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学(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应用题教学(精编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应用题教学范文1

关键词:授课说题;习题教学;案例思考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04-02

进入高三二轮复习,习题教学占很大比重,师生都在习题中摸爬滚打,因而习题讲评是否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复习教学的质量与效益。鉴于我校高三教学实际,我们开展"说题"活动进行习题教学优化的尝试。下面就从学科的角度讲讲对"说题"的认识。

1.对习题教学的思考

从福建高考模式看化学二轮复习中的习题教学。在当前情况下,通过高考来选拔人才是一种公平合理的方式。具有国家标准的高考试卷决定学生能否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目前福建高考模式为"语数外三门分数+理综(文综)",在理综(满分300分)中化学学科的分值只有100分,而化学学科考点多,这导致许多学生害怕化学及重视化学学科程度不足,于是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如何通过"减量不减质"的有效教学,达到突破重点难点、巩固知识点,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差的学生变好,好的学生变优等一系列问题摆在诸多化学教师的面前。

高中化学的很多知识点,尽管教师讲得清,学生也记得住,但在试卷中的考查方式却是灵活多样的,恰当地选择例题或习题是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熟练和活化的必要手段。

习题教学的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课程的授课方式有了很大改观,但是,纵观目前高三习题教学课,就题论题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教学中往往被固定在这样一种模式中:教师以"下载试题――分发试题――报答案"为主要工作,学生以"做题――对答案――修正错误"为中心任务。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一讲到底"、 "直线讲解"、 "就题论题" 、"忽视方法"的误区,绝大多数的课堂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自己钻研的很少。很多学生都反映化学难学,课上教师讲的似乎都听懂了,可一到自己做题时,就感觉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了。教师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某些题目已经反复又仔细讲解,可是学生在碰到类似问题还是不能独立的解决问题,表现为不明白、且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试题的功能认识不到位。

2."授课说题"教学的基本内涵及

近年来,许多学校成功实践了说课、上课的二个循环模式,对于说课、上课并不稀奇,但说题较少见。三者有所偏重,说课可以反映和培养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功底,上课更能看出教师的基本素质,说课、上课能较好体现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实践中,说题方式较多。基于我校实际情况,本文主要阐述"授课说题"。什么是"授课说题"呢?指的是教师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对解答习题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解题依据等方面进行小结,并在课堂上通过对试题的讲解指导学生作答养成相应的答题习惯进而达到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等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的目的。

3."授课说题"的主要环节

选题。二轮复习时间短,我们针对省高考理综化学部分题型比较固定的特性,对复习部分的内容精选习题,题目多采用近几年高考、省质检理综试卷中化学部分的试题,因为高考、省质检试题都十分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因此选题是授课说题教学的重要一环。在选题时,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同时注重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能力,使学生能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和题目中所蕴含的学科思想,题目的选择还应具备以下特点:灵活性、典型性、综合性。

做题。教师如果没有精心做题,就无法理解习题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解题依据等方面,也就无法把握考题的趋势与方向,习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授课说题。授课说题是所有环节里最重要的一环。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说命题意图。教师说题时,应依据"考纲"指明试题能力立意及所考查的知识能力,通过说题让学生明确习题所要考查的内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②说习题特征。让学生明确习题特征及题目的题眼。③说解题思路和学科思想。习题教学的目的有二----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讨论、师生交流、教师归纳模式为主④说习题拓展。让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学习探究。

点评或小结。点评及小结的重点是考点、题型、思路的调整点拨和方法的归纳,此后还应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部分进行相关题型的矫正性训练。

4.案例展示

例2012·福建卷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42- )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师:这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电化学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电极反应,电子流向及原电池与电解池结合应用。正确答案是A 。但许多同学选择B,原因何在?先来回顾相关知识。

学生:负极氧化、阳正阴负、离子不上岸、电子不下水

师:因为Zn比Cu金属性强,所以Zn作原电池的负极,Cu作原电池的正极,Cu电极是发生还原反应。正确答案是A。电子流向是负极到正极,B选项貌似正确。但ab这一环节是在溶液中导电,是离子导电,电子并没沿此路径流动。C选项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选项中是滤纸a点是阴极,氢离子放电,溶液中氢氧根暂时剩余,显碱性变红色。

师:若将甲、乙两杯溶液交换,将K闭合,装置中有电流通过吗?

学生:讨论,众说纷纭。

师:无电流通过,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通过外电路将电子传导给正极,但更换溶液后,Zn将直接与Cu2+反应,没有将电子传导给正极,不构成回路,所以无电流通过。

5."授课说题"教学的感悟

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由于在说题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有关的理论和资料,深刻研究化学知识结构与分类。长期坚持说题,必然提高教师自身对化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其理论学习变得越来越广博而深刻,理论应用变得熟练而有效,从而促进教师业务素质产生飞跃性的变化,即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变为理论型教师、科研型教师。

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说题活动往往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通过"说",发挥了说题教师的作用。通过课堂的具体实践,又使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得以提炼,也给旁人提供参考,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们经常围绕着共同的课题进行讨论,在共识()中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效果。

说题教学让教师更精心备课 教师只有精心备课才能理会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及解题思路和学科思想,通过备课及批改作业迅速准确的判断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了解学生错误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说题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说题教学中,设置了"说习题特征"、" 说解题思路"等环节,这能让学生在做同类题过程中,通过联想、归纳、总结,达到认识上的飞跃。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授课说题教学有利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题目的解决复习更多的学科知识和解题方法的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解题和思维能力的双重目的。因此,"说题"不失为提高教学效果、师生互动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 200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走进新课程》

[3] [美]G.伯利亚著,涂泓、冯承天译。《怎样解题-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年9月

