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学(优质4篇)
【导言】此例“应用题教学(优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应用题教学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解题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63
应用题解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属于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由于传统因素的束缚,使应用题解题教学缺乏相应的实践,从而使教学开展的活动与学生之间的学习难以结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教师应充分掌握应用题解题教学的重要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题与检验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在针对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取应用题材料时应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将现实生活中学生常遇到的问题引入应用题教学中,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知识水平等,对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变,从而使应用题教学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求两数之和”的应用题中,可以利用本班级人数作为题材,如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等于多少人或者第三排人数与第六排人数之和是多少。通过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子进行应用题解题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应用题解题的能力。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审题、检验能力
在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审题,并且第一步也是整个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审题的过程不仅是要了解题目的意思,同时还要从题目找出所蕴含的数学逻辑关系,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的审题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教师在应用题的解题教学中,需要特别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思考问题,通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来完成审题步骤,这样学生就能初步掌握题目的数学逻辑关系,从而完成整个解题步骤。另外,检验作为解题完成的最后一步,往往容易被学生忽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还需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解题检验的习惯,通过检验环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解题习惯,同时还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应用题教学有较大的作用。
三、加强应用题解题教学的整体性
目前,我国小学所使用的数学教材中,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内容都是通过应用题的类型与解题的运算步骤为基础来编写的,这种编写方式可以较好地将应用题的类型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是不同类型之间的联系程度不高,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定向思维。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需要特别重视对应用题整体性的引导,将单一的应用题和复合型应用题教学相结合。例如,在乘法的应用题中,可以结合其他运算法则的应用题教学讲解,着重培养学生在四则运用中的解题能力。
四、掌握应用题解题教学的重要教学规律
应用题解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则在“应用”方面,所以教师在进行应用题解题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规律的把握,将应用题和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解题教学的规律。在掌握解题教学规律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会使用,利用数字、符号来将现实中的事物进行表达,随后还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握应用题内所隐藏的数学逻辑关系。
五、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适时的增加互动环节,例如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解题练习,同学之间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一起相互交流学习,还可以预留一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同时讲解下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通过这样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不仅可以对每个学生本身有一个学习比较作用,还可以学会和了解其他学生的解题思路,对以后在应用题解题方面进行调整,以促进自身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题解}教学是既简单又复杂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的讨论。小学数学虽然是初等数学,并且只是数学这门学科的一个起步点,但是教师在应用题解题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题和检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分析与解决问题,增强自身对应用题解题思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郭红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6).
[2] 米亚会,崔光佐,魏雪峰。构建数学辅助解题工具的问题解决模型――以线段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1).
[3] 胥维江。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33).
应用题教学范文【第二篇】
一、结合看图,认数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加减法后,让学生看图讲话。如图上画着:树上停着三只鸟,又飞来一只。首先让学生自己说出图意,老师接着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学生从图片上很快就可以找到答案。只要符合逻辑,教师就要给予鼓励。这样能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发现学生讲得不对时,要及时、耐心地予以纠正。这种简单的课堂问答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认数、计算的能力,又使学生学会了看图说话,从而也领悟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当教20以内的加减时,可逐步过渡到半图半文的应用题,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按问题回答。如:题目中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算?回答问题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答图文应用题的方法:“观察―读题―分析―解答”,并在分析应用题的思考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二、加强自编应用题的训练
自编应用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在简单的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设计、口编应用题的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基本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求学生观察图形,按照图意自编应用题
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编法,如图上画的是一片草地,有两群羊,一群是5只在吃草,另一群是6只正走来。
甲:草地上有5只羊,又跑来6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乙:草地上有5只羊,跑来了一些后共11只,问跑来了多少只?
丙:草地上有5只羊,又跑来了6只,原来的羊比跑来的羊少几只?
丁:草地上有一群羊,跑来了6只后共11只,这群羊原来有几只?
2.要求学生看算式自编应用题
课堂上,让学生根据算式自编应用题。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能够从周围的一切实物编起,如:书本、粉笔、足球或者各种图形。这种编排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条件”和“问题”两个数学术语,通过已知条件求解问题,在以后正式学习应用题时,就比较顺畅了。
三、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最初学生识字少,独立读题有困难时,可以由学生领读并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叙述应用题的事理关系,对原题做出一些解释,知道这道题讲的是什么事,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画出题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逐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为提高解题能力奠定基础。在读题时要把某一个词同某种运算方法建立起联系。如看到“一共”就用加,看到“比……少”就用减。
例如:水果店原来有香蕉25筐,后来又运来11筐香蕉,现在有多少筐香蕉?学生可以理解“又运来11筐”为“又多了11筐”,从而搞清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理解问题,就克服了只看关键术语乱猜算法的毛病。
四、多解、多变,提高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能力
学生解题正确,并不意味着教师对一道应用题的教学已经完成。因为在列出算式之后,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水平并不完全相同。为了提高学生对该题的理解水平,除要求学生正确求得计算结果外,还要通过“多解”“多变”的形式,适当地变换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使得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
(1)甲班有男生23人,女生比男生少3人,女生有多少人?
(2)甲班有男生23人,比女生多3 人,女生有多少人?
(3)甲班有女生20人,比男生少3人,男生有多少人?
