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论文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教育督导论文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育督导论文【第一篇】

顾明远,1929年10月生,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毕业。历任北师大附中教导处副主任,北师大二附中校长,北师大教育系主任、外国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所获部分奖项:

1991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997年获政府津贴及证书

1995年《战后苏联教育研究》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办公室(教委社会科学司)颁发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教育学)一等奖

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一等奖

1998年12月荣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要成果:

《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合著),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日本同时代社。

《比较教育》(合著、主编之一),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比较教育学》(译著),1982年,文化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合著、主编之一),198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实用教育学》(主编),198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教育发展的启示》,1989年,四川教育出版社。

《实用教育学》(主编),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大辞典》(12卷本,主编),1990-199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战后苏联教育研究》(主编),1991年,江西教育出版社。

《STS辞典》(主编之一),1992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外国教育督导》,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大系》(主编),1994年,北京教育出版社。

《比较教育导论》(合著),199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比较教育》(再版,主编之一),199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合著),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的教育探索――顾明远教育论文集》,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主编),199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2004年,山西教育出版社。

还有《杂草集――顾明远教育随笔》、Education in China and Abroad:Perspectives from a Lifetime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CERC The Univer-sity of HongKong)等。

几经周转,我们终干在枫叶入红,菊色正浓的晚秋,联系到了时任全国最大的教育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的顾明远教授。欣喜之余,我们为能即将采访这样一位将一生的信仰、热情系于教育事业的、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而倍感压力重重。顾老颇为宏富的中外教育学识,不凡的个人学养,以及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深切幽远的关注与关怀,都是我们这些浅学的晚辈们永难企及、景慕恒久的。因此,即使是在采访前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阅读了大量的有关顾老的学说和现代教育事记,内心却依旧忐忑。

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顾老在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的办公室,本想在门外作一番平心静气的努力之后,自然从容地迎接顾老的到来,没料想,此时年近八旬的顾老却早已在这间十几平米的、简朴的办公室里等待多时了。一时间,我的内心涌起万千感慨。以顾老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们穷年累月,皓首不改的自我规范、严肃认真的做事习惯,已深深地融入他们的生命中,伴随着他们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所取得的卓著成就和显赫声望,铸造了一代大师的精神!

篷窗追忆

和顾老交谈,心情十分放松。他那极富江浙水乡韵致的语音,浸透了老一辈教育家的儒雅、谦和、冲淡和平易,让人觉得可亲又可敬。像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着,顾老平静地讲述过去,和缓而温情。

顾老祖籍江苏江阴。20世纪30年代前后,那里偏僻贫穷。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顾老,少年时便砥砺上进,勤奋好学。于当地知名的南菁中学毕业后,在全国一片“工业救国”的号召下,18岁的顾老没作任何的比较分析,便仓促应考清华大学建筑系,结果未足心意。是年,顾老转入上海,做了一名小学教师。也许是冥冥之中真有安排,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令顾老对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深深地爱上了那三尺讲台。翌年,顾老考进了当时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从此,他的名字便永久地和中国现代教育联系在了一起。

1951年,顾老作为第一批国家派往苏联学习的留学生中的一员,赴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在为期5年的学习生活中,顾老难分昼夜,如饥似渴地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苏联的教育理论。1956年回国之后,顾老就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其间到师大附中工作4年。经过长期的实践,顾老对于中国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就是他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现在已被我国教育工作者广泛认同,且推崇备至。

顾老对于自己的人生充满感激,即使是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他也曾受到了些许冲击,但从他的言谈话语中我们听不出一丝抱怨,一句“我的人生没什么坎坷”,将顾老的豁达乐观,真切地树立在我们面前。也许正是这份达然与坦荡,才使得顾老在归国以后的十几年里,不受纷乱的打扰,安心埋首于外国教育研究的浩瀚之中,同时也因此而频频受到影响他一生的重大机遇的眷顾。1974年,顾老作为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教育顾问,远赴巴黎参加大会。其间,他阅读了许多提案,并对第三世界国家关于扫盲、普及小学教育和发达国家搞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提案格外关注。“对每个公民在他需要学习的时候提供学习机会”的终身教育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他。20世纪70年代后期,顾老是最早把终身教育的观念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之一,并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研究。顾老的此项举措,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也叩响了教育的大门。此前曾一度被取消的比较教育课程,再次提起。顾老深知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为了在我国的高等学府重新建立自己的比较教育学科,此时已近耳顺之年的顾老,首先向有关领导写信要求恢复《外国教育动态》杂志。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家很快批准了他的这一提议。杂志在1980年公开出版。同时他又趁邀

