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案 蜀相教学教案【参考4篇】
【导言】此例“蜀相教案 蜀相教学教案【参考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蜀相教案【第一篇】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达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的历史,是长江上游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有着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是迄今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珍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遗址的偶然发现
1929年的一天,当地农民燕道诚与儿子燕青车水淘沟时偶然发现了一坑玉石器,其中有圭、璧、琮、玉圈、石珠等,一共300多件。随之,无数国内外考古学家,沿着燕道诚挖下去的地方,开始了对这个神秘王国的探索,他们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掘,大量的玉器、陶器、石器不断涌现,古房屋遗迹的出现,更让他们觉得离这个古国越来越近,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古国还是存在于乐此不疲的考古学家们的梦里,对她的探秘从来就没有停歇。
这个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的古蜀王都,一直充满着神秘色彩,即使三星堆创造和打破了许多遗址考古的世界纪录,但是始终无法让人们停止对她的探秘。三星堆遗址下面还有什么?神奇的青铜人头像,他们是谁?等等疑问一直是三星堆考古的未解之谜。
北纬30°的神秘
地球经纬与文化经纬相依相应,在每一个经纬坐标上都深印下人类的每一步足迹。而在地球北纬30°中,因其萃集地球上最为神秘的文化信息和自然奇观而成为叩开地球文明最为深沉的文化记忆之门,如:中国长江、埃及尼罗河、伊拉克幼发拉底河、美国密西西比河,在这一纬度线上奔腾汇入瀚海;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以及死海和“百慕大”,在这一纬度线上指示着人类仰望的高度、怀抱着自然最深处的秘密;也是在这一纬度,最早实现了人类古代社会的一次伟大飞跃――迈入青铜文明之门,同时,这里还是世界许多文明之谜的所在地:坐落于各大陆重力中心的古埃及胡夫金字塔、令人费解的狮身人面像,波斯王誉为天堂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天文与数学成就极高的玛雅文明……一根悠长的纬线,串起了人文世界璀璨夺目的文明珍珠和厚重的奇迹。
公元1986年的夏日,骄阳把光芒普洒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华夏大地上时,一个沉睡数千年的灿烂古文明在成都平原幡然苏醒了――三星堆一、二号大型商代祭祀坑的发掘,将一个青铜铸就的神秘古国的沧桑背影清晰地定格在北纬30°上。人们看着这些三千多年前的青铜器时,不免怀疑,这是否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生存过的另一个神秘部落?
三星堆文明起源于何方
三星堆的l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四川盆地尚是一片荒蛮之地,其时当地居住着两个大的族群:东南部的苗蛮族和西北部的羌人。根据古羌人的传说,他们的祖先来自西北部的高原,他们到达现在的成都平原之后,曾与当地原始部落民族有过一段互相征讨的历史。后来,一个叫蚕丛的羌人首领称王,由于蚕丛有纵目,后来的羌人就铸了大量青铜纵目面具纪念他(《华阳国志・蜀志》:“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这似乎是古蜀人来历的一个较佳解释,但传说毕竟是传说。又有说法认为,古蜀国与杜宇有关。
青铜人像到底是谁
在三星堆考古挖掘中,最大的发现之一便是青铜人像群。远古时期青铜造像的铸造及发现,在世界上也属稀有。古希腊的青铜像几乎荡然无存,美索不达米亚考古中也仅发现多是作为装饰品或饰件的小型铜人,并不形成独立的青铜文化体系。而中原地区文化传统是以尊、鼎、鬲、壶、爵、角、觯等青铜礼器为主,并无制作独立人像乃至大型神巫雕像的传统。文献所记秦始皇集天下之兵,命工匠铸十二金人,不但未得到考古证实,且时代已远远晚于三星堆时期。因而,当由数量众多的铜人头像、铜面具、全身青铜人像等构成的阵势雄浑的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在北纬30°的成都平原横空出世之际,怎不令人叹为观止?!
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雕像群中,高大凛然的大立人像在其中卓然独立,它是当之无愧的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以往安阳殷墟出土的殷商玉石铜人像与之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体量和高度超过了古巴比伦祭师铜像,古埃及、古印度青铜雕像更难望其项背。
如此众多表情威严、造型抽象的青铜人头像他们到底是谁?是神还是人?身份是国王?巫师?臣民?奴隶?如今人像无言、青铜无声,古蜀先民留给我们只是许多古老谜团和那个梦想充溢的远古神国。
古都何因突然消失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最近在越南北部的考古发掘,认为蒯洞遗址、义立遗址等几处古代交趾的冯原文化遗迹与三星堆文化应该有传承关系。公元前317年,秦军入蜀,破蜀都,俘蜀王。蜀王子等数万人携家南逃,不知去向。此中是否有历史因缘?
