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论文【热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教育督导论文【热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育督导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前沿;内容分析

一、研究缘起

了解中国外教育管理现状和前沿,有助于认识国外教育管理领域近两年最新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充分认识当前教育管理领域研究中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

(一)取样

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课程研究前沿》新近英文论文板块的九辑的280篇英文文献摘要为研究材料,并以“管理”、“领导”、“校长”作为检索词,对其逐一进行了甄别,选取了24篇和教育管理相关的英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时间跨度为2010-2012年,均为最前沿的教育管理动态

(二)确定分析类目

分析类目的确定是否得当、精确、适度, 对于文献资料分析能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分析类目又称为分析的维度,是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设计的, 将资料内容系统判断后进行分类的项目、方面或角度。它是对文献内容进行计量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此研究主要依据分析类目的一般要求和方法,选取样本作典型分析,最后确定分析类目。

(1)确定分析维度。划分为研究主题、数量分布、文献来源,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其中研究主题为分析重点。

(2)确定分析类目和子类目。由于我国对教育领导学的界定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为设计研究主题的分析类目,参考了靳玉乐版《学校课程领导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的研究领域,初步确定研究的类目和子类目。5个类目分别为:①学校领导者:谁在进行教育领导;②学校领导追随者:学校领导者去领导谁;③学校课程领导的目标:学校为什么进行领导,领导者和追随者的互动的意图和动因,是双方通过领导与追随活动期望追求的结果;④领导的影响力:学校为什么进行领导,领导者和追随者的互动的意图和动因产生的影响;⑤领导的情境:学校领导发生的特定的情境场域。

(三)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1.来源分析

《课程研究前沿》上的学校领导方面的文章主要来源于11种期刊,其中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教育管理季刊)是最主要的来源。说明这本期刊是国外学校领导方面较为前沿的杂志。

2.研究主题总体内容分析

如表是主要的五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分布统计。根据分析可以发现,在学校领导中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研究者偏向研究领导者和追随者在学校领导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力,而忽视研究领导目标和情境在领导中的作用。

领导者 追随者 领导目标 领导影响力 领导情境 其他 总计

15篇 6篇 2篇 11篇 3篇 4篇 41篇

37% 15% 5% 26% 7% 10% 100%

(1)热点研究主题。学校领导者和学校领导追随者主题超过了所有主题的50%,共21篇,其中研究领导者的占15篇,被领导者的占6篇说明现在国际上的研究的焦点依然是领导者主体。在21篇研究领导者的文章中,研究校长领导力的最多有7篇,教师领导力的有6篇,其余的为研究领导者风格的影响。从中可以发现,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研究领导者的主要为校长和教师,缺少对于社区人士、家长和学生领导力的特殊调查。

(2)一般研究主题。领导影响力和学校领导追随者主题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分别占总共学校领导论文的26%和15%。这些主题是研究学校领导的基本研究对象,自然会成为研究的关注焦点。

(3)薄弱研究主题。领导目标和领导情境,是学校领导的薄弱主题。与此相关的论文分别只有2篇和3篇。

(4)其他主题。除了5个学校领导的基本主题之外,还有教育领导、知识管理、教育督导、学校治理等相关主题的研究。

3.学校领导的研究学段分析

通过对24篇学校领导的论文分析,发现有6篇论文是针对小学学校领导,其他5篇分别针对中学、大学和职业教育,13篇是没有分类的整体的学校领导。说明目前还不太偏重专门的学校领导研究,只是对小学学校领导研究较多,而特别忽视其他学段的学校领导研究。不具有针对性。

三、存在问题及存在不足

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对于学校领导的范畴界定和类目划分还未做科学和深入的分析。教育领导学在国际学术界已经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但是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在我国教育学科分类中没有这样一门学科,如1999年瞿葆奎主编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列出的31个分支学科,教育领导学是缺位的。对于领导目标和领导情境的研究还可以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学校课程领导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瞿葆奎。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M].人民出版社。2003

教育督导论文【第二篇】

2015年,全县教育督导工作以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构建和谐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内涵,努力提高教育督导工作服务水平,推进县域教育协调、持续、科学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做好迎接国家专项督导评估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监测工作

