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教学设计【参考4篇】
【导言】此例“古代印度教学设计【参考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印度》教学设计【第一篇】
印度第一部分学案 李鹊一中
李玲 学习目标:
1、记住印度的位置、人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并理解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阅读图片,分析解释印度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
4、知道印度粮食生产自给有余的原因。
学习重点:
(1)印度的位置、人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并理解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学习难点: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内容及要求 :
一、填空(小组自主学习完成。)
1、印度东南临()湾,西南临()海。
2、主要的陆上邻国有()。3隔海相望的国家:()
4、印度是南亚面积最()的国家。
5、印度人口已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6、印度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增长()。
7、人口对()()()发展造成压力。
8、印度是文明古国,有著名的古建筑()。
9、地形特点: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10、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带和()带。
11、印度以()气候为主,全年(),分()。
12、印度水旱灾害频繁,解决的措施是修()工程。
二、简答
1、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印度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三、综合题
1、读课本35页印度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山脉:()
河流:()()高原:()
海域 :()()()岛屿:()
山峰:()
纵观印度地理事物分布,该地区大致可分为()大地形区。
2、读“南亚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路径图”,将符合题意的各选项的字母和数码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见课本37图图)A 6月至9月
B 东北风
C 由海洋吹向陆地
D 形成东北季风
E 为雨季
F 10月至次年5月
G 西南风
H 由陆地吹向海洋
I 形成西南季风
J为旱季(1)与甲图相符的是:(2)与乙图相符的是:
《印度》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内容。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简明地选取了人口的过度增长、水旱灾害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这四个当今印度十分突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的阐述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资料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次教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采用引导启发、层层设疑教学法。
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图表等说明、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环境,建立人地和谐的生存环境”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通过地图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了解一个国家的位置及邻国的培养读图能力;
2.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初步学会用地图分析一地区的地形特点;
3.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气候特特征和人口增长情况,提高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印度人口、自然灾害的研究,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协调观念。
2.印度与我国为邻邦,印度在人口政策与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特点及自然灾害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压力。
难点:印度临国的空间方位的记忆,人口特点及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水旱灾害的成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课件播放西游记中《天竺少女》的片段 学生活动:欣赏并思考是哪部电视的片段,表现的是哪个国家的舞蹈。教师活动:大家都知道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西天就是古代的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印度?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印度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整体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活动
二。新课教学 1.印度概况
(1)位置和地形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印度在世界当中的位置图
学生活动:看书及读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及与我国的位置关系。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的卫星照片,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山、德干高原三大地形区,分析印度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得出结论(2)陆上邻国与隔海相望国家
教师活动:展示“印度邻国图”,引导学生找出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归纳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学生活动:观察 “印度的邻国图”,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地里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认识一个国家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印度的位置和地形。
(3)印度的气候
教师活动:1.课件展示:“水旱灾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水旱灾害的发生跟气候有关
2.课件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查找印度的气候类型
3.课件展示:“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并查找印度主要气候类型,结合气温和降水图,讨论其气候特点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南亚风向图,提出问题 ①雨季和旱季盛行的风向
②西南季风进退失常带来的灾害,完成38页表格 学生:读图、讨论分析,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读书36--37页内容,思考印度人民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如果你是印度发生这样灾害地区的公民,你又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水旱灾害是我国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通过讨论,让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自救常识,学会一些终身受用的能力
(4)人口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图,引导学生找出人口居前两位的国家
学生活动:看图,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印度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36页第2题 学生活动:读图计算,总结印度人口特点—数量大,增长快。教师活动:课件展示36页“活动”3材料
学生活动:讨论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及众多的人口给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讨论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通过比较,进行人口国情教育
2.印度文化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教材34页阅读材料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有关介绍印度的图片并作介绍
1.印度国花 2.印度国旗 3.印度首都 4.印度古迹泰姬陵 5.印度的牛 6.印度奇特的风俗 7.印度妇女的服装„„
设计意图: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印度的人文风情 三。小结: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位置
地形
──自然环境
影响←人口
印度
气候→水旱灾害
人文环境──
文明古国
风俗
印度教案范文【第三篇】
广州市21中 地理科 黎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明确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能力目标:
能结合图表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知道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能够解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树立起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教学难点
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
教具准备
电教平台、手提电脑、投影仪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3月17日——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追踪》。
自3月8日以来,马航失联客机上2百多位乘客的安危一直是我们牵挂的焦点。现周边国家已将范围扩大到印度洋海域。那么印度洋的名字来源和哪个国家密切相关呢?
(板书) 第三节印度
过渡:那么印度的位置在哪里呢?
(板书)一、印度的位置
出示地图《亚洲的政区》,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印度并说出印度所在的大洲及周边的海洋。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
海陆位置:印度位于亚洲的_______部,南临__________洋,西边是________海,东边是_________湾。
(板书)1、海陆位置
过渡:那么印度的范围有多大呢?
