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汇总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7个。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孙、私”。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7个。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孙、私”。

教学准备:

孙中山的资料、生字卡片、挂图。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1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人说)

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板书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孙中山是个名人吗?

(3)“先生”是谁?

(4)“戒尺”是什么?

(5)什么是“私塾”?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7)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4.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7个自然段)

5.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

老师补充介绍资料。

附:资料

孙中山生平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94年创立兴中会。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图片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6.了解了这些事情,同学们小组合作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是不是能读懂一些了。

小组合作读课文。

7.同学们课前提的问题小组一起讨论一下,争取在小组里解决。

各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8.请同学们拿好书,认真读一遍课文。

三、学生字。

1.大家课文学得真好,老师奖励同学们玩个小游戏:生字对对碰。要想做好这个游戏我们先来认认生字,这些生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读出来。

2.请你一边摆生字卡片一边读。

3.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吧!老师说字,学生找,老师说:“对对碰”,学生同桌对卡片。“诵”“思”(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个字)“糊涂”“吓”(组词)“鸦雀无声”“拿”(说记字方法)

4.一边读一边收生字卡片。

5.有几个字娃娃特别淘气,刚才跑

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不懂就问》教案一》,来自网!

出去玩,现在又回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养”)

小组内商量怎样记字。全班交流。

四、写字。

1.课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学们会写的。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孙、私”这两个字。

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3.练习写字。

4.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5.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五、作业:

1.朗读课文3遍,思考: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做?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巩固识字17个。积累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诵、思”等7个生字。

4.继续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写字7个。

教学难点:

1.书写习惯的培养。

2.积累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书、本、词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得好,什么地方读得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出示:“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谁来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孙中山养成了什么好习惯?你在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样做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4.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5.课文中有一个词“一字不错”照这个样子也写几个“一()不()”的词。

允许学生查词典。

三、巩固生字、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字组词。

2.这节课要求同学们会写的生字有……,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3.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4.练习写字。

5.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6.小结。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第二篇】

课文内容分析:

《不懂就要问》是本单元围绕“学习生活”主题编排的第3篇课文,是本套教材编排的第1篇略读课文。课题序号旁的星号,提示学生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不同,略读课文需把从精读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明确了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默读课文”提示阅读的方式,“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来下和同学交流”提示了阅读的内容和指向。课后两个泡泡,提示了略读课文的两个学习方法,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按要求进行。

与精读课文相比,略读课文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理解的深度则有所下降,《不懂就要问》就是1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的记叙文,9个自然段,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课文配的两幅插图与故事内容相对应,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私塾里上学的事,当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先生的教学形式都具有时代色彩,与现在学校上课的情景相差甚远。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如跟学习有关的词语“私塾”“戒尺”“挨打”,描写课堂上学生读书的词语“咿咿呀呀”“摇头晃脑”,还有虽语言通俗却蕴含道理的孙中山所说的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通过自主阅读感悟,同伴交流碰撞,将语文要素落实到实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阅读、概括提炼、质疑提问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在交流时也有了较好的表达意识,且在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上,也因经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的学习,学生对如何关注新鲜感的词句有所感悟,这均是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有力保障。但因为是第1篇略读课文,学生第一次进行全篇的自主学习,故,教师还是需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时刻注意方法上的引导。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读“诵、例”等11个生字,重点关注“挨”的正确认读,通过组词、字义理解,区分多音字“背、圈”的正确读音。

2、发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3、默读课文,能运用说清起因、经过、结果及借助插图的叙述方法,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通过质疑提问、合作学习等方式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画下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谈谈对“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理解,并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发现不同

(一)谈话导入,关注课题

1、用三个伟大来评价他,评价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是谁呢?他,就是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的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课件出示孙中山图片)。今天,我们要学习1篇孙中山小时候读书的课文。

2、齐读课题:不懂就要问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带星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板书:略读课文)

(二)发现不同,了解学法

1、打开课文看一看,略读课文与之前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交流。

预设一: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

请一位学生读学习提示,其余学生边听边想从学习提示中可知我们要有哪些学习任务。

交流梳理:通过默读课文的方式,完成①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②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板书:明任务)

预设二:课后没有要写的生字和课后练习,多了两个泡泡。

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在初读时,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板书:粗略读)

3、小结:明确了学习任务,还了解了学习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先读读课文吧!

二、粗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自主学习,默读课文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

(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

2、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二)反馈交流,梳理表达

1、指名学生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引导学生将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顺势教学多音字:背圈

出示:

学生读词语后,引导发现“背”表示用背驮东西时读bēi,表示后背、记忆等情况时都读bèi;“圈”表示养家畜的棚栏时读juàn,表示圆圈时读quān。

3、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图意。

请学生观察后分别说说图意,引导学生发现借助插图也能说清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质疑提问

(一)找寻问〖〗题,质疑提问

1、课文讲孙中山不懂就问,他这一问啊,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你知道他问了什么吗?

2、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3、学生读准读通句子,并引发质疑。

读着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4、梳理学生提问,形成交流的中心话题:孙中山为什么要问呢?为什么要壮着胆子问呢?

(二)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1、思考、交流:孙中山为什么要问?又为什么要壮着胆子问?