为何出土众多神秘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凳羌漓胗闷贰1砻鞴攀窆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有专家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金杖上图案是图还是画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备受争议的金杖之谜
金杖与青铜雕像,也许是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稀世珍宝了。正因为这样,专家们意见最多,争议也最大。
古代中国并非无“权杖之说”。古方在《天地之灵―中国古玉漫谈》一书中指出,在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仪仗玉质附件出土。
应该看到,中国人用杖,由来已久。良渚人以玉为权杖,三星堆人亦能以金为权杖。杖,既是一种生活用具,也是一种装饰品。
然而,夏代开国,“禹铸九鼎”。从此,易鼎成为权力转移的同义语。至此,古蜀人为什么不用鼎而用“权杖”?这确实是个很大的迷,专家们仍在深入地研究。
首开遗址公园邀全球共同探秘
蜀相教案【第二篇】
关键词:蜀中古琴;古琴艺术资源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3-0012-09
引言
蜀中古琴具有悠久的艺术传统,自汉代以来,先后出现过不少琴家、琴人,如西汉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唐代李白(701-762),五代前蜀时临邛人黄崇嘏(生卒年不详),北宋苏轼(1037-1101),南宋陆游(1125-1210),明代杨升庵(1488-1559)、清代张孔山(生卒年不详)等,还留下了许多值得今人记忆的琴谱、琴曲、琴诗、琴器、琴址等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以来,蜀中除相继出现了叶介福、廖文甫、裴铁侠、龙琴舫、喻绍泽、王华德、俞伯荪、何明威、江嘉v、郑光荣、曾成伟、俞秦琴、戴茹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琴家外,还在创建琴馆、琴社机构,举办雅集、琴会活动,开展琴学研究,探讨蜀中古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特别是2009年7月,隶属蜀中古琴的重要琴派――蜀派古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蜀中古琴更是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有识之士的关注。
《蜀中古琴艺术资源数据库建设》是我们于2011年10月向教育部提交申请,2012年2月获批立项的课题,经过3年时间的调查、搜集、整理,最终得以完成。为了能客观地反映蜀中古琴艺术资源的现状,我们特撰此文,将所调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琴派与琴人
琴派是由“若干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同一地区的琴人之间,经常彼此交流,相互学习,同时又共同受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的影响,从而形成相近的演奏风格,使琴曲亦具有特殊的地方色彩”。这说明,琴派的形成当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因素密不可分。
早在唐代,蜀中古琴已有了独具特色的风格――“蜀声”。初唐琴家赵耶利曾对流行于我国吴、蜀两地的琴乐风格――“吴声”和“蜀声”有这样的评价:“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当时的“蜀声”就已成为中国古琴艺术中的一大琴声,它对后世蜀中古琴流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调查,蜀中目前主要有以下琴派:
(一)蜀(川)派及其传人
蜀派,又称“川派”,是蜀中流传较广的琴派。蜀(川)派形成于清代。晚清,蜀中聚集了众多琴人,有影响的有曹稚云、钱绶詹、张孔山、唐彝铭、苏天培、欧阳书唐、谭石门、杨紫东(紫东道人)、叶介福、顾玉成、张伯龙(道人)、许儒龙、龙为霖、刘仲云、魏智儒、杨天益、计天氏、云材、苏雯等,他们在成都、灌县(青城山)、新都、广汉、新繁、乐山等地的寓所、佛寺、道观开展琴艺交流活动,传承琴乐、编订琴谱,蜀中古琴艺术呈现出兴盛的局面。
蜀(川)派在蜀中的传承人,以四川音乐学院已故教师喻绍泽最具代表性。喻绍泽的琴艺发源于蜀(川)派鼻祖张孔山。张孔山将琴艺传给弟子叶介福,叶再传女儿叶婉贞,而廖文甫跟随叶婉贞习琴。喻氏师从舅父廖文甫,是蜀(川)派的第五代传人。喻绍泽培养了何明威、郑光荣、曾成伟等琴家。当今蜀中蜀(川)派琴家主要有何明威、郑光荣、胡济璋、寇文犀、曾成伟、俞秦琴、戴茹、曾河等。
(二)泛川派及其传人
蜀中传承的泛川派也有人称为“霸派”。因“泛”字有普遍的、一般的、广泛、宽泛之含义,故该派即是指在原蜀(川)派的基础上,随着自身与外界的交流、融汇,取其长,弃其短,而形成的流派。
这一派以民国年间活跃在蜀地的琴家龙琴舫为代表。龙琴舫学琴于青城山另一道士、张孔山的琴友杨紫东,他精研琴艺数十年,造诣颇深,既继承了蜀(川)派古琴艺术的传统,又具有独特的个性。据龙先生自言:“何为霸派?川之虞山。讲明了他开创的‘霸派’琴风之特色。”蜀中的侯作吾、卓希钟、龙汉铭、何宁、江嘉凤、江嘉v都曾在其门下学琴。江嘉韦占是当今蜀中泛川派中的优秀传承人。
除以上两种琴派外,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日益增多,蜀中不乏琴人去国内其它地区进行琴学交流与学习,他们学成以后回到蜀中继续开展琴事活动,因而蜀中还发展出了虞山派和梅庵派等琴派。
二、琴曲与琴歌
根据蜀中刊印、抄写和出版的琴谱中收录的古琴曲目,并结合调查采访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清代以来,蜀中见载的琴曲与琴歌约有200余首,至今仍在传承的(包括传统与新创曲目)大约有近百首,现将最流行的曲目分列如下:
