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理解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理解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理解1
[摘要] 中小学校并不是一种严密的科层制组织,学校管理引进适应于企业的科层制组织理论进行管理,忽视了学校自身特点,也与新课程理念相悖。重新理解部分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反思其利弊,对推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新课程理念 学校管理
新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是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是其倡导的基本理念。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按照新课改要求改变目前学校管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是全面实现新课改目标的关键。因此,有必要重新理解学校管理工作中一些习以为常的做法,重新思考学校管理的一些内涵问题,寻找学校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成为可能。
一、要重新理解学校制度越全越好
中小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规范办学起到了积极作用,相当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靠制度管人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制度越全越好。但事实上学校的各种框框条条,到底有多少得到师生的认同?学校的角角落落、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十分细化的规章制度,校长忙于督查,各处室忙于考勤、统计和解释,效果到底怎样?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这种管理方式重新认识,赋予制度管理以新的内涵,管理效果也许会发生变化。
1.要科学运用管理理论
近些年,在中小学的管理者心目中,学校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就要引进严谨、规范和理性的科层制组织理论。现在可以说,每一所学校的制度触角都伸到了各个角落。学校表面严谨了,但书香氛围淡化了。用新课改的理念分析这种现象。我们首先发现,学校并不是一种科层制组织,学校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和子系统是一种松散的结合,呈现出一种“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如学校组织的目标不完全是具体明确的,有时候是相当笼统和抽象的;加之学校管理中运用的各种技术是模糊的,参与学校组织中的人是流动的。这些都使学校具备了更为随机的特征。所以,在学校管理中抄袭企业管理办法,而忽视了学校组织具有的模糊和非理性倾向,制度越全、执行越严效果越好的管理思路受到实际管理效果的质疑,制度一时的作用掩盖不了产生的大量缺陷。
2.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近些年部分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方面下了较大功夫,但学校发展不佳,家长认可度低,归纳原因,就是药不对症。新课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强调的都是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强调的是学校个性化、人本化和特色化建设。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使他们确实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感到自身发展与学校的命运是有机联系的。这样,以教师主观内驱力和精神境界为核心的原动力就会真正调动起来。
3.要注重人性化管理
教育理论早已对教师的职业特点进行过描述。但在强化制度管理思路影响下,管理者低估思想教育和教师的情感交流作用,采取事事量化、时时量化的管理办法,管理集中体现出的就是“不准”。现在,这种忽视教师职业隐含性、创造性、连续性等特点,片面化、庸俗化的管理办法还在很多学校流行。教师如何家访?如何备课?如何和学生个别谈心?自古以来,人们都认可教师从事的是“良心”的工作,量化管理能解决“良心”的问题吗?新课改要求校长把教师和学生真正当作学校的主人,而校长只有从这一点出发,制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要重新理解对学生越严越好
目前中小学日常管理基本处于一种“闭门办学”的状态,这种严格的管理取向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极不匹配,也悖于新课改倡导的价值取向。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交流能力。而封闭状态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无法引导学生自觉了解将来在社会上所承担的任务,学生也很难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判断,无法增强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1.要推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从教育的本真目标出发,就是让一个人学会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约束和自主创造。而这种社会性选择能力不是凭空形成的,恰恰是通过指导和实践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中小学为了安全基本取消了学生的一切社会活动,每一所学校的集体活动都要经过批准,一些已经被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被取消了,这对形成学生的合作精神、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无疑是有影响的。所以,深刻理解学校管理本质和当前现状,引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学会管理和保护自己,拚弃学校管理中的短视做法,是对学生的真正负责任。
2.要形成教育合力
目前学校对学生实施的管理主要看学习成绩和校内表现,对学生校外的状态了解甚少。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成员参加的学校管理框架,由于家校之间沟通的障碍、学校与社会公共关系的复杂,使学校承担了很多不应有的责任。学校只能在校内做文章,营造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极难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新课改要求开发和利用好校外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不解决好教育合力的问题也是很难实现的。
三、要重新理解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新课改则主张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朋友式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以形成自主自觉意识、探索新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改变师生关系现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出新课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新理念。
1.校长要重新理解教师
现实的学校管理中,有些校长将“以人为本”变成“以学生为本”,只要师生之间发生矛盾,舆论指责的多半是教师,校长批评的也多半是教师。剥夺教师尊严的事经常发生,教师威信下降,教师对学生的感召力减弱。新课改倡导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主要是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失落了尊严的教师是很难做学生平等的朋友,很难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和谐、均衡和个性化发展。所以,只有校长善待教师,教师才能善待学生。
2.教师要重新理解学生
新课程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只有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答案。教师要相信学生有探求新知的愿望,有学习的积极态度,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针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变化,不断变幻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增强沟通交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3.社会要重新理解教师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但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锻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是受各种条件影响的。不能学生出现问题都在教师身上找原因,人为地把师生关系割裂开来,使师生关系蒙上一层阴影。社会舆论客观地对待教师工作,为教师创造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使他们无忧无虑地引导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健康成长。
