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峡之秋》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三峡之秋》1

三峡之秋的作者是方纪。下面是有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三峡之秋》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三峡之秋》阅读原文:

(1)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2)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3)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4)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的早,而去得特别的迟。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5)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6)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7)这一天,正是中秋。

节选自《三峡之秋》

《三峡之秋》阅读题目:

1.文章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来表现三峡不同时间的三峡秋天的特征,请仿照(1)(2)两段的示例,在(3)——(6)段中任选两段加以概括。(4分)

第(1)段:描写了橘柚树色彩的变化和果实的清香,表现了三峡之秋的成熟。

第(2)段:描写了露水,峡风,表现了山峡秋晨的明丽。

第( )段:描写了 ,表现了 。

第( )段:描写了 ,表现了 。

2.雾一般是白色的,而三峡的雾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青色的,这样写是否恰当?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3.第(6)段对三峡山势的描绘与郦道元所写的《三峡》中的哪些语句较为吻合,请你摘录在下列横线上。(3分)

4.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来表现事物的特征,请你摘录其中一句并做简要赏析。(3分)

5.文章前三段结尾处都有一句小结性的话,请你在(4)、(5)、(6)段后任选一段也写上这样的一句话。(3分)

6.写景,一般总要调动眼、耳、口、鼻等多种感官,从景物的声、色、形、味等方面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本文主要是通过什么感官从哪个方面来表现景物特征的?

《三峡之秋》阅读答案:

1.第(3)段 :描写江水多变的雄姿 ,表现三峡中午的热烈气息。

第(4)段: 描写“青雾” “山影”“江水”等,表现三峡黄昏的平静。

第(5)段: 描写“渔火”“灯标”“驳船”“汽笛”等,表现三峡夜晚欲睡还醒的情状。

第(6)段:描写“月光”“山色”等,表现三峡月色的清冽。

(共4分,景物和特征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2.恰当。因为三峡四围的山呈青色,山上的橘柚树的叶子也呈青色,峡中雾很淡,所以看上去也像青色的了。(3分。答出“恰当”给1分;理由说明2分,言之成理即可。)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分。答对一处即可得2分。)

4.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能分析出比喻的作用即可。(3分。找对比喻句得1分,分析2分。)

5.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第(4)段, 暮色中的三峡,充满了朦胧和神秘的色彩。第(5)段: 三峡是这样的宁静和安详。第(6)段: 三峡又是那样地澄澈和空灵。(3分。只要意思恰当即可。)

6.主要通过视觉,从“色彩”上表现景物特征。(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三峡之秋》》,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三峡之秋》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课时2课时

相关资料

三峡介绍 万里长江汇集了千流百川,穿过无数高山深谷,浩浩荡荡,从四川盆地向东奔泻而去,不料遇到巫山山脉的阻挡;长江犹如一把利斧,开山劈岭,横切巫山,在万山丛中奔腾而过,形成了雄伟,壮丽,险峻,惊人,也是整条长江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三峡。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包括大宁河宽谷和香溪宽谷,全长193公里。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引述前人描写三峡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羲月",把三峡的壮丽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峡内激流翻滚,惊涛拍岸,宽谷地带又有富饶的村庄,翠绿的梯田,把三峡装点得更加生机盎然,组成了一条绚烂多彩的百里画廊。即使185米高的三峡大坝建成以后,主要景点并不被淹没,一些被淹没的景点也将移建,所以三峡主体风景依旧。让我们沿江而下,饱览一下三峡的风光吧。从白帝城扣开夔门东行,8公里后至巫山县的黛溪,叫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但它却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嵯峨。南岸白盐山拔地而起,北岸赤甲山从天而落,江面仅有百把米宽,"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全川之水齐汇于此,夺路争流,激起汹涌的浪涛,故有"瞿塘天下雄"之称。瞿塘峡西口的长江江心,横卧着一堆大礁石,方圆二十丈,高近10丈,这就是有名的滟澦堆。"滟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澦大如马,瞿塘不可下",这首民谣话出了昔日船工的恐惧,因为滟澦堆掀起的狂涛巨浪,不知吞没了多少舟船,冲散了多少木排!出了瞿塘峡,便是大宁河宽谷地带,转眼间迎来了小巧玲珑的巫山县城。它位于大宁河注入长江口的西侧。大宁河上的小三峡,有"不是三峡,胜似三峡"之誉,大宁河支流马渡河上还有小小三峡。如果将长江三峡比喻为一部交响乐,那么小三峡是其中一个精彩的乐章,而小小三峡则是一个美妙的插曲。 巫峡是三峡第二峡,起自大宁河河口,止于湖北巴东县官渡口,绵延45公里,横跨重庆直辖市和湖北省。屹立在巫山南北两岸的巫山十二峰,是巫峡风光中的胜景,其中俏丽动人的神女峰最为迷人。神女峰虽只是巫山上的一片奇石,但历代多情的文人墨客为她注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灵魂,使她深深地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人。 出了巫峡,江面顿然开阔,视野舒展,是有名的香溪宽谷。宽谷地带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代出过两位传诵千古的名人,一为屈原,一为王昭君。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户晓,因屈原自沉汨罗江而逐渐形成的端午节则沿袭至今。从秭归香溪河口到南津关,全长74公里,是三峡中最长的西陵峡。西陵峡可分东西两段,西段依次包括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和崆岭峡,东段则分黄牛峡和灯影峡(即明月峡),两段峡谷之间为庙南宽谷,峡谷,宽谷各占一半。峡中有川江五大险滩之二的青滩和崆岭滩,峡岸有黄陵庙,三游洞等名胜古迹。当万里长江劈山开岭,冲过激流险滩,出南津关后即进入极目楚天舒的江汉平原,江面由300米一下子扩宽到2200米,展现在您面前的是一幅千舟竞发,绿野无垠的美丽画卷。