(一)琴曲
传统琴曲有《欺乃》《白雪》《碧涧流泉》《沧海龙吟》《长门怨》《春晓吟》《春山听杜鹃》《大胡笳》《大雅》《捣衣》《洞天春晓》《洞庭秋思》《短清》《高山》《耕歌》《孤馆遇神》《关山月》《广陵散》《汉宫秋月》《孔子读易》《离骚》《良宵引》《列子御风》《流水》《梅花三弄》《牧歌》《鸥鹭忘机》《佩兰》《平沙落雁》《普庵咒》(《释谈章》)、《樵歌》《秋鸿》《秋水》《屈原问渡》《神人畅》《宋玉悲秋》《桃李园序》《梧叶舞秋风》《乌夜啼》《潇湘水云》《玄默》《阳春》《阳关三叠》《忆故人》《幽兰》《渔歌》《渔樵问答》《猿鹤双清》《岳阳三醉》《泽畔吟》《醉渔唱晚》《雉朝飞》等。
新创琴曲(包括蜀中琴家创作和国内作曲家、琴家创作的作品)有《沉思的旋律》《欢庆》《楼兰散》《梅园吟》《如来藏》《三峡船歌》《山水情》《水》《思念》《跃进歌声》等。
(二)琴歌
琴歌有《长相思》《酬人雨后玩竹》《春感诗》《春晓》《春雨》《春夜喜雨》《古怨》《关雎》《登锦城散花楼》《点绛唇》《峨眉山月歌》《寒秋》《和乐熙光》《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金缕曲》《凉州词》《柳絮咏》《梦江南》《明月皎皎》《念奴娇・中秋》《破算子・咏梅》《菩萨蛮》《清明》《沁园春・春山听杜鹃》《蜀道难》《蜀相》《水调歌头・中秋有怀子由》《思归操》《送别》《听蜀僧溶弹琴》《小重山》《夜雨寄北》《咏梅花》《虞美人》《渔家傲・记梦》《雨霖铃・伤春》《月下独酌》《月夜》等。
在上述曲目中,尤以蜀中传承的琴曲《醉渔唱晚》和《流水》最为著名。《醉渔唱晚》一曲是由张孔山亲自加工整理,可见该曲在蜀中琴曲中的地位。在张孔山《天闻阁琴谱》中所载的《醉渔晚唱》,虽然仅有6段,但这一版本的乐曲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谱本,也是蜀派琴家的首选谱本。乐曲通过渔人狂放不羁、傲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借酒论政,抒发了古代文人不满现实的愤懑情怀。而《天闻阁琴谱》中所载的《流水》,则是今人演奏最多、流传最广的版本,这得益于张孔山对《德音堂琴谱》中的同名琴曲的创造性改编。在该曲中,张孔山对原曲第6段进行了独创性的加工,采用了“大打圆、小打圆、转团、放开、摆猱、猛注、七弦大绰”等指法演绎,被后人称为“七十二滚拂”《流水》或《大流水》,使之传扬于世,影响遍及海内外。1977年8月22日,该曲经著名琴家管平湖先生演奏,被录入一张镀金唱片,由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发射于太空,用以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达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信息,在茫茫苍穹去寻找新的知音。
三、琴馆与琴社
(一)琴馆
“琴馆”,亦称“琴堂”“琴室”“琴舍”“琴斋”“琴坊”等,是由某位琴人担任馆主而建立的主要从事古琴艺术教学的民间机构。从琴馆的职能来看,它担负古琴艺术的传承与交流任务。从办学规模来看,规模较大的琴馆可以聘请一定数量的琴人或其他人员担当教学和管理工作;反之,规模较小的琴馆则仅由馆主一人担当教学和管理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蜀中的成都地区自清代至今,相继建立有唐彝铭琴馆(清同治、光绪年间)、长啸琴馆(1916年)、缶琴堂(1995年)、梓又古琴馆(1997年)、青羊琴馆(2006年)、酌云琴舍(2008年)、空林琴馆(2009年)、曾成伟古琴工作室(2011年)、成都若水古琴斋(2013年)、雯雯琴坊(2015年)等。
在上述琴馆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
1.曾成伟古琴工作室
该工作室2011年成立于成都,由中国琴会副会长、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川)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教授曾成伟担任负责人。其主要目的是为古琴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研讨和雅集的场所,为蜀(川)派古琴的传承、传播贡献力量。该工作室有一个强有力的古琴教学团队,除曾成伟教授担纲教学外,其子、青年古琴家曾河及部分优秀学生承担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并邀请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力求营造高质量的古琴传习氛围。
曾成伟古琴工作室成立以来,常年举办古琴音乐会,为学员提供传统古琴教学(包括大班课和个别课),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交流雅集。迄今已举办:“蜀山少侠一曾河古琴独奏音乐会”(2011年)、“梅花三弄――曾成伟 曾河古琴名曲音乐会”(2011年)、“蜀山琴侠新传――曾氏父子古琴音乐会”(2014年)、“曾成伟、曾河香港古琴演奏会”(2014年)等琴会;举办了“蜀派古琴源流及艺术特色”“蜀中古琴百年拾微”“酒有几多狂”“差异与镜像的乐音空问”“对话:古琴与小提琴”等公益讲座以及“古琴体验式公开课”等公益活动;先后接待国内著名琴家李祥霆、龚一、成公亮、李凤云、丁承运、戴晓莲等到蓉开展古琴交流。
2.梓又古琴馆
该琴馆1997年成立于成都,由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戴茹创办。除戴茹担任主要教学外,青年琴家赵虹、魏玉平等也是琴馆的主讲教师。十余年来,梓又古琴馆师生在专业音乐厅、高校成功举办了“蜀派薪传――戴茹古琴独奏音乐会”(2009年)、“琴声动幽燕――古琴演奏会”(2010年)、“月影阑珊――中秋古琴赏析会”(2012年)、“琴诵――传统文化传习会”(2013年)、“喜上眉梢――贺春演奏会”(2014年)、“春舞绿瑶――新春雅集”(2015年)、“梓桐雅韵――古琴名家新年音乐会”(2015)等若干场不同形式的琴会及讲座活动。琴馆教学严谨,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的方针,为古琴艺术培养了后继人才。
