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还是小》教案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大还是小》教案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还是小》教案1

教材解析

孩子们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与此同时,他们也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课文通过3个“有时候”和“更多的时候”把文章紧密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课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矛盾的,又是充满趣味的。第二自然段的“大”,第四自然段的“小”,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其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时、候”等11个生字和双立人、点横头、竖心旁3个偏旁;会写“自、己”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会写“己、衣”等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的3个新偏旁,可以结合本课出现的“得、衣、快”来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双人旁和单人旁的'区别,了解点横头的写法,以及竖心旁和“心”之间的联系。

本课要求认识的11个字,大多可以词或短语的形式来识记,如“时候、觉得、自己、穿衣服”,不要孤立地去认。这些词或短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不需要过多地进行讲解。

有的词,如“很”,可以在语境中让学生加深认识。如,对比“大”和“很大”

第七单元223

“多”和“很多”,让学生体会到“很”有程度加深的意思。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的字也可以适当讲讲字理。如,可以用看图片的方式来学习会意字“穿”。教师出示老鼠挖掘洞穴的图片,告诉学生,上面是一个“穴”,表示的是野兽居住的洞穴,下面是“牙”,表示野兽用自己的牙齿来挖掘洞穴,是凿通、凿穿的意思。不同的学生认知事物的方式是有区别的,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方法进行识字。

教师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识字。如“时间、感觉、得到、很多、大自然、穿过、快速”。

2.写字。

本课要写的3个字中,“自”可以和“白”对比学习;“衣”要让学生观察笔画的细节,以及几个笔画相互衔接的位置。

本课3个字书写要点:

6画,独体字。

自横平竖直,中间几横之间的间距要均匀。

3画,独体字。

己整个字上窄下宽,竖弯钩要圆转。

6画,独体字。

衣整个字的重心落在田字格的正中,撇捺舒展,呈三角形;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长捺。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表达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要读出孩子内心成长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大”和“小”的情感变化,当觉得自己“很大”的时候要读出一种自豪的感觉;当觉得自己“很小”的时候要读出一种儿童对成年人依赖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指导读好几个“有时候”和“更多的时候”,读出文章结构的特点。第一个“有时候”要读出内心的自豪感,第二个“有时候”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有变化,相比较第一个“有时候”在语调上要稍微短一点,这句话要强调的是“我觉得自己很小”中的“很小”。

这篇课文适合男女生对读或者同桌之间对读,对读的过程要关注语气、语调的变化。 2.理解运用。建议从题目着手,让学生说说对大和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能否同时出现在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身上,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这篇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之间存在着解释说明的关系;第三、四自然段之间也是同样的结构。在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还有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然后进行说话训练。第三、四自然段可以同样处理。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表达了看似矛盾的两种心愿,“我”既希望自己不要长大,又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这种矛盾的心理是儿童成长中真实心理的反映,可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3.课后练习。课后第二题,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练习。

教学设计举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横头、竖心旁,会写“己、衣”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生活体验,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做游戏:猜猜我是谁。把词语卡片发给坐得端正的小朋友,然后请同桌来认读词语。

2.听写学习过的生字“自”,教师点评。

二、学习新偏旁

复习检查是低年段教学中非常扎实有效的教学方式,要经常加以运用。

1.分段指名朗读,随机指导。

2.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了解偏旁所代(1)前面已经学习过点和横,引导学生观察点横头中点和表的意思,能帮助横的相对位置。学生理解这一类字

(2)观察竖心旁和“心”字,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的含义。程,了解带竖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内心活动或者心情有关。

3.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策略。

三、读读说说1.引入:小朋友,上节课中的小朋友感觉自己很大,很能干。可是,现在他又感觉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七单元225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1)指导学生读出无奈、胆怯等感受。(2)结合课文后面的插图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小。(3)句式练习:“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时候,的时候,我觉得自己。”

2.读儿歌。引入:小朋友们真能干,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说得这么流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夸赞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

大还是小有时候,我很大,穿衣服,不拖拉,系鞋带,也很快。有时候,我很小,按按钮,够不着,怕雷声,妈妈抱。我是大,还是小?小朋友,来回答!

四、对比朗读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还是像现在这样小小的,不要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连读,从表情、声音高低的变化体现对比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己、衣”,学生观察。

2.田字格内教师范写“己”和“衣”。学生练写。

3.反馈评价:第一步,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第二步,及时表扬或纠正;第三步,学生再次巩固书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大还是小》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大还是小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儿歌,

2、能看懂图意,通过看图读儿歌,初步认识方位,懂得“上中下”是表示位置的,它们是在比较中确定的。

3、学会5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通过看图读儿歌,懂得“上中下”是表示位置的,它们是在比较中确定的。

3、学会5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复习三拼音节xiǎo、jiān、xià、miàn

2、抽读基本笔画卡片。

3、抽读学过的生字卡片。

4、导入新课: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5

(二)看图,认识位置。

1、电脑出示p56图,提问: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2、你们玩过滑梯吗?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仔细观察图,体会一下当时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3、你们能说说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分别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吗?

