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罗斯福新政(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罗斯福新政【第一篇】

第8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和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等行径,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3.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教法建议1.本课内容较多,教师可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如小黑板、幻灯机等),以增强直观效果。2.本课内容较难,理论概念问题较多,故事情节较少,缺少趣味性。教师讲述时要尽量掌握好分寸,可多采用问答方式,以激发和推动学生对一些理论问题的理解。3.可布置课外作业 ,对罗斯福进行评述。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一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相互间的关系,发展国内经济,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导入  新课。讲授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1.危机爆发(板书)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教师可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这是本课、本目的难点。教师可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小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值,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教师还可简略介绍抛售股票的情景,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1929年10月24日上午,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伊始,大批股票涌入市场,盲目抛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乱,这一天抛售额创股票交易所纪录,股票价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证券贬值50%,股票市场全部崩溃、信用破产。教师可指引学生观看课本第40页《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门前的人群》形象图,以增强感性认识。2.危机的特点(板书)课本中编者已用图表的形式,对这次危机的特点加以归纳和表述,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观看阅读。教师还可把图表的要点绘制在辅助小黑板上(或用幻灯机放映在屏幕上),可增强直观效果。危机特点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教师在讲述时,可适当增加一点内容,用对比的方法,以突出这次危机的特点。特点一,范围广。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特点二,时间长。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3.危机的影响(板书)讲完经济危机特点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为二点,并做如下讲述:(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1页的第3、4两段及《寻找工作的长龙》插图,使学生认识到失业的严重性和就业的困难。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1929年3月,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时曾吹嘘“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但到头来美国广大劳动人民都由于付不起房租,而只好住在用破烂铁皮木板搭起的临时住房里。人们把这种贫民住房区称为“胡佛村”(教师可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1页小字及插图《失业者搭建的简陋棚屋》)。有人把胡佛讥讽为“饥饿总统”。(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为追求利润而故意大量销毁商品。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课文中的思考题:“想一想:看到资本家的这些做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二、罗斯福新政(板书)1.罗斯福当选总统(板书)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1921年,罗斯福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双腿残废。1928年当选为纽约州州长。1932年参加总统竞选,并以绝对优势击败了现任总统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其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每个人尊敬和学习。教师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话”,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让学生看罗斯福在电台演说的插图。2.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1)“新政”的提出和实施(板书)“新政”一词是1932年罗斯福在接受总统提名的演说中第一次使用的。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即开始实施新政。至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为止,这期间,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一系统改革法令。人们把这一时期也称为“新政时期”。(2)新政的目的(板书)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3)新政的特点(板书)新政的特点可从两个方面说明:一方面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领域中无政府状态;另一方面是国家进行干预,但并不实行国有化,仍保留资本主义“自由”特点,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3.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这是本目重点,它内容繁多,教材中篇幅量大,讲述时教师可把它分成四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调整工业生产和举办公共工程。(1)整顿金融(板书)金融是经济命脉,美国这次经济危机就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而波及其他领域的。罗斯福就职前,美国银行已倒闭一半以上,信用宣告破产。罗斯福就任总统第二天就宣布银行暂时停业,进行整顿。政府提供补助和贷款,帮一些大银行恢复营业。实行债务延期、存款保险等措施,恢复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心。(2)调整农业(板书)鼓励农民缩减农牧生产规模,销毁大量农牧产品,以保持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予以补助。(3)调整工业(板书)新政的中心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教师首先要讲调整工业的政策和措施。1933年6月,政府促使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并成立了专门机构。这个机构根据法令,对各工业企业制订经营规范,确定各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价格、销售定额等。对遵守规章的,给其挂“蓝鹰”标志,给予奖励,否则就是叛卖行为,会受到惩罚。这里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其次,教师还需讲解关于缓和社会矛盾的内容。对劳资关系和失业救济问题也做了有关规定。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工人利益。后来,还颁布法律保证,并对失业工人进行救济。(4)举办公共工程(板书)举办公共工程也是新政中一项重要措施,它目的是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减轻失业的压力,以缓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还可提高社会购买力,以刺激消费和生产。兴建水利、造林、筑路等工程,解决了不少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小字内容和《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形象图,以增进学生对这一工程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理解。4.新政的效果(板书)分析归纳新政的效果时,可从经济、政治两方面进行。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教师还应强调指出,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教师还可指出,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建立起法西斯政权,进行扩军备战,终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导入  下一课内容。作业 练习见课后练习题。对材料解析题,可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的课后活动。活动类型可以参照课后的活动建议,也可以改造使用或另做其他类型的活动。

罗斯福新政【第二篇】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

罗斯福新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和复兴;第二个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罗斯福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新政的内容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项。

(1)整顿金融业。

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宣布全国银行停业整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避免了更多银行的破产;颁布银行法,禁止银行从事股票和债券交易,成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以防止再度出现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和灾难性挤兑现象;同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以提高物价、刺激生产、扩大出口。

(2)恢复和稳定农业。

1933年出台第一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对自愿减少耕种的农民给予现金补贴的办法限制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1938年出台第二农业调整法,规定农业经营者有粮食剩余时,政府贷款帮助他们储存余粮;在粮食短缺时,农业经营者出售储存的粮食归还贷款。通过这些办法稳定农业经营者的收入。

(3)复兴工业。(核心内容)

1933年美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中止实施反托拉斯法,鼓励企业在复兴过程中进行更大的合作,要求企业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废除童工、承认工会、提高工资,以实现工业的复兴,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

(4)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1934年,把单纯的救济改为“以工代赈”,从而给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社会需求。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退休收入,向老年穷人提供财政帮助。上述措施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了解)

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

(1)国内影响:①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②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形成。③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扩大的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实践证明,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