一是迎接国家专项督导评估。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导计划安排,按照督导标准,做好迎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春季开学工作、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等专项督导检查的自评工作,及时上报自评材料,分阶段迎接督导评估。二是做好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监测工作。2015年4月,按照全县2014年度教育事业统计数据,通过省教育督导信息平台,及时填报并上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数据,并按照标准撰写上报自评报告,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监测工作。10月份,协助做好2015年度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审核工作。

(二)迎接省、市教育工作综合督导和县事业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工作

一是做好省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相关准备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市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自评,为市政府提供相关数据及档案材料,指导相关部门及学校做好迎接督导评估工作。二是迎接市对县教育事业科学化发展考核。按照《2015年度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县区党委政府教育工作”指标考核办法》做好县级自评工作,对照标准,认真查找问题与不足,积极进行整改;建立、完善考核档案,争取考核取得满意成绩。三是迎接市教育局对县教育局2015年度工作考核,争取取得优异成绩。四是迎接县事业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工作。

(三)加强督导制度建设,发挥督学责任区职能,提高教育督导水平

国家《教育督导条例》颁布后,国家、省先后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下发了《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将按照省、市工作进展及要求,适时筹备成立县教育督导委员会,制定县教育督导办法。认真落实各级《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程序,充分发挥责任区督学作用,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认真做好对学校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帮助,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年内根据教育工作重点及上级要求,不定期组织责任督学开展经常性督导。

(四)完善督导评估、考核体系,提高督导工作实效

一是修订完善各项督导评估方案。修订完善镇街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标准,进一步完善对基层单位、学校的督导评估标准和考核方案,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二是改革评价办法,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平时监测与定期考核有机结合,拓宽信息采集渠道,突出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三是协调配合,高效开展年终综合督导评估及专项考核、验收。四是紧盯问题整改不放松,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注重发现新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管理经验。

(五)继续规范教育系统检查验收,提高服务效能

强化宏观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依据省中等以下教育检查评估管理办法,在各股室站提报的基础上汇总整合,制定县教育局2015年度教育检查评估验收项目计划,确定单项考核和验收项目,及时修订完善标准细则,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检查验收行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六)进一步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开展督学业务培训,提高督导科研能力

积极组织专兼职督学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大力开展督导交流活动,组织有关人员到先进省、市学校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创新思路,提高督学调研水平和业务能力。按照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求开展督学换届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组织督学选择题目,开展调研并撰写研究论文参加教育督导论坛征文活动。

(七)不断加强教育督导宣传工作

教育督导论文【第三篇】

市教育督导室:

现有托幼园所117处,其中街办园所13处,驻区单位园所30处,教育办园3所,个体家托71处。省、市级幼儿园所15个,其中省级示范园所8所。在园幼儿9,800名,入园率94%。幼儿教师741名。教师专业达标率98%。

一年来,沈河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以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重点开展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了议事日程,对事关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亲自过问,定期召开区委书记、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加强了对素质教育工作的客观与具体指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听取教育部门的汇报,认真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全区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做好本次迎检工作,我区根据沈教督发[2004]13号文件精神,专门召开了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迎检工作。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人大汇报,并责成区教育局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成果

一年来,我们以切实推进我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工作为重点,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树立了教育为本的观念,着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努力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的统一管理,积极推进我区义务教育的均衡、优先、协调发展,为实现科教兴区战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教育经费预算安排执行情况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

1、政府对教育拨款情况

2003年,政府财政收入46,191万元,比上年增长%,政府对教育拨款18,7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04年政府财政收入55,420万元,比2003年增长%,政府对教育拨款预算安排22,498万元,比2003年增长20%。

2、生均教育事业费执行情况

2003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2,元,2004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2,元,2004年比2003年高27%;2003年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2,元,2004年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3,元,2004年比2003年高71%。

3、生均公用经费执行情况

2003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元,初中为元。

2004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元。

充足的资金保障使全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改善,为城区人口素质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组织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情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及人民群众对高水平、高质量义务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双高普九”已经客观地成为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做好“双高普九”工作也就现实地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沈河区在抓“双高普九”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提出了“硬件要硬、软件要实、相互促进、均衡发展、首批挺进”的基本思路,富有成效地推动了“双高普九”工作的新局面。