《三峡之秋》作者简介

方纪,出生于河北束鹿县,曾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入党,解放后担任过天津作协主席等职。出版有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散文特写集《挥手之间》,《长江行》,长诗《不尽长江滚滚来》以及《评论集》,《学剑集》等。1998年4月29日在天津逝世,享年79岁。

设计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

三,整体感知

通过查找资料,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 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 你能读读吗 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三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2,板书课题。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三,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四,教学小结: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五,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设计方案二

一,导语:

课前播放歌曲《三峡情》.

导语:一曲《三峡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幅三峡的自然风光图片,从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丽。(投影打出图片)令人遗憾的是,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经在XX年永远地消失了。可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之秋》,去重温那逝去的三峡神韵。

二,领略美景

1,布置学习任务: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三峡之秋的

2,学生活动:

自读课文,圈点勾划,做批注。

四人小组讨论,组长组织并整理归纳小组意见。

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三,赏析美点

1,布置任务:

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提示:欣赏文章,可从语言,修辞,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2,学生活动:

(1)精读课文,批注。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投影)

本文文质兼美。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抓住了景物特征,进行了动静,粗细,远近等多角度的具体描写,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立体的,生动的"三峡秋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

四,朗读美文

1,布置任务(投影):

比较起来,你最喜欢一天中哪一段时间的"三峡之秋"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入情入景地读出三峡之秋的神韵。

2,学生活动:

(1)各自放声朗读。

(2)同桌之间相互读给对方听,并相互作出评价。

(3)个别学生上前进行配乐朗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带着欣赏的眼光进行评价。

五,畅所欲言

1,对比今昔,你更喜欢哪种三峡风光,为什么

2,教师总结:

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天它仍是中国人的自豪!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领略到的三峡美景介绍给爸爸妈妈。

2,办一期主题为《奇丽的三峡》的小报。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美丽 自豪

设计方案三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板书课题。

想去看看三峡的风光嘛 我们一起去看看三峡的风光吧。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播放自己制作的三峡风光的课件。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思考:⑴ 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板书:早晨 中午 下午 晚上)

⑵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从哪里知道是写了三峡的秋天

3,学生按要求自学。

4,讨论交流。

三,细读,深入理解

1,按照学习要求,从四个时段中选最喜欢的段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要求:⑴ 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你选择的段落的特点。

⑵ 找出段落中你最喜欢的句子,选择老师给予的方法,小组展示成果,表演朗读。

(方法:轮读 男女读 对读 配乐读背诵读 )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⑴ 早晨景色,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⑵ 中午的景色,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⑶ 黄昏景色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⑷ 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奇的图画。

四,总结

1,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美丽动人,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2,这段话比喻生动,形象,语言优美,描写的景物静中有动,在课文中加入比喻,对比,拟人的手法,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你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到作者想向人们表达怎样的感情

五,小导游:

请同学来当小导游,介绍一下三峡的美景。

六,课后延伸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清新而明净明朗

中午热烈(比喻)

下午平静清缓

晚上沉沉欲睡惊醒

《三峡之秋》3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文章优美的句子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描写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三峡风光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板书:时间顺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情感乘着语言文字这艘小舟,去看看三峡美丽的景色吧!

二、品读赏析。

(一)、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你认为哪些景物的描写最美,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并美美的读出来。

2、每个时间段的三峡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或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来说说。

(二)、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对文章进行讲解。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感触和收获。谈谈你的感受吧!

1、早晨

(1)你来说说说早上三峡的特点?(板书:明丽)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个特点的?生读句子

(3)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绿叶金实”吗?

(4)谁能用自己的体会,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

2、中午

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部分的景物?

(1)你能用书上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板书:热烈)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

(3)出示改变了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变一变,还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吗?(不能)

(4)、出示完整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对照两个句子看一看,为什么变一变就不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了呢?

(关键词和比喻句,更能体会文章的感情,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5)、抽生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全体学生自由读文

3、下午

(1)展示图片,一边看一边思考着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下午)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雾)

(2)、在这段中那些景物的描写很美呢?你来读一读。

(雾美——青色、透明;长江美——明亮的带子,平静、轻缓)(板书)

(3)、通过朗读比较中午和下午三峡的不同,板书下午三峡的不同的特点(平静)

如果把中午的三峡比作充满活力的小伙子,那下午的三峡就是一位——羞涩文静的少女,如果说中午三峡的特点是热烈,那么下午三峡的特点就是——平静

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一个读3自然段,一个读四自然,感受他们不同的特点。

4、夜

(1)请生谈夜的景物的美。

拟人的作用,使三峡充满生机和灵性。

为什么像惊醒了一般?(因为夜很静。)(板书)

(2)关于夜晚,谁还有补充?