(二)琴社
“琴社”是指由某位琴家发起,并有若干琴人参与建立的一种主要从事古琴艺术交流的民间社团。据不完全统计,蜀中的成都地区自民国至今,相继建立有律和琴社(1937年)、秀明琴社(1948年)、成都古典音乐社・古琴组(1952年)、百花乐社・古琴组(1957年)、锦江琴社(1980年)、东坡诗琴社(1985年)、四川大学古琴社(2000年)、西蜀琴社(2002年)、二闲斋琴社(2004年)、合真琴社(2006年)、清崆律琴社(2008年)、九合琴社(2011年)、成都梅庵琴社(2014年)等。
在上述琴社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
1.锦江琴社
锦江琴社的前身是1979年成立于四川成都的“蜀新琴社”,1980年在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同志的倡议下,正式更名为“锦江琴社”,首任社长喻绍泽,现任社长曾成伟。
30多年来,该社在老一辈琴家和有识之士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诸多发展。从建社之初的十余人发展为至今的几十人。琴社曾协办了在成都召开的1990年和1995年两届“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还与川音民乐系共同举办了“纪念喻绍泽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2003年);曾主办“丝路琴音――古琴音乐会”(2008年)、“天闻琴韵――蜀派古琴宗师张孔山第七代传人暨纪念喻绍泽诞辰106周年音乐会”(2009年)、“虎年迎春――国乐音乐会”(2010年),并与川音古琴艺术中心共同主办“锦水流长律和人畅――古琴音乐会”(2015年)。
琴社组织琴人开展活动、交流琴艺,重视古琴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撰有《锦江琴刊》《怀园琴韵――纪念蜀派古琴大师喻绍泽先生百年诞辰》等书籍。全社90%以上的社员都能操琴,为了继承、发展蜀中古琴艺术,他们还不断探索斫琴技艺,部分琴人所斫之琴已在海内外享有声誉,积极推动了蜀中古琴艺术的全面发展。
2.东坡诗琴社
东坡诗琴社成立于1985年,首任社长为蜀(川)派古琴家俞伯荪,现任社长黄明康,副社长有吕思阳等。建社的初衷是研究苏轼父子与古琴有关的诗词,谱写成琴歌演唱。近年来,社员将我国古代一些优秀诗词也纳入谱曲演唱范围,使传唱的曲目进一步扩大。除传唱琴歌外,琴社还致力于蜀(川)派古琴技艺的传承,培养古琴演奏人才。
多年来,琴社举办了一系列促进蜀中琴艺发展的活动,主要有“古琴古诗川剧演唱会”(2002年)、“建社20周年暨川派琴家俞伯荪先生操琴70周年纪念音乐会”(2005年)、“云弦连天地琴韵越古今――蜀中古琴与中国琴歌演奏会”(2007年)、“乐琴书以消忧――古琴古诗词音乐会”(2009年)、“琴道・琴药・琴乐――古琴古诗词音乐会”(2010年)以及吟诵雅集活动,为蜀中古琴艺术的交流推广、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雅集与琴会
雅集、琴会均是指琴人交流琴艺,以琴会友,探讨琴学的集会,二者既有共性,也有区别。
(一)雅集
雅集是一种活动规模较小,参加人数较少,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较为自由,通常由某一琴馆、琴社单独举办的集会。早在民国时期,蜀中就已有此类活动。建国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诸多民间琴社在蜀地的相继成立,蜀中先后举办了若干不同名目的古琴雅集活动。根据举办内容的不同,这些活动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1.节日、庆典雅集
其名目有蜀中,辱琴馆、琴社一年之中在不同节令、节日期间举办的“新春雅集”“迎春雅集”“踏春雅集”“‘从立春到谷雨’雅集”“五月雅集”“六一雅集”“中秋雅集”“‘中秋国庆’雅集”“圣诞雅集”“冬至雅集”“岁末雅集”“春节团年雅集”“2011第三届成都非遗节雅集”等;为琴会成立举办的“古琴学会成立雅集”,为琴馆、琴社年庆举办的“西蜀琴社十周年雅集”,为学员结业举办的“第一期学员雅集”“‘桃李芬芳’戴茹教授成人高级亲授班结业雅集”等。
2.交流、鉴赏雅集
其名目有蜀中各琴馆、琴社开展琴艺交流举办的“‘有凤来仪’雅集”“打谱交流雅集”“艺技雅集”“教师与优秀学员雅集”“‘我也来点评’雅集”“‘论道’雅集”“湖畔论琴雅集”“等;利用以琴会友方式开展联谊活动举办的“联谊雅集”“七夕联谊雅集”“‘桃园’‘沙龙’雅集等;通过品茶、吟诗、听琴举办的“品香茗、听雅乐”“琴与诗的对话”“‘让世界听懂古琴’雅集”“‘聆听百年的旋律’雅集”“‘半池居’雅集”等。
除以上两类雅集外,蜀中各琴馆、琴社还有通过古琴达到修身养性、快乐幸福举办的“‘古琴与修养身心’雅集”“‘心有千千结,指待与琴解’雅集”“‘学古琴,其乐融融’雅集”等。
(二)琴会
琴会是一种相对于雅集活动规模较大,参加人数较多,内容较为丰富,形式较为多样,或由某一民间古琴组织主办,或由政府机构、文化部门、音乐社团、艺术院校等多个部门与民间古琴组织联合举办的集会。追溯起来,蜀中举办的琴会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蜀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体举办过下列类型的琴会:
1.纪念性琴会
主要指以纪念蜀中古琴名家抚琴活动、寿诞而举办的琴会,如1983年由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四川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喻绍泽先生抚琴六十五周年大会”,1988年由四川音乐学院举办的“祝贺喻绍泽先生八十五寿辰暨抚琴生活七十周年――喻绍泽古琴作品演奏会”,2003年由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与锦江琴社联合举办的“纪念喻绍泽诞辰100周年”活动,2013年由川派古琴学会主办的“蜀中琴韵――纪念喻绍泽先生诞辰110周年音乐会”等。
2.庆祝性琴会