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理解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新课程条件下的学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用新的教育思想来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为此我校提出以德育为统帅,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科研创名校的办学方针。根据办学方针提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培养良好习惯,争做五星少年;加强教研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开展课改实验,提高综合素养;构建美育框架,打造特色品牌。
一、立足新课程提出新理念:
新课程倡导关爱学生
(1)强化服务意识。我校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充分发挥学校人才资源的优势,提供为社会、家庭、社区的优质服务。
(2)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教育中以人为本,在评价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要促进一个学生能长足发展,必须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关注教师
(1)倡导奉献精神。教师要乐于奉献,教育是事业。教师的工作光荣而艰巨,教师要乐在其中,乐于奉献。教师要带着幸福感、使命感、责任感去做每一项工作,才能做好并产生成就感,人生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2)评价激励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教师自主发展,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层和教师评价机制。教师发展性综合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对教师评价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发展性评价应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遵照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原则,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客观评价和有深度的反思,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帮助教师真正得到发展。
二、构建符合课改理念的管理运行机制
王湛同志指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关键”。准确全面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建立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管理运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校在反思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意见,在2004年制定了第一个横山小学三年发展规划(下统称为“一•三发展规划”)。在规划中,要求建立了《新课程实施方案》、《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和《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
在“一•三发展规划”中,我们总结过去,提出“给你一方净土,撑起一片蓝天”的办学精神。从此,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追求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人的潜能的开发;我们倡导个性化的发展,构建全新的发展思路;管理要为教师松绑,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为此,我们建立了以促进教师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和以促进新课程顺利实施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分“规范性”和“发展性”两大部分,体现了“规范是基础,发展是目的”的管理理念。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发展和导向的功能,在评价中,促进发展。通过制度化建设,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创建书香校园,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读书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化组织。
三、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
新课程的实施,有一定的困难。原来自上而下的教学研究制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应运而生,课堂为住阵地,教师为教研员,解决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型向研究型的角色转换,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汇总“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管理制度”、“三级培训制度”和“教研评价制度”这五项制度形成校本教研制度。为尽快转变观念,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推出了“一请二学三查四比五写”模式。
“一请”邀请市、县相关专家来校讲座。
“二学”(1)送一级教师外出学习,把先进的经验带回来,培训本校二、三级教师;(2)全体教师学习由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等资源。通过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每位教师有学习笔记,期末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测式。
“三查”是(1)查教师参与教研情况,主要检查项目为“五个一”(指教师每节课做一次教学反思,每月写1篇教学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的研讨课,每月提供一个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反思的问题,每学期有一本学习笔记)。(2)学校科研开展情况自查。(3)各教研组、各完小互查。
“四比”在各完小、教研组中开展。(1)比教研活动开展组织情况,(2)比教研活动形式。(3)比教研工作方法。(4)比教研活动效果。
“五写”即写“五张卡片”,指教学问题卡、评课卡、课题登记卡、参与教研活动登记卡、教学金点子卡。
与此同时,为了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我们给教师提供了“菜单式”的新课程培训计划。即由每个教师在自己的三年成长计划中提出自己的需求,校长室、科研处将教师的需求汇总起来,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列出“菜单式”培训计划,供教师自主选择。
推进新课程,学校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研究和管理,注重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 家长听课、随机评课、活动促课、专家导课,形成一个同伴互助、专家引领,随机督导的开放的课堂环境,让老师们自觉地将自己的课堂变成艺术的殿堂。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享受教育、享受成功、享受发展。
四、以特色谋发展,形成特色品牌
新课程要求学校走个性化发展之路。以特色谋发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学校教育工作各方面形成本校特色的基础上,着重“构建美育框架,打造特色品牌”,创办艺术特色学校,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自由发展。
1、为了使美育特色教学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美育特色发展研究小组收集汇编各项美育教学研究成果,编成学校美育校本教材,为教师提供校本教材,保证艺术特色教学有效开展。
2、专业教师走教制度,解决了专业师资匮乏的问题。中心小学整合全镇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全镇挑出骨干力量,组成走教队伍,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薄弱完小帮助教学,同时帮助培养新的力量。
