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教案【精彩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萌发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如何促进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呢?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种子的萌发》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选自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的开篇。此时,安排学生在已备种 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种自己最熟悉的被子植物种子进行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中,探究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从知识结构上看,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内化;从智能培养上讲,是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尝试和感悟。

本节教材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归纳、分析及表达、交流、合作能力,并理解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

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但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够丰富,逻辑思维不够缜密,提出体温、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容易肤浅单一,不能触及实质。本实验是初中生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既 要放心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实验,又要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 趣助一臂之力。

目标

过程和方法:通过设计、实施“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培养兴趣和能力。

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分析 实验现象,综合归纳、自主获得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知识。

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并逐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协作的习惯;通过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树立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借助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观点。

教材处理

重点和难点:

1、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

2、将设计的方案书面化,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设计理念

贯彻课改精神和《生物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每个学舌功能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以宏扬学生独 特个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多维度构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多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教学平台,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领悟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亲身感受合作学习和问题学习。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研究、逐步培养收集分析数据、交流表达等能力,训练提高观察的敏锐性、细致性及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成功、享受乐趣。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设计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播放录像(或CAI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

方案二: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

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演示、启发学生调动经验储备,进行大胆假设。

3.制定计划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方案二: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推测实验结果。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推出最佳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

4.实验探究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

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方案二: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

6.表达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方案二:组间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察、报告奖等

7.本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进一步

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方案一: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交流,课下进行实验操作及观察记录。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实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实验的过程,展示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实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

2.探究的结果: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3.种子萌发自身

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

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萌发情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大胆猜测、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

方案三:演示并观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原因。提示、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胚根→根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胚芽→茎和叶

方案一:结合实验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交流,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

方案二:观察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CAI课件,并描述归纳。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3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全过程(事先要查找一些资料)

学生进行探究

芽的种类

准备枝条、挂图和扩充资料

讨论分类

芽的结构

提供模型、讲解结构、放录像,用教鞭演示芽的生长过程

指导学生做一个圆白菜的叶芽纵剖学具

顶芽和侧芽的关系

放录像

讨论、举例、观看录像

教学活动设计

一、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

目的:通过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研究,进一步熟悉变量控制法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一)提出问题:有一水稻的新品种,要在工厂里育苗,如何获得它的最高萌发率?应怎样获得最适宜的条件?

(二)分析和假设:教师提供其它种子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让学生确定实验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最低含水量和最高含水量。提出假设。

提示:

(1)注意给定的条件,空气可以满足,如何可以控制才能得到最适宜温度和含水量?

(2)注意设置实验中的变量控制问题

(3)首先要查找有关资料,看看水稻其它品种的萌发温度,含水量是怎样的?

(4)找到最低、最高温度;找到最低、最高含水量。

(5)分别给定区间内的不同点的温度,水分设计对照组,观察纪录。

(6)想一想能不能设水分、温度均为变量。

(7)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设计:

(四)实验数据分析:(参考课本上小明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五)交流和评价:

二、芽的发育

(一)芽的种类:

课前可准备一些枝条(杨树、柳树等)、挂图或投影片,告诉学生芽分类有许多种类,分类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

学生讨论,经常会说到书上的分类方法,即芽分为顶芽和侧芽。

教师扩充,如杨树等植物的芽外有些鳞片保护,这种芽叫鳞芽。没有鳞片的芽叫裸芽。按芽的生长季节可分为夏芽和冬芽,按芽的性质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等。提示:顶芽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也可能是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二)芽的.结构:

出示挂图,观察芽的结构。

教师可用圆白菜心,制作成“叶芽纵剖教具”,用来表示芽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名称,用模型说明芽发育的过程,也可用伸缩教鞭示意芽的伸展情况。

有条件的可放一段录像片,进一步展示芽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三)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侧芽发育与顶芽发育是否有关?