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胡昌度教授来中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讲学之际,组织进修班的教师自己编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本比较教育教材。如今,人们已很难把顾老和比较教育学区分开来,在顾老的倾心呵护下,比较教育学在我国的发展已根深叶茂。

教育之于顾老,可以说是终生相守的伴侣。经历了青年时代的热恋,中年时期的挚守,走进桑榆之年的顾老,与教育已是水融。20世纪90年代以后,顾老潜心于各项教育服务活动,并著书立说。1997年,在顾老不懈的努力和争取之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满足了数以万计期盼已久的中学教师继续深造的迫切愿望。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顾老耗时10余年,主编了字数多达800万字的12卷本的《教育大辞典》和300万字的《世界教育大事典》,也是为了为广大教师做点实事。这两部宏篇巨著内容广博,几乎包罗了人类几千年来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全部成果,堪称“熔古今中外于一炉”。它们不仅为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对于世界教育研究,其也将具有永久的参考价值。

教坛圣音

顾老虽是教育理论大家,但他却不是单纯地从理论到理论。数年的中学教学实践,使顾老非常理解一线的教师,也能够贴近他们的需要。因此,他总能将似乎高不可攀的教育理论紧密切合教育实际,从而提炼出能经受实践检验的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

“教师最高的职业道德就是敬业爱生。”这是顾老很早就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在“敬业爱生”4个字上。敬业,就是忠于和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严谨笃学,勤奋工作,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水平。那种把教师比作“红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说法是不确切的。教师的人生价值就体现在把青少年培养成才上。教师照亮别人的时候,也照亮了自己。爱生,就是爱护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师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信条。那种把学生从小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是不对的,不仅会伤害大多数学生,而且会使少数学生滋长优越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教育是一门艺术。”顾老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体悟到,教师讲课时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需要每个教师自己去揣摩。就像画一幅画似的,哪浓哪淡,授人技艺者再清楚也比不得学画人自己体会来得彻底。不仅如此,学画人还要不断地创新,才能自成风格。教学工作也是这样,有经验的教师很难告诉别人一堂课究竟怎么上,这需要每个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根据教材的情况,自己去琢磨,自己去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多元化我们的教学教法。

“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此提法曾引起当时学术界的广泛争论,但顾老却始终坚持这一观点。他说:“过去我们都讲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只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但是,我认为,从教育的发展来看,教育如果不能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它就不能发挥其本身的作用。通过对外国教育的研究,我发现从外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现代教育和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教育不仅有政治的功能,为政治服务,它也同样要为经济发展服务。而现代教育制度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才建立起来的,所以,我当时就提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顾老的这番高屋建瓴的阐释,最终令教育界普遍接受了他的这一观点。时至今日,这一思想仍然在整个学术领域绽放着璀璨的光芒。

“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这是顾老提出的又一个关乎教育根本的大命题。谁是教育的主体,这个问题在顾老提出之后一直有争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现在大家已逐渐认识到,至少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因为,很多教学以外的东西都是学生自己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也还是引导学生自己学。对于自己的提法,顾老一直身体力行。研究生制度建立以后,顾老坚持让自己的学生,自由选题自己研究。他认为在这方面不能包办代替搞科研,因为研究生来自四面八方,各种背景都不一样,所以,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条件,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主体性。实践证明,顾老的此种教法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收效显著,同时,这也成为顾老所提的教育主客体命题的较好佐证。