出示合作提示:先自主默读,独立思考;

再小组交流,准备汇报。

2、各小组在合作提示下学习、交流。

3、汇报交流。

预设一:先生从来不讲。

出示句子: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1)学生汇报孙中山要问的理由。(板书:先生从来不讲)

先生从来不讲,这听起来可真新鲜。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看看还有哪些给你带来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划找,汇报。

(3)重点交流:私塾。

私塾是什么呢?(指名说)

到底对不对呢?老师这里有私塾的图片和介绍,一起来看看。

图片定格后课件出示:私塾是古代家庭和教师个人开办的教学场所。私塾里的老师叫塾师,也叫先生。(教师读)

看了图片、听了介绍后,你们觉得自己对私塾的理解对吗?(指名说)

(4)小结:在私塾读书与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们学着在私塾里读书的样子合作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预设二:孙中山不懂

出示句子: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抓住“一点也不懂”和“糊里糊涂”等词感受。(板书:自己不懂。)

预设三:先生严厉

出示句子: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1)抓住同学们“吓呆、霎时鸦雀无声”和先生“拿着戒尺、厉声”等词感受先生的严厉。(板书:先生严厉)

(2)重点聚焦“戒尺”。出示戒尺实物,让学生说说对戒尺的了解。

(3)小练笔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二)当先生手拿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同学们会怎么想,孙中山又会怎么想。请写下来吧。

请学生练笔(选择其一进行):

●当同学们听到孙中山提问,同学们想:________

●当先生手拿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时,孙中山想:__________

(4)汇报展示后小结:当大家都以为先生要拿着戒尺打孙中山的时候,却出现了这样一幕(课件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请学生看语段,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这一幕在如今的课堂并不少见,但在私塾的课堂上却显得那么新鲜,请把这具有新鲜感的一幕,同桌之间合作读一读。(第三至第七自然段)

四、理读课文,明理导行

(一)谈话交流,突破难点

1、结合板书总结:孙中山面对只要求学生背却从不讲意思,又这么严厉的先生,还能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最后还让先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地讲解了一遍。学到这儿,老师有个疑问,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呢?(交流后板书:勤学好问)

2、怪不得,当有同学问孙中山向老师提问怕不怕挨打的时候,孙中山笑了笑,说:(课件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朗读句子。

3、总结:读着读着,老师觉得孙中山说的这句话很有意思,真有新鲜感,里面包含着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呢!那就是——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又是怎么做的?

(二)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把“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摘抄到书签。

2、读一读《孔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好习惯”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1篇自渎课文。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习惯是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将一辈子受益,并对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套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好习惯》安排在第一单元,可见它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单元。

《不懂就问》是本单元第1篇主体课文,它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学习时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赞扬了孙中山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

孙中山这一人物虽然不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的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关注课文的主人公,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探讨“不懂就问”这一良好习惯的益处及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而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本课特点,制定目标如下:

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9个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独立识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爱问、敢问、进而善问、会问。

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不懂就问的益处,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与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

设计理念:

前几册的教学以教师“导学”为主,从学习本课开始,要逐渐形成学生自主质疑、自主讨论的自主学习方式。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动脑筋思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从而在形成自主学习的方式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收集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

1、 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相机板书课题)

2、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交流资料)

3、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分不开,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同桌合用一本书,相互检查正音。

通过指名读、开火车、擂台赛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默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那句话读懂的?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照例、壮着胆子等词体会孙中山是如何学习的。

通过同学们的反映:高声念书、吓呆了、鸦雀无声体会同学们震惊、害怕的心情,以及当时的紧张气氛。

通过先生态度的变化: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仔细体会先生被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打动。

在学生提问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四)朗读欣赏,升华情感

课文中那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找出来读给同学听,说说为什么?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益处或损失?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不懂就问》(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对于这个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有了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地问,及时地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2、这些不认识的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不认识哪个字,是怎样解决的)自由学习不认识的字,可通过猜字、问别人、查字典等方法。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私、诵、思、例、段、糊、涂、晃、吓、呆、鸦、厉、良”

这几个生字比较容易识记,学生可以用旧字加偏旁等方法自己进行识记。

(2)出示生字:“雀、既、养”

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出示生字卡片指读:(巩固生字的掌握)

私塾背诵意思照例一段糊里糊涂摇头晃脑吓呆鸦雀无声拿着既然养成良好

5、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遇到读的不熟练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6、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其他的学生认真地听,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读后学生自评、互评)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1)当学生答道“知道了孙中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时,出示: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谁能再来读一读?(指两三名学生读一读)

②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吗?

③让学生观察这段话用了几种标点符号,反复地读一读,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一样。

④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

(2)你还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讨论: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学生提出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教师解决。

如当学生提出为什么“孙中山的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读第1、4自然段。

①由学生解决问题:因为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题,而且先生也很严厉。

②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先生是很严厉的?(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孙中山壮着胆子站起来、同学们吓呆了、先生厉声问道)

③指导学生朗读:你能学着先生的语气来读一读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

④从这几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孙中山很聪明,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将老师要求背的书一字不错地背诵出来)

⑤谁能再来读读这几段?

(2)对于课文中不懂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指名说一说。(肯定那些在书中做记号的学生。)

(3)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记号将它们标出来,这样能方便问题的解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4)评议: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的问题,你要动脑筋想一想在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今后学习课文时就会提问题了。(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的能力)

4、学习了课文,我们对孙中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指名说一说。

四、作业。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作业:

1、你还知道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事?讲给我们听听好吗?

2、我们都知道周恩来先生小的时候说过的话,那你还了解哪些伟人读书时代的小故事?请你找找资料。

3、在我们周围也一定有一些学习上表现特别突出、值得你学习的同学,你发现了吗?能说说他们是谁吗?

点评: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了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是鼓励学生敢问,引导学生善问,体现了“学会学习”的理念。古人曾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由此可见,学生应该想问,敢问,好问,还应该会问。本节课教师通过提出“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鼓励学生尽量多地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在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是经过思考能自己解决的?”使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了学生善于提问题的能力。

二是重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的理念。在作业设计中,教师没有将现成的教材作为学生复习巩固的蓝本,而是将他们置于生活的教科书中,设计了3个不同要求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其一,自由获取信息,搜集资料,使学生扩大了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了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

22 598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