段,也可以从图中直观看到,自己的身高是位于男生(或女生)的平均水平之下还是之上。

(4)教材提供了某学校六(1)班男生、女生身高分布的照片,以直观的形式表示了各身高段学生的人数。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班和这个班身高的分布进行比较,还可以分析从总体上看哪个班的身高高一些。如果学生感兴趣的话,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拍成照片。

(5)使学生体会到数据统计的作用,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应肯定。比如身高的范围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设计哪些尺码的衣服;不同身高段的人数比例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不同尺码衣服的数量的比例等。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P126~ 12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推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在读图、比较和分析中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1、会分析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能进行简单预测,掌握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理解图例的作用。

2、会分析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能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统计表,引入。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明山区踢毽跳绳比赛就要举行了,我们学校也开始了运动员的选拔工作。我班的郝听与马玮泽同学也在被选之列,体育田老师将郝听和马玮泽两位同学最近两星期踢毽的测试成绩记录如下:(课件)表略

你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图、表对照感受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板书:折线统计图 数量增减变化)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对比感受,发现问题

郝听与马玮泽两人哪天的成绩相同?哪天两人成绩相差最多?你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吗?(学生回答:不能或不容易)

那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将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

要合并成一个统计图,简单(课件演示两个统计图合并在一起的过程)。现在可以了吗?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合并在一起的统计图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

①、统计图的标题。(改为:郝听、马玮泽两名学生近两周踢毽测试成绩统计图)

②、统计图的图例。(统计图中的折线全都是实线,很难进行区分,所以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同一支笔可以用虚线和实线做区分。为了告诉看图人每一条折线所表示的'对象我们需要事先确定谁用什么线表示,我们把它叫做图例,写在统计图标题的下面。)

2、完善课题、区别比较。

好了经过大家一翻周密的思考,我们已经把这两个统计图合并好了,谁来给这种新的折线统计图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组织学生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比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具有的新的优点

3、分析预测。

现在你能回答刚才老师提问的问题了吗?

问题:

(1)郝听与马玮泽两人哪天的成绩相同?哪天两人成绩相差最多?(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学生到前面来指出)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郝听和马玮泽的成绩分别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幅度大?(郝听和马玮泽的成绩都呈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郝听是稳步提高,马玮泽是忽高忽低。)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请学生用手势表示忽高忽低的动作。

(4)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为什么呢?

4、小结。

三、应用实践、拓展延伸

1、走进生活

学生展示交流生活中收集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从中发现并解决统计图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2、实践尝试

宏宇电器2008年1-9月两种品牌彩电月销售量统计如下表:

表略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反馈学生画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桌进行互评。

②、投影出示学生的作品。

机动:

2)、根据统计图中得到的直观信息回答问题

①、哪个月两种品牌彩电销量相差最小?

②、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如果你是商场经理,这个统计图对你有什么帮助?为什么呢?

看来复式折线统计图对于商家的作用还真不小呢!

那你觉得学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会有什么帮助呢?(大家说的都很对,其实,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比如:股票走势图、心电图等等学会了它,我们就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了。)

四、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第三篇】

案例 :

出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了解信息。

(1)师:从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同桌说说图中表示的信息。如:各部分名称;最多(少);偏多(少);变化情况等等。

(2)师:假如要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可以怎么办?你觉得比较起来怎样?

生1: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及每月降水量的增减情况。

生2:这样虽然可以看出每一个城市的变化情况,但是两个城市之间不容易相互比较。

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加清晰的比较两个城市之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呢?

生1: 重合。

生2:把两个统计图画到一起。

师:怎么才能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到一起呢?是简单的重叠呢?

生3:不是我们可以先在这个空白的统计图上画出青岛的,再画出昆明的。这样就可以了。

师:你说的真好,那就请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一张这样的统计图吧。

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且实物投影展示。

(3)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上有两条折线,你能分出哪一条代表青岛,哪一条代表昆明吗?如果其它同学第一次看到这个统计图,知道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到这个统计图就非常清楚的知道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生1:可以给统计图加上标题。

生2: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折线表示不同的国家。如用红色表示中国,蓝色表示韩国。

师:那我们还是不知道,每个颜色代表什么意思啊?

生3:可以在统计图的上面告诉大家红色表示青岛,蓝色表示昆明。

师:你说的不错,这个呢就叫做图例,是专门用来告诉其他人各种颜色代表的含义。

(4)师:像上面画好的这种统计图我们叫它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案例分析:

教者从学生现有的认知起点出发,先向学生完整呈现两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图,从而通过老师的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比较,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内在需求,这一潜心设计的细节,源自于教者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对教学本质的深刻领悟。然后,让学生在真实的绘制过程中体验这种统计图的具体制作方法,让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引出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应注意的问题。

这一知识点的顺利进行,准确的定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走出了数学知识技能的单行道,全面指向学生数学素质的综合发展,并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心理学中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在课始,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比较,引导学生通过更好的,更明了的方式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时,自然引出将两个统计图放在一起,进一步分析如何放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

教学中,教者通过对文本的适度加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掌握统计知识的脚手架。教者通过采用问题情景串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整个教学过程成了师生双方相互探究、相互学习,达到思维一致的一个过程,从而师生双方相互共享这个过程,学生的个性得到舒展和张扬,创造性灵感得到发挥。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P126―P128复式折线统计图。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有效地分析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研究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等能力。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具有初步的统计观念。 根据统计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理解复式统计图中图例的作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具与学具:

课件、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复式统计表。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课件出示亚运会会徽)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

师:这是今年的11月12日即将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16届亚运会会徽,在这里让我们预祝亚运会圆满成功!

师:同学们,在亚运会中我们中国有几个强劲的对手,你知道是哪个国家吗?

(韩国和日本)

二、探究新知

1、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统计表。请认真观察,看看能哪些信息。

生观察统计表说获得的信息。

小结:这是一个复式统计表,它向我们展示了中韩二国在这几届亚运会中获得金牌的数量,那么要想看出二个国家金牌数的`增减变化情况,该用什么把数据呈现出来呢?(折线统计图)

2、师:大家的知识学得很扎实,这是四年级下学期学的知识。那么老师已按照你们的想法把它做出来了。(出示课件中的二张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试着分析一下金牌数量变化情况。

生大致能说出三种情况:哪一届最多;哪一届最少;总体呈上升均势。

接着出示韩国的统计图,同上处理。

小结:中韩二国金牌数量的变化总体都呈上升趋势,那么怎样做才能更方便、更直观地比较出两国的变化情况呢?(引导学生说出全二为一)

3、师:请同学试试看,把书翻到127页,看中间的折线统计图,这幅统计图展示的是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看标头。问:图上已有的折线表示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

自然引出图例。点击大屏幕,出现图例标志。

学生完成统计图。展示学生作品,订正错误。

师:老师也画了一个和你们一样的统计图。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4、问:它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

A、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B、两个量之间的对比更加直观清晰。

5、师:那么你能根据这幅图回答课后的问题吗,把书翻到127页,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汇报。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根据这幅图,你能推测出第15届亚运会的情况吗?中韩二国较量的结果会怎样呢?(渗透德育)

师:第十五届亚运会已经于在卡塔尔的多哈成功举办,我们已经获悉中韩二国获得的金牌情况。课件展示十五届亚运会二国金牌数量。

小结:从两条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我们才能做出正确推断。

三、拓展延伸

师:生活中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还有很多。大屏幕出示陈明8―12岁体重与标准体重对比统计图。

同桌互相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回答问题。

四、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全课总结:统计知识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项知识,正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判断事情的发展趋势,预知未来。希望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能拥有一个美好人生!

22 25888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