4、点击电脑鼠标出示“上、中、下”,让学生读一读。

(三)读儿歌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画上问号。

2、同桌同学互相读,纠正读音。

3、指名读前三行。

4、这三个小朋友分别是谁呀!(大明、小云、我)请同学们到图前指一指。

5、师问:大明、小云和我能老在一个位置吗?为什么呀?

6、同桌同学互读后三行。

7、认识问号,告诉学生要读出问的语气,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出问的语气。

8、让学生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9、电脑演示(动画效果,位置变化:“我”上去了……小云下来了……大明在中间)

10、提问:“我”在哪里?为什么呀!

11、理解后朗读儿歌,要求懂得正确、流利,读出问的语气。

(四)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学习生字的音

(1)在儿歌中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3)抽读生字卡片,让学生读准音,认清形。读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4)进行猜字游戏

2、让学生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组词说句理解字义。

(1)学生组词说句

(2)读书中词语(P57,第2题)卡片。

(3)知道“上”和“下”,“大”和“小”是意思相反的词。

(五)指导书写

1、看书进行笔顺跟随

体现差异原则:让已经会写的同学自己观察笔画怎样写好,不会写的同学通过自学了解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

2、随电脑博士进行笔顺跟随,让学生整体书空每个字。难点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3、引导学生进行书中的描红,根据所描的字中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4、重点指导“小”字,电脑出示:“小”,观察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5、学生独立写一个字。

6、进行展评:(拿一本学生书写的“小”字进行展示)让学生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太好。

7、出示课件,演示书写规范的“小”字。

8、按照学习“小”的方法完成其它几个字。

(六)巩固练习

1、读儿歌,发现生活中表示位置的词。

2、在生字本上完成生字作业。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理解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学会同分母分数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经历“猜测—验证—总结—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探索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体验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的快乐。

其中,在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沟通几分之几与几分之一的联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既是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窄长方形纸片媒体准备:课件演示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快看大屏幕!呦,多香的一张披萨饼呀!他俩正准备吃呢!沸羊羊说:“两个人,每人吃吧!”懒洋洋着急地说:“不够不够,我要吃!”

二、探究“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

1、初步比较,探学生认知: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是大还是更大呢?指名答。预设1:有人说大,也有人说大,各自说明理由。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到底是大还是大,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来验证。预设2:叫起俩人都说大,师问大家:你们有不同想法吗?那你们都认为比大?谁能说说理由?师:除了借助实物比较出了和的大小,我们还能用在怎样的方法比较出和和的大小呢?

教学意图:通过学前调研得知,分子是1的分数的比较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将书中由分西瓜的情境引出的比较和的大小改换为了由分披萨饼的情境的引出的比较和的大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降低了认知难度。

2、动手操作,验证和的大小:

1)动手验证:师:请任选手中的学具,开始验证吧。(第一大组,圆和长方形;第二大组,圆和窄长方形)师巡视:发现不用同一单位1的及时纠正;收集不同的材料。 2)汇报交流:(每组学生上来汇报完,教师屏幕出示直观比较图)

第一组:用圆来验证的,订正时注意通过动作演示体会同圆;要说清表示和的过程:用圆片代替披萨饼,把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把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第二组:用长方形来验证的,生说完,是强调:也是先平均分表示数,然后比较的。第三组:用窄长方形来验证的,你也是平均分的吗?3)统一比较的结果:同学们的比较结果都一样吗?板书>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经历选择材料的过程中体会这两个分数比较的前提;在经历平均分,得到和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受、理解和的分数意义;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象支撑、直观比较。

3、涂一涂、比一比,继续验证和,和的大小:

师:刚才通过动手折,我们比较出了和的大小,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两组分数的大小,请拿出1号纸,看清题目,开始!

实投学生作业汇报:我们来看这份作业,分别用阴影表示了这个圆的和,然后进行里比较,和你们比较的结果一样吗?板书>。再看和的比较结果,大家都一样吗?板书>。 教学意图:在比较了和的大小之后,再让学生通过涂一涂、比一比的方法来比较和、和的大小,还是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支持。

4、观察三组分数的比较,归纳得出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师:观察这三组分数的比较,你从中发现什么?板贴:分子是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解释这一规律,从而深入理解比较方法:

小声读一读,再想一想,分子是1的分数,为什么会是这样比较的呢?你能再说说吗?也可以利用学具来帮忙!当学生用学具时,老师也拿出教具,引导全班同学一同折纸,并配合课件演示,折→→→→

问:在折的过程中,你看到什么?体会什么?如果这张纸无限薄,还能不能出现更小的几份之一?(使学生在操作中、在课件的直观变化中深刻体会到:越折份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教学意图:学习知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发现规律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在发现规律之后理解、体会、解释规律。所以这一教学环节非常重要。

