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热选6篇】
通过生动的故事、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提升课堂互动?以下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课文前3个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山里孩子特点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总分段。
教学难点:
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总分方法谈谈自己的愿望。
教学方法:
个别、分组、尝试、鼓励、游戏。
教学组织形式、意图:
文章有3个自然段,分成3组是为了教学的需要。
学情分析:
总分段式学生并非初次接触,但是这篇课文从几方面来写具体总起句较难归纳,所以应引导学生经过有效的讨论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合作学习提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 了解课文1、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 培养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
教学难点:
第一自然段总起分述的关系不很明显。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
2、 是呀,山里的孩子可真爱劳动,这节课就学习课文;山里的孩子(揭题齐读)
3、 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 自学课文要求
1、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想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4、问提几个不懂的问题。
三、 检查自学效果
1、 提出不懂的地方。
2、 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同桌互读)
3、 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后学生评议。
4、 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四、 讲授新课
1、 先学第一自然段。找到结实健壮的这句话划下来,齐读。
△健壮是什么意思?
2、山里的孩子身体长得结实、健康、强壮,这是为什么呢?读读第一自然段,认真想一想,轻声说一说。
3、讨论2~4句
(1) 句式:因为……所以……或……是因为……回并板书:爬登采拾
(2) 听老师读第三句,说说漏读了哪几个词(每一朵、每一种),为什么不能漏?
(3) 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问,说说哪些地方有他们的脚印。这儿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4) 他们在这些地干什么呢?说一说
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他们在山冈( ),在竹林( ),在小溪( ),在草丛( ),在( )( )……
(5)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干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读时要稍有力些,不但要读得精神饱满,同时还要读出热爱山乡之情。
(自由读指读评议师生读)
4、小结:这段话,先总写山里孩子是结实健壮的,这叫总起句。然后分三方面具体描写,这叫分述句。像这种写法,叫先总起后分述。刚刚我们是用读、找、想、说的方法学懂的。
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学懂第二自然段。
5、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总起句划下来。
6、课文有是从哪写方面来写他们的热情好客,请同学门读读第二自然段,想好后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7、全班集体交流、讨论
(1) 他们的热情好客表现在哪里?(抓主要词语:笑眯眯欢迎每一为当向导请歇歇脚递上)
△ 多热情的山里孩子,该用这怎样的语气读。
(2) 想象一下,客人来了,他们会对客人怎么说,怎么做。(用自己的话说)
(3) 出示句子,自由读,你能说出好在哪里?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窝里。
△ 是呀,喝上着甘甜、清凉的`茶,客人们多舒服,多高兴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
8、这段话也是用先( )后( )的方法写的,我们也是用读、找、想、说的方法学懂的。
五、总结
1、读1、2自然段。
2、 说说你学懂了什么?