时代变奏

进入e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影响。对此,顾老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阐释。首先,他谈到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他说:“从教育的历史上来看,我们过去口口相传,直到后来的课堂教学,教学关系都是单纯地教师教、学生学。当信息技术出现以后,课堂内外广泛地使用网络技术和资源,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大大拓宽。因此,教学关系也较以往产生了较大的不同,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仅仅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怎么学。师生的关系也就此改变了。当然,即使如此,教学活动中没有教师的引导也不行。比如,信息本身并不等于是知识,现在有很多垃圾信息,不能称之为知识,或者说是反知识的,所以,这里面还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正确地吸收和学习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其次,顾老认为,信息技术在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过去,教学只有一种单一的模式,就是学生在教室里按部就班的学习。现在,这种单一的模式被信息技术打破了,变成了多种模式,学生除了正规的课堂学习以外,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如,课后利用网络和教师进行交流,甚至是双向交流的教学模式,都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活动。另外,信息技术也使我们的教学原则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典型的就是,以前教学中讲究“由近及远”,那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现在就不一定必须要“由近及远”了,因为很多远的东西通过信息技术,都能马上看得到。还有,“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如今同样都不再是绝对的了,信息技术让我们看到了小到一个细胞,大到宇宙万物的所有过去近乎抽象的东西。

最后,顾老着重强调了信息技术带给教育最重要的变革还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它改变了过去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那种教学观念,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信息技术毕竟只是一门技术,教师要把它看作是一个教学手段,不能把它当作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注意分场合,不要什么课都用。在教学中,有些简单的媒体就可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大可不必费很大的劲去制作课件,那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与教育引入信息技术的初衷相背离。

此外,虽然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管理、教学观念等,但它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教师。因为教育不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它还有一个教书育人的重要层面。既要培养人,就不单是知识的传递,其中还蕴含着科学和艺术。那是需要靠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感染及教师的魅力共同作用达成的,单纯依靠信息化、数字化无法做到这一点。

风格景行

采访至此,受篇幅所限,顾老一生不计其数的对于教育事业的贡献,终难在本文完全体现。而作为当代教育大师,其令人仰止的风格景行,感人至深的精神情怀,文中却不能不提及。

顾老为人谦逊、平和,对青年人更是关爱有加。因为在顾老看来,未来是要靠青年人去创造的,所以,对青年人他向来都是大力扶植。从1990年开始,顾老考虑到一般学术界的交流活动大都是以老同志为主,青年人很少涉足,这既不利于青年人的成长,同时也有碍整个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于是,顾老便率先在中国教育学会里倡导并一手主持建立了一个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为年轻人开辟了讲坛。此举可以说既体现了顾老高尚的人格,又显示了他为学术继承培养后备力量的战略眼光。

教育督导论文【第二篇】

2015年,全县教育督导工作以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构建和谐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内涵,努力提高教育督导工作服务水平,推进县域教育协调、持续、科学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做好迎接国家专项督导评估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监测工作

一是迎接国家专项督导评估。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导计划安排,按照督导标准,做好迎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春季开学工作、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等专项督导检查的自评工作,及时上报自评材料,分阶段迎接督导评估。二是做好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监测工作。2015年4月,按照全县2014年度教育事业统计数据,通过省教育督导信息平台,及时填报并上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数据,并按照标准撰写上报自评报告,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监测工作。10月份,协助做好2015年度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审核工作。

(二)迎接省、市教育工作综合督导和县事业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工作

一是做好省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相关准备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市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自评,为市政府提供相关数据及档案材料,指导相关部门及学校做好迎接督导评估工作。二是迎接市对县教育事业科学化发展考核。按照《2015年度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县区党委政府教育工作”指标考核办法》做好县级自评工作,对照标准,认真查找问题与不足,积极进行整改;建立、完善考核档案,争取考核取得满意成绩。三是迎接市教育局对县教育局2015年度工作考核,争取取得优异成绩。四是迎接县事业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工作。

(三)加强督导制度建设,发挥督学责任区职能,提高教育督导水平

国家《教育督导条例》颁布后,国家、省先后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下发了《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将按照省、市工作进展及要求,适时筹备成立县教育督导委员会,制定县教育督导办法。认真落实各级《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程序,充分发挥责任区督学作用,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认真做好对学校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帮助,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年内根据教育工作重点及上级要求,不定期组织责任督学开展经常性督导。

(四)完善督导评估、考核体系,提高督导工作实效

一是修订完善各项督导评估方案。修订完善镇街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标准,进一步完善对基层单位、学校的督导评估标准和考核方案,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二是改革评价办法,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平时监测与定期考核有机结合,拓宽信息采集渠道,突出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三是协调配合,高效开展年终综合督导评估及专项考核、验收。四是紧盯问题整改不放松,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注重发现新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管理经验。