3、开发校本课程,厚积学校的文化沉淀,促进学校向特色化发展,形成自己学校教育文化的特色品牌。学校应仔细分析校情,结合自己的优势,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完善三级课程体系。[国家、地方、学校]
五、学校科研形成品牌效应
1、教师在新课程中幸福成长。教师每年获县以上奖项论文均达到五10篇以上,多位教师在县四项全能赛中获奖,教师每学年撰写的试卷分析、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教师录像课、优质课、说课竞赛均在国家、省、市、县评比中硕果累累,获奖人次达百人以上。叶新丰、郑师富等教师的教育随笔、论文也多次在《小学教学设计》、《江西教育》、《江西教育科研》、《上饶教研》发表。
2、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学校。去年被评为全国“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先进实验学校。国家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多年来横山小学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校认识到,要让学生健康自由发展、让教师享受成长的幸福还任重而道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和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为早日实现三年发展规划的总目标而不懈奋斗!
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理解3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学校的管理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教学;学校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要与时俱进,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管理学校,不断加强教师的科研培训,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创造一流的教育质量。下面,笔者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合理利用人才的今天,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学校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始终要用“以人为本”来优化教育教学管理。
(一)要尊师重教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及学生的学习,要关心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及所存在的价值。学校管理要给教师适当的自由度,给教师留有空间。例如,实行所谓的坐班制,犹如给教师戴上了“紧箍咒”,这不仅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发展,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作为知识分子,往往更需要自尊,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二)要灵活制定制度
在制定和实施学校的各项制度时,不应死板和苛刻,否则会导致教师带着情绪去工作,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作为校长,要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在充分组织讨论后选择实施。例如,在学校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选好教师代表,参加审定,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充分尊重各位代表的讨论结果并制定决策,积极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为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而努力。
二、学校管理要坚持德育为先
(一)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
一个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抓好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进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中学教材是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与选编的,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有利于中学阶段的整体育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所上课堂内容,把国家的大政方针等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的德育观念,让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
(二)调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在众多的德育工作者中,班主任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更是重中之重。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学校要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为班主任制定好工作职责、考核办法。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班主任。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育与教学、知识与品德、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形成综合合力,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学校管理要坚持和谐发展
(一)领导班子间的和谐共处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工作的带头人,因此,学校领导班子之间要提高思想意识,胸怀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校长的带领下协调各种关系,增强凝聚力,促使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师之间的和谐共处
学校员工来自五湖四海,难免在性格、情感、意志、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作为一校之长,要率先垂范,协调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使教师能放下心中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师生之间和谐共处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大浪潮下,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用饱满的热情去关爱学生,形成心与心的沟通,教师不断用无私的爱去滋润着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2]。
(四)构建学校和家庭、社会间的和谐
学生的成才绝非单纯的学校之功,学生的成长过程,家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基础。因此,必须要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和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从而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学校管理要坚持追求卓越
在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追求卓越是全校师生的不断追求,把“追求卓越”作为学校文化的精髓,用学校的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努力创建人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家园,不但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同时也要培养卓越的教师。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全体师生继续不断地努力、创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宏志.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成达如.学校管理的人本意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孔令今 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第四中学
上一篇:关于党员自我鉴定简短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