主要指以庆祝某一琴社、琴馆成立或年庆而举办的琴会,如1999年由锦江琴社举办的“锦江琴社庆祝建社20周年音乐会”,2010年由四川大学古琴社主办的“川派古琴学会成立暨庆祝音乐会”,2014年由成都梅庵琴社举办的“桐凤琴声――成都梅庵琴社成立仪式暨音乐会”等。
3.展演性琴会
主要指以展演和鉴赏琴乐为名义举办的琴会,如1984年由锦江古琴社和川音民研室联合举办的“琴曲琴歌音乐会”,2007年由锦江琴社主办的“古琴天籁聆听――川派古琴音乐会”,同年由成都缶琴堂主办的“蜀琴新韵――成都琴人琴社古琴音乐会”,2015年由成都市古琴文化学会、梓又古琴馆主办的“蜀中清韵――‘蓉城之春’艺术节青年琴家专场演奏会”“玉振金声――‘蓉城之春’艺术节古琴名家专场演奏会”等。
4.交流性琴会
五、琴书与琴论
琴书是指历代抄写、刊印和出版的载有琴曲、琴文、琴诗方面的书籍;琴论则是指发表在相关媒体中研究古琴艺术方面的文论。
(一)琴书类
据不完全统计,自清至今,蜀中先后抄写、刊印和出版下列种类的琴书共计31部。
1.琴谱类
分别有《琴学法谱》《稚云琴谱》《荻灰馆琴谱》《钱寿占(钱绶詹)琴谱十操》《百瓶斋琴谱》《天闻阁琴谱》《沙堰琴编》《指路弦歌――七弦琴演奏教材》《草堂琴谱》(曲谱部分)、《临邛琴粹》(曲谱部分)、《西蜀琴谱》《琴学法谱》(包括曲词今译本、简谱对照本、五线谱对照本3册)共计14部。
2.琴著类
分别有《古琴概述》《琴韵》《心言集》《草堂琴谱》(文字部分)、《巴蜀琴艺考略》《怀园琴韵――纪念蜀派古琴大师喻绍泽先生百年诞辰》圆《临邛琴粹》(文字部分)、《巴蜀音乐史料辑注》《半池居印谱》(古琴部分)、《琴者情也――川派古琴家王华德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册》《古琴清英》《蜀中琴人口述史》《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蜀派历史与现状研究》《蜀山琴汇――2013成都琴会论文集》共计14部。
3.琴诗、琴刊类
分别有《中国乐舞诗・琴卷》《锦江琴刊》《西蜀琴刊》(第1-6期)3部。
上述琴书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推《天闻阁琴谱》。该谱刊行于光绪2年(1876年),全书共16卷,分琴论与琴曲两部分,收录的145首琴曲均由张孔山逐一审定。
(二)琴论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至2015年期间,国内学者在相关媒体中发表有关蜀中古琴艺术研究的论文134篇。
~2000年间发表的重要琴论
主要有喻绍泽的《古琴演奏简论》,戴嘉枋的《(流水)的流变与“传统音乐”的观念――“传统音乐”研究札记之一》,朱默涵的《川派古琴艺术研究》,顾鸿乔的《裴铁侠和他的(沙堰琴编)及(琴余)》,谭茗的《蜀派(流水)之形神系统暨美感心理研究》,曾成伟的《蜀派古琴源流及艺术特色》,俞秦琴的《浅论蜀派古琴的特点》等,其内容主要集中在蜀琴流派、演奏特点及琴谱与琴曲的个案研究方面。
~2015年间发表的重要琴论
主要有唐中六的《巴蜀琴艺考略――雷琴和雷琴世家》《川派古琴寻踪探源考记略》《清代著名琴僧竹禅上人琴艺考》,胡扬吉的《(高山)树丰碑,(流水)传芳韵――喻绍泽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综述》,喻文燕、朱铮(朱江书)的《古琴新曲创作的有益尝试――蜀派琴家喻绍泽先生建国后琴曲创作浅探》,朱江书的《蜀派琴家喻绍泽先生的古琴演奏艺术》《蜀派琴曲(秋水)研究》《琴歌(凤求凰)考释》《巴蜀琴史第一书――(巴蜀琴艺考略)述评》《从(翻译琴谱之研究)看王光祈对古琴音乐的创新性探索》《论蜀派古琴的传人、传谱与传曲》《学无遗力心系丝桐――我的父亲朱泽民与巴蜀古琴音乐》,郑晓韵的《浅探苏轼(减字木兰花)中“三意审美阶段”对当代审美的意义》,甘绍成的《巴蜀古琴艺术的回顾与思考》,甘绍成、杨迪瑞的《建国以来巴蜀琴学研究回顾》,李妮莱的《蜀派古琴艺术探析》,董雯雯的《蜀派古琴叶介福一脉之“流”与“变”研究》,曾河的《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喻绍泽琴学生涯考略》《关于“打谱”一词的历史考察》,李松兰的《文化地理学视野中的地方古琴艺术研究――以蜀派古琴为个案》《唐代琴派意识研究》《古琴艺术的地域性与超地域性――巴蜀抚琴俑研究》,施咏的《蜀派古琴保护传承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三》,朱益红的《张孔山泛川派刍论》,曾昂的《(诗经)对古琴理论的影响》《英语世界的古琴研究》,杨晓的《口述历史书写的琴学实践――以(蜀中琴人口述史)制作为例》《蜀山琴汇――“2013传统琴学研究暨现代琴学新视野拓展研讨会”综述》,章华英的《宋代蜀地琴人琴事述考》,曾成伟的《蜀派古琴叶氏一脉琴人(流水)第六段奏法述略》,谭宁的《蜀琴文化初探》,李d的《琴歌(钗头凤)简论》《当代成都地区琴歌艺术研究》,邓婷的《从(全唐诗)看蜀地与唐代古琴发展之渊源》等,其内容以历史、流派、人物、曲目、曲谱、演奏、审美等诸多方面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学、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地理学、美学等多视角人手进行研究,具有新颖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六、其它相关资源
(一)琴址
包括蜀中与古琴相关的琴桥、琴堂、琴亭、琴台、琴轩等。主要有成都崇州市罨画池公园中的琴鹤桥、琴鹤堂,成都邛崃市文君公园中的绿绮亭、琴台、听琴轩、文君井,成都市柏合镇钟家大瓦房中的琴墨堂,成都市琴台路中的古琴台、司马相如抚琴雕像,成都市武侯祠的琴亭,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公园中的碑林,成都市新繁镇东湖公园中的眠琴石、清白江楼,成都市新繁镇龙藏寺旧址、琴壁碑,广汉市房湖公园中的留琴馆等。
(二)琴器
包括蜀中保存下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古琴。主要有四川省博物院,绵阳市博物馆,德阳市博物馆,三台县、仁寿县、开江县文管所以及蜀中私人收藏的唐・石涧敲冰琴、五代・引凤百袖琴、宋・月明沧海琴、宋・铁客琴、宋・竹寒沙碧琴、宋・诵余琴、宋・醉玉琴、明・飞瀑琴、明・留云琴、明・左光斗琴、明・焦雨琴、明・琅石泉琴、清・八宝灰仲尼式琴、清・落霞式琴、清・德阳孔庙琴、清・连珠式琴、清-列子式琴、清・获麟琴、清・刘氏琴、清・日月如意琴、清・文房之宝琴、民国・寒香琴等。