(五)继续规范教育系统检查验收,提高服务效能

强化宏观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依据省中等以下教育检查评估管理办法,在各股室站提报的基础上汇总整合,制定县教育局2015年度教育检查评估验收项目计划,确定单项考核和验收项目,及时修订完善标准细则,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检查验收行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六)进一步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开展督学业务培训,提高督导科研能力

积极组织专兼职督学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大力开展督导交流活动,组织有关人员到先进省、市学校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创新思路,提高督学调研水平和业务能力。按照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求开展督学换届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组织督学选择题目,开展调研并撰写研究论文参加教育督导论坛征文活动。

教育督导论文【第三篇】

市教育督导室:

现有托幼园所117处,其中街办园所13处,驻区单位园所30处,教育办园3所,个体家托71处。省、市级幼儿园所15个,其中省级示范园所8所。在园幼儿9,800名,入园率94%。幼儿教师741名。教师专业达标率98%。

一年来,沈河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以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重点开展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了议事日程,对事关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亲自过问,定期召开区委书记、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加强了对素质教育工作的客观与具体指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听取教育部门的汇报,认真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全区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做好本次迎检工作,我区根据沈教督发[2004]13号文件精神,专门召开了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迎检工作。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人大汇报,并责成区教育局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成果

一年来,我们以切实推进我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工作为重点,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树立了教育为本的观念,着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努力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的统一管理,积极推进我区义务教育的均衡、优先、协调发展,为实现科教兴区战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教育经费预算安排执行情况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

1、政府对教育拨款情况

2003年,政府财政收入46,191万元,比上年增长%,政府对教育拨款18,7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04年政府财政收入55,420万元,比2003年增长%,政府对教育拨款预算安排22,498万元,比2003年增长20%。

2、生均教育事业费执行情况

2003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2,元,2004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2,元,2004年比2003年高27%;2003年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2,元,2004年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3,元,2004年比2003年高71%。

3、生均公用经费执行情况

2003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元,初中为元。

2004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元。

充足的资金保障使全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改善,为城区人口素质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组织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情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及人民群众对高水平、高质量义务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双高普九”已经客观地成为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做好“双高普九”工作也就现实地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沈河区在抓“双高普九”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提出了“硬件要硬、软件要实、相互促进、均衡发展、首批挺进”的基本思路,富有成效地推动了“双高普九”工作的新局面。

1、推进“双高普九”的总体战略

本着“面向未来、优先考虑、适度超前、充分保障”的方针,我区主要采取了“系统规划全局,实施整体推进、建立“三导合一”工作体系,实施高效运行、立足“区情”、“校本”,实施“特色兴教”、加强开放交流,实施外脑支持、促进人员流动,实施潜能激活”五个策略。以教育科学发展观,把质量当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积极鼓励引导校长依法自主办学,追求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富有特长的学校教师,创建富有特点的学校课程,造就富有个性的学生,最终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升。

2、推进“双高普九”工作的主要措施

区委、区政府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双高普九”工作从外延式规模发展向内涵式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建立领导及部门责任制度。成立了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每人包保一所学校,定期联系,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将“双高普九”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区内各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分别从政策、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双高普九”提供支持。

二是加强督导,引导推进。重新修订《沈河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并将之作为新一轮督导评估的依据。运用具体指标,引导学校关注管理细节,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三是立足现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尽管我区已基本具备双高普九的达标要求,但我区仍然积极针对督导检查中掌握的基础资料,重点对目前存在的各项薄弱环节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加大硬件投入,努力缩短差距。本着整体、优质、均衡的原则,结合全区中小学硬件建设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我区先后投入资金8,687,000元,紧急配备学生微机1,480台、教师微机1,289台;并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改善校校通网络等,极大的改善了我区现代化办学条件。