举例说明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向日葵、松树、杨树等)。

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它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地方。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地方,并能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小时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含量稍多时就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含量多生长慢。但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向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便能发育成侧枝。侧枝上也有顶芽,同样的道理会抑制侧枝上的侧芽的发育,以此类推。可在黑板上画简单的图来表示,学生更易接受。

放录像,看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在农业实践和植物栽培中的利用。

教学反思

在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时,总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因为城市的孩子很少建国水稻,因此研究就更不可能,在选取材料时教师可选取一些易得的材料,例如玉米、蚕豆、花生米等,更易被学生接受。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

2、农民播种的种子都能萌发吗?需要哪些条件?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阅读教材P90—P9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组完成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实验方案:

讨论和完善方案;参照P92中1—6题进行修订和完善。

预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课下完成: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反思实验得失。

2、拓展反思:

(1)种子萌发是否还需要其他环境条件?

(2)有人说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你如何探究?

学习任务二: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阅读教材P92最后一文字,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条件。

2、阅读P93—P94《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各小组根据课本思考讨论5个问题,并制定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然后完成P94的“讨论1和2”。

3、小组展示交流成果,代表描述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拓展反思

取三粒完整且具有生命力的玉米种子,甲切去了胚乳(只留下胚),乙切去了胚,丙不作处理,然后,将三粒种子种在适宜条件的土壤中,三粒种子的萌发状况将会怎样?

学习任务三: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1、观看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系统总结

四、尝试应用:

1、某良种站想把一袋优质玉米种子邮寄给远方的农民朋友,为保证邮寄的种子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

2、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作物播种所需要的种子,你应当怎样挑选种子呢?

五、诊断评价

1、早春播种以后,农民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出苗,其原因是

A保湿保温,有利萌发B防止鸟类啄食种子

C种子的萌发需要避光D防止大风大雨侵袭

2、播种在水涝地的种子很难萌发,这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

A水分B空气C养料D温度

3、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

A被胚根吸收掉B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C转移到幼苗的幼叶上D被土壤中的其他植物吸收

4、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中,下下列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为样本

B、为了避免浪费只需取3~5粒种子为测定样本

C、重复测定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D、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至少要取10000粒种子为样本

5、小明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共重复测定了三次,每次都是种下100粒,出芽的情况分别是95粒、90粒、94粒。那么该种子的发芽率为

A、95% B、90% C、94% D、93%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5

一、教材

首先,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开篇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种类之后,对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开始探究。学习本节课对今后学生学习植物的生长规律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学情

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那么结合本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七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思维活跃,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与认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牢牢抓住学生的特点,更多的运用自主探究以及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以及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出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2、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树立合作意识、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确定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种子萌发的条件。

难点

探究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过程。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对重难点的把握,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以及设置情境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本节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用学生熟知的古诗《赋得古草原送别》形象来描述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而引出植物的生命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并且设置疑问,“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种子的萌发》(板书课题)。

通过这样的导入,将生物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各学科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更有助于学生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力。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

用一句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让学生思考为何要在清明前后播种。

这样设置疑问,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学生经过思考会得出种子的萌发可能与温度和水分相关(板书环境条件:温度、水分),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在此时我会播放一段种子萌发所需环境条件的实验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还通过视频的内容补充了空气也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板书:空气),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学生通过刚刚自己猜想验证得出正确结论后,自信心也会有所提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时我会让学生带着这份愉悦的心情自主阅读教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并总结

归纳出有哪些自身条件,学生总结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是:结构完整、活胚、处于不休眠期(板书自身条件:结构完整、活胚、不休眠)。以上就是本节课生成新知的部分,这一部分我力求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向主动地发现学习转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体验到独立思考的乐趣。

环节三:巩固新知

给学生呈现几组图片(结构完整的种子、被虫子咬过得种子、被开水煮过的种子),让学生找出图片中能够萌发的种子。

在PPT上呈现:土壤、温度、水分、阳光、空气、肥料这些词语,让学生找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通过这样的习题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种子萌发的条件这一知识点。

