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案精选5篇
【导言】此例“月球之谜教案精选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月球之谜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4、媒体资源:教学演示课件《月球之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
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
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板书课题)。
4、点击课件主页中的登月图片,观看人类登上月球相关视频。
二、听范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再自读
1、提出自读要求:
⑴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⑵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⑶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2、组内交流:
⑴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⑵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⑶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3、全班交流:
⑴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⑵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①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②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4、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⑴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⑵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①课后“资料袋”。
②月球起源之谜:
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③月球年龄之谜:
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④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⑤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⑥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⑦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⑴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⑵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⑶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月球之谜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中列举了有关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月球之谜》教案。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情况,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现问题,进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与月有关的图片,读有描写月亮的诗句。
2、引发联想:这是诗人的遐想,你有哪些遐想呢?你最想知道月亮的什么情况呢?(生交流分享)
3、引入课题:既然同学们和老师一样,对月球产生了神奇的向往,那我们来学习《月球之谜》(板书),去看看月球上到底是什么样子,有什么?请打开书本93面,带着你想了解的问题,把课文熟读一遍。
二.引导学习:
1.文章哪一段介绍了月球的样子?(指名读)
2.究竟有怎样的景色呢?请聪明的孩子读成一个词,教案《《月球之谜》教案》。(十分奇异)(板书)
3.谁能说一个与“奇异”意思相近的词?
4.那么,月球到底有多奇异呢?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情景。
5.这些情景中,你觉得最奇异的`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师引读――荒漠――文中哪些内容最能让你理解敬请荒漠的意思?请找出来,画上波浪线。(指导熟读)
6.同学们想一睹月球的真面目吗? (出示图片,讲环形山)
7.回顾,引出“黑沉沉”ABB式词语。同学们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词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出:挑战自己——用类似的词说说你对月球的印象。 如:金灿灿 光秃秃 亮闪闪
8.引读,用“景色十分奇异”过度到下面的环节。
9.自由读3到6段。看文中列举了哪几个实验,有什么结果? (引导填表,深入阅读) 重点引导学生在第二个和第三个实验中,能提出自己的疑问。(突破难点)
10.引读表中内容,引出"令人费解".谁能用另一个词替换一下"费解". 难懂 迷惑不解
11.是的,令人费解的月球之谜实在太多.那么如果给你一些尘土,你会做个什么实验? (生发挥想像,交流分享,)
12.一起读读第七段,你能读懂点什么?
13.是的,月球之谜实在太多,我们有待继续探索.此时此刻,你对月球有了新的认识,如果你成为第一个上月球的中国人,你此刻正站在月球上,你想对全世界人们说点说点什么?
14.总结语.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第三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月球的有关资料,能就资料进行交流并提出问题,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以及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激发探索宇宙奥妙的兴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月球的相关资料。
学生:收集月球的相关资料,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二创设情境,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月球之谜吧!2昨天,我们望着高高悬挂在夜空的月亮谈了许多美好的遐想,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把我们的思绪再次带到那无限的遐想中去吧!(课件出示,)
二、品读课文、引导探究。
1、出示课件,认识月球。
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迷惑呀。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号"首次登上了月球,大家想不想登上月球去看看呢?让我们随"阿波罗号"登上月球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月球的概况)看这就是月球,和你想象中的月球一样吗?
2、扎实训练、指导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1)想一想: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世界?(2)谈一谈:生介绍月球上的景色,师引导学生概括月球上的景色。
(4)说一说:语言文字地训练(用"没有。没有。"说话)(5)比一比:男女生赛读。(评价)(6)读一读: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
大家对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是不是感觉他更神秘了呢?想去探秘吧?送给你们一些宇航员从月球上拍摄回来的照片,好吗?
