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品(精彩6篇)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实现更高效的学习?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语文教案精品”,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和新词,认读6个字。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积极参与“人与机器人谁聪明”的讨论。
3、能够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4、积累词语,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
5、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
教学难点:能够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读6个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积累词语,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机器人都可以做什么吗?(自由发言)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探索者1号,看看它都能做些什么。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的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评议。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爆执
3)重点指点字形:迅执爆棋
2、指名再读,读正确。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词语搭配。
1、出示填空:
观看()摊开()试探()执行()
表演()掌声()目光()棋艺()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积累词语,注意词语间的搭配。)
(五)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必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
2、能够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3、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积极参与“人与机器人谁聪明”的讨论。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
教学难点:能够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对探索者1号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认为它是怎样的一个机器人呢?(自由发言,聪明的、机智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棋艺高超的机器人的精彩表演吧。
二、新授: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探索者1号哪儿表演得最精彩[Y1]?
2、汇报,指导朗读,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回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它是怎样介绍的?找出关键词语。
4、汇报,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先、接着、随后。
5、那么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自由发言。)
6、试着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话。(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方法,达到读写结合。)
三、讨论。
1、你认为人和机器人谁聪明?(积极讨论。)
2、发表看法。
四、课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话。
[Y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读懂课文,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的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3、激励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准、读好课文。
资源利用:
有关课件、录音机、词卡等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3、语文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
1、[多媒体出示]一片枫叶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这是老师刚刚收到的信。
2、指导读准:“信”
3、师:老师看得出来,小朋友们的眼睛里都画着一个问号,说吧,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
4、[多媒体出示]秋姑娘图
指导读准:“秋姑娘”
5、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信里说了些什么呢?咱们一起看课文。
秋姑娘的信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看秋姑娘都给谁写了信,用铅笔把它给圈出来。
2、交流,相机指导读准:“好朋友们”、“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多媒体出示]风伯伯把信送到了大雁的手中,大雁左看右看,急得直嚷嚷:“我怎么看不懂啊!”
师:小朋友们,想帮大雁看懂这封信吗?讲给大雁听,你就得讲清楚,让他听明白。大家先把这段话读一读,待会儿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就让他代表小朋友们去告诉大雁。
[多媒体出示]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生练读)
2、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准:“小心”及整个句子。
齐读。
师:秋姑娘为什么让大雁“路上多小心”?
3、谁来把秋姑娘的话说给大雁听?
说的时候,应带着什么样的表情?
[多媒体出示]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
师:瞧,大雁们听了秋姑娘的话,排的队伍多整齐呀!它们一定会一
路顺风的。
4、[多媒体出示]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配音:“快,快,看看秋姑娘给我们的信里说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那咱们快把三段话练习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在小小组里练说,待会儿讲给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听。
(生以小小组为单位,自学三、四、五小节,师巡回指导。)
5、交流汇报。
(1)重点指导读准:“生病”、“食品”、“裹上”
(2)读准句子。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指名学生分别把秋姑娘的话讲给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听。
(4)相机讨论:
秋姑娘为什么让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秋姑娘为什么让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让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2、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地写一写。
1、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2、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习谜和踪。
今天我们学习30课 小岛失踪之谜 齐读课题。
看者老师板书课题,注意谜和踪的写法。
指导谜和踪的字型及书写时注意事项。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
处理“漂”这个多音字
piǎo 漂洗 漂白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离 漂移
2、这些生字是怎么记的?
形声字:谜 据 踪 珊瑚 礁
重点提示:毒 摄
3、练习,区分下面的字形,再组词。
踪( )谜( )经( )
综( )迷( )径( )
4、给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
宗( ) ( )居( )( )焦( )( )聂( )( )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
提示 哈斯顿.舒尔茨 噬食 罪魁祸首 攫取 澳大利亚
腕足 棘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
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学生可能问:小岛还有失踪的,那么真正的谜底是什么?
二、浏览课文,自己寻找答案。
三、这两种说法你觉得哪种更科学?找出理由谈一谈。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星鱼的语句,先读一读,再说说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享年一只大圆盘。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
读了这段话你感觉到了什么?(大 厉害 能吃)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噬食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
抓住2平方米和胃口极好理解星鱼是造成岛屿失踪的罪魁祸首。
有语气地读这段,把星鱼的能吃读出来。
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大岛和小岛是怎样失踪的。
五、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处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什么事情?哪样呢?这句话是接着哪句话来说的?这句话放在这起什么作用?)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句话与上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前面那句话提出了问题,这句话作出了回答。
3、再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4、小结:过渡段主要是承上启下,但是引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应该把第三自然段与4-7段放在一起,讲的是岛屿失踪之谜。
5、课文的1、2 段讲了什么呢?
6、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呢?按两部分读课文。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了一种新的句子那就是设问句,读课文中的两句话,说说这种句子在文中有什么好?
七、有感情地读全文。向你的同学说一说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
八、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小岛失踪之谜
被外星人盗走
星鱼吃掉
语文教案 篇4
目标定向
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重点
1、托物寓意的写法。
2、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1.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着“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nìng(奸邪谄媚的'人)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3.介绍文体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二、自学生疑,正音正字
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
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三、学习释疑,感知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
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点难拨疑,推究文理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
⑴ 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⑵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课文中作者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为了强调了什么?