(三)琴俑
包括蜀中保存下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琴俑。主要有四川省博物院,成都市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雅安市、三台县、仁寿县文管所,乐山市崖墓博物馆,成都市龙泉驿区博物馆等机构及个人收藏的汉代抚琴俑、乐山麻浩汉代崖墓抚琴俑、乐山九峰汉墓抚琴俑、遂宁汉墓陶房上的抚琴者、成都营门口东汉抚琴俑、成都天回山东汉说唱乐舞俑、资阳东汉奏乐俑(4件)、绵阳新皂东汉乐舞俑、东汉高颐阙师旷鼓琴画像石、三台永安东汉抚琴俑、三台灵兴东汉抚琴俑、郫县东汉抚琴俑(2件)、仁寿东汉抱琴俑、乐山九峰东汉抚琴俑、广汉连山杜家嘴东汉抚琴俑(2件)、新都三河乡马家山崖墓抚琴俑(2件)、绵阳新皂崖墓抚琴俑、绵阳何家山抚琴俑、绵阳抚琴俑、绵阳抚耳听琴俑、绵阳弹唱歌俑、明代抚琴铜俑(3件)、明代朱申凿墓抚琴瓷俑、成都摇钱树座抱琴者等。
(四)琴画
包括在砖石、崖墓、石棺、铜镜、瓷器等物件上镌刻、绘制的有关蜀中古琴的图像。主要有重庆市博物馆、成都市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彭山县文物管理所等机构及个人收藏的成都羊子山东汉乐舞百戏画像石像、成都宴乐画像砖拓片、彭山神兽奏乐画像砖、长宁七个洞崖墓乐舞图拓片、郫县石棺乐舞画像拓片、宋代听琴图铜镜、抚琴铜镜、明代仇英仕女演乐图、清中期哥窑青花人物诗琴三友图瓶、清道光青花携琴求师图人物盖缸等。
结语
综上所述,蜀中的古琴艺术资源极为丰富,通过考察和搜集整理,已经基本掌握了它在琴派、琴人、琴曲、琴歌、琴馆、琴社、雅集、琴会、琴书、琴论、琴址、琴器、琴俑、琴画等方面的数据。并从中了解到它在举办雅集、琴会,特别是国际性古琴艺术交流会方面取得的极为突出的成绩和经验。然而,蜀中的古琴音乐也还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其一,在传承蜀中琴乐方面,应继续发挥本地主要琴派――蜀(川)派古琴艺术的优势,既要继承自身的传统特色,又要借鉴其它琴派以及其它同类乐器的表演艺术之优长,为蜀中古琴演奏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其二,在培养蜀中古琴人才方面,音乐院校、民间学会、琴馆、琴社等组织,要充分发挥各级古琴传承人在古琴教学方面之长,让他们在本地区培养古琴新人方面起到示范作用;也要认真探讨古琴艺术的教育与教学方法,组织蜀中部分有经验的琴家编写一部能适合不同人群学习的古琴乡土教材。
其三,在继续传承蜀中琴曲、琴歌的同时,民间学会、琴馆、琴社等组织,还应对蜀中传统琴谱中保存的琴曲进行打谱,让更多的传统琴曲问世;也要团结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利用人力、财力,采用奖励方式举办古琴音乐创作比赛,让本土一些专业作曲家参与其中,以推动蜀中琴曲数量的进一步更新。
其四,在蜀中琴馆、琴社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各琴馆、琴社应从中国古琴艺术的优良传统出发,不断提高办学质量,配置一定数量的师资,完善相关管理模式,规范教师个人行为,提高教师个人修养,让广大学员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去感受古琴艺术的魅力,使之在学琴过程中陶冶性情,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传统文化素质。
其五,在蜀中琴学研究方面,要充分调动音乐院校、艺术院团、民间琴馆、琴社组织及个人的积极性,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琴学研究,将其中关注较少的课题,如古琴音乐的形态性研究、审美性研究加深拓宽,进一步丰富蜀中琴学的研究内容;同时还应积极培养研究人才,扩大研究队伍,提高研究水平,为蜀中琴学研究在未来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蜀相》教学设计【第三篇】
摘 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蜀相》教学设计过程,对《蜀相》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做了很好的诠释。
关键词: 诗歌 《蜀相》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诵读诗歌,研读诗作,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研读诗作,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一位是蜀汉的丞相,他用至死不渝的诚心铸就了蜀汉三分天下的辉煌;一位是大唐的诗人,他用嘶哑带血的歌喉唱出了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忠心也好,至诚也罢,最终都敌不过人生长恨水长东。南阳卧龙终成梦,少陵野老泪满襟。公元760年,诗圣杜甫在成都拜谒了诸葛武侯祠,并写下了千古名篇《蜀相》,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圣哲相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诗歌,谈初步感受。
2.杜甫在诗中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平生功业,是哪两联?概括了诸葛亮的哪些功业?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顾茅庐,定计天下,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病逝五丈原,如此英雄伟业,确实让人感慨。
3.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到杜甫抒发了对诸葛亮怎样的情感?
