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精彩6篇)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呢?以下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情分析: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童时代,每个人都有不少玩具,因此这个作文题是受到学生欢迎的。但并不是有了作文内容就能写好作文,把“玩的过程”写清楚还是有点难度的,上课时需通过具体引导让学生写清楚怎么玩。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清楚玩具的样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把“玩的过程”写清楚。
3、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并进行修改,初步养成自主修改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把“玩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准备:课件、玩具
教学过程:
一、审题,确定写作内容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什么玩具?为什么?
2、交流。
3、师:今天我们要以《玩》为题写1篇作文。
4、出示习作要求:
(板书:名称、原因、样子、怎么玩)
5、确定作文的主次。
二、指导写好玩具的样子。
1、学生拿出自己的玩具,向大家介绍。介绍时可从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介绍。
2、出示两段病文,集体修改。
我有一个美丽的芭比娃娃。她有着一对闪闪发亮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还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她的头发可不是乌黑的,而是金黄的。
(点评:应按整体——局部的顺序写。)
这陀螺下面是青绿色的,上面是蓝白色的,成锥形体,像一个飞碟。(点评:应先写上面后写下面,比喻也不恰当)
三、重点指导评改“怎么玩”,指导分步骤并用上准确的动词把过程写清楚。
1、玩玩具当然是按步骤一步一步进行的,我们在写“怎么玩”时也要把玩的步骤一步一步写清楚。
(板书:1、分步写清玩的步骤)
2、请几个学生演示玩法并用语言叙述。
预设:
(1)写了玩的过程,但是太笼统了。
(2)由于中间缺少了步骤,所以玩的过程没有写清楚。
随机:(拼装类玩具)你玩过拼图吗?你觉得还有哪些步骤?
(出示:记忆——打乱——分拣——拼图)
师:把这些步骤补全了,那你就把玩的过程写清楚了。
3、同桌互相读一读对方的习作,如果有漏步骤的',请给他指出来。
4、有的同学写的是拼装类的玩具,我们一定要把玩的步骤写清楚,还有一些同学写的玩具不是拼装类的,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写玩玩具。
(板书:或创设情境写清玩的过程)
5、指导用上准确的动词把玩的过程写清楚。
师:通过刚才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如何将玩的过程写清楚,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要求,力求把玩的动作写准确。
(板书:2、动词运用要准确)(出示例文):读一读,交流:动词的运用有什么问题?
(动词运用重复、单一)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标准修改这两段话。
(2)指名交流。
(3)老师出示修改的范文,读一读。注意动词运用要准确,尽量不重复。
四、引导学生分节写作
1、提出分节要求。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一段话写清楚一件事,今天要开始学习把它变成1篇文章,也就是要分小节写。(板书:篇(分节))
今天就让我们试着根据习作内容分一分小节,这样可以让文章结构更清楚。
2、指导分节
师:“怎么玩”是重点内容,请你划出习作中“怎么玩”的内容,把它单独作为一节,开头空两格。其他三个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容安排合理分节。(指名几个学生交流)。
五、学生起草作文,写好后按评分标准修改。
附评分标准:
板书:玩篇(分节写)
怎么玩:
1、分步写清玩的步骤或创设情境写清玩的过程
2、动作运用准确,不重复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特点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特点,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鸟类。
2、学习作者先总写后分述,先总说再举例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翠鸟美丽可爱的外形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特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鸟?(生答)大家认识的鸟真多!你们认识这种鸟吗?(投影仪出示翠鸟图,生答,不认识)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大家看翠鸟的羽毛大多数是什么颜色?(绿色)那么翠就是绿色。
二、讲授新棵
1、指生读文:
想:翠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板书)美丽可爱。
2、自由读文:
想:这篇文章可分几段?每段都写了什么?
3、检查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情况。
4、逐段学习:
⑴ 指生读第一段:
想:
① 作者是抓住哪几方面写翠鸟外形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
② 翠鸟的爪子是什么样的?(指生边看投影边结合课文说)
③ 翠鸟的羽毛是什么样的?
④ 了解作者都拥有了哪些颜色,认识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⑤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这一段作者用了总分的写法,并用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很美,那么翠鸟活动有哪些特点?