读一读月出的景色。

(3)、三峡的景物到底独特在哪儿?

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师:因为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才显得特别的皎洁(课文用“清冽”一词描写月光);因为山高、峡谷深,所以才会像瀑布那样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那样直挂下来。

(4)、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展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自己读、推荐读)

5、就像一道道瀑布领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多么神奇美妙的三峡秋天的月色啊!

6、点明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ppt出示)

正因为它是中秋,所以: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引读)

最后一段和第一自然有什么关系吗?(前后照应)

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写作中能借鉴,为己所用。

三、读美文。

在这美丽浪漫的秋天,作家方纪带我们游览了美丽的三峡,你最喜欢什么时间的三峡?你能读读吗?

1、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抽读。

看来同学们对三峡的美感受都很深,纵然我们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对三峡的赞美。课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四、赞美景。(随机掌握)

师:课文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发言的同学,可以先讲。

生一:我感到三峡太美了,长大了一定要去看看。

师:不必等长大,假期有机会就可以去。

生二:我觉得作者写的这篇课文很好,很有特色,很吸引人。

阅读丁丁东东的视角,根据自己上课时的独特体验和收获写下“我的视角”。

五、回顾总结。

三峡成熟的美在作者笔下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赞叹不已。作者把三峡描写的这么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了一些写作上的方法。

1、作者描绘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指板书)早上,……。三峡的早中晚各有不同的美,那么,《三峡之秋》整体上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气息呢?(成熟的气息)

2、此之,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学习这种写作方法,为自己的文章添色!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描述三峡两岸风光的古诗中结束这次三峡之旅吧!全班齐诵:《早发白帝城》。

六、写美景。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作家方纪笔下的三峡,希望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善于观察和积累,书写自然之美。

现在正是秋季,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秋天银杏叶和枫叶的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借鉴本课的写法,完成“小练笔”。(模仿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题目自拟。)

《三峡之秋》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理解“摇曳”“清冽”“朦胧”“凌空飞降”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领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仿照批注,批写课文描写的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4通过读课文想画面,激发学生对三峡美景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读课文,想画面,了解三峡美景在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领悟在不同时间抓不同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师生均收集有关三峡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说三峡

1. 学生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介绍三峡

(出示幻灯片)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中国10大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纳百川千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腹地,全长6300余里。它满载四季浪歌,永不停息地直奔东海。长江是仅次于南美亚马逊河和非洲尼罗河的世界第三大河,她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 整体感知,掌握生字。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 学生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景物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调理。

1. 浏览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出示幻灯片)

2. 学生汇报交流(早晨,中午,下午,夜)

3. 教师:课文按时间顺学描写三峡美景,主要体现在哪些自然段?

4. 教师导读: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各有什么作用?

5. 指名反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三峡的 秋天充满着成熟的气息,课文右怎样通过一日中三峡不同的景色的描写,突出三峡秋天的气息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 默写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峡之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理解“摇曳”“清冽”“朦胧”“凌空飞降”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领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仿照批注,批写课文描写的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4通过读课文想画面,激发学生对三峡美景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读课文,想画面,了解三峡美景在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领悟在不同时间抓不同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师生均收集有关三峡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

第二课时

一, 交流学习,理清条理。

1. 提出难读易读错的字。

2. 学生按要求自渎课文。

3. 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旁批写体会。

二, 集体交流,品味美。

1. 教师出示三峡不同景色特点的图片。你能指出这几幅画分别是什么时候的三峡吗?(早晨,中午,下午,晚上)

2.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三峡秋季一天中不同景色特点。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朦胧    晚上:静谧

3. 你认为那个时段的景色最美,找出来读一读。

4. 集体反馈。

(1) 指名说自己最喜欢那个时段的景色。

(2) 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

(3) 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他人补充。

(4)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三, 自由阅读,欣赏感悟。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美读。

3. 在读中理解想象感悟,进一步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美,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

4. 赞美三峡,学生集体交流。

四  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  在美读课文中,我们尽情的陶醉在三峡只秋的美景中,流连忘返。那么作者在字里行间向我们传递着怎样的感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  齐读课文的结尾,想一想这一段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3  拓展 :通过《三峡之秋》我们欣赏了现代作家方纪大气优美的文字,感受到作家真挚热烈的情感。其实,自古以来长江三峡就是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风景名胜,如:新课标第一网

(1)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宋时郦道元写的,其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2)唐宋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许多诗圣文豪,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

(3)“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 雄奇秀逸,描绘的淋漓尽致。

(4)为了更好的开发三峡,中国几代人经过70余年的努力,使三峡旧貌换新颜。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新三峡的美。

五。课后拓展,积累语言

1.搜集关于三峡的美文或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仿写一处秋天的景色。

六,板书设计

早晨——中午——上午——晚上

明丽    热烈    朦胧    静谧

教学反思:

20 215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