其次,提供政策倾斜,保证人员配备。针对我区四所薄弱初中的现状,我区制定了《对我区参与城区部分初中改革工作学校实行定点帮扶的意见》,建立了区内校际间定点帮扶制度。满族中学、九十四中学、九十中学、十八中学分别与八十二中学、育源中学、一六五中学、第七中学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并定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区教育局定期对学校间开展帮扶工作情况及工作档案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充分保障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继续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派和调入,不断提高学校骨干教师比例。截止到目前,我区已选派骨干教师28名。被选派教师除保持原关系及待遇不变外,还享受对口支援学校教职工福利待遇,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我区双高普九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于今年11月18日在大连召开的“辽宁省推进普及义务教育‘双高片’工作暨评估验收现场培训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收到良好效果。

(三)组织落实课程改革工作及执行教学计划情况

推进课改深度,提升教育质量一直被列为我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2年我区全面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此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严格执行《沈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常规》,做好全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对中小学学科及课时的设定、教学进度的安排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区主要通过课改工作会议、课改专题活动周及深入学校的专业引领等工作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重要变化,课改的深层问题如评价方式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等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区里成立了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并下发了《沈河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2002年以来,每年投资百万元实施新一轮课改培训,其中,2003年又增加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专用教室。

2、形成区域性课改特色

以校本研修促进课改是我区课改工作的一个特色。通过下发《关于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开辟“沈河校长话课改”论坛、组织“教育局局长与校长课改对话”、承办辽宁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经验交流现场会及东北三省九市区小学教研协作体第21届年会等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区课改工作的深入发展。

以沈河教育信息网为依托,以部级“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培训、研训一体管理机制研究”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以信息化、交互式教师研训新模式的实践研究。创建了沈河教研网、沈河作文网、沈河科研网、沈河未来教育网等专题网站。

目前,区域性的校本研修正朝着自主性、实效性、个性化、特色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3、充分发挥业务引领、服务作用

实施研训策略。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中广泛开展根基于课改实践的教师研训活动。抢先引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教师学校业务人员、中小学领导率先接受“头脑风暴”,目前已经培训10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

此外,我区还结合实施课题牵动策略、“课改联络员制”、“讲师团‘菜单’服务”、“教研员上课改研讨课”等新型工作方式,保证研训工作重心下移,充分满足基层学校需求,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

二、加强教育督导建设,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认真贯彻〈沈阳市教育督导条例〉,加强区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今年3月,我区召开了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对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都做了具体规定。

(一)教育督导机构设置情况

1、沈河区早在2000年3月1日,就将原“沈河区教育督学室”更名为“沈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进一步明确了沈河区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和职能定位。2000年6月12日正式挂牌。

2、沈河区符合《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和《通知》要求,教育督导职数和编制为:主任督学一名,正处级;办公室主任一名,正科级;督学4名,行政编;兼职督学14名,事业编(其中6名二线校级干部),共18名。

3、成立教育督导工作站。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站是区教育督导室的派出机构,代表政府开展教育督导工作。一年来的实践效果不错。全区两年可以完成一个督导周期。

(二)督导队伍建设情况

1、严格按照督学的基本条件选聘督学,把那些“知政”、“通学”,懂教育教学、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督导队伍中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教育督导室主任按级别阅览上级有关文件、资料,并参加相应会议。督学可以继续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3、认真组织教育督导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有50多篇教育督导论文在市教育督导理论研讨会上获奖。有的还在《中国教育报》、《督导与评估》、《教育督导》、《辽宁教育》上交流。今年,适应形势要求,多次组织教育督导人员学习新课改精神。

(三)督导制度建设情况

建立健全了《教育督导工作制度》、《督学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教育督导工作报告制度》、《教育督导工作联系片制度》和《教育督导室周工作计划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育督导行为,做到依法督导。

1、扎实做好常规工作

沈河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以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为教育督导工作着重点,充分发挥专项督导针对性、实效性、灵活性强的特点,每年进行1-2次专项督导。今年以来,先后以“安全工作”、“双高普九”、“改革初中”为主题开展了三次专项督导。今年5月下旬,开始使用新的《评估方案》,对全区中小学进行新一轮督导评估。方案加大了规范办学行为的权重。

在督政工作中,拓展了责任部门的范围及对象,教育执法检查的对象除了区政府有关委办局和街道办事处外,又增添了对党委、人大、政协等有关部门,基本上覆盖着区政府各部门和相关单位,并形成一系列制度、文件。增加了对各单位和相关部门在“人才资源开发、人员上岗培训”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发展了“督政”工作的新内容、新目标。