(2)国际影响:①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迫切需要新的经济理论支撑和指导,在此背景下,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

3.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理解)

(1)凯恩斯理论的内容: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乃至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

注意:★三大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比例将会下降。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随投资总量的增加,资本家对使用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将会下降。

流动偏好:人们出于现期交易、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蒙受损失及想获利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三大“心理规律”之上的。在个别情况下,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可能导致经济的波动,但凯恩斯用心理原因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原因只能来自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心理因素绝不是根本原因。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4.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和作用。(理解)

(1)“凯恩斯革命”的影响

1、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以前,西方没有宏观经济学,该书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它的发表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直到目前为止,该书仍然是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之一,凯恩斯仍然是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者之一。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凯恩斯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不同程度地为西方国家所奉行,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尽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政策主张遇到了怀疑,但其影响依然存在。

(2)“凯恩斯革命”的作用(辩证看待)

①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②其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③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

5.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了解)

(1)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2)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

(3)认为私有制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

(4)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6.三种典型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理解)

(1)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三种主要模式的特点

①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属于这一模式。

②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一模式。

③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属于这一模式。

(2)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三种主要模式的成因

总的来说,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本国国家制度、历史文化、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①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受其传统的自由主义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等因素的影响。里根总统上台后,为了解决“滞胀”问题,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在此背景下,美国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

②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③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自然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儒家思想等因素的影响。

7.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点。(理解)

(1)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大小、政府干预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三个方面,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相对而言,情况如下: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市场作用 政府干预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

美国模式 最大 最低 较低

德国模式 中等 中等 较高

日本模式 最小 最高 较低

①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

②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来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但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大大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③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主导特征明显。这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面,但易于形成商官勾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和加剧社会不公。

(2)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点

这三种市场经济模式各具特点,它们的基本点是相同的。

①它们都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②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

③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

罗斯福新政【第三篇】

课程标准

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政”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的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罗斯福及“新政”的相关史料;对罗斯福及“新政”进行评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通过对“新政”的学习,明白它虽然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新政”革命对促进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发展、对稳定美国资本主义秩序、避免美国直接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以及后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其他国家的推广和发展等诸多方面,对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突破

重点:实干家罗斯福 、“新政”革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新政”革命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上节内容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及影响)

情景置换

我来竞选美国总统。

(面对经济危机笼罩下的美国,说说你的竞选纲领。)

胡佛:最好的经济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罗斯福: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我们来投票。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一、 实干家罗斯福 (“狮子”和“狐狸”)

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年)美国第32届总统,任期xx年零39天(1933--1945年)。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被公认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二、施行新政 (1933-1939年)

1.定义:new deal, 罗斯福在1933年上台以后,为挽救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等领域进行的一些列调整与改革措施。

2.阶段:

第一阶段:1933~1935年初,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第二阶段:1935年~1939年,着重改革

实施救济贯穿新政全过程

3.新政的主要内容

探究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填写表格。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整顿金融  整顿银行、改革银行体系 恢复银行信用

恢复工业生产(核心)

调节农业生产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加强工业指导,防止盲目生产

压缩产量,政府补偿  稳定农产品价格

举办救济公共工程  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物价

保护劳工权利  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  缓和劳资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法》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拓展思维1

当千百万失业者正忍饥挨饿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却让农民减少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因此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受到最广泛的批评。请问:你是批评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呢,还是赞同?为什么?

先阅读材料: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提示:可从经济学的商品供求状况与价格的关系上看。

从解决就业角度上看。

拓展思维2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济更省钱。如果你是罗斯福的经济顾问你会赞同发放救济款的方式还是政府大模兴建工程的方式?你要如何说服罗斯福采纳你的意见?

大规模兴建公程能达到的效果有:

(1)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

(2)有长远而广泛的社会效益。

(3)“以工代赈”这种方式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自食其力,不是白吃救济,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保护了哪些有自尊心的美国人。

(4)在劳动过程中,磨练了人的意志,使其精神不至于颓废,还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以上效果是单纯发放救济款所达不到的。

学习思考

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一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的,例如允许工人组织工会与资本家进行谈判、缩短工人劳动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工人工资等。因此有人认为,新政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罗斯福新政实质

罗斯福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这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但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它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

新政“新”在哪里?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特点)

三、渡过难关——罗斯福新政的结果

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积极作用

(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3)在很多方面改变美国人的生活。如救济和社会保 障体系初步建立。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思考:危机中的美国为什么能避免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实行罗斯福新政呢 ?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①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②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③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它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它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的代理人,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增强的反映。它的出现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局限性:只是制度内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及其改革的了解,你发现他具有什么样的可贵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启示?

身残志坚、爱国救民、乐观自信、改革创新。

综合探究

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彻底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思考:这两次改革有什么相似之处?给了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提示:这段话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高度评价了这两位政治家。他们面对危机,为各自为政的国家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罗斯福在大危机使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实行国家干预政策;邓小平在极“左”思潮带来动乱,把中国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的情况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启示:(1)任何国家要向前发展,必须依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面对社会危机,应当指定出可以使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

(4)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社会文明演进的根本推动力。

课后探究

人们对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颇为熟悉,但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如对国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等,其实施虽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延续至今,然而它们却鲜为人知。运用网络、书籍等资源调查这些措施对今天的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灾害不仅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越来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如何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罗斯福新政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借鉴和启示?据此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罗斯福新政【第四篇】

(一)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②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激化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4、影响:激化社会矛盾,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内容:

措施

目的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银行信用②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③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④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⑤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2、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3、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①它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改革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三)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二战后美国形成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②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2、当代资本主义各国(英、法、德、日)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

①政府干预经济,     ②加强社会福利建设,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8 426279
");