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陋室铭》的精编教案设计(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语文《陋室铭》的精编教案设计(精彩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二语文《陋室铭》教案【第一篇】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1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问题导入法

诵读教学法

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1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 ,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

学生合作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陋室铭》教案【第二篇】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1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回答)馨。

6.教师讲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相对?

回答:草色。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五》,来自网!

提问:阶绿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相对?

回答: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9.教师讲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答:往来。

有相对?回答:无。

鸿儒相对?回答:白丁。

11.教师讲解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教师讲解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五标签: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陋室铭》教案【第三篇】

课题陋室铭课时一课时

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读成诵,整体感知课文;

能力目标:品读文本的写法特点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人生观。教法与

学法教法:启发、探究、学案导学

学法:主动思维法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风、明月。一所简陋的房屋也可以寄托作者的志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刘禹锡的传世佳作《陋室铭》。

学生走入文本情境

让学生走入情境,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引发学生学习该文的`兴趣。

学案导学检测预习

通过学案导学来检查预习的情况:

1、了解作者

2、了解文体特点

3、检测词语(特别注意)

陋室()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调素琴()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出示课件适时补充

1、学生介绍作者

2、学生介绍文体特点,明确了题目的含义

3、学生读准字音(或到黑板注音)

学案导学教学法使学生充分的预习,能使他们在课堂上不做旁观者,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品味赏析

1、反复吟诵

教师指导:把握轻重缓急,读出节奏。本文使用了大量骈句,还要注意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录音范读,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教师可泛读)。

2、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作者的创作思路。

教师点拨

陋室不陋德馨

室外景景色之雅

室中人交往之雅

室中事情趣之雅

诸葛庐子云亭何陋之有

3、再读课文,师生合作,探究问题

拟人

对比

类比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得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概括写法、主题1、①学生各自朗读全文。

②学生齐读,力求做到读准字音。

③学生听读

2、学生解释词语

几名同学翻译课文

学生分析为主

3、学生自主提出最感兴趣、最有价值的问题,来考考其他的同学,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品析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此环节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生生互动。学生获得了情感熏陶及态度上的提升,并让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主动加入到朗读、评论、质疑等学习活动中来。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

探索精神。

总结收获说说看,本节的目标你完成的怎样了?进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赠言师生共勉: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给自己在心底留一块净土!

学生谈收获

让教学气氛民主和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链接生活: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了作者托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下面把你尝试作者的写法写的铭文宣读给大家。

师生共评联系身边的生活完成,力求达到主题明确,表达鲜明的情感态度。

同学读作品其他同学点评拓展视野,使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意味无穷。

布置作业

1、课下收集刘禹锡的有关作品来进一步了解刘禹锡的思想清怀。

2、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铭文。

3、对出下联:

上联赏读陋室悟德新

下联

4、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表达了主人的节操、情趣?

(教师可选择)

通过多种渠道来积累知识。

课外相关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

板书设计

陋室铭

托物-------言志

陋室德馨

不陋拟人

室外景景色之雅高洁傲岸

室中人交往之雅安贫乐道对比

室中事情趣之雅

诸葛庐子云亭何陋之有类比

《陋室铭》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一、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了解“铭”的特点,掌握相关的文言词汇。

三、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想

一、以尊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体会刘禹锡的那份情怀。

二、在加强诵读的同时,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

三、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在朗读合作中实现“字音准确,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的目标。

⑴自由大声朗读。

⑵同位互相听读。

⑶同学朗读展示,听后师生评点。

⑷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储备和文下注释,粗通课文大意。

⑴对照注释,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⑵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点评正误。注意以下词句的解释:

①馨xīn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②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使……混乱。乱耳:扰乱听觉。

③劳:使……劳累。

④庐:简陋的房屋。

⑤何陋之有?“有何陋”的倒装。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⑶齐读课文,读出节奏和语调。

四、三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怀。默读课文,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体验中再造陋室形象,理解作者情趣。

⑴作者说“斯是陋室”,“陋”在何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景致少、来客少)。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往来客人(来客少,古时读书人少,“鸿儒”更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主人情趣(陈设少、作为少)。

⑵“陋室”真的“陋”吗?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而不陋,关键在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清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脱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用古代名贤类比。

“何陋之有”——以圣贤之语自勉,呼应开头。

②明明是陋室,作者为何觉得“不陋”?交流对作者的了解,体会作者的难言寂寞。

作者是唐代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他求异心理很强,如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挤,被贬官降职十年。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又因《玄都观桃花》和《再游玄都观》诗作先后两度被贬。刘禹锡写此文时,正被贬为和州刺史,其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朝廷任人惟亲。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可奈何。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当权者显示自己并未因遭贬而郁郁寡欢,相反却过得安逸潇洒;另一方面表达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屡遭磨难而坚守节操的信念。

⑶齐读课文,假想自己就是刘禹锡,读出作者的心态和感情。

五、四读课文,体会“铭”这种文体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美的特点。

⑴读注释①,了解“铭”的含义。(文字→文体。押韵)

⑵找出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⑶齐读课文,读出韵味和美感。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备课后记:《陋室铭》篇幅短小,语句读来琅琅上口;加之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粗通文意的目标较易达到。因而在设计教学中,把着力点放在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上。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频频出现“体验”这一字眼。作为教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一种活动结果。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接触文本,探究文本,感悟文本;读准字音,读通词句,读对语调,读清思路,读出感情体验。

20 586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