环节四:总结与收获

提问学生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总结补充。

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我会让学生将今天所学的内容落实到生活中,自己回家后按照书上探究环节的操作步骤,自己选种子,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并进行观察记录。待种子萌发时,将种子带到班级来展示交流。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

a.不要着急;

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33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7

第一课时(种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观察种子结构并描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观察、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观察种子结构并描述

三、教学难点:

从实验中观察、找到相应的结构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 预习本课内容。

(2) 准备放大镜、小刀等用具。

2、教师准备

(1) 准备浸软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 准备大豆种子及玉米种子结构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种子萌发发育来的。那么, 种子有些什么结构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

(一) 种子的结构

分发给每个学生浸软的种子(一粒大豆、一粒玉米)。

(1) 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2) 解剖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挂图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即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指导学生解剖种子。对于大豆应剥去种皮后,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再进行观察,对于玉米种子应在种子中央纵剖,仔细观察内部的结构。

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踊跃回答。

问题:

1、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包括哪些结构?

2、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哪些结构和种子的萌发有关?

4、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种子的结构

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再找些其它植物的种子并观察其结构

课后反思

本教案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2、 能力目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设计探究过程及对照实验

三、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准备未发芽的种子若干

2、教师准备:

(1)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2)预先种植的几组的对照实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

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1) 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2) 学生4人一组通过交流讨论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假设。

(3) 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探究实验。

(4) 分发给每组2~4;粒优良大豆种子。

(5) 各组自己准备材料用具,如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等。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重点: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

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你们知道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用哪一种器官进行繁殖?

(种子)

师:对。利用种子繁殖后代首先种子需要萌发,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植物种子的萌发》。

CAI展示课题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同时板书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师:老师在课前为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植物的种子(黄豆、绿豆、花生、芸豆、莲子、玉米、松。)。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你认识它们吗?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或者CAI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并且说出展示植物种子的名称。

师:对,很好。看了这么多植物的种子,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等等。

师:那么你们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结构是否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结种子呢?……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但因时间关系,我们就先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其余的问题,大家可以课后继续探究。刚才有同学问:不同植物的种子,结构是否一样?同学们先别忙着回答我,我希望你们通过实验探究后再回答。

二、种子的结构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浸泡过24小时的种子,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解剖观察,并且结合以下问题以及课本插图5-1,将你们解剖好的植物种子粘帖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上!并且将种子各部分名称标上去。然后请几组同学上讲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述种子的`结构。

学生准备观察

师:观察植物种子,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

师:观察方法:由表及里,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

师:解剖观察植物种子时请你注意以下问题?

1、你观察的植物种子凹陷处的名称及种子的内部结构名称?

2、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合称作什么?

3、你观察的植物种子子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4、对于种子本身而言,这些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解剖观察(5min)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种子)

师:跟大家讲得一样,大豆以及其他豆类种子结构就是

CAI展示大豆种子的结构。

师:我们认识了几种豆类种子的结构,那有没有和豆类种子结构不一样的植物种呢?

学生思考

请同学们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看看它与大豆种子结构有无不同?

CAI展示玉米种子结构图

学生观察讲述

CAI展示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异同。

师:1、假如我把刚才的植物种子都煮熟了再种下去,会不会萌发呢?

2、把大米粒种下去会不会萌发?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CAI展示: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师:大多数种子成熟后,只要遇到适宜的外界条件就会萌发。那么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呢?你能否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来猜测呢?

板书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学生猜测

对于光和土壤两个条件,学生如果说出来,没有人反驳,可以用种子萌发是埋在土壤里,以及农村浸稻种来启发学生这两个不是必要的环境因素。

CAI展示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师:假如让你来设计实验验证这些环境条件是否是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你该如何设计。

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参照大屏幕上的来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且指定一人写在发给你的纸上。再上讲台讲述你们的方法。

学生设计(5min),教师巡回指导。

请同学们上讲台讲述。

师:刚才同学们讲述了种子萌发需要一种条件的实验方法,那其他条件或者多个条件综合起来是不是相类似的?我们可以在以后继续探讨。

种子萌发的条件我们已经了解,那种子是如何萌发的?你们了解吗?