以上所举题目,通过变式,进行比较,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提高应变能力,同时开阔学生思路,为以后复合应用题的解答打下基础。
《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创设情景、构造例题:
1、播放一段鼓号队检阅的录象。(其中有队列变换的片段)
2、师:今年九月份,常熟市也要举行了鼓号队的比赛,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抓紧训练,这是我们学校训练的场景。(出示图片)。
(1)看了这个队形你有什么感觉?(很整齐);
(2)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队列你马上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3)怎样才能很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4)这是他们出场时的队形,如果要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你能否给他们提些建议?(进行队形的变换)。
3、出示:
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退场时如果每行排16人,_________ ?(学生补充问题:可以排几行?)
二、合作探究:
1、探究退场时的队形变换。
(1)启发猜测:
①不管队列怎样变换,什么是不变的?(总人数)
②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原来每行12人,现在每行16人,那行数与原来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2)独立尝试,小组内交流方法。
(3)交流汇报: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 以排成几行?
48÷16=3(行)
答:可以排成3行。
(4)感知规律。
我们发现,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每行的人数从12人到16人是增加了,而行数从4行到3行,是减少了。你猜对了吗?
2、探究比赛中的队形变换。
(1)在比赛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变换成怎样的队形,你能否帮忙设计一下?
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赛中,?
(2)学生自主编题,同桌讨论?
(3)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赛中如果排成6行,每行排几人?
(5)计算验证。
(6)汇报交流: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每行排几人?
48÷6=8(行)
答:每行排8人。
5、比较小结:
刚才,我们解决了鼓号队比赛中的两个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地方?(都是先求出总数。)为什么要先求出总数呢?(求出总数后我们可以用总人数÷每行的人数=行数。用总人数÷行数=每行的人数。)
三、巩固应用:
其实象这样用先求出总数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1、请你解决。
(1)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如果租每辆乘48人的大客车,刚好需要3辆。后来联系旅游公司,他们只能提供每辆乘36人的中客车,现在应该租几辆车?(学生解答、评讲。)
(2)学校给每辆车上的36人配了3箱农夫山泉饮用水,平均每人能分到几瓶?
① 学生尝试解答。(学生发现缺少条件,需要补充每箱矿泉水多少瓶)
② 怎样才能知道每箱矿泉水多少瓶呢?(打开看一看;看外包装)
③ 解答评讲。
2、请你参谋。
小明一家准备暑假里到北京去旅游,这是他了解到的信息。
坐汽车 每小时行80千米15小时到达
坐火车 每小时行100千米?小时到达
坐飞机 每小时行?千米 2小时到达
(1)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解答。
(3)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说说你的理由?
3、请你当家。
双休日,小芳家来客人了,小芳帮妈妈去买水果,下面是了解到的市场信息。
xx市场水果价目表
品名 单价(元/千克)
香蕉 6
芒果 12
桂圆 8
芦柑 2
妈妈给我的钱刚好买4千克香蕉
小芳可以怎样买,正好把钱用完?
(1)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只买一种:(略)
买两种:(略)
买三种:(略)
(4)小结:不管怎样买,都应该先求出一共带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求出总数,再求出其他的问题。)
应用题教学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 认识;重视;思路;训练
一、认识和概括数量关系,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
数学应用题里都含有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都是带有一定抽象性的。要使学生对数量关系真正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引导中必须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有待于在学习中发展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按照应用题的文字叙述形式给学生概括出怎样的应用题用加、减法或乘、除法等是十分不可取的;而应该在教学时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或熟悉的事物作为应用题的内容,在指导他们解题时也要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创设情境使他们能够用实物或看图进行数一数、摆一摆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大脑中形成表象,使题目的内容成为他们可以感知的。再从具体的题目,具体的数量中发现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让学生尝试概括一些数量关系。例如探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时,先让学生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每天(每小时、每分、每秒)所完成的工作”,“工作时间是指一共用了几小时(几天、几分、几秒)”,“工作总量是指在这几小时(几天里、几分里、几秒里)一共完成了多少工作任务”。最后总结出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总结出关系式后,学生的认识还是不深的,为此,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里,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相关习题。先让学生指出各习题里哪个数量是“工作效率”,哪个数量是“工作时间”,哪句话是指“工作总量”。然后让学生说说已知“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最后再让学生动手计算、解答。这样通过说、练的训练,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说理辨析能力。
二、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
应用题之所以难教难学,问题本身一般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从教学方法来说,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缺乏应有的训练,使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把它同计算题作一比较,就清楚了。如:做计算题时,学生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和步骤,都是清清楚楚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计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来,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计算得对与错一目了然。计算题通过训练学生容易掌握。而解决应用题就不同了,学生首先要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通过分析、综合,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式子,思维过程要有几步,都是用内部言语的形式进行的。这种用内部语言进行的思维过程,教师既难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是否更合理、正确,有无错误,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对于这样的问题,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训练方法有:
1.读题。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2.画批。把题中的重点词、句和思维分析、判断的结果,用文字、符号(波浪线、直线、着重点等)划出来,以利于分析数量间的内在关系。也可以画线段图,把题中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说理。说理就是在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分析解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
通过上述读、画、说,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表现形式,有利于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了应用题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三、多种形式的应用题基本训练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论文【推荐4篇】
下一篇: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汇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