1、推进“双高普九”的总体战略

本着“面向未来、优先考虑、适度超前、充分保障”的方针,我区主要采取了“系统规划全局,实施整体推进、建立“三导合一”工作体系,实施高效运行、立足“区情”、“校本”,实施“特色兴教”、加强开放交流,实施外脑支持、促进人员流动,实施潜能激活”五个策略。以教育科学发展观,把质量当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积极鼓励引导校长依法自主办学,追求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富有特长的学校教师,创建富有特点的学校课程,造就富有个性的学生,最终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升。

2、推进“双高普九”工作的主要措施

区委、区政府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双高普九”工作从外延式规模发展向内涵式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建立领导及部门责任制度。成立了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每人包保一所学校,定期联系,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将“双高普九”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区内各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分别从政策、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双高普九”提供支持。

二是加强督导,引导推进。重新修订《沈河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并将之作为新一轮督导评估的依据。运用具体指标,引导学校关注管理细节,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三是立足现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尽管我区已基本具备双高普九的达标要求,但我区仍然积极针对督导检查中掌握的基础资料,重点对目前存在的各项薄弱环节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加大硬件投入,努力缩短差距。本着整体、优质、均衡的原则,结合全区中小学硬件建设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我区先后投入资金8,687,000元,紧急配备学生微机1,480台、教师微机1,289台;并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改善校校通网络等,极大的改善了我区现代化办学条件。

其次,提供政策倾斜,保证人员配备。针对我区四所薄弱初中的现状,我区制定了《对我区参与城区部分初中改革工作学校实行定点帮扶的意见》,建立了区内校际间定点帮扶制度。满族中学、九十四中学、九十中学、十八中学分别与八十二中学、育源中学、一六五中学、第七中学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并定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区教育局定期对学校间开展帮扶工作情况及工作档案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充分保障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继续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派和调入,不断提高学校骨干教师比例。截止到目前,我区已选派骨干教师28名。被选派教师除保持原关系及待遇不变外,还享受对口支援学校教职工福利待遇,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我区双高普九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于今年11月18日在大连召开的“辽宁省推进普及义务教育‘双高片’工作暨评估验收现场培训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收到良好效果。

(三)组织落实课程改革工作及执行教学计划情况

推进课改深度,提升教育质量一直被列为我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2年我区全面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此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严格执行《沈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常规》,做好全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对中小学学科及课时的设定、教学进度的安排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区主要通过课改工作会议、课改专题活动周及深入学校的专业引领等工作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重要变化,课改的深层问题如评价方式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等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区里成立了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并下发了《沈河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2002年以来,每年投资百万元实施新一轮课改培训,其中,2003年又增加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专用教室。

2、形成区域性课改特色

以校本研修促进课改是我区课改工作的一个特色。通过下发《关于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开辟“沈河校长话课改”论坛、组织“教育局局长与校长课改对话”、承办辽宁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经验交流现场会及东北三省九市区小学教研协作体第21届年会等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区课改工作的深入发展。

以沈河教育信息网为依托,以部级“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培训、研训一体管理机制研究”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以信息化、交互式教师研训新模式的实践研究。创建了沈河教研网、沈河作文网、沈河科研网、沈河未来教育网等专题网站。

目前,区域性的校本研修正朝着自主性、实效性、个性化、特色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3、充分发挥业务引领、服务作用

实施研训策略。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中广泛开展根基于课改实践的教师研训活动。抢先引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教师学校业务人员、中小学领导率先接受“头脑风暴”,目前已经培训10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

此外,我区还结合实施课题牵动策略、“课改联络员制”、“讲师团‘菜单’服务”、“教研员上课改研讨课”等新型工作方式,保证研训工作重心下移,充分满足基层学校需求,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

二、加强教育督导建设,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认真贯彻〈沈阳市教育督导条例〉,加强区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今年3月,我区召开了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对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都做了具体规定。

(一)教育督导机构设置情况

1、沈河区早在2000年3月1日,就将原“沈河区教育督学室”更名为“沈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进一步明确了沈河区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和职能定位。2000年6月12日正式挂牌。

2、沈河区符合《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和《通知》要求,教育督导职数和编制为:主任督学一名,正处级;办公室主任一名,正科级;督学4名,行政编;兼职督学14名,事业编(其中6名二线校级干部),共18名。

3、成立教育督导工作站。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站是区教育督导室的派出机构,代表政府开展教育督导工作。一年来的实践效果不错。全区两年可以完成一个督导周期。