强调了伯乐的重要──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⑶ 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3、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谁能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
(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通过对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叶圣陶爷爷描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很美。
3、结合这张图片,文中描写叶子的美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谁能够挑战一下自己,背背有关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的句子呢?
(指名背)
4、背得真好。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些优美的句子。
5、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铺得那么美,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本文的重点──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
1、先默读三至五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颜色、怎么爬的。)
2、投影爬山虎(实物),根据课文内容大家一起边指边说,通过观察实物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3、作者是怎么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注意比喻句,作者把每根细丝比喻成蜗牛的触角,写得非常逼真。)
4、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动画。
(指名上台说。)
5、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6、女生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
7、那到底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呢?请男生读第四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想像一下,并且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的词语。
8、指名读。
9、师根据课文内容边说边演示。
10、抓住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并用手演示。
11、一起演示。
12、就这样,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就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一大片的爬山虎。但是如果把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13、那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通过亲自观察)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作者怎么样啊?(观察认真、细致、有耐心)
14、齐读。
15、那是不是所有的爬山虎的脚都紧紧地巴住墙壁?(不是)那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一个小组读第五自然段)
16、触着墙的爬山虎怎么样啊
17、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脚很牢固的?(相当、休想)你能不能用另外的词语来代替它们?(非常、别想)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满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巴在墙上。此时此刻,你觉得爬山虎的脚怎样?你想用什么词语赞一赞它?(神奇)
18、齐读。
三、引导发现,发散思维,总结写法
1、学了这课,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观察细致,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
2、生活中,肯定也有你们喜欢的植物。那你发现哪些植物充满神奇呢?四人小组说说这些植物的特点。
(学生说)
3、既然我们想学习叶圣陶爷爷,那我们就拿出实际行动来,向他一样亲自去仔细地观察一种植物。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张登记表,请把我们每一次的观察都坚持登记好。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也可以象叶圣陶爷爷一样,有惊奇的发现。
语文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秋天的果子,知道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2.初步学会朗诵诗歌,体验诗歌的节奏美,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二、活动准备:
教具:
1.各种秋天的果子:核桃、龙眼、苹果、橘子、香蕉、猕猴桃、柿子、梨。
2.袋子一个、盘子一个。
3.一张纸条。
学具:
3.梨子、葡萄、橘子、绿苹果、红柿子等剪好的图片和大盘子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4.胶水。
三、活动过程:
1.听秋天的音乐。
2.提问:
a.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b.秋天是一个怎么样的季节呢?(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3.出示装有果子的袋子
a.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秋天收获的果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都有些什么果子呀?(想)
b.请一位幼儿把袋子里的果子一个一个摸出来放到盘子里,并让幼儿说说你摸到什么?你摸到的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4.欣赏诗歌
a.最后教师摸出一张纸条:
咦!(很惊讶的说):“这里面有张纸条,让老师看看是什么。”
哦,是水果仙子送给我们的一首好听的诗,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b.教师边念儿歌,边在大盘子图片上贴水果图。
小结:其实秋天就像一只大盘子!
5.幼儿学诗歌
a.第一遍:放慢速度,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在念的同时贴上一个水果,直到念完、贴完为止。
b.第二遍:让幼儿一起参与。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贴水果图,老师和幼儿一起集体念诗歌;
6.幼儿制作水果盘:
a.这么多水果丰收了,我们小朋友也来做一个水果盘怎么样啊?
b.幼儿制作水果盘。
7.教师小结:现在果子已经装到秋天这个大盘子里了,我们把水果盘送给客人老师好吗?(好)
四、活动延伸:
“水果游戏”
教师的讲课技巧
语言语调的技巧
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对重点内容、公式、定理应加重语气,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有关资料已总结出教师的语言应具备"六性":1、叙事说理,条理清楚,言之有据,全面周密,具有罗辑性。2、描人状物,有声有色,情景逼真,细腻动人,具有形象性。3、范读谈话,情真辞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具有感染性。4、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富有趣味性。5、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恰当,寓意贴切,富有精确性。6、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
时间分配的技巧
一节课中各部分内容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应心中有数,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要长些,讲的力度要深些,切忌主次不分,重点不清。时间分配要讲究科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讲课开始时怕学生听不懂,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把精讲变成了繁讲,到后来一看时间不多了,便任意删减授课内容,"草率收兵";还有的教师随意拖堂,下课铃响了半天,还在不停地讲授,室外"喧闹四起",室内"无心听讲"。"草率收兵"或"随意拖堂"都是不良的教学习惯,应努力克服。
课堂举例的技巧
一堂课45分钟,若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势必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适时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实例,往往会将平淡的一堂课变得生动,富有情趣。课堂上一个好的例子,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不但使学生们学得懂,记得牢,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举例也不能太随意,以免得到相反的效果。
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设计的问题必须保持逻辑性、系统性,要注意深浅程度,既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课堂提问可分为以下三种:
1.为讲新课铺路的提问。这种提问可创设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讲清新课内容铺平道路。2、为突出重点难点而有意创设的提问。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如果遇到了旧的知识,不要直接应用,而应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从而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巩固性。
3、总结式的提问。这种提问一般在每节课的小结中进行,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最后,还可以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作示范以便纠正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讲课的技巧是多方面的,注意上述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形成具有特色的讲课方法。
上一篇:的语文教案精品【最新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