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单调性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函数单调性精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函数单调性1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 奇偶性的本质,掌握单调性的证明。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明,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明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认识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认识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 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 开始,逐渐让 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 时,就比较容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 )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奇偶性的概念,回 会利用定义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难点是对概念的认识

教学用具

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它是反映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函数的另一个性质。从什么角度呢?将从对称的角度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对称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在数学中也能发现很多对称的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所学的内容中,特别是函数中有没有对称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举出一些数值上的对称问题, 等,也可能会举出一些图象的对称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函数具体化,如 和 等。)

结合图象提出这些对称是我们在初中研究的关于 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问题,而我们还曾研究过关于 轴对称的问题,你们举的例子中还没有这样的,能举出一个函数图象关于 轴对称的吗?

学生经过思考,能找出原因,由于函数是映射,一个 只能对一个 ,而不能有两个不同的,故函数的图象不可能关于 轴对称。最终提出我们今天将重点研究图象关于 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从形的特征中找出它们在数值上的规律。

二。 讲解新课

2.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教师从刚才的图象中选出 ,用计算机打出,指出这是关于 轴对称的图象,然后问学生初中是怎样判断图象关于 轴对称呢?(由学生回答,是利用图象的翻折后重合来判定)此时教师明确提出研究方向:今天我们将从数值角度研究图象的这种特征体现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

学生开始可能只会用语言去描述:自变量互为相反数,函数值相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借助课件演示令 比较 得出等式 ,再令 ,得到 ,详见课件的使用)进而再提出会不会在定义域内存在 ,使 与 不等呢?(可用课件帮助演示让 动起来观察,发现结论,这样的 是不存在的)

从这个结论中就可以发现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都有 成立。最后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给出定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予以提示或调整。

(1) 偶函数的定义:如果对于函数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都有 ,那么 就叫做偶函数。(板书)

(给出定义后可让学生举几个例子,如 等以检验一下对概念的初步认识)

提出新问题: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数值规律是什么呢?(同时打出 或 的图象让学生观察研究)

学生可类比刚才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再让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 奇函数的定义: 如果对于函数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都有 ,那么 就叫做奇函数。(板书)

(由于在定义形成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故可以先作判断,在判断中再加深认识)

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1) ;              (2) ;

(3) ; ;

(5) ;  (6) .

(要求学生口答,选出1-2个题说过程)

解: (1) 是奇函数。(2) 是偶函数。

(3) , 是偶函数。

前三个题做完,教师做一次小结,判断奇偶性,只需验证 与 之间的关系,但对你们的回答我不满意,因为题目要求是判断奇偶性而你们只回答了一半,另一半没有作答,以第(1)为例,说明怎样解决它不是偶函数的问题呢?

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解决问题,指出只要举出一个反例说明 与 不等。如 即可说明它不是偶函数。(从这个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再次认识到定义中任意性的重要)

从(4)题开始,学生的答案会有不同,可以让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做评述。即第(4)题中表面成立的 = 不能经受任意性的考验,当 时,由于 ,故 不存在,更谈不上与 相等了,由于任意性被破坏,所以它不能是奇偶性。

教师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这个题目,你发现在判断中需要注意些什么?(若学生发现不了定义域的特征,教师可再从定义启发,在定义域中有1,就必有-1,有-2,就必有2,有 ,就必有 ,有 就必有 ,从而发现定义域应关于原点对称,再提出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什么条件?

可以用(6)辅助说明充分性不成立,用(5)说明必要性成立,得出结论。

(3)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板书)

由学生小结判断奇偶性的步骤之后,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在刚才的几个函数中有是奇函数不是偶函数,有是偶函数不是奇函数,也有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那么有没有这样的函数,它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呢?若有,举例说明。

经学生思考,可找到函数 .然后继续提问:是不是具备这样性质的函数的解析式都只能写成这样呢?能证明吗?

例2.  已知函数 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求证: .(板书)   (试由学生来完成)

证明: 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

= ,且 ,

= .

,即 .

证后,教师请学生记住结论的同时,追问这样的函数应有多少个呢?学生开始可能认为只有一个,经教师提示可发现, 只是解析式的特征,若改变函数的定义域,如 , , , ,它们显然是不同的函数,但它们都是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由上可知函数按其是否具有奇偶性可分为四类

(4) 函数按其是否具有奇偶性可分为四类: (板书)

例3.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1) ;       (2) ;   (3) .