[4]余文森主编。《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

[5]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分数应用题 教学设计2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分数应用题

学校:山东省青州市东坝小学

姓名:王明胜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本例题,搜索有关分数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二、试着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分数问题。

二、教学课题

分数应用题中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学会解决分数应用题对以后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是正确判断把什么看作单位"1",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教材分析

分数应用题的事例和情节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就使教材的结构更为合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分数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分数应用题》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分数应用题的图片,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分数应用题的相关知识和动态演示,做成PPT给同学们演示,让学生对分数应用题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

“自主”教学法: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对问题探究的习惯,并通

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出分数应用题的转换方式,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思维方法。

“协作――交流”教学法:教师充分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网络媒体及其它媒体做好准备工作,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被置于各种虚拟的或真实的情境之中,使其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投入学习过程,通过协作、交流认识周围事物,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全体学生列式解答,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3÷2-5 =-5 =(千米)

根据: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乙速度

(二)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相遇问题的三量关系?

http://w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三)引新

刚才同学们练习题分析解答得很正确,现在老师把这道道中的已知条件改变一下,看看你们还会解答吗?(将2小时改为 小时)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解答.

方法一: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方法二:(千米)

3.质疑:观察这道例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两种解法之间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相同: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相同; 不同:数据不同,由整数变成分数. 4.练习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教学例2 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1.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等量关系.

由此得出:一批水果的重量 第一次+第二次 2.列式解答

方法一: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方法二:

3.以组为单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依据. 4.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学生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三、巩固练习

(一)写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算式

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8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一天打了12页,每二天打了13页,这两天一共打了这部书稿的 .这部书稿有多少页?

(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一根长绳,第一次截去它的,第二次截去 米,还剩7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2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走出,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 千米,两人多少小时后相遇?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五、课后作业

1.商店运来苹果4吨,比运来的橘子的2倍少 吨.运来橘子多少吨? 2.一套西装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 .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

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学习

六、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进行分析解答,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达到熟练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将有相当大的帮助。

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会立足于本节课不足之处,深刻反思,力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山东省青州市东坝小学 姓名: 王明胜 职称:一级教师 电话:*** 电子邮件:shengwang_2009@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东坝小学

应用题教学3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075-01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学习数学不应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的教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矗由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学改革中,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应用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却还是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分化的主要内容,应用题也仍是学生眼中的“头痛题”?问题出在哪?下面我就本人在这几年数学教学中是如何遵循应用题教学的一般规律谈一谈个人的做法。

一、通过日常用语和数学语言的互相转换,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抽象思维

大家都知道,应用题的内容一般都是反映一些实际生活的,但在内容叙述的语言上又与生活中的常用语有所区别,这样就给学生在理解题意上带来很大的阻力,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因为农村孩子的生活语言普遍是贯用乡语。记得我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学第三册“乘法应用题”的课时,发现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数学语言去帮助理解新出现的数学术语。结果一课下来,教师既辛苦又没有效果。根据这一情况,我便向这位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在之后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证实。例如:(并在黑板画出图或是电脑投影)几个小朋友在田地里种蓖麻,每行种了5棵,种了4行。让学生认真观察图中内容,数一数图画里每一行分别有蓖麻多少棵,各行的棵数是否一样多?之后再让学生说出:每行种有蓖麻5棵。

二、和概括数量关系要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

我们知道数学应用题里都含有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都是带有一定抽象性的。抽象的程度越高,应用题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广;而越抽象的数量关系也是越难理解的。要使学生对数量关系真正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引导中必须密切要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学告诉了我,让我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有待于在学习中发展和提高。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概念更是从白纸一张起逐渐积累的,早期掌握的数学概念大部分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因此,在教学中按照应用题的文字叙述形式给学生概括出怎样的应用题用加法、减法或乘法等是十分不可取的;而是应该在教学时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或熟悉的事物作为应用题的内容,在指导他们解题时也要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创设情景使他们能够用实物或看图进行数一数、摆一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在脑中形成表象,使题目的内容成为他们可以感知的。这样,解一题就学会一点知识,逐渐积累起一些经验。再从具体的题目、具体的数量中发现一些带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让学生自己尝试概括出一些数量关系,例如:我在教学“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时,先让学生理解“速度就是指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所走路的长度”,“时间是指一共走了几小时(几天、几分钟、几秒)”,“路程是指在这几小时里(几天里、几分钟里、几秒里)一共走了多长路”。然后,我便借助线段图,并在线段图画出小车模拟行驶的过程,先表示行驶第一分钟所走的路程(即速度),跟着表示行驶第二分钟、第三分钟……通过小车模拟行驶,找出每一个时间段里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总结出关系式后,学生的认识还是不深的,为此,我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里,还要有一定数量的相关习题,先让学生指出各习题里哪个数量是“速度”、哪个数量是“时间”、哪句话是指“路程”的,然后让学生说说已知“速度”和“时间”怎样求路程,最后才让学生动手计算、写答。这样通过说、练的训练,学生既掌握好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说理辨析能力。

三、多种形式的应用题基本训练,既是解应用题的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

有经验的教师应有这样的同感,多种形式的应用题的基本训练,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应用题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辨析能力、学习分析方法等,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活跃。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把握好练习这一关是非常重要的,在应用题的基本训练中,我主要是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应用题训练。在应用题的基本训练中,我认为解答应用题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大量的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解答应用题来实现的。

2.与问题搭配的训练。这个训练我一般是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先进行连线搭配,再进行列式计算、写答。经过具体的解答,学生对条件与问题的搭配有了一个自我检查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

3.求改变原题的某个条件与问题。如:原题是: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后,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要求学生解答后把原题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成“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10天,每天实际烧煤多少千克?”,改编后再解答。

23 188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