2、加强教育督导信息和档案建设

吸纳网络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建立沈河教育督导网,推动教育督导工作在手段、方式、效率等方面的深刻革新,开创了教育督导工作新局面。

编写《沈河教育督导资料(1989-2003)》七册,100万字。记录了15年来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的轨迹。编发《督导简报》共37期。2002年12月,《沈河教育督导资料(1989-2001年)》被市档案局、市财政局、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定为“沈阳市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二等奖。

三、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和开拓学前教育工作

一年多来,我们对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加速科研成果向实践的转化,全面实现早期教育社区化方面积累了经验。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将学前教育的总体规划纳入区内发展整体规划之中,确定了以主管区长任托幼办主任、教育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全区16个街道办事处都配备了专职托幼干部,个体园所也有专职人员负责。同时,严格执行园所审批程序,加强管理力度,充分考虑全区整体规划和布局安排,坚持不重复建园、存有不安全因素不审批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方便家长,满足儿童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2、构建幼小衔接实验幼儿园的新格局

在全市率先大胆进行幼小衔接实验改革,积极推进幼小衔接实验的区域性进程。在东部,高标准的朝阳一校幼儿园现已建成使用;在西部,实验学校幼儿园股份制改革已经开始启动;南部的文萃小学幼儿园和北部的令闻一校幼儿园均已进入实验状态。幼儿园建设的“四方连动”策略使我区在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开我市先例,为全市进行此项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3、继续开展0-3岁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今年四月,我区成功召开了“沈河区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早期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此次大会,对于我区0-3岁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实验项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坚持面向全社会宣传学前教育工作,在各社区设立了80多个宣传站点,为家长提供入园咨询、家教指导;充分发挥街道中心幼儿园的作用,成了学前教育社区领导小组,建立了51个亲子活动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全区学前教育的范围。

4、加强安全工作管理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我们把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除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充分保障外,还专门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教育、公安、城建、文化、卫生、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教育、公安、宣传、建设、文化、卫生、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及有关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同志参加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

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对幼儿园所周边环境进行了多次专项和综合整治,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加强对维护少年儿童安全的社会宣传教育。目前,全区自觉关心、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加强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教师学校建设

(一)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情况

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及沈阳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2004年,我区以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重点加强了教师进修学校软硬件建设,以有力措施提升教师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了教师学校的跨越式建设和发展。

1、保证经费投入

区教师进修学校各项经费投入均纳入地方教育事业预算,区教育局每年择优保证经费需求。继03年年底我区投资120万元,用于改善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增添必备的电教设备后,今年区里又先后拨给教师学校专项业务经费、改造学校办学条件办公经费各140万元。目前,教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已基本满足我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办学标准已达到省、市先进水平。

2、加大内涵建设

一是实行“三二工作制度”。研训人员每周有三天时间深入中小学,及时发现、研究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二是确定集体调研月。由教师学校主管领导带队,各部门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集体调研,并撰写出有指导价值的调研报告。

三是聘请各级专家来我区讲学。先后聘请首都师大4位教授、20多位省、市教科研人员来我区做课改方面的专题报告。

四是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带领基层学校副校长、教学主任及学科骨干教师100多人到上海、大连等地学习课改先进经验。

五是创办《沈河课改》季刊。坚持教师至上、服务至上、发展至上的办学理念,为校长交流思想、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园地。

(二)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尽管我区教师进修学校目前还存在缺乏附属学校等问题,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解决。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学校建设工作。

1、创建学习型学校,提高中小学办学的总体水平。

2、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高两支队伍的综合素质。本年度末,出台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2005—2007的三年发展规划;构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多元化培训模式。

3、实施科研兴区战略,坚持科研紧密贴近实际,坚持科研项目的过程整合和人力资源与物理资源整合,从多角度、多视野来思考和推进区域性整体工作的稳步发展。

4、依托沈河教育信息网,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增加专项经费,做强沈河教育网,完成全区所有中小学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校园网建设,加快特色网页建设。

5、建立健全科学监控评价体系。

五、“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进一步提高“两基”水平和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我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区教育发展现状总体不够均衡。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现有学校的规模、水平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甚至有发展滞后的倾向。