(二)督导队伍建设情况

1、严格按照督学的基本条件选聘督学,把那些“知政”、“通学”,懂教育教学、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督导队伍中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教育督导室主任按级别阅览上级有关文件、资料,并参加相应会议。督学可以继续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3、认真组织教育督导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有50多篇教育督导论文在市教育督导理论研讨会上获奖。有的还在《中国教育报》、《督导与评估》、《教育督导》、《辽宁教育》上交流。今年,适应形势要求,多次组织教育督导人员学习新课改精神。

(三)督导制度建设情况

建立健全了《教育督导工作制度》、《督学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教育督导工作报告制度》、《教育督导工作联系片制度》和《教育督导室周工作计划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育督导行为,做到依法督导。

1、扎实做好常规工作

沈河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以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为教育督导工作着重点,充分发挥专项督导针对性、实效性、灵活性强的特点,每年进行1-2次专项督导。今年以来,先后以“安全工作”、“双高普九”、“改革初中”为主题开展了三次专项督导。今年5月下旬,开始使用新的《评估方案》,对全区中小学进行新一轮督导评估。方案加大了规范办学行为的权重。

在督政工作中,拓展了责任部门的范围及对象,教育执法检查的对象除了区政府有关委办局和街道办事处外,又增添了对党委、人大、政协等有关部门,基本上覆盖着区政府各部门和相关单位,并形成一系列制度、文件。增加了对各单位和相关部门在“人才资源开发、人员上岗培训”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发展了“督政”工作的新内容、新目标。

2、加强教育督导信息和档案建设

吸纳网络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建立沈河教育督导网,推动教育督导工作在手段、方式、效率等方面的深刻革新,开创了教育督导工作新局面。

编写《沈河教育督导资料(1989-2003)》七册,100万字。记录了15年来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的轨迹。编发《督导简报》共37期。2002年12月,《沈河教育督导资料(1989-2001年)》被市档案局、市财政局、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定为“沈阳市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二等奖。

三、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和开拓学前教育工作

一年多来,我们对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加速科研成果向实践的转化,全面实现早期教育社区化方面积累了经验。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将学前教育的总体规划纳入区内发展整体规划之中,确定了以主管区长任托幼办主任、教育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全区16个街道办事处都配备了专职托幼干部,个体园所也有专职人员负责。同时,严格执行园所审批程序,加强管理力度,充分考虑全区整体规划和布局安排,坚持不重复建园、存有不安全因素不审批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方便家长,满足儿童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2、构建幼小衔接实验幼儿园的新格局

在全市率先大胆进行幼小衔接实验改革,积极推进幼小衔接实验的区域性进程。在东部,高标准的朝阳一校幼儿园现已建成使用;在西部,实验学校幼儿园股份制改革已经开始启动;南部的文萃小学幼儿园和北部的令闻一校幼儿园均已进入实验状态。幼儿园建设的“四方连动”策略使我区在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开我市先例,为全市进行此项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3、继续开展0-3岁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今年四月,我区成功召开了“沈河区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早期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此次大会,对于我区0-3岁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实验项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坚持面向全社会宣传学前教育工作,在各社区设立了80多个宣传站点,为家长提供入园咨询、家教指导;充分发挥街道中心幼儿园的作用,成了学前教育社区领导小组,建立了51个亲子活动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全区学前教育的范围。

4、加强安全工作管理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我们把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除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充分保障外,还专门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教育、公安、城建、文化、卫生、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教育、公安、宣传、建设、文化、卫生、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及有关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同志参加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

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对幼儿园所周边环境进行了多次专项和综合整治,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加强对维护少年儿童安全的社会宣传教育。目前,全区自觉关心、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加强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教师学校建设

(一)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情况

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及沈阳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2004年,我区以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重点加强了教师进修学校软硬件建设,以有力措施提升教师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了教师学校的跨越式建设和发展。

1、保证经费投入

区教师进修学校各项经费投入均纳入地方教育事业预算,区教育局每年择优保证经费需求。继03年年底我区投资120万元,用于改善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增添必备的电教设备后,今年区里又先后拨给教师学校专项业务经费、改造学校办学条件办公经费各140万元。目前,教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已基本满足我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办学标准已达到省、市先进水平。