敬仰追慕:雄才大略,忠心报国。
感叹痛惜:事业未竟,壮志未酬。
(三)共同探讨,深入研析。
1.这种情感在前两联中是如何体现的?
设问句式: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寻:因思其人,才会寻访其庙,饱含杜甫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慕之情。
柏森森:“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杜甫)”高大茂密的柏树,不仅是识别丞相祠堂的标志,而且是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
自、空: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空自悦耳。因为诗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诗人无心欣赏自然,大好春光只能“空自”存在,这两字将美好的草色莺声一齐抹倒,突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慨叹与痛惜。
2.师生合作,再次诵读诗歌,加深情感体验。
3.诗人借武侯之事,想要表达什么呢?
读懂诗歌,归根结底还是要读懂诗人。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760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唐肃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百姓生灵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杜甫此时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
(1)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关系融洽,鱼水相得,诗人借此希望唐肃宗也能亲贤远佞,政治清明。
(2)诸葛亮最终未能兴复汉室、一统天下,作者也借此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志不得申。
(3)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诗人借此表明自己虽然身居下品,但仍然期望报效国家的宏伟志向。
4.总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仅是对诸葛武侯的无限叹息,而且是英雄暮年的穷途之哭。这“英雄”不仅是指诗人自己,还指包括诗人在内的所有壮志未酬的英雄人物。
追羡之泪:羡慕诸葛亮和刘备君臣二人鱼水相得的君臣关系。
感动之泪:感动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痛惜之泪:痛惜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一统天下。
遗恨之泪:为国为民、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何日才能得以伸展呢?
唐代伟大改革家王叔文但吟此诗,唏嘘泣下;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此联,又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人世。忧国忧民的杜甫是在借诸葛亮之事浇心中块垒,为自己,也为千百年中所有壮志未酬的英雄人物同声一哭。
(四)温故知新,拓展延伸。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是杜甫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五、小结
杜甫一生,风尘仆仆,困顿漂泊,但他志在匡国,情系万民。他不似李白,意气扬扬,佩剑求仙,一路有人接济;他也不是苏轼,起起落落,豪放豁达,始终有人赏识;他徘徊在社会最底层,为温饱而屈辱奔波,尝尽了人生最悲凉的滋味,但他对天下苍生了最大的热情和关怀。杜甫用如此多的诗句表现社会的苦难和黎民的悲哀。他静静观看,细细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中国文化因为有了杜甫而愈显深沉。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这就是不朽的杜甫。
六、缘诗生情,有感而发
给诸葛亮的颁奖词:
南阳山水,潜蛟卧龙。从躬耕南亩到出师北伐,中原大地留下了你坚实的脚印;从隆中对策到三分天下,华夏史册书写了你不朽的传奇!抚百姓,荐贤臣,明法度,示仪轨。你用过人的谋智,开创蜀汉的大业;你用宽宏的度量,俘获荆南的民心。白帝托孤,那是对你怎样的信任与厚望啊!一朝承诺,死而后已,至诚忠心,天地可鉴!出师未捷身先死,满腔忠义永留名!
作业:仿写给杜甫的颁奖词。
蜀相教案【第四篇】
关键词:蜀绣;消费特点;消费趋势;市场调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onsumption of Shu Embroidery and Its Trends
Abstract: Analysis on the consumption of Shu embroidery was done in terms of products, customers and consumption channel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market research around Chengdu. Then, some suggestions for boosting the consumption of Shu embroidery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sumption trends.
Key words: Shu embroidery;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 consumption trend; market research
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也是珍贵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作为文化遗产,还是文化艺术的消费品,市场需求都是蜀绣重要的生存土壤,如果能将它的保护诉求转化为大众的消费,则可能实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成效。相比近年来发展速度极快的一些名绣而言,蜀绣广大的市场消费潜力远未充分挖掘,市场消费力明显不足,蜀绣产品在市场上“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比较明显。
对蜀绣的消费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前消费者对蜀绣产品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愿望,挖掘和开发蜀绣潜在的市场消费力量,有助于蜀绣企业把握和跟踪消费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出消费者喜爱的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民族特色的蜀绣产品,促进蜀绣消费,在理论和市场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对蜀绣消费市场的长期关注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蜀绣近年来消费情况及产业发展的文献资料,从蜀绣产品的市场消费状况的角度,对成都地区30多家蜀绣企业/绣坊、蜀绣订制用户、旅游聚集地游客、成都居民、大学生群体等进行了市场调研、问卷调查与随机访谈。
针对蜀绣企业/绣坊经营者和消费者设计问卷两套,其中发放给经营者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6份,主要考察了蜀绣品种、销售渠道、拓展意向等方面的内容;发放消费者问卷调查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17份,问卷主要考察了消费者对蜀绣的知晓度、喜好、购买率、消费产品种类、购买决策因素、不购买的原因、购买方式和地点等方面的内容。消费者问卷调查方式采取拦截式和分发式两种,拦截式调查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成都旅游集聚地,包括文殊院、锦里、宽窄巷子和大熊猫基地等地;分发式调查采取居民区入户发放、大学校区发放、会议及大型活动期间发放、及亲朋好友发放等方式来抽取样本。