3、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学习第3——7自然段)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呀!它到底还隐藏了多少秘密呢?这些宇航员们不仅拍了照片,还做了些什么?自学课文3-----7自然段,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月球之谜?(课件出示自学要求交流汇报:
(1)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2)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3)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4)、齐读月球之谜
4、引导学生理解。的含义。交流汇报:
三、合作学习、拓展延伸。
月球留给我们的谜还有很多很多。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有一个科学的成果。有你们这些出色的探月者,人类移居月球建立月球村的设想一定能早日实现。
1、合作: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根据收集的资料及老师提供的资料)
2、交流:交流探究结果
3、小结:同学们月球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宝库。地球上的人多么希望能探索这些能源去造福人类,神秘的月球在向我们召唤,让我们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结束今天这节课吧!
四、总结升华、作业布置。
我们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办成一张月球之谜的小报。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组合完成。
板书设计(略)月球之谜教学反思月球之谜》是一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根据文本特点,我把第一课时重点确定为: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综观整节课,并综合各位评课老师的意见,觉得以下几个地方比较有特色。
一是定位明确,有效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二是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月球的奇异与神秘;三是体现学科特点,注重知识技能教学,符合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四是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也弥补了教材的不足。
当然,人无完人,再完美的课也是有缺陷的。在本堂课中也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1、情境模拟练习没有体现它的亮点。让学生讲解月面特点时,我本是想通过"模拟打电话"这一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但这类的表演在平时的课堂中训练太少,几乎没有,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角色,发挥它的优势。所以,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功在平时,厚积薄发"的。这也是我今后要给学生弥补的一课。
2、学生学习的模式比较单一。虽然课堂训练的参与面比较广,但形式不够多样。在让学生介绍月面特点时,可先同桌模拟练习,再展示汇报,可能效果会大不一样。在了解月球的未解之谜时,也可小组合作探究,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学习的形式多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学生的参与面也会更广泛。
在公开课中充分肯定自己,正确认识不足。"一课一得",让今后的路走得更宽更远。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通过自主学习查找资料,认识月球,了解月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介绍有关月亮的科普短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月亮上到底是怎样一个世界呢?它还有哪些秘密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分小组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4、讨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⑴ 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⑵ 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⑶ 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⑷ 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五、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
(鼓励学生质疑)
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3、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六、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了解和收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手抄报。
《月球之谜》教案设计【第五篇】
《月球之谜》是1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根据以往的经难,我们老师在上科普类的文章最易上成“科学课”。因此,为避免此问题的出现,在设计时我紧紧扣住“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科普知识渗透为辅”这条主线。
一、直击语言,重视积累。
在课之初,我从一轮明月,月的别称,关于你所知道的月亮的诗句导入新课。围绕月,让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理解,对“月”的认识更加立体、丰富起来。再说:“古往今来,面对的是同一轮月亮,你望着月亮想到些什么?”再引入古人面对着这轮高挂空中的月亮,产生哪些遐想?让学生去朗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由原来想象中的广寒宫等美好的景色与眼前所见到的景色的强烈反差中理解“奇异”一词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月球的“未解之谜”。
二、创设情境,领悟重点。
关于月球的三个未解之谜,在表述上十分平淡,但是一读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在让学生朗读及谈论哪些地方令人费解之外,我让学生讲述三个谜,将语言的品味、内化和运用有机结合,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同时,也比较深刻地认识了三个谜,从而高效地实现意与文的兼得。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发现了月球许多奥秘,但也发现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谜。你有哪些未解之谜?”老师的一句话,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里一下子开了锅,学生的思绪在无边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
最后,我紧紧抓住孩子们探索月球奥秘的强烈心启发学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孩子们争先恐后:“我长大了要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将来我想当一名科学家,到月球去探秘。”“我要……”这时我再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谜”字,从由月光引起的遐想入手,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月球的诗句,再说说你知道的哪些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再读读课文中关于月球的疑问,然后说说你有哪些疑问,从而深入地理解“遐想”一词。情境的创设,优美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境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月球的欲望。
上一篇:《大还是小》教案精编5篇
下一篇:《体育与健康》教案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