2、加大内涵建设

一是实行“三二工作制度”。研训人员每周有三天时间深入中小学,及时发现、研究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二是确定集体调研月。由教师学校主管领导带队,各部门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集体调研,并撰写出有指导价值的调研报告。

三是聘请各级专家来我区讲学。先后聘请首都师大4位教授、20多位省、市教科研人员来我区做课改方面的专题报告。

四是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带领基层学校副校长、教学主任及学科骨干教师100多人到上海、大连等地学习课改先进经验。

五是创办《沈河课改》季刊。坚持教师至上、服务至上、发展至上的办学理念,为校长交流思想、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园地。

(二)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尽管我区教师进修学校目前还存在缺乏附属学校等问题,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解决。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学校建设工作。

1、创建学习型学校,提高中小学办学的总体水平。

2、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高两支队伍的综合素质。本年度末,出台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2005—2007的三年发展规划;构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多元化培训模式。

3、实施科研兴区战略,坚持科研紧密贴近实际,坚持科研项目的过程整合和人力资源与物理资源整合,从多角度、多视野来思考和推进区域性整体工作的稳步发展。

4、依托沈河教育信息网,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增加专项经费,做强沈河教育网,完成全区所有中小学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校园网建设,加快特色网页建设。

5、建立健全科学监控评价体系。

五、“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进一步提高“两基”水平和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我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区教育发展现状总体不够均衡。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现有学校的规模、水平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甚至有发展滞后的倾向。

2、教育“三乱”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教师有悖师德现象时有发生。

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紧紧围绕科教兴区的战略目标,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合理调整教育布局,集中力量打好壮大高中阶段教育攻坚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力以赴完成省“双高普九”城区的检查验收工作。

二是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遏制教育“三乱”现象,强化师德师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尽管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区在开展“两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在一些方面还存有差距。我们将适时抓住本次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对我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的有利契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贯彻好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区的“两基”工作,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双高普九”的工作目标,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和托幼园所的工作实绩,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沈河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实惠,为沈阳市经济的总体腾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教育督导论文【第四篇】

能与时俱进地用现代教育手段传达现代教育信息,培养能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才,这就叫做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具有这“三性”才算是具有现代性。

教育最优化

最优化是对所有教育工作的要求。教育工作的最优化是指在当时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时间最少而获得的效果最好。曾经有人问过我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不能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但我对“最优化”的教育有一些思考,那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的教育效果最优化,关键是要用动态的观点来思考这个问题。

教育方针

在我本人看来,教育方针一时间有宣传不充分的趋势。我视察过全国的近百所学校,把教育方针印在学校显赫位置处的学校没有看到一所。现在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势头大大超过了对教育方针的宣传,甚至是取而代之,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这句话中的“贯彻”二字已经给素质教育定位了,它是教育方针的下位概念而不是上位概念。教育方针是有功能的,是国家对教育的总政策、总要求,它既可以用来评价学校,也可以用来领导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提法离教育方针的表述有一定距离。

教育评价

缺少评价的工作是缺少理论指导的工作。评价是听诊器、方向盘、指挥棒和推动机,能够告诉我们存在着什么问题,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如何来提高和推动我们的工作。评价要讲究科学性、适时性、最优化和适度适量化。在我看来,教学评价量表是一个学校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往大了说,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实行的重大战略也应该进行评价。

体制与机制

要研究体制、优化体制、改革体制,首先就要把什么是体制弄清楚。我拿龟兔赛跑来举例,在陆地上比赛肯定是兔子胜,在水中比赛一定是乌龟赢,如果在陆地上赛跑允许兔子驮着乌龟,在水中比赛允许乌龟驮着兔子,这就是能达到双赢的体制创新。什么叫机制呢?三个和尚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但是如果让三个和尚一人挑水一天,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机制创新。说来说去,部门之间是体制问题,部门之内是机制问题。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机制是构成节约型社会的软实力。

人力资源强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一共27 000多字,我觉得“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一句话最能概括《纲要》的核心精神。无论是提高教育水平还是提高教育质量,所有这一切都只是方法和过程,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才是最终的目标。