⑵ 默读第二段:
① 边读边画出表示翠鸟等鱼动作的'词语(生答师板书:贴、飞、停、注视等)
②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贴、疾飞、注视等词。
③ 自由谈翠鸟捉鱼的这部分内容。
想: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生答师演示翠鸟捉鱼的情景)作者描写翠鸟捉鱼的动作的词语:生答师板书:蹬、飞、叼、贴、飞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⑶ 自学第三段。
⑷ 指一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小结
这篇课文从外形、活动和住处这三方面全面地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由于作者观察细致,抓住翠鸟的特点写出了翠鸟的美丽可爱,表达了作者人喜爱之情。
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不但美丽还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希望大家爱鸟护鸟,成为鸟类忠实的保护者。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 等鱼:贴、飞、停、注视等
翠鸟 捉鱼:蹬、飞、叨、贴、飞 喜爱
住外:隐蔽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3.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4.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1.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2.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一个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3.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采用换词法理解第1、3句中的“回”字)
4.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a.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称。
(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
b.小组内练读词语。
c.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读词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d.认读生字。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老师用生字卡抽查。
听字音举卡片。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读读背背。
a.引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b.小组内练读成语。
c.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牢固。
(老师简笔勾勒一座山,山脚下贴几面红旗代表各个小组,老师随意抽出词卡,小组抢答,哪个小组抢答成功,就把哪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山顶)
d.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e.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口语交际
1.看图了解图意。
a.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b.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c.在小组内练说。
2.续编故事。
a.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b.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c.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d.把续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e.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评出“故事大王”。
3.扩展延伸。
a.自主画一幅或几幅画,
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b.与同学交流自己画或写的内容,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展示台
1.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2.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3.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3课时,其中口语交际用1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活动的
一个场面。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 。(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啊!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生)泉城在哪儿?
(生)泉城是不是很多泉?
…….
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轻声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学生闭眼听配乐朗读带,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泉城你想说什么?
生:济南的泉水真美呀!
生:济南的泉真多呀!
生:我觉得仿佛到了仙境一样。
…….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泉城之美。)
三、精读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生答(略)
师:大家读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例句: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入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描写泉水时,这句话用了“有的…….有的`……..”读起来很美。
师: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生读,然后指导学生齐读)
生:我觉得第二句说泉水像明珠散落写得很美。
生:这几句都用比喻来写泉水。
生:这两句不仅写了泉很美,还写了泉的声音。
………
师:这句话前两句绘形,后两句摹声。运用比喻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济南的泉多而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并努力在展现画面时能听到声音。)
生:读书时我听到了泉水翻滚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细碎的水流声,有些像小鸟的叫声。
…….
四、练习:
观察校园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读第一自然段。
师: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水面上来。
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读读议议————给孩子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
1、自读第二小节,分组讨论。
①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强调阅读中的两个“!”)
②小猪是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吃光”等词语)
2、练习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引导体会小猪的高兴劲及迫不及待的样子)
3、默读第六小节后,讨论。
①当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怎么说了?(试着揣摩小猪的语气)
②你以为小猪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③假如你是土地爷爷,你会怎样评价小猪呢?
4、对比读第二、六小节,同桌讨论。
①你喜欢小猪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试着给这袋麦子取个好听的名儿。(可爱的麦子、充满活力的麦子、憨厚的麦子等)
二、划划想想————给孩子一袋“勤劳节俭”的麦子
1、划一划。
①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重点突出“保存”、“慢慢吃”等词语)
②小牛拿到麦子后,怎么做了?(重点突出“透风”、“晒晒太阳”等)此处可进行句式训练,“因为……所以……”
2、想一想。
①土地爷爷到了小牛家,他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
②土地爷爷得知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后,他又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围绕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
3、小结提问。
①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质啊,假如你就是小牛的朋友或邻居,你会怎么夸赞他呢?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②思考:土地爷爷送给小牛的是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勤劳的麦子、节俭的麦子、美好的麦子等)
三、说说演演————给孩子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
1、说一说。
情境一:土地爷爷给小猴送了一袋麦子,小猴高兴地收下了这袋麦子。小猴就把麦子摆放在院子里,看了又看,嘴里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好麦子,好麦子……”
情境二:土地爷爷看了小猴的粮仓,直夸小猴能干聪明。小猴非常谦虚地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情”。接着小猴将自己种麦子的经过翔实地告诉了土地爷爷……
2、演一演。
①小猴子种麦的经过。(突出小猴的辛劳)
②土地爷爷来小猴家的前前后后。(突出土地爷爷的年龄、语气及心理活动等特征)
③小猴在家里接待土地爷爷的经过。(突出小猴的神采奕奕及聪明劲)
3、演后组织说话训练。
①你喜欢这聪明、能干的小猴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你打算给这袋麦子取个什么名字?(聪明的麦子、能干的麦子、智慧的麦子、创造的麦子等)
四、悟悟写写————给孩子一袋“永远”的麦子
1、悟一悟。
课文学完了,相信这三个人物在你心中一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这三袋麦子也会带给你更多的启示。那么,在你心目中,究竟拥有了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呢?可爱憨厚的?勤劳节俭的?聪明能干的?还是?