出示地图《印度的地形》,要求学生在书本上,先画出经过东南西北四个端点的经纬线。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
经纬度范围:印度主要位于___ N~___ N,___ E~___ E,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板书)2、经纬度位置
过渡:印度的范围比较大,那么他的邻国有多少个呢?
出示地图《印度的地形》,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印度的邻国。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
主要邻国:北邻中国、_____ 和不丹;东北与______ 、缅甸接壤;西北与_________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_______隔海相望。
(板书)3、主要邻国
过渡:那么,印度的地形有何特点?
出示地图《印度的地形》,请一位学生说说,自北向南有哪几个重要的地形区?。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
三大地形区:东北部是________山地;中部是_______平原;南部是_______高原。
(板书)二、地形特点(北——中——南——)
过渡:在这片土地上,印度约有多少人口?
(板书)三、人口特点
播放视频《3月17日——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追踪》。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
人口众多: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______ 亿,仅次于中国,据世界第______位。
(板书)1、人口众多
过渡:在这片土地上,印度人口增长的速度如何?
出示图《1993~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
增长较快:从1993年到2011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______亿 。
(板书)2、增长较快
过渡:人口众多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好处?
出示书本P32《活动》第一题材料,要求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并发言。
指导学生思考,完成《学案》:
人口众多的优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3、人口众多的优势
过渡: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有没有不良的影响?
出示书本P32《活动》第二题材料,要求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并发言。
指导学生思考,完成《学案》:
人口众多的劣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
(板书)4、人口众多的劣势
过渡:面对人口众多的困扰,印度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出示书本P32《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思考,完成《学案》:
应对措施: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印度政府推行____________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_____个孩子。
过渡:那么,印度人日常穿着的传统服饰有何特点呢?印度妇女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着轻便的纱丽?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点出日常衣着受到气候的深刻影响。
(板书)四、气候的特点
过渡:那么,印度主要受到哪种气候的影响?
出示图《亚洲的气候类型》,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
气候类型:北回归线穿过印度______部,印度绝大部分地区以__________气候为主。
(板书)1、热带季风气候
过渡:那么,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
出示图《孟买各月气温及降水》。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
气候特征:以孟买为例,终年_______,降水分______、______两季。
(板书)2、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
过渡:为什么一年当中,雨旱两季降水差别那么大?
演示动画《南亚1月、7月盛行风向》。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
雨旱两季的成因: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______季风,降水______,成为旱季。每年6~9月,印度盛行______季风,降水______,成为雨季。但每年西北季风很不稳定,易引发水灾或旱灾。
过渡:为什么西南季风不稳定会引发自然灾害?
出示图《印度的水灾》、《印度的旱灾》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
下面是7月份西南季风的几种情况,请将A—F填入下表,以说明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
A.来得早B.来得晚 C.退得早 D.退的晚
E.风力不足 F.风力强盛
灾情
水灾
旱灾
7月份季风
的变化
(板书)3、水旱灾害频繁
过渡:面对水旱灾害的困扰,印度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出示图《印度的拉甘纳迪水坝》、《印度的克利须那河大坝》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
应对措施:针对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印度人民兴修了很多______工程。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第四篇】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一、概述
“印度”(India)《史记》——“身毒”《汉书》——“天竺”《大唐西域记》——“印度”来源于印度河(Indws)
(一)自然环境