教育中要遵循的三个基本规律

规律一:育人规律;规律二:社会用人规律;规律三: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规律

教育系统中的“5+1”支队伍

为任何一项事业服务的都是一个体系而非作为个体的人,为教育提供服务的也是一个体系。单以人力体系来说,就是“5+1”支队伍:以教育部长为代表的教育行政官员队伍、以校长为代表的校内行政官员队伍、教师队伍、教研员队伍、教育督导员队伍。这是站在前排直接为教育服务的5支队伍。我把教育科研人员放到后排,作为另外1支队伍。如何优化这“5+1”支队伍、利用好这支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遗憾的是,在《纲要》制定的研讨中我们已经提出了教育的“5+1”支队伍,但是在正式的《纲要》表述中没有提到教研员,全国的几十万人都被甩在了这个系统外。其实教研员是一股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这支队伍由拥有5年以上教龄的优秀教师组成,负责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提出有效建议和改进意见。优化教育系统中包括教研员在内的“5+1”支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

学校的基本功能

学校具有三大功能:传授知识(创新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最基本的功能是教书育人。

学校之间的竞争

学校之间的竞争是学校内为教育服务的系统之间的竞争。两所学校之间的竞争并不是校长间的竞争、特级教师间的竞争或教授间的竞争,而是这两个学校为教育服务的整个体系之间的竞争。在我看来,任何一种服务都是一个体系,因为要考虑到是否具备政策、技术、器械等条件,校长对教师的关照、威信状况都包含在这个体系内,都是竞争力的一部分。如何研究、优化和充分利用这个服务体系来提高教育质量,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校园文化

如果让我用最简短的语言来表述要如何建设一所学校,我会说要具备“三材一化”。“三材”是指人才、器材、教材,“一化”指的是校园文化。我要特别强调这个“一化”,因为建设、利用校园文化对于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本人十分赞同一种“腌萝卜”式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内容能真正渗入学生的头脑中,使之真正理解教育内容的深刻含义,理解问题的本质并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校园文化建设是“腌萝卜”式的教育的必要条件。

校园文化是培育学生的隐蔽课程: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4个层面。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不要求豪华和富贵,但求整齐和干净。在精神文化的指导下形成制度文化,再利用制度文化去约束人们的行为,养成人们的习惯,使习惯渐渐形成学校的风格与面貌,再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学校的文化精华反馈到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来,校园文化建设的4个层次就是这样相互作用与影响的。我建议应大张旗鼓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它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名校与名师

名校的基本特征是:有稳定的世人公认的一流的教书育人的成绩。成绩是稳定的,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成绩是教书育人的成绩而不是考分、上“名校”的辉煌。

名师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认认真真地教书育人且效果显著的教师。

不怕说句得罪人的话,要把名校长和名学校的校长严格区别开来,要把名学校的教师和名教师严格区别开来。名校长、名师不一定都在名校。

全人格

人格需要人格的教育。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者是在教书育人,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格特征、思想品德。师者没有好的人格怎么能把学生教育好呢?教师的教学是全人格的参与过程,教师的为人处世,教师在课堂的表现,行为的逻辑性、条理性对学生都会有着深刻的影响。为了培养全人格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就必须是一个全人格的参与过程。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规律,而不是强加在教师身上的教条和束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凭借着人格特征形成威信,而威信,是一种“教育能”。

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果的关键。学生如果热爱教师就会热爱教师所教的课程,热爱教师所教的课程就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努力养成如下三种人格特征:第一,富有热情和同情心;第二,富有激励与想象的倾向性;第三,对工作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学习)方法

教学(学习)有法,但无定法;搞好教学(学习),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教学(学习)方法都不能“原版”复制。

学习的水平

我把学习的水平分为5级,分别是:记忆、理解、融会贯通、概括和创新。这五级水平既可作为学习水平的评价,也可作为评价教学水平、评价学习方法、评价教学方法、评价教材、指导教材写作、评价论文、指导论文写作等的依据。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指导一切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学目的的理解能够影响教师的执行力,我认为如下12项应作为重要的教学目的:1.传授知识,塑造学生的知识结构;2.培养学生的技能;3.培养学生的能力;4.发展学生的智力;5.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6.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7.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8.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9.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习惯;10.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1.培养学生的情商;1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艺术

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把深奥的问题通俗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零散的问题系统化。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增效剂,是不可模仿的艺术。

教学情感

教学是一个移情的过程,教师要将激情传递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由教学机器来代替,因为教学机器不会笑,没有情感。要知道,教师的教态具有神奇的教化力量,教学是其全人格的参与过程。

作业和考试

23 597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