由学生回答,不完整之处教师补充。

解: (1)当 时, 为奇函数,当 时,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当 时, 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当 时, 是偶函数。

(3) 当 时, 于是 ,

当 时, ,于是 = ,

综上 是奇函数。

教师小结 (1)(2)注意分类讨论的使用,(3)是分段函数,当 检验 ,并不能说明 具备奇偶性,因为奇偶性是对函数整个定义域内性质的刻画,因此必须 均有 成立,二者缺一不可。

三。 小结

1. 奇偶性的概念

2. 判断中注意的问题

四。 作业  略

五。板书设计 

2.函数的奇偶性 例1.                 例3.

(1) 偶函数定义

(2) 奇函数定义

(3)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 例2.                  小结

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4)函数按奇偶性分类分四类  探究活动

(1)      定义域为 的任意函数 都可以表示成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你能试证明之吗?

(2) 判断函数 在 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

在此基础上试利用这个函数的单调性解决下面的问题:

设 为三角形的三条边,求证: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这4篇函数单调性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函数的单调性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函数单调性2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把握有关证实和判定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熟悉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定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实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定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实,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非凡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熟悉。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 奇偶性的本质,把握单调性的证实。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实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实,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实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熟悉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熟悉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熟悉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实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非凡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 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 开始,逐渐让 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 时,就比较轻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 )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奇偶性的概念,回 会利用定义判定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非凡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函数奇偶性的判定

难点是对概念的熟悉

教学用具

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

,它是反映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函数的另一个性质。从什么角度呢?将从对称的角度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对称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在数学中也能发现很多对称的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所学的内容中,非凡是函数中有没有对称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举出一些数值上的对称问题, 等,也可能会举出一些图象的对称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函数具体化,如 和 等。)

结合图象提出这些对称是我们在初中研究的关于 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问题,而我们还曾研究过关于 轴对称的问题,你们举的例子中还没有这样的,能举出一个函数图象关于 轴对称的吗?

学生经过思考,能找出原因,由于函数是映射,一个 只能对一个 ,而不能有两个不同的,故函数的图象不可能关于 轴对称。最终提出我们今天将重点研究图象关于 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从形的特征中找出它们在数值上的规律。

二。 讲解新课

2.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教师从刚才的图象中选出 ,用计算机打出,指出这是关于 轴对称的图象,然后问学生初中是怎样判定图象关于 轴对称呢?(由学生回答,是利用图象的翻折后重合来判定)此时教师明确提出研究方向:今天我们将从数值角度研究图象的这种特征体现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

学生开始可能只会用语言去描述:自变量互为相反数,函数值相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借助课件演示令 比较 得出等式 ,再令 ,得到 ,详见课件的使用)进而再提出会不会在定义域内存在 ,使 与 不等呢?(可用课件帮助演示让 动起来观察,发现结论,这样的 是不存在的)

从这个结论中就可以发现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都有 成立。最后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给出定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予以提示或调整。

(1) 偶函数的定义:假如对于函数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都有 ,那么 就叫做偶函数。(板书)

(给出定义后可让学生举几个例子,如 等以检验一下对概念的初步熟悉)

提出新问题: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数值规律是什么呢?(同时打出 或 的图象让学生观察研究)

学生可类比刚才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再让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 奇函数的定义: 假如对于函数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都有 ,那么 就叫做奇函数。(板书)

(由于在定义形成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故可以先作判定,在判定中再加深熟悉)

例1. 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1) ; (2) ;

(3) ; ;

(5) ; (6) .

(要求学生口答,选出12个题说过程)

解: (1) 是奇函数。(2) 是偶函数。

(3) , 是偶函数。

前三个题做完,教师做一次小结,判定奇偶性,只需验证 与 之间的关系,但对你们的回答我不满足,因为题目要求是判定奇偶性而你们只回答了一半,另一半没有作答,以第(1)为例,说明怎样解决它不是偶函数的问题呢?

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解决问题,指出只要举出一个反例说明 与 不等。如 即可说明它不是偶函数。(从这个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再次熟悉到定义中任意性的重要)

从(4)题开始,学生的答案会有不同,可以让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做评述。即第(4)题中表面成立的 = 不能经受任意性的考验,当 时,由于 ,故 不存在,更谈不上与 相等了,由于任意性被破坏,所以它不能是奇偶性。

教师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这个题目,你发现在判定中需要注重些什么?(若学生发现不了定义域的特征,教师可再从定义启发,在定义域中有1,就必有1,有2,就必有2,有 ,就必有 ,有 就必有 ,从而发现定义域应关于原点对称 ,再提出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什么条件?