复杂、南亚次大陆各部落或国家的总称 印度河 恒河(Ganges)(上古文明)
(二)历史 △哈拉帕文化(Harappa)
1、达罗毗荼人·印度河流域城市国家(约公元前3000—前1750)
2、孟达人·恒河流域城市国家(森林土著居民)(约公元前2000—前1000)
3、雅利安人·印度河及恒河流域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000—前400)△婆罗门教形成 △种始制度形成4、孔雀王朝(Maurya)(约公元前324—前187)△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 △阿育王统治的40多年为极盛时期
因创立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为国王养孔雀之家族而得名 艺术:△阿育王大石柱 △桑奇窣睹波(佛塔)△舍利容器 初期佛教艺术
5、贵霸帝国Kushan(1~5世纪)迦尼色加统治时为鼎盛时期 艺术:犍陀罗艺术 Gandhara 盛期佛教艺术
6、笈多王朝Gupta(5世纪)佛教、耆那教、印度教并行大力发展印度中世纪历史的灿烂时代
艺术:阿旃陀石窟(公元前1世纪—前7世纪)长550M八百年建成共29窟(5拜、24居)1819年被英军官偶然发现
(中国云岗(460年)、龙门石窟(493年)均为5世纪)
☆种姓Caste(英语)瓦尔那Varna(梵语)1婆罗门Brahmana——“人间之神”,最胜种姓。僧侣
2刹帝利Ksatriya——武士贵族,掌握军政大权
3吠舍Vaisya——平民、农、牧、商、工(雅利安人)再生族 ④首陀罗Sudra——土著居民、雅利安人中贫、破者 一生族 ※旃陀罗Gandala——最底层 山林地区落后部落或不同种族 结婚后生的子女,“最卑贱者”
(三)宗教
△吠陀教Veda约公元前20世纪雅利安部落的信仰演化而成、信仰多神,自然物象均被幻化为神。
△婆罗门教Brahman源于吠陀教公元前7世纪形成。信仰多神,突出三神 梵天Brahma——创造之神 毗湿奴Vishnu——保护之神
湿婆Shiva——毁灭之神 三大主神 主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 认为:达到“梵我同一”即可使人获得解脱。
△印度教Hindu(新婆罗门教)教徒占总人口之83% 约4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演化而成。
8、9世纪逐渐形成现代雏形
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同 信多神、突出三神
※特点:对种种神化了的自然力量和祖先进行崇拜 △佛教Buddhism 500万80年代中期 乔达摩·悉答多 创立公元前6世纪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迦毗罗卫国国王之子 属刹帝利种姓
乔达摩(约公元前566—前486)释迦(族名“能”)牟尼(寂静、仁、儒、忍)佛陀(觉悟者)
※四谛:苦、集、灭、道 苦谛——一切皆苦 集谛——欲动业果 灭谛——灭欲、道谛——修行,实行五戒、八正道
※大乘佛教Mahayana(北传)大(大道、大业)乘(运载、流、度)普渡众生 革新→ ※小乘佛教Hinayana(南传)保守
△耆那教Jaina(胜利者的宗教)胜利者/完成修行的人 尼乾陀子创立、故译有:尼乾外道 公元前6世纪—5世纪与佛教同时兴起,故自称是最古老的宗教。基本教义:业报轮回、灵魂解脱,非暴力、苦行主义。特征:1不杀生 2实行苦行主义
※五戒1不杀生 2不妄语 3不偷盗 ④不淫 ⑤无所得
※三宝1正智(认识真理)2正信(信仰真理)3正行(实践真理)公元1世纪 分为两派
1天衣派(裸体)2白衣派(穿白袍)
二、工艺美术
(一)陶工艺 最早见哈拉帕文明
特点:祭器、陶俑多、器皿较少、雕塑感强(母神尤多、瘤牛其次)风格:古朴大方,具有大写意风采、夸张变形、强调艺术感受、充满活力
(二)石工艺 成就突出
特点:神像及建筑装饰多、实用者少,完全依附于宗教,体现宗教精神
风格:造型优美、生动、线条流畅,注重节奏变化,创造了东方神像造型法则及标准,具有世俗性。※水晶
(三)金属工艺
特点:祭器(神像、舍利容器等)生活用具 风格:精致典雅、神像造型优美、富于世俗情调 ※货币
(四)建筑装饰 特点:注重建筑的外部装饰,主要是宗教建筑,全面装饰,装饰精致,像雕刻和工艺作品 风格:装饰繁缛、对比强烈、层次丰富,纹饰生动活泼
(五)其他 木制乐器
三、小结
1、宗教性。古代印度工艺美术可以说自始至终充满着宗教色彩。宗教性可算作是其工艺美术最突出的特性。大量工艺美术作品证实了这样一个规律,即古代印度的工匠们将宗教作为工艺美术创作的动力,并通过工艺美术创作来加强对宗教的信仰。
2、丰富性。古代印度工艺美术表现出极度丰富的形式和内涵,有许多创作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如表现形式上,我们既能看到它的单一性,又能感觉到它的多样性;在风格上,既有强烈的民族性,又具浓郁的国际意义;既反映出禁欲的一面,又表现出纵欲的一面,从而将宗教的、世俗的文化融入工艺美术的各个方面;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虽有更多的装饰性表现,但也有不少写实性的表现。总之,其风格特征是多方面的。这与印度复杂的地理环境、民族成分及宗教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3、象征性。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现象,它是由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道德规范。但宗教又是从主观精神出发,要求信仰者按照宗教戒规行事,并为此创造出符合这种主张的形象来象征教义的永恒与万能。古代印度工艺美术所反映出的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精神和象征形象,比起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来,似乎有更大的神秘感和隐喻性。
4、神秘性。古老而富于哲理的宗教,赋予印度工艺美术以神秘性,这种神秘性来自工艺制作中的繁缛精致的纹饰,和变化多端的线条,以及抽象意味的造型和含蓄的色彩效果,但极端的单纯形式也是神秘性的来源之一。
5、官能性。对生殖的崇拜及对性的直观表现,是古代印度工艺美术的另一特征,这一点,主要反映在建筑装饰纹样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特征带有一定人文主义色彩。对人的歌颂或将神赋予人的品格,表现和赞美人体,歌颂人的生命,都表明了古代印度工艺美术中流露出来的这一特质。
6、韵律性。许多工艺美术作品都反映出印度艺术所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造型夸张、纹饰活泼,线条富于动感,对比强烈。尤其是装饰纹样中所表现出来的节律和韵味,给古代印度工艺美术注入了清新、活泼、典雅、瑰丽的风韵。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