六、 作业: 抄写生字(自己认为较难的多抄写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边投影移出课文插图边述:昨天,我们慕名驱车来到大山,初识了一群山里的孩子,虽然是初次的见面,但是他们的形象已经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谁愿意来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那群山里的孩子。
1、出示: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热情好客。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充满幻想。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出示)
2、把三句话并成一句话,连起来说说山里孩子的特点。
出示: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
〔设计意图〕: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在单元练习中有要求,这里利用课文的例子进行训练,为后面知识的掌握起到铺垫作用,同时也落实了文后的练习。而且从山里孩子的性格特点入手,能够很自然地展开教学。
二、自学课文
1、山里孩子的这三个特点十分可贵,现在让你们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他们的生活,去更深刻地了解他们,不过临行之前,我们还要准备一下,先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来全面了解一下所要采访的对象,快速默读全文。
2、选择写自己所欣赏的特点的段落按读懂总分段的方法进行研究。
(1)回忆读懂总分段式的方法。 自行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内容,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分组合作学习
有句话说英雄所见略同,那么下面让有共同欣赏眼光的小记者组成一个记者团,共同去完成本次的采访任务。(拿出合作学习提纲)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有效讨论,使独立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并趋向正确,从而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掌握了总分段式,提高了学习质量。
四、集体学习
各记者团都已完成了任务,而且大有所获。下面各团来汇报一下采访结果。
(一)、第二段
1、第二团汇报。
汇报提纲:性格特点(二)
1、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 )具体表现在以下( )方面
(1)客人来了,( )地( )客人,为他们( )。
(2)客人累了,请他们( )。
(3)客人渴了,给他们( )。
2、通过表演来表现山里孩子的这一特点。
3、你们的汇报十分精彩,通过表演让我们见识了山里的孩子热情好客。其实作者对山里孩子的描述也十分精彩,下面我们通过有感情朗读来再现人物形象。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出示句子: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象清泉,象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窝里。
A、体会比喻句B、体会为什么这么甜C朗读
(3)集体合作读第2段
(二)、第1段
1、第一团汇报。
汇报提纲:性格特点(一)
1、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点
(1)因为他们经常参加( )、( )、( )、( )等活动。
(2)因为他们( )家乡所有的动植物,爱好广泛。
(3)因为( )都有他们的( ),到过的地方很多。
2、通过有感情朗读来表达自己对山里孩子的欣赏之情。
2、他们到过的地方很多,你从哪里看出来?(体会省略号)
3、组际开展朗读赛。
(三)、第三段
1、第三团汇报。
汇报提纲:性格特点(三)
1、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 )主要从( )方面看出来
(1)他们想象着,让果树( ),让鲜花( ),让小草( ),让小溪( )。
(2)他们还想给动物们一个( )的家。
2、你也是山里的孩子,你还会幻想什么。
2、山里孩子的幻想是多么的美好,就让我们带着他们的美好愿望来读第三段吧。
3、孩子们想象了大山未来的奇异景象,抒写了自己对大山对家乡美好的愿望,我们也是山里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美好愿望,请展开想象的彩翼,模仿这一段按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来谈谈自己的愿望,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谈几方面。
A、自由准备B、与在座的老师交流C、完成作业本
(设计意图):课文1、2、3自然段虽然结构相同,但语言却是各有特色,所以在按读懂总分段的方法掌握了总分段式后,根据各段的特色寻找不同的训练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以上汇报过程的安排只是教者的一种思路设想,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汇报顺序随机调整。)
五、总结全文
1、本次的采访汇报已接近尾声,通过本次活动,使大家更深刻地了解了那一群山里的孩子,可我不明白的是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
2、出示: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
A、把大山比做什么B、为什么把大山比做母亲,说明了什么C、有感情朗读
3、小结:是的,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的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锻炼了他们那样的体魄,是大山培育了他们那样的胸怀、气魄,他们在大山的怀抱里茁壮成长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朗读指导
山里孩子健壮的身影在漫山遍野游乐时要读出欢快、高兴的语气
山里孩子接待客人时要读出他们的满腔热情;
山里孩子充满了对未来的幻想时要读出他们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语气气。
(个别读抽读齐读)
二、结合板书,说说山里的孩子有怎样的性格?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三、指导背诵
1、找规律:结构相同(总起分述)
2、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分几方面来写?
3、试背。
四、 练习
1、 动词搭配
爬 山
采 数
拾 松果
登 蘑菇
2、 用自己的话把第2段写具体(围绕总起句山里孩子热情好客)来写一段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大家蔡襄的作品及风格。
2、了解福建的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以及他们对中华文化所做的贡献。
3、让学生充分领略福建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课前准备:
搜集“蔡襄”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汉族,仙游人,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 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 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 赠礼部侍郎, 谥号忠。 主持建造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而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 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 自成一体。
二、阅读资料,感受柳永。
1、阅读书本资料“书法大家蔡襄” 。
2、文中介绍了蔡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3、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其风格是什么?