2、写一写。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教师总结:或许这是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或许这是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或许这袋麦子里有可爱,有节俭,也有聪明,或许这袋麦子就蕴涵着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想,或许,或许……。但无论如何,他应当成为我们心灵的麦子,成为我们精神的麦子,成为我们共同的永远的麦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习童第周勤奋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发愤”、“资助”、“耐心”、“尝试”、“钻研”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耐心”和“钻研”造句。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领会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勤奋学习的。
2、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简介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实验胚胎学家。曾任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教授、研究员,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
今天我们学习《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看看写了童第周在学生时代时的几件事,从中我们受到什么教育。
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僻”读pì,不要读bì。“绩”读jì,不读jī。
(三)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字词卡片认读。基础、期末、考试、平均、成绩、退学、发愤、努力、瞧不起、实验、需要、耐心、钻研。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发愤:下决心,努力。课文是指童第周下决心努力学习
资助:用钱帮助。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尝试:做一做,试一试。
钻研:深入地进行研究。
偏僻:离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
震动:本课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欧洲生物学界感到惊讶。
(五)读书理清文章的思路。
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
2、写了童第周的哪两件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学习,赶上了别的同学,取得优异的成绩,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刻苦钻研,做出了外国教授几年没有做成的成绩。
(六)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巩固练习
(一)读书。
(二)读词语。
(三)预习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
二、学习新课
(一)指名六人读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讲童第周家里很穷,小时候没有受到学校的正规教育。
第2自然段,讲童第周上中学晚,学习跟不上,经过再三请求,校长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
第3自然段,讲童第周勤奋学习,赶上了别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4自然段,讲童第周受亲友资助出国留学,在中国留学生被外国人看不起的情况下,下决心要为中国人争气。
第5自然段,讲童第周刻苦钻研,做成了外国教授几年没有做成功的实验。
第6自然段,讲童第周实验成功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为中国人争了气。
(二)从课文中找到童第周两次“一定要争气”的句子读一读,带着童第周在怎样的情况下,怎样争气的问题继续学习。
(三)学习1~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①读,②知道有几句话;知道每句话的意思;知道这段与下面内容的关系。
2、学习第2自然段。①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童第周学习跟不上,经过再三请求校长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②找出带有“才”字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才”字的意思。③读句子回答问题。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读一个学期。“再三”是什么意思?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请求”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态度非常恳切。)“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渴望学习。)
3、学习第3自然段。①第二学期童第周是怎么做的?(发愤学习。)②“发愤”的意思是什么?(是振作精神,努力学习。)③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一是他每天天没亮,就悄悄起床,在学校园的路灯下读外语,二是他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老师发现,把路灯关了,就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学习。概括起来,就是讲童第周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发愤学习。)④经过半年的努力,结果怎样?(取得了优异成绩,数学还考了100分。)⑤为什么在半年之内童第周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学习童第周心想的句子。读,体会意思。(一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三要刻苦努力。)⑥指导朗读。
4、总结学习1~3自然段的学习思路,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是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体会“一定要争气”句子的含义。
(四)学习4~6自然段。
1、按照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的思路学习4~6自然段。(让学生自学。)
2、讨论发言。
3、读句子回答问题: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勇于实践,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
4、理解第二个“一定要争气”。这里所讲的“一定要争气”指的是为谁争气?(为中国人争气。)
(五)课文中两次写到“一定要争气”有什么不同?(第二个“争气”比第一个更可贵,这是为中国人争气,这是民族自信心的体现。)
(六)课文中几次写到穷?(两次、家穷、国穷)“穷”和“争气”有关系吗?(人穷志不穷,把压力变成动力。)
(七)读书。
三、总结
(一)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二)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一)检查读书。
(二)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新课,记忆分析生字的字形
(一)“末”字的第二笔横比第一笔横要短。
(二)“考”字不要多笔画防止写成“”。
(三)“试”字不要多笔画,防止在斜钩上加撇。
(四)“瞧”字是左右结构,“灬”在“隹”的下面。
(五)区分“愤”、“奋”的字义。
(六)区分“需”、“须”的字义。
三、指导书写
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工整,正确。
四、处理课后作业
(一)指导造句:
耐心——
钻研——
(二)听写词语。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案常用【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