2 蜀绣的基本消费情况及特点分析
蜀绣消费者调查
消费群体的构成
通过对成都地区30多家蜀绣企业/绣坊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了解到,目前蜀绣产品的消费群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政府部门,主要作为馈赠礼品和标志性建筑的装饰使用,例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送给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的国礼蜀绣“梅花双熊”座屏,都是蜀绣的经典代表作品;(2)企事业单位,包括有医院、学校、银行、企业、合作社等消费群体。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是目前蜀绣的主要消费群体,其所占比例达到%。(3)对蜀绣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国内外旅游者和城乡居民,主要用于礼品、收藏、欣赏、家庭装饰和实用品消费,但消费金额一般较小。蜀绣消费群体的构成及比例: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43%,旅游者%,城乡居民%,其他%。 消费者对蜀绣的知晓度、喜好、购买率
在消费者调查问卷中,听说或见过蜀绣相关产品的消费者占%,喜欢蜀绣产品的消费者占91%,而真正消费过蜀绣相关产品的仅占%。消费过蜀绣产品的大部分为对蜀绣文化有浓厚兴趣的高收入人群,他们一般会选择价值量大或形体大的蜀绣精品;其次为来成都旅游的外地游客,他们中绝大部分购买蜀绣产品的目的是作为旅游纪念品,用于个人收藏或馈赠亲友,一般会购买普通绣娘制作的廉价小型产品。更多的消费者则停留在欣赏层面,实际消费率并不高。
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
调查显示,影响受访者消费决策的因素中,价格昂贵是阻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最主要原因。%的受访者不选择购买蜀绣产品的理由是价格太贵(图 1),68%的受访者选择购买蜀绣产品时考虑最多的也是价格因素,其次才是产品因素。显然目前市场上蜀绣精品的价位大部分都超出受访者的心理接受度。此外,优劣难辨和品种太少也是影响购买决策的突出因素。
蜀绣消费产品调查
蜀绣消费产品的种类
现代蜀绣分为单面绣、双面绣、立体绣、三异绣、双面异性绣。市场上主要的产品种类有日用品、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艺术品、收藏品、民族宗教用品等几大系列。日用品系列偏重于实用价值,品种类型多样,如被面、衣饰、商务用品等,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简练、绣面较小。艺术品类则偏重于绣品的艺术价值,包括各式屏风、壁挂装饰等,图案多取材于山水、花鸟、虫鱼、人物、名家字画等,产品精美细致,造型色彩典雅生动。
蜀绣产品价格情况
蜀绣种类繁多,从普通装饰到中高档的装潢装饰,不同类型收藏品的价格层次也不同。此次市场调查共搜集蜀绣产品价格信息187项,售价较低的是一些旅游纪念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可由普通绣娘单独完成,产品规格较小;蜀绣大师订制产品整体售价较高,价格几乎都在万元以上。产品价格两级分化较为明显,相对集中在2 000元以下和5 000元以上(表 1)。
蜀绣消费渠道调查
通过对成都地区蜀绣企业/绣坊经营者的调查,目前蜀绣的销售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订单式销售,主要采用“大师工作室”模式和“绣娘+绣坊+公司(合作社)”模式,大多是客户与工艺大师或绣坊(合作社)直接取得联系,将图案、种类、大小等要求告知生产企业进行订制;(2)专卖店直销,据统计成都市区蜀绣销售门店有29个,主要分布在市区的主要旅游文化景区,其中蜀江锦院、锦官绣是连锁销售商家,分别有 5、4 家分店;(3)网络销售,除了在国内知名的销售网站上有种类丰富的蜀绣产品,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展示与销售门户网站。此外,政府网站上也有开设专栏,例如蜀绣之乡 ——安靖镇政府网站有专门开设销售蜀绣产品的网络入口。
3 蜀绣消费趋势预测与促进消费建议
壮大发展蜀绣高级定制,使蜀绣产品更充分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要,这与现代工业化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回归自然、个性化与原创精神的审美观念相契合,可极大地提升蜀绣商品价值→←和审美意义,对蜀绣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所产生的经济文化价值是巨大的。
产品种类和设计题材不断丰富
传统蜀绣品种主要有工艺美术品、艺术品、收藏品、民族宗教用品等几大类,从此次调查来看,除了这些传统的种类,新兴的蜀绣旅游特色礼品和个性化婚庆用品颇受消费者的喜爱。
成都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成都特色和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已成为当下旅游吸引的主题而备受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以成都为中心的蜀文化内容丰富,但缺少成熟和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更缺乏能将蜀文化特色完美展示出来的旅游产品。因此,推出蜀绣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应以有别于中原文化的蜀风、蜀韵为核心,丰富内容,扩展外延,形成系列,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品种上,开发价值量较低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方便个人收藏或馈赠亲友。
我国结婚消费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婚庆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将传统精湛的蜀绣艺术和现代婚庆文化相结合,在新郎新娘的婚礼服饰、新婚床上用品(图 3)、盖头、手袋、鞋帽等婚庆用品上刺绣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和文化寓意的蜀绣图案,用蜀绣的手工刺绣再现数码婚纱照、新人专属LOGO、新人漫画形象、文字等,不仅符合现代婚庆对个性化、传统文化、时尚的需求,更使婚庆用品具有了保存和收藏的价值。现代时尚的蜀绣婚庆用品开发能够满足现代适婚人群的消费心理,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题材设计方面,许多企业突破蜀绣设计除了熊猫就是芙蓉鲤鱼的传统套路,“蜀文化”中七大板块 —— 金沙文化、三国文化、都江堰水利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杜甫草堂为代表的诗歌文化、青城山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古城古镇文化、川剧脸谱文化、饮食文化及其他具有本土特色的城市文化,都有融入蜀绣产品题材设计的明显趋势,涌现出许多有深厚蜀文化品味,又易于为消费者接受的新产品。
普通消费群体蕴藏着很大的购买潜力
历史上,巧夺天工的蜀绣产品往往因为工艺精、工时长、产量低、价格高而成为奢侈消费品,普通百姓往往消费不起,产品在消费市场上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调查发现,熟知蜀绣的本地普通百姓及外地游客往往不选择购买价格较高的产品,但这个群体却蕴藏着很大的消费潜力,如果能够适应平民大众的消费需求,有效激发这个目标顾客群的购买兴趣,将极大地扩大蜀绣消费规模。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集(实用5篇)
下一篇:素描课教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