三、了解蔡襄,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 ,了解唐宋闽籍书法大家。
2、福建历史上还有很多的著名书法大家,你知道他们是谁?
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可以向亲戚朋友们介绍你所了解的`福建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让更多 的人了解福建的历史文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学生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学习识字,增加识字量,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面。初步学习搜集和运用信息,和别人交流信息。
活动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班上同学的姓,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了解综合性学习的一些学习方法与过程。
活动难点:学生解决问题是本课难点。
教学总课时:五课时。
活动准备:
教学总过程:
一、准备阶段(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激发学生对自己姓什么这个问题感兴趣。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确定探究内容。
3.根据探究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组内分工。
4.指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数学老师姓XX,美术老师姓XX,我姓XX。
你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或相同的姓,请大家介绍自己姓什么吧!教师随机板书学生介绍的姓,让学生自己教读黑板上的姓,让全班同学认识这些姓。对你们自己的姓想知道些什么,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理念:用学生自己的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去思考,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身边事物的兴趣。)
(二)确定探究话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归纳出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自己跟谁姓?
2.自己姓的来历?
3.有关姓的趣事。
(三)寻求探究方法
既然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哪你们该怎么办呢?(众说纷纭)
老师归纳出可行的办法提出建议:
1.请相同姓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回去问家长,不懂就问长智慧!
3.上网查资料,勤动手,万事解决不用!
以上方法进行综合使用效果最好。
(设计理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尝试解决问题
1.每个同学都用上面三种方法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姓进行分组,同姓的分在一起确定组长。
3.指导组长根据同学的特长分工。
(出示要求:组长负责召集全体组员,安排具体工作;每组有资料收集员、资料整理员、成果汇报负责人等;做到每个组员有事做。)
(四)布置探究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二、搜集整理阶段(两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根据内容来分类搜集整理资料;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时逐步找出问题的答案;
3.根据学生资料内容,帮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经过辛勤的劳动,我们有了丰收的成果。
(二)学习方法
1.出示资料筛选标准(是否与提出的问题有关。)
2.教师以“王”这个姓为例教会学生如何筛选资料。
(1)“王”姓的来历?
(2)有关王姓的趣事。
要求:选择的资料必须与问题有直接关系,资料的排列要归类,要有序。
(三)筛选资料(小组讨论,共同决定。)
(四)形成观点
以“王”姓为例指导学生找出前面提出探究问题的答案。
(五)作业布置
利用课余时间修改并完善本组的探究出的答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习作6》是通过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家乡的名人,获取真材实料,然后写出1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目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6教案教学设计
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访问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2.通过与“名人”的接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奋斗不息的学习品质。
3.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1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重点: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访问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教学难点:
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1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准备:
1.看电视台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2.作好采访准备,写好采访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说说他们的名字和关于他们的故事。
2.同学们说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艺术家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可以称得上是地方上的名人,“优秀班主任”或者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小画家、故事大王等,是我们学校里的名人。你知道我们家乡、我们学校有哪些“名人”吗?
3.我们家乡、学校的名人还真不少。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学生说后,教师总结提问:看来同学们对他们了解得还不是很多,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
(调查、访问与他们熟悉的人,或直接拜访他们本人。)
4.那么,该如何采访的呢?看一段采访录像,讨论: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二、拟定采访方案。
1.你最想了解哪一位名人?想了解他(她)的哪些方面呢?