2、教育“三乱”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教师有悖师德现象时有发生。

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紧紧围绕科教兴区的战略目标,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合理调整教育布局,集中力量打好壮大高中阶段教育攻坚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力以赴完成省“双高普九”城区的检查验收工作。

二是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遏制教育“三乱”现象,强化师德师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尽管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区在开展“两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在一些方面还存有差距。我们将适时抓住本次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对我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的有利契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贯彻好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区的“两基”工作,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双高普九”的工作目标,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和托幼园所的工作实绩,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沈河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实惠,为沈阳市经济的总体腾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教育督导论文范文【第四篇】

事实上,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五花八门很难定位为行政组织,这里所说的行政组织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的个重要特点是:它是典刑的垂直结构,依靠严格的上下级之间行政权力行使职能,拥有行政权力是行政机关个本质特征,在我国,这点更为明显。我国的教育督导和机构是否拥有权力呢?我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下级机关只对上级权力机关负责,上级机关几乎拥有管理下级机关的所有权力,其中包括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虽然规定了教育督导机构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有督导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权力是重叠的。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导对象没有发号施令和直接进行奖惩的权力,只有建议权。由此可见,虽然原则上规定了教育督导机构有行政权力,但这种行政权力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自然很难落到实处,这是其工作力度难以保证的重要原因。与教育行政机关相比,其督导权力较弱,甚至落空。由于没有行政权力,有的督导机构不得以将机构性质定位为事业单位,监督的权力更难以保证;还有的教育督导机构是教委下属科室,教委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是督导室的主任和副主任,督政职能基本落空;最后的“二线”机构、“安置”机构也就只剩下迷茫的份了。就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而言,“督政”和“督”更多地依赖于行政权力,带有一定的强制色彩,由于教育督导机构的行政权力难以保证,所以,直接导致了“督政”和“督”的职能的发挥不力,前面的分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受教育督导机构的行政属性所限,教育督导机构对学校还是以“督”为主,没有真正转到“导”上来,由于教育督导机构不直接管理学校,行政权力缺乏相应的保证措施,所以其督导的权力相对较弱,导致其督学的力度不够,教育督导机构没有权力自然很难做好“督”的工作。“督学”和“导”则更多地依赖于学术权力(学术权力是由专业权威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的品德、学识、能力、经验所带来的权力),要以理服人。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目前的学术权力又相对较弱,要想做好“督学”和“导”,可能有一定困难,但这方面的努力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就学校自身而言,最不欢迎的可能就是行政命令,最需要的则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而教育督导机构在导学的问题上,又偏偏认识不足,同时受自身学术权力所限,在实际导学的过程中很难导到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不受欢迎。

综上可见,没有权力是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责完成不力的主要原因,因为权力是职责的保障。由于无权,造成了目前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无位、无威、无所作为的现状。笔者认为,问题的解决首先应该从改变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理顺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入手。

二、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及职能的未来走向

从我国的现状看,要想把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定位为行政,理顺教育行政与教育督导行政的关系,可能难度较大,因为我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欲望都较强,分权难度较大,所以双头行政(教育行政与教育督导行政)操作起来有困难。那么,要改变现状,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及职能该朝哪个方向迈进呢?

1·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应由过去的重“督”转到重“导”上来。

从理论上讲,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管理的手段之一,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督”和“导”自然也为同样的目的服务,但比较而言,只不过“督”更多的是通过行政命令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导”是直接帮助发展的有效手段:“督”是消极的,“导”是积极的。由比较可见,“导”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有效、直接的手段,对促进教育发展更具有明显的、现实的意义。而且一般认为,在督导工作中,“督”是手段,“导”是目的,应在“导”的基础上“督”,教育督导应由过去的重“督”转到重视“导”上来,实践中,世界各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各国的教育督导改革都重视“导”的作用,开展积极的建议活动,加强专业性的指导职能。世界教育督导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无疑为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及职能的未来走向指明了方向。我国的教育督导应该由重“督”转移到重“导”上来,增强自身的学术权力,在导学上下大力气。

2·教育督导机构转变为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其职能相当于教育行政机关的“参谋”、“媒介”和学校的导学专家。