6、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方法:

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我们先是通过猜想、接着又验证猜想、最后得出结论、还解释了结论。板书猜想、验证、结论、解释,这是一种非常严谨的数学学习的方法!教学意图:数学课上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所以这里要及时帮助学生回顾、整理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刚经历完学习过程之后,归纳梳理出学习的方法显得水到渠成。

7、小练习,巩固所学,同时引出分母相同的分数的比较:

下面我们通过几组题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学习结果。出示第一组:给几秒钟时间,指名,问:你是怎么比较的?(可能会直接叙述规律,也可能会从意义上来说)我们拿起一个学具(纸)想一想它的有多大?有多大?第二组:直接说出比较结果

第三组:指名说比较结果。问: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会从分数的意义上来说。

教学意图:这个小练习的安排,意在及时复习所学,同时又引出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在比较第一组时,引导学生想想图形,利用表象;再比较第二组时让学生直接说出比较的结果,这样的教学层次使练习效果更好。

三、探究“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

1、比较和

的大小,初步猜测同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师:你能用学具来说明和

的大小吗?板书:<

,在比较和

的大小时,比较的方法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那分母相同的分数真的都是这样比较吗?我们怎样才能证明这个结论?(生:还得通过几组这样的分数比较的结果来证明)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继续进行探究学习

2、涂一涂,比一比和,和的大小:学生自己做,师巡视。实投汇报:

第一组:说说你是怎么通过涂一涂来比较的?追问:一份是多少?涂了几份?而呢?板书<

第二组:学生会按照上面的方法说清。追问:是在的基础上有涂了几份?板书<

教学意图:通过涂、比、追问,使学生加深理解几分之几是分数单位累加的过程。设计这个分数为一会的研究做铺垫。

3、归纳方法:

观察这几组分数的比较,看看我们最初的猜想对不对?板贴: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4、深入理解、解释这个结论:

读一读,再来说说你的理解,也是可以借助学具,随着学生的发言,师在实投上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涂,→→→→,体会分数单位累加的过程。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验证规律。

5、回顾学习方法:

师:我们是怎样又得到了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方法,即“猜想——验证——结论——解释”。

6、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

出示:和比较的直观图,师:刚才在比较这组分数时,你发现了哪个分数比较特殊吗?你怎样理解这个分数的含义?那还有哪些分数也等于1?等于1的分数有什么特点?教学意图:借助直观图,再结合刚才分的过程、取的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个分数的含义,进而理解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四、及时回顾,对比梳理:

师:分子是1的分数我们会比了,分母相同的分数我们也会比较了,请你回忆一下,越分越多,一份就越小,是在比较?越涂越多,分数不断增加,是在比较?请和你的同桌说说这两种比较方法。

《大还是小》教案4

设计说明

《大还是小》是部编人教版小语一年级上册中1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运用101教育PPT软件设计制作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贯穿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的PPT和生动有趣的课堂。在课堂中注意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101教育PP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置101教育中的迪士尼游戏,分析学生易错字,利用这个软件复习和强化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看图判断“大还是小”。

2、提问: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为什么?(101教育软件“随机点名”)

3、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课文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题)

5、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有了疑问,那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6页。

2、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②画出自然段。

③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3、检查读课文情况

4、课文里的字宝宝都认识了吗?考考你

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5、去掉拼音,打乱顺序,你还认识吗?利用动画课件吸引学生兴趣。

①这些字宝宝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去掉拼音,打乱顺序)

②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小组交流,师巡视解疑)

③考考你: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我们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有编谜语、加一加、换一换等,利用微课复习一遍生字记忆方法。

6、认识新偏旁:

彳(双人旁)一撇是单人,一个人,加一撇两个人

亠(京字头)高、文

忄(竖心旁)快、慢、情,都是和心理心情有关系的

7、运用101教育中的迪士尼游戏,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及了解易错字,利用这个软件强化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过渡预设:你们真的是长大了,成为真正的小学生了。可以自己认识这么多生字了,真是了不起啊!那课文中的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呢?他到底是大还是小?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2、汇报交流: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④请你试着用:我________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我________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展台展示学生课堂练习,师生共评。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四、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预设:“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课件)启发表达:“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回家完成这个作业,试着说一说,再补充句子

2、 总结: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习。(课件播放歌曲《快长大》)

希望同学们回家以后,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因为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你们已经长大了。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运用101教育PPT软件制作视频、音频、图片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深入情境和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分别用“____”“ ”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本课我还注意了用101教育PPT软件的游戏和激励功能激发学生认字和阅读兴趣,避免教师填鸭式和个人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同时注意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子梨桃子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

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

(4)一只小熊吃  一个玉米,玉米够吗?

三、练一练

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20 359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