CAI播放视频《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观看

CAI展示问题

1、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

2、胚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根据观看内容,回答。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感受最深、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9

课题:

种子的萌发

年级:

小学五年级

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水质与种子萌发条件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使学生关心周围的水源情况,养成自觉爱护水源的行为习惯。

准备:

教师准备:

清洁水和污水足量、大豆(或其他种子)、培养皿、滤纸、彩色纸条、胶水、直尺、吸水纸等。

学生准备:

直尺、记录本等。

步骤:

1.实验活动

⑴教师介绍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

● 引导学生制订实验方案:思考:有了水,种子是否一定会发芽?不同的水对种子发芽会有什么影响?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想法?你准备用什么种子?到哪里去采集不同的水样?

教师小结: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即保持种子的种类和数量、温度、时间都相同,而水质不同,比较在不同水质中种子的生长情况。

● 分组:4人一组,分配角色:组长、操作员、测量员、记录员各一人。

⑵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 除两种水由教师提供外,每组另自选两种水,如洗菜水、淘米水、河水、池塘水等。

● 剪4个小标签,上面写上组号及水名,如“3—洗衣水”,分别贴在4个培养皿边缘。

● 每个培养皿中放一张滤纸,分别倒入等量的4种水,水刚好浸过滤纸就可以了,放入10粒大豆。

● 每天中午加水和记录,如果种子发芽,用直尺量出长度,计算10棵芽的平均值。提醒学生不是测根的长度而是芽的长度,如果始终不发芽,可以比较第七天根的长度。剪出同样长度的彩条贴在记录本上。例如:某种水:

● 在彩条的上端写上长度。对种子完全不能发芽的情况要如实记录。

● 小组写实验报告:不同水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课堂教学:全班研讨会

⑴小组汇报:每组成员说明自己的分工情况,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

⑵将每组的实验报告都贴在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讨论实验结果。

● 哪组的芽长得最高?

● 什么条件使它长得最高?

● 哪组的芽长得最矮或没发芽?

● 什么条件使它长得最矮甚至不发芽?

● 通过比较和分析,你认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⑶讨论水质好坏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 不同的水质对人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 你认为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 你对保护水资源有什么责任?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设计对照实验;能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说出影响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难点

怎样设置对照实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种子的一生”视频,设疑:种子一生的开始有什么奥秘呢?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1)师提出问题:一周之前我发给大家每人5粒菜豆种子,让你们体验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现在谁来描述一下你培养的过程?

学生简要描述。教师继续设疑:

(2)在你们培养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思考过: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呢?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谁来大胆作出几个假设?

2、作出假设

预设学生做出的假设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肥料……都有可能是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1)针对学生作出的假设,教师向学生质疑:“哪些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排除几个非必需的条件。(排除“土壤、阳光、肥料”这几个条件)

(2)继续设疑:“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温度?”这个假设表述准确吗?应该如何表述?(引出“适宜温度”)

3、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首先以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为例,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实验设计思路。

讨论提纲如下: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胚完整且是活着的种子)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罐头瓶、吸水纸、标签,除此之外,你们还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呢?(冰箱、水等)

(3)怎样探究温度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要分成2组。一组是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20℃),该组为对照组;一个为较低温度(0℃),该组为实验组)

(4)这两组实验中,除了温度这一条件不同之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保证完全一样呢?(强调控制变量)

(5)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减少实验误差)

待如上问题解决之后,引导学生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想要探究的条件,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然后,分组汇报探究计划,教师进行评价。

4、课下实施、观察记录

师: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只能在课下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了。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注意每天观察,同时观察)

(三)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收获。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起实施实验计划,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下节课一起分享。

20 3766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