先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2.学生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奋斗的历程……)
3.当我们面对“名人”时,心情会怎么样呢?(激动、胆怯、紧张……)这样一来,可能会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忘了,/article/所以我们在采访之前必须写一个提纲式的采访方案,简单地说,就是把你想说的问题概括性地写出来。
4.学生制定采访方案。
5.交流,同学间相互建议补充。
三、组织学生进行采访。
1.如采访社会名人,通过学校、家长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进行采访活动。(专门安排时间进行。)
2.如采访学校里的名人,教师介绍被采访学生的情况,学生进行采访。(可以现场进行采访。)
四、指导学生习作。(第二课时)
请同学们把第一课时进行的自己的采访记录拿出来,大家来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的采访经过,也可以把你采访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1.学生分小组交流。
2.分大组交流,汇报采访情况。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习作就是写写你采访的那位家乡名人(学校名人),刚才我们把采访情况交流了一下,现在再把材料进行调整、修改,就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的习作了。
4.学生习作后认真修改。
5.学生誊写习作。
采 访
根据采访材料写文章:
先 确立中心
再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然后 将重点材料写具体
最后 按记叙文的要求将材料写成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我总是试着去寻找书本中关于美的东西,并向学生慢慢地传达美育,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关于在古诗当中所存在的美育,至今我都不是特别清晰,但近期我对此做了一些了解,试着进行了一些分析,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指正。
一、引导观察感受美
我们要学会感受美。叶圣陶先生的话对此做了很好的解释: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身边到处是美景。所以说,学会观察对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很有帮助。在古诗学教材中会存在很多插图,我就让学生先自己认真观察,然后再根据图画进行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画面,去用心感受美。比如说,有1篇名为《小池》的古诗,我就先让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景物,他们很快就找出了有树阴、蜻蜓、河水、荷花等等,然后,我又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物并解释原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脑海中就勾勒出带有初夏韵味荷花池水的美丽景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古诗词就快乐多了。
二、绘制彩图感受美
我们要学会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像带有强烈画面感的文章,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通过文章描述的画面进行想象并具体体现出来,通过如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情趣。比如对于《咏柳》来说,我首先给学生讲解诗意,然后再让他们从整个层面上来把握诗歌中描述的场景,体会诗歌表达的内涵。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翩翩起舞的柳树儿,踱着轻盈的脚步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学生打开了想象的空间,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有山坡,有绿草,有一片片随风飘动的柳叶;有的画呈现了一个小姑娘徜徉在春天里,柳叶似她飘逸的头发;还有的画展现的是小河边,绿绿的柳树儿慵懒地伸展着腰肢在《自办报》上也出现了学生的`作品,当中有画面,有诗句,互相映托,并深受学校好评。
总的来说,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古诗的美,以此来塑造孩子们美的人格,激发他们对美的生命的敬畏,并体会美的世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叙述导入:有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刮得很猛烈,这时,我骑车撞到了一位老人,手里的钱刮跑了,这可怎么办?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到底老人怎么办?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是否读的准确。
2、检查生字读音
3、再读课文,边听边把自己不懂得问题画出来
4、质疑解疑
二、激情引趣,设问引思
1、指名读2-3自然段
边读边想,从这里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指名回答
[板书]
老人 着急 我 沉重
2、分角色读
为什么老人会这样呢?
想像没有钱,老人的生活会怎样?
注意老人的表情,读出老人的心情
三、自主探索,分层指导
1、默读4-6自然段。
边读边想,事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我的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2、听录音读,边听边画出表现人们神态变化的'句子来,小组内读读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把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说一说?
结合两个“抢”,谈谈人与人之间真诚互爱的美好品德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有关描4、5、6段
7、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迁移拓展,自主发展
朗读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总结课文
[板书]
互爱
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样做?
说一说,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2、用“轻松”“沉重”说一句话。
二、交流讨论
1、小组合作运用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样做?
2、教师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交流,适当给予指导帮助,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4、总结课文
用所学的字组词并造句,积累词语,练习口头表达。
当堂听写生字,检查识字、写字效果
必做: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样做?
说一说,写一写
选做: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这样的故事,找出来讲给小伙伴们听。
板书:
过路行人:“抢”——〉“还”
钱被风刮跑以后 老大爷:“迟疑”——〉“肯定” 人与人互助互爱
“我”:“沉重”——〉“轻松”
上一篇:高一年级数学教案精编6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