笔者认为如果从转变督导机构职能、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教育督导机构应从目前无权的行政机关转变为有权的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其性质应定位于教育行政机关领导下的教育事业单位,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将告别过去的无权时代。当然,它的权力不是来自于国家行政命令,而是来自于其自身的专业权威,这种权力是学术权力(或者称作自然权力),是由专业权威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的品德、学识、能力、经验所带来的权力。教育与评估中介组织应做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的“参谋”、“媒介”,组织无疑要由一些专家和权威人士组成,通过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反映给上级教育行政机关,通过对问题的对策研究向上级机关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上级行政机关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起“帮督”作用。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要做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帮助国家机关了解基层教育的现状,增强国家机关宏观调控的能力,充分实现教育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同时,在督学问题上,我认为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要不“督”只“导”,通过“导”来“督”,根据检查评估的结果,找出学校的问题,做归因分析,提出具体的对策,帮助学校改进提高,帮助学校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虽然没督,但客观上起到了“督”的作用,在学校,指导永远比监督受欢迎,比监督更解决问题,更具现实意义。国家领导下的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是国家机关,在职能上相当于国家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不仅有权、有威、有位、有所作为,而且为的有意义。

3·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向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发展。

社会发展到今天,你时刻能感知到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将是教育大发展的世纪,温州人已经把教育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更有人看好校园内的IT行业,教育与市场已经在不经意间结下了不解之缘,教育产业已经零星地在变为现实,而且来势汹汹。无论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产业化,教育市场都必将空前繁荣,这必将使教育事业大有可为,教育竞争将异常激烈。校与校之间的竞争、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以及学校内部的竞争等等,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发展无疑是硬道理。发展中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竭诚为您服务,这里各方面教育专家云集,他们有能力帮您力挽狂澜,使生源枯竭、行将倒闭的学校起死回生;他们有能力帮您解决您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使教学效果较差、不受学生欢迎的您走出困境;他们有能力帮助您一起解决最令父母头疼的孩子教育问题,帮助您分析孩子的特长、优势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您的孩子逐步走向优秀。但对您的服务是收费的,因为这时的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已经是企业,属服务行业。它的服务范围包括:学校教育问题咨询、子女教育问题咨询、帮助学校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帮助学校打有关教育问题的官司、帮助学校培养优秀教师、自己经营学校、做教育行政机关的智囊(但这时要收费)等等。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的职能角色有很多,如“教育医生”、“教育律师”、“教育参谋”等等。事务所的职能以指导服务为主,事务所的性质已经是服务性企业,那时,事务所的权力完全来源于组织及其个人的学术权力。到那时,事务所不仅大有可为,而且为的有价值,因为他们不但自食其力,而且还纳税,尤为可贵的是事务所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空前繁荣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及其职能的未来走向应是: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应由国家行政机关转变为国家督导与评估中介机关,再转变为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即企业)。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应由重“督”转为重“导”,然后转变为督政的谋士和导学的专家,再转变为“教育医生”、“教育律师”、“教育参谋”等等。

教育督导、教育立法和教育投入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三大支柱,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督政和督学。就督政而言,主要是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脸查,评估和指导。凡是人民赋予了权力的地方,人民就有权监督,而且必须监督,这己经是被理论和实践证明了的事实。所以,督政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就督学而言,是指对学校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通过此工作帮助学校找出其工作中的不足和缺点,向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指明前进的方向,其意义小言自明。做好督学和督政工作是国家和人民赋子教育督导机构的崇高使命。然而,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是否能小辱使命呢?

我国自恢复教育督导制度以来,教育督导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对于确保“两基”工作的贯彻落实和确保索质教育的全而推行,教育督导工作功不可没,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尤其是对于制止乱收费、解决危房问题、切实“减负”等专项工作的督导,教育督导更是成绩卓著。但成绩的背后却掩盖不住问题:为什么极少数的教育督导被看成是“二线”机构少安置”机构?为什么教育督导在教育界日碑不佳?这自然暴露了教育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督政工作没有力度,在实际推行中打了折扣;督学工作实际上做得不够,做得不到位,不受欢迎。笔者认为职能是由性质决定的,所以,对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及其职能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做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及其职能的末来走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48 1539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