可以用(6)辅助说明充分性不成立,用(5)说明必要性成立,得出结论。

(3)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板书)

由学生小结判定奇偶性的步骤之后,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在刚才的几个函数中有是奇函数不是偶函数,有是偶函数不是奇函数,也有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那么有没有这样的函数,它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呢?若有,举例说明。

经学生思考,可找到函数 .然后继续提问:是不是具备这样性质的函数的解析式都只能写成这样呢?能证实吗?

例2. 已知函数 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求证: .(板书) (试由学生来完成)

证实: 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

= ,且 ,

= .

,即 .

证后,教师请学生记住结论的同时,追问这样的函数应有多少个呢?学生开始可能认为只有一个,经教师提示可发现, 只是解析式的特征,若改变函数的定义域,如 , , , ,它们显然是不同的函数,但它们都是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由上可知函数按其是否具有奇偶性可分为四类

(4) 函数按其是否具有奇偶性可分为四类: (板书)

例3. 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1) ; (2) ; (3) .

由学生回答,不完整之处教师补充。

解: (1)当 时, 为奇函数,当 时,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当 时, 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当 时, 是偶函数。

(3) 当 时, 于是 ,

当 时, ,于是 = ,

综上 是奇函数。

教师小结 (1)(2)注重分类讨论的使用,(3)是分段函数,当 检验 ,并不能说明 具备奇偶性,因为奇偶性是对函数整个定义域内性质的刻画,因此必须 均有 成立,二者缺一不可。

三。 小结

1. 奇偶性的概念

2. 判定中注重的问题

四。 作业 略

五。 板书设计

2.函数的奇偶性例1. 例3.

(1) 偶函数定义

(2) 奇函数定义

(3)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 例2. 小结

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4)函数按奇偶性分类分四类

探究活动

(1) 定义域为 的任意函数 都可以表示成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你能试证实之吗?

(2) 判定函数 在 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实。

在此基础上试利用这个函数的单调性解决下面的问题:

函数的单调性3

函数的单调性(3课时)教学目的: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及对称性作一些函数的图象。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单调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能说出单调函数、单调区间这两个概念的大致意思。(2)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用自已的语言表述概念;并能根据函数的图象指出单调性、写出单调区间。(3)掌握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解决一类具体问题:能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教学重点: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单调的定义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一、复习引入:观察 二次函数y=x2 ,函数y=x3的图象,由形(自左到右)到数(在某一区间内,当自变量增大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见课件第一页图1,2)二、讲授新课⒈ 增函数与减函数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⑴若当 < 时,都有f( )f( ),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如图4).说明: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有的函数在一些区间上是增函数,而在另一些区间上不是增函数。例如函数y= (图1),当x∈[0,+ )时是增函数,当x∈(- ,0)时是减函数。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是下降的。三、讲解例题:例1 如图6是定义在闭区间[-5,5]上的函数y=f(x)的图象,根据图象说出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函数y=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例2 证明函数f(x)=3x+2在r上是增函数。例3 证明函数f(x)= 在(0,+ )上是减函数。例4.讨论函数 在(-2,2)内的单调性。三、练习  课本p59练习1,2四、作业 课本p60 习题  1,3,4

函数单调性4

课题:§函数的单调性教学目的:(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3)能够熟练应用定义判断数在某区间上的的单调性。教学重点: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教学难点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1.  观察下列各个函数的图象,并说说它们分别反映了相应函数的哪些变化规律:

yx1-11-1yx1-11-1yx1-11-1

1 随x的增大,y的值有什么变化?2 能否看出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yx1-11-13 函数图象是否具有某种对称性?

2.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观察其变化规律:(x) =x       1 从左至右图象上升还是下降 ______?       2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随着x的增大,f(x)的值随着 ________ .

yx1-11-1

(x) =-2x+1       1 从左至右图象上升还是下降 ______?       2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随着x的增大,f(x)的值随着 ________ .

(x) =x2

1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f(x)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 ________ .       2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f(x)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 ________ .二、新课教学(一)定义1.增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I上的单调性怎样?证明你的结论。说明:本例可利用几何画板、函数图象生成软件等作出函数图象。三、归纳小结,强化思想函数的单调性一般是先根据图象判断,再利用定义证明。画函数图象通常借助计算机,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必须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的证明一般分五步:取 值 → 作 差 → 变 形 → 定 号 → 下结论四、作业 布置1.  书面作业 :课本P45 习题(A组) 第1- 5题。2.  提高作业 :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f(xy)=f(x)+f(y),1 求f(0)、f(1)的值;2 若f(3)=1,求不等式f(x)+f(x